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包青春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4669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22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牵引装置与齿轮箱相互连接,齿轮箱固定在左右舱板上,前导向轮的上部设置有捡拾器;捡拾器上方装有压草器,捡拾器后方安装底仓,底仓与捡拾器相互配合处上方安装左右搅龙推送器,底仓上装有双强制喂入系统,双强制喂入系统上方连接上暂存舱,上暂存舱后方安装有后舱,后舱上方安装预压仓,后舱上方设计捆网系统;链传动机构与辊筒传动连接,机器左右舱盖内部设置由液压油路系统、润滑系统和电路系统。辊筒刚性号,稳定性好,卷制的草捆均匀,油路机构管路结构整齐、安全系数高;可由拖拉机牵引进行不间断圆捆作业。

A New Non-stop Round Bundl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non-stop round baler,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traction device is connected with the gear box, the gear box is fix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decks,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front guid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pickup device; the grass presser is installed above the pickup device, the bottom silo is installed behind the pickup device, the left and right dragon pusher is installed above the bottom silo and the left and right dragon pusher is installed above the bottom silo where the bottom silo cooperates with the pickup device. Double compulsory feeding system, double compulsory feeding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temporary storage cabin, the upper temporary storage cabin is installed with the rear cab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ar cabin is installed with the preloading cabin, and the upper part of the rear cabin is designed with the bundling net system; the chain drive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roller drive, and the hydraulic oil circuit system, lubrication system and circuit system are installed inside the left and right hatch covers of the machine. Roller rigidity, good stability, evenly rolled bales, oil pipeline structure neat, high safety factor; tractor traction can be used for uninterrupted round bale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具体为农业机械

技术介绍
卷捆圆打捆机是一种常用的农用机械,目前市场有的卷捆圆打捆机存在许多缺陷:1、辊筒刚性差,稳定性不好,导致卷制的草捆不均匀,透气性不好,不便于储存;2、油路机构管路结构不够整齐、安全系数低、不便于维修保养;3、现有的卷捆圆打捆机的齿轮箱传动时会产生很大噪音;4、捆绳箱体积大,捆绳系统的摆线和绕绳捆包效果差,摆线不均匀,割绳不够准确,;5、采用普通链传动结构,通过各链轮件以链条为中间挠性元件的配合来传动和运动,但瞬时传动比不恒定,高速传动时不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包含牵引装置1、齿轮箱2、捡拾器3、双强制喂入系统4、上暂存舱5、底仓6、捆网系统7、辊筒8、链传动机构9、液压油路系统10、润滑系统11和电路系统12,牵引装置1与齿轮箱2相互连接,齿轮箱2固定在左右舱板上,前导向轮的上部设置有捡拾器3;捡拾器3上方装有压草器a,捡拾器3后方安装底仓6,底仓6与捡拾器3相互配合处上方安装左右搅龙推送器,底仓6上装有双强制喂入系统4,双强制喂入系统4上方连接上暂存舱5,上暂存舱5后方安装有后舱b,后舱b上方安装预压仓,后舱b下方安装检修梯c,后舱b上方设计捆网系统7;整机左右侧设置有链传动机构9,链传动机构9与辊筒8传动连接,机器左右舱盖内部设置由液压油路系统10、润滑系统11和电路系统12。作为优选,作为优选,所述的牵引装置1包含销轴装配1-1、连接板组合1-2、支腿1-3、传动连接总成1-4、第一螺栓固定轴1-5、油管支架1-6、第一螺栓1-7第一螺母1-8、第一油管固定板1-9、第二油管固定板1-10、第二螺栓1-11、第二螺母1-12、第二螺栓固定轴1-13、固定销1-14、第三螺栓1-15、第三螺母1-16、第四螺栓1-17、第四螺母1-18、第五螺栓1-19、小轴1-20、防护罩1-21、牵引焊合组1-22,销轴装配1-1安装在连接板组合1-2,连接板组合1-2与牵引焊合组1-22由第四螺栓1-17、第四螺母1-18固定连接,牵引焊合组1-22与支腿1-3通过固定销1-14连接,第一螺栓固定轴1-5、第二螺栓固定轴1-13焊合在牵引焊合组1-22上,第三螺栓1-15穿过第一螺栓固定轴1-5、第二螺栓固定轴1-13与第三螺母1-16固定在一起,传动连接总成1-4由第五螺栓固定在牵引焊合组1-22上,牵引焊合组1-22的上方由第二螺栓1-11与第二螺母1-12将第二油管固定板1-10固定,第二油管固定板1-10上由第一螺栓1-7与第一螺母1-8固定油管支架1-6,传动连接总成1-4轴端安装了防护罩1-21,小轴焊合固定在牵引焊合组1-22孔内。作为优选,所述的齿轮箱2包含第一螺栓2-1、第二螺栓2-2、加油端盖2-3、通气器2-4、螺母装配2-5、第一链轮2-6、第一螺母2-7、螺栓固定套2-8、第三螺栓2-9、左右长臂2-10、第一齿轮箱体2-11、第一孔用弹性挡圈2-12、第一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13、第一轴承2-14、圆柱销2-15、齿轮箱后盖2-16、第四螺栓2-17、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8、第二螺母2-19、第二轴承2-20、第一齿轮2-21、第一调整垫2-22、主轴2-23、第一O型圈2-24、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第二调整垫2-26、第一垫片2-27、第三调整垫2-28、第三轴承2-29、第四轴承2-30、第二孔用弹性挡圈2-31、第二齿轮2-32、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33、第二垫片2-34、第二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35、第二O型圈2-36、平垫圈2-37、内六角螺塞2-38。两个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32啮合做弧齿锥齿轮传动,主轴2-23的一端安装第一齿轮2-21,第一齿轮2-21由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8固定在第二螺母上,第二螺母固定在主轴2-23上,第一齿轮2-21上装有第二轴承2-20,主轴2-23的另一端依次安装第一轴承2-14、第一O型圈2-24、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第二调整垫2-26、第一链轮2-6、螺母装配2-5,第一孔用弹性挡圈2-12、第一垫片2-27、第一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13依次安装在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上;第二齿轮2-32轴上依次安装第三调整垫2-28、第三轴承2-29、第四轴承2-30、第二O型圈2-36、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33、螺母装配2-5,第三轴承2-29前安装有第三调整垫2-28,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23上安装第二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35、第二垫片2-34、第二孔用弹性挡圈2-31;第四螺栓2-17将齿轮箱后盖2-16固定在第一齿轮箱体2-11上,圆柱销2-15将左右长臂2-10准确的定位安装在一起;加油端盖2-3由第二螺栓2-2安装在第一齿轮箱体2-11上,通气器2-4安装固定在加油端盖2-3上;左右长臂2-10与第一齿轮箱体2-11由第一螺栓2-1固定;螺栓固定套2-8、第一螺母2-7与第三螺栓2-9固定在主机舱板上;平垫圈2-37与内六角螺塞2-38先后安装在第一齿轮箱体2-11上。作为优选,所述的捡拾器3包含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一张紧组合3-2、压草辊装配3-3、拨草轮拉环3-4、转向轮3-5、左侧护罩组合3-6、第一弹齿护圈3-7、捡拾器后护板3-8、弹齿梁主轴组合3-9、第二弹齿护圈3-10、第三弹齿护圈3-11、右侧护罩组合3-12、第一搅龙装配3-13、第一压草器支撑3-14、第二压草器支撑3-15、第二搅龙装配3-16、第二张紧组合3-17、第二捡拾器侧板3-18、搅龙齿轮导动组合3-19。第一张紧组合3-2安装在第一捡拾器侧板3-1上,压草辊装配3-3与左侧护罩组合3-6、右侧护罩组合3-13通过拨草轮拉环3-4连接,搅龙齿轮导动组合安装在第二捡拾器侧板3-18上,转向轮3-5分别安装在捡拾器的左右两侧,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二捡拾器侧板3-18中间固定弹齿梁主轴组合3-9,弹齿梁主轴组合3-9由左至右装有第一弹齿护圈3-7、第二弹齿护圈3-10、第三弹齿护圈3-11,第一弹齿护圈3-7、第二弹齿护圈3-10、第三弹齿护圈3-11均固定在捡拾器后护板3-8,上弹齿梁主轴组合3-9的一侧装有第一弹齿护圈3-7、另一侧装有第三弹齿护圈3-11,左侧捡拾器护罩3-6安装在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一搅龙装配3-13与第二搅龙装配分别安装在捡拾器的后方,并与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二捡拾器侧板3-18固定,第一压草器支撑3-14、第二压草器支撑3-15将压草辊装配3-3准确的安装在第一搅龙装配3-13、第二搅龙装配3-16。作为优选,所述的双强制喂入系统4包含第一强制喂入机构和第二强制喂入机构,其中第一强制喂入机构包含第一焊合轴4-1、第一螺栓4-2、第一强喂入接盘4-3、强喂入拨齿装配4-4、第一轴承座4-5、轴毡圈4-6、第一隔套4-7、第一轴承4-8、第一油封4-9、第一主轴辊筒4-10、第二焊合轴4-11、第二轴承座4-12、轴承滑套4-13、强喂入链轮4-14、锁紧螺母组合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牵引装置(1)、齿轮箱(2)、捡拾器(3)、双强制喂入系统(4)、上暂存舱(5)、底仓(6)、捆网系统(7)、辊筒(8)、链传动机构(9)、液压油路系统(10)、润滑系统(11)和电路系统(12),牵引装置(1)与齿轮箱(2)相互连接,齿轮箱(2)固定在左右舱板上,前导向轮的上部设置有捡拾器(3);捡拾器(3)上方装有压草器(a),捡拾器(3)后方安装底仓(6),底仓(6)与捡拾器(3)相互配合处上方安装左右搅龙推送器,底仓(6)上装有双强制喂入系统(4),双强制喂入系统(4)上方连接上暂存舱(5),上暂存舱(5)后方安装有后舱(b),后舱(b)上方安装预压仓,后舱(b)上方设计捆网系统(7),后舱(b)下方安装检修梯(c),整机左右侧设置有链传动机构(9),链传动机构(9)与辊筒(8)传动连接,机器左右舱盖内部设置由液压油路系统(10)、润滑系统(11)和电路系统(12);所述的牵引装置(1)包含销轴装配(1‑1)、连接板组合(1‑2)、支腿(1‑3)、传动连接总成(1‑4)、第一螺栓固定轴(1‑5)、油管支架(1‑6)、第一螺栓(1‑7)第一螺母(1‑8)、第一油管固定板(1‑9)、第二油管固定板(1‑10)、第二螺栓(1‑11)、第二螺母(1‑12)、第二螺栓固定轴(1‑13)、固定销(1‑14)、第三螺栓(1‑15)、第三螺母(1‑16)、第四螺栓(1‑17)、第四螺母(1‑18)、第五螺栓(1‑19)、小轴(1‑20)、防护罩(1‑21)、牵引焊合组(1‑22),销轴装配(1‑1)安装在连接板组合(1‑2),连接板组合(1‑2)与牵引焊合组(1‑22)由第四螺栓(1‑17)、第四螺母(1‑18)固定连接,牵引焊合组(1‑22)与支腿(1‑3)通过固定销(1‑14)连接,第一螺栓固定轴(1‑5)、第二螺栓固定轴(1‑13)焊合在牵引焊合组(1‑22)上,第三螺栓(1‑15)穿过第一螺栓固定轴(1‑5)、第二螺栓固定轴(1‑13)与第三螺母(1‑16)固定在一起,传动连接总成(1‑4)由第五螺栓固定在牵引焊合组(1‑22)上,牵引焊合组(1‑22)的上方由第二螺栓(1‑11)与第二螺母(1‑12)将第二油管固定板(1‑10)固定,第二油管固定板(1‑10)上由第一螺栓(1‑7)与第一螺母(1‑8)固定油管支架(1‑6),传动连接总成(1‑4)轴端安装了防护罩(1‑21),小轴焊合固定在牵引焊合组(1‑22)孔内,所述的齿轮箱2包含第一螺栓(2‑1)、第二螺栓(2‑2)、加油端盖(2‑3)、通气器(2‑4)、螺母装配(2‑5)、第一链轮(2‑6)、第一螺母(2‑7)、螺栓固定套(2‑8)、第三螺栓(2‑9)、左右长臂(2‑10)、第一齿轮箱体(2‑11)、第一孔用弹性挡圈(2‑12)、第一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13)、第一轴承(2‑14)、圆柱销(2‑15)、齿轮箱后盖(2‑16)、第四螺栓(2‑17)、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8)、第二螺母(2‑19)、第二轴承(2‑20)、第一齿轮(2‑21)、第一调整垫(2‑22)、主轴(2‑23)、第一O型圈(2‑24)、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第二调整垫(2‑26)、第一垫片(2‑27)、第三调整垫(2‑28)、第三轴承(2‑29)、第四轴承(2‑30)、第二孔用弹性挡圈(2‑31)、第二齿轮(2‑32)、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33)、第二垫片(2‑34)、第二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35)、第二O型圈(2‑36)、平垫圈(2‑37)、内六角螺塞(2‑38),两个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32)啮合做弧齿锥齿轮传动,主轴(2‑23)的一端安装第一齿轮(2‑21),第一齿轮(2‑21)由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8)固定在第二螺母上,第二螺母固定在主轴(2‑23)上,第一齿轮(2‑21)上装有第二轴承(2‑20),主轴(2‑23)的另一端依次安装第一轴承(2‑14)、第一O型圈(2‑24)、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第二调整垫(2‑26)、第一链轮(2‑6)、螺母装配(2‑5),第一孔用弹性挡圈(2‑12)、第一垫片(2‑27)、第一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13)依次安装在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上;第二齿轮(2‑32)轴上依次安装第三调整垫(2‑28)、第三轴承(2‑29)、第四轴承(2‑30)、第二O型圈(2‑36)、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33)、螺母装配(2‑5),第三轴承(2‑29)前安装有第三调整垫(2‑28),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23)上安装第二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35)、第二垫片(2‑34)、第二孔用弹性挡圈(2‑31);第四螺栓(2‑17)将齿轮箱后盖(2‑16)固定在第一齿轮箱体(2‑11)上,圆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牵引装置(1)、齿轮箱(2)、捡拾器(3)、双强制喂入系统(4)、上暂存舱(5)、底仓(6)、捆网系统(7)、辊筒(8)、链传动机构(9)、液压油路系统(10)、润滑系统(11)和电路系统(12),牵引装置(1)与齿轮箱(2)相互连接,齿轮箱(2)固定在左右舱板上,前导向轮的上部设置有捡拾器(3);捡拾器(3)上方装有压草器(a),捡拾器(3)后方安装底仓(6),底仓(6)与捡拾器(3)相互配合处上方安装左右搅龙推送器,底仓(6)上装有双强制喂入系统(4),双强制喂入系统(4)上方连接上暂存舱(5),上暂存舱(5)后方安装有后舱(b),后舱(b)上方安装预压仓,后舱(b)上方设计捆网系统(7),后舱(b)下方安装检修梯(c),整机左右侧设置有链传动机构(9),链传动机构(9)与辊筒(8)传动连接,机器左右舱盖内部设置由液压油路系统(10)、润滑系统(11)和电路系统(12);所述的牵引装置(1)包含销轴装配(1-1)、连接板组合(1-2)、支腿(1-3)、传动连接总成(1-4)、第一螺栓固定轴(1-5)、油管支架(1-6)、第一螺栓(1-7)第一螺母(1-8)、第一油管固定板(1-9)、第二油管固定板(1-10)、第二螺栓(1-11)、第二螺母(1-12)、第二螺栓固定轴(1-13)、固定销(1-14)、第三螺栓(1-15)、第三螺母(1-16)、第四螺栓(1-17)、第四螺母(1-18)、第五螺栓(1-19)、小轴(1-20)、防护罩(1-21)、牵引焊合组(1-22),销轴装配(1-1)安装在连接板组合(1-2),连接板组合(1-2)与牵引焊合组(1-22)由第四螺栓(1-17)、第四螺母(1-18)固定连接,牵引焊合组(1-22)与支腿(1-3)通过固定销(1-14)连接,第一螺栓固定轴(1-5)、第二螺栓固定轴(1-13)焊合在牵引焊合组(1-22)上,第三螺栓(1-15)穿过第一螺栓固定轴(1-5)、第二螺栓固定轴(1-13)与第三螺母(1-16)固定在一起,传动连接总成(1-4)由第五螺栓固定在牵引焊合组(1-22)上,牵引焊合组(1-22)的上方由第二螺栓(1-11)与第二螺母(1-12)将第二油管固定板(1-10)固定,第二油管固定板(1-10)上由第一螺栓(1-7)与第一螺母(1-8)固定油管支架(1-6),传动连接总成(1-4)轴端安装了防护罩(1-21),小轴焊合固定在牵引焊合组(1-22)孔内,所述的齿轮箱2包含第一螺栓(2-1)、第二螺栓(2-2)、加油端盖(2-3)、通气器(2-4)、螺母装配(2-5)、第一链轮(2-6)、第一螺母(2-7)、螺栓固定套(2-8)、第三螺栓(2-9)、左右长臂(2-10)、第一齿轮箱体(2-11)、第一孔用弹性挡圈(2-12)、第一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13)、第一轴承(2-14)、圆柱销(2-15)、齿轮箱后盖(2-16)、第四螺栓(2-17)、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8)、第二螺母(2-19)、第二轴承(2-20)、第一齿轮(2-21)、第一调整垫(2-22)、主轴(2-23)、第一O型圈(2-24)、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第二调整垫(2-26)、第一垫片(2-27)、第三调整垫(2-28)、第三轴承(2-29)、第四轴承(2-30)、第二孔用弹性挡圈(2-31)、第二齿轮(2-32)、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33)、第二垫片(2-34)、第二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35)、第二O型圈(2-36)、平垫圈(2-37)、内六角螺塞(2-38),两个第一齿轮(2-21)与第二齿轮(2-32)啮合做弧齿锥齿轮传动,主轴(2-23)的一端安装第一齿轮(2-21),第一齿轮(2-21)由内六角圆柱头螺钉(2-18)固定在第二螺母上,第二螺母固定在主轴(2-23)上,第一齿轮(2-21)上装有第二轴承(2-20),主轴(2-23)的另一端依次安装第一轴承(2-14)、第一O型圈(2-24)、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第二调整垫(2-26)、第一链轮(2-6)、螺母装配(2-5),第一孔用弹性挡圈(2-12)、第一垫片(2-27)、第一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13)依次安装在第一齿轮箱间隔套(2-25)上;第二齿轮(2-32)轴上依次安装第三调整垫(2-28)、第三轴承(2-29)、第四轴承(2-30)、第二O型圈(2-36)、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33)、螺母装配(2-5),第三轴承(2-29)前安装有第三调整垫(2-28),第二齿轮箱间隔套(2-23)上安装第二旋转轴唇形密封圈(2-35)、第二垫片(2-34)、第二孔用弹性挡圈(2-31);第四螺栓(2-17)将齿轮箱后盖(2-16)固定在第一齿轮箱体(2-11)上,圆柱销(2-15)将左右长臂(2-10)准确的定位安装在一起;加油端盖(2-3)由第二螺栓(2-2)安装在第一齿轮箱体(2-11)上,通气器(2-4)安装固定在加油端盖(2-3)上;左右长臂(2-10)与第一齿轮箱体(2-11)由第一螺栓(2-1)固定;螺栓固定套(2-8)、第一螺母(2-7)与第三螺栓(2-9)固定在主机舱板上;平垫圈(2-37)与内六角螺塞(2-38)先后安装在第一齿轮箱体(2-11)上,所述的捡拾器(3)包含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一张紧组合(3-2)、压草辊装配(3-3)、拨草轮拉环(3-4)、转向轮(3-5)、左侧护罩组合(3-6)、第一弹齿护圈(3-7)、捡拾器后护板(3-8)、弹齿梁主轴组合(3-9)、第二弹齿护圈(3-10)、第三弹齿护圈(3-11)、右侧护罩组合(3-12)、第一搅龙装配(3-13)、第一压草器支撑(3-14)、第二压草器支撑(3-15)、第二搅龙装配(3-16)、第二张紧组合(3-17)、第二捡拾器侧板(3-18)、搅龙齿轮导动组合(3-19),第一张紧组合(3-2)安装在第一捡拾器侧板(3-1)上,压草辊装配(3-3)与左侧护罩组合(3-6)、右侧护罩组合(3-13)通过拨草轮拉环(3-4)连接,搅龙齿轮导动组合安装在第二捡拾器侧板(3-18)上,转向轮(3-5)分别安装在捡拾器的左右两侧,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二捡拾器侧板(3-18)中间固定弹齿梁主轴组合(3-9),弹齿梁主轴组合(3-9)由左至右装有第一弹齿护圈(3-7)、第二弹齿护圈(3-10)、第三弹齿护圈(3-11),第一弹齿护圈(3-7)、第二弹齿护圈(3-10)、第三弹齿护圈(3-11)均固定在捡拾器后护板(3-8),上弹齿梁主轴组合(3-9)的一侧装有第一弹齿护圈(3-7)、另一侧装有第三弹齿护圈(3-11),左侧捡拾器护罩(3-6)安装在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一搅龙装配(3-13)与第二搅龙装配分别安装在捡拾器的后方,并与第一捡拾器侧板(3-1)、第二捡拾器侧板(3-18)固定,第一压草器支撑(3-14)、第二压草器支撑(3-15)将压草辊装配(3-3)准确的安装在第一搅龙装配(3-13)、第二搅龙装配(3-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强制喂入系统4包含第一强制喂入机构和第二强制喂入机构,其中第一强制喂入机构包含第一焊合轴(4-1)、第一螺栓(4-2)、第一强喂入接盘(4-3)、强喂入拨齿装配(4-4)、第一轴承座(4-5)、轴毡圈(4-6)、第一隔套(4-7)、第一轴承(4-8)、第一油封(4-9)、第一主轴辊筒(4-10)、第二焊合轴(4-11)、第二轴承座(4-12)、轴承滑套(4-13)、强喂入链轮(4-14)、锁紧螺母组合(4-16),第一强喂入接盘(4-3)安装在强喂入主轴辊筒(4-10)的两侧,第一焊合轴(4-1)上依次安装第一油封(4-9)、第一轴承(4-8)、第一隔套(4-7),第一隔套(4-7)上装有(4-6),第一轴承座(4-5)与第二轴承座(4-12)安装在第一轴承(4-8)上,第一轴承座(4-5)与第二轴承座(4-12)由第一螺栓(4-2)固定在第一强喂入接盘(4-3)上,强喂入拨齿(4-4)装配平均安装在第一主轴辊筒(4-10)上,第二焊合轴(4-11)上依次安装第一油封(4-9)、第一轴承(4-8)、轴承滑套(4-13)、强制喂入链轮(4-14)、锁紧螺母组合(4-16);所述的第二强制喂入机构包含第一隔套(4-7)、第一轴承座(4-5),第二轴承座(4-12),轴毡圈(4-6)、第一轴承(4-8)、第二螺栓(4-17)、第一油封(4-9)、第二强喂入接盘(4-18)、第三焊合轴(4-16)、第二主轴辊筒(4-29)、强喂入拨齿(4-4)、第四焊合轴(4-19)、第四强喂入接盘(4-20)、第三轴承座(4-21)、第四轴承座(4-22)、第二轴承(4-21)、第二隔套(4-23)、第二链轮(4-25)、第三螺栓(4-26)、第三轴承(4-27)、离合器(4-28)、锁紧螺母装配(4-15),第二强喂入接盘(4-18)与第二主轴辊筒(4-29)、第三焊合轴(4-16)焊接,第四焊合轴(4-19)、第四强喂入接盘(4-20)与第二主轴辊筒(4-29)焊接,第三焊合轴(4-16)上依次安装第一油封(4-9)、第一轴承(4-8)、第一隔套(4-7),第一隔套(4-7)上安装轴毡圈(4-6),第一轴承座(4-5)与第二轴承座(4-12)安装在第一轴承(4-8)上,第二螺栓(4-17)将第一轴承座(4-5)与第二轴承座(4-12)固定在第三强喂入接盘(4-18)上,强喂入拨齿(4-4)装配平均安装在第二主轴辊筒(4-29)上,第四焊合轴(4-19)上依次安装第二隔套(4-23)、第二链轮(4-25)、第三轴承(4-27)、离合器(4-28),第二轴承(4-24)安装在第二链轮(4-25)上,第三轴承座(4-21)与第四轴承座(4-22)安装在第二轴承(4-21)上,第三螺栓(4-26)将第三轴承座(4-21)、第四轴承座(4-22)固定在第四强喂入接盘(4-2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暂存舱5包含上暂存舱卸草器(5-1)、上暂存舱压草器(5-2)、上护板(5-3)、侧板(5-4)、第一螺栓(5-5)、锁紧螺母组(5-6)、暂存仓油缸(5-7)、第二螺栓(5-8),第二螺栓(5-8)将上暂存仓压草器(5-2)固定在侧板(5-4)上,上暂存舱压草器(5-2)固定在侧板(5-4)两侧,侧板(5-4)外侧安装暂存仓油缸(5-7),上暂存仓压草器(5-2)的轴两端由锁紧螺母(5-6)组固定;上暂存仓卸草器(5-1)与上暂存仓压草器(5-2)相互交叉配合;第一螺栓将上护板(5-3)与侧板(5-4)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仓6包含底仓主板(6-1)、第一滑道固定组(6-2)、第二滑道固定组(6-3)、侧板(6-4)、侧板主梁(6-5)、滑轮(6-6)、主轴(6-7)、把手(6-8)、第一支撑臂(6-9)、第二支撑臂(6-10)、第三支撑臂(6-11)、第四支撑臂(6-12)、底刀(6-13)、底刀加强版(6-14)、加强轴(6-15)、底刀连接轴(6-16)、底刀主梁(6-17)、轴承(6-18)、刀架固定轴组(6-19)。主轴(6-7)的左右两端分别安装侧板(6-4),侧板(6-4)的外侧固定轴承(6-18),主轴(6-7)上装有第一支撑臂(6-9)、第二支撑臂(6-10)、第三支撑臂(6-11),第一支撑臂(6-9)、第二支撑臂(6-10)、第三支撑臂(6-11)卡在底刀(6-13)上,第一支撑臂(6-9)与第三支撑臂(6-11)同时安装在加强轴(6-15)上;底刀加强版(6-14)、侧板(6-4)上焊合侧板主梁(6-5),底刀加强版(6-14)与底刀主梁(6-17)、底刀连接轴(6-16)、第一滑道固定组(6-2)、第二滑道固定组(6-3)分别焊合在一起,轴承(6-18)安装在主轴(6-7)上,并固定在侧板(6-4)两端;刀架固定轴组(6-19)穿过侧板(6-4)、底刀加强版(6-14)、底刀(6-13)焊合在一起;把手(6-8)焊合在一侧的侧板(6-4)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捆网系统(7)包含捆网张紧(7-1)、舱外壁主轴焊合(7-2)、第一捆网辊筒装配(7-3)、第二捆网辊筒装配(7-4)、胶辊筒装配(7-5)、扩网器(7-6)、展网管组(7-7)、第一捆网割刀(7-8)、第二捆网割刀(7-9)、第一螺栓(7-10)、第一螺母(7-11)、割刀固定方钢(7-12)、割刀连接臂组(7-13)、第一轴承组(7-14)、第三螺栓(7-15)、第二螺栓(7-16)、第四螺栓(7-17)、第二轴承组(7-18)、第二螺母(7-19)、电磁离合器(7-20)、第一齿轮(7-21)、捆网箱盖轴焊合(7-22)、捆网左侧主板焊合(7-23)、第三轴承组(7-24)、第五螺栓(7-25)、第三螺母(7-26)、张紧套(7-27)、刀架驱动杆(7-28)、制动器(7-29)、第六螺栓(7-30)、第四螺母(7-31)、第五螺母(7-32)、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捆网拉簧(7-34)、第七螺栓(7-35)、传感器(7-36),捆网张紧(7-1)安装在左侧主板焊合(7-23)上;舱外壁主轴焊合(7-2)安装在捆网左侧主板焊合(7-23)与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上,左侧主板焊合(7-23)外侧、舱外壁主轴焊合(7-2)轴一端安装第一轴承组(7-14),并由第四螺栓(7-17)、第一螺母(4-8)固定,另一端安装第三轴承组(7-24),并由第五螺栓(7-25)、第三螺母(7-26)固定,第三轴承组(7-24)的外侧安装张紧套(7-27),张紧套上装有刀架驱动杆(7-28);第一捆网辊筒装配(7-3)与第二捆网辊筒装配(7-4)的左右轴端分别安装在割刀连接臂组合(7-13)上;第一捆网割刀(7-8)由第一螺栓(7-10)与第一螺母(7-11)固定在舱外壁主轴焊合(7-2)上;胶辊筒(7-5)的轴一端安装有第二齿轮(7-37)、第二轴承组(7-18),第二螺母(7-19)将胶辊筒(7-5)通过第二轴承组(7-18)固定在捆网左侧主板焊合(7-23)上,胶辊筒(7-5)的轴另一端将制动器(7-29)通过第四轴承组(7-38)固定在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上,第五螺母(7-32)将制动器(7-29)固定胶辊筒(7-5)上,第六螺栓(7-30)与第四螺母(7-31)将制动器(7-29)固定在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上;电磁离合器(7-20)的轴穿过左侧主板焊合(7-23),轴端安装第一齿轮(7-21);捆网第二割刀(7-9)由第二螺栓(7-16)与第一螺母(7-11)固定在割刀固定方钢焊合(7-12)上,两端由第三螺栓(7-15)、第二螺母(4-12)固定在捆网左侧主板焊合(7-23)、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上;展网管组(7-7)与捆网箱盖轴焊合(7-22)由第七螺栓(7-35)、第二螺母(4-12)固定在捆网左侧主板焊合(7-23)、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上;扩网器(7-6)的轴端安装轴承座组(7-14)并由第四螺栓(7-17)、第一螺母(4-8)分别固定在捆网左侧主板焊合(7-23)、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上;捆网拉簧(7-34)的一端安装在割刀连接臂组合(7-13)上,另一端连接捆网左侧主板焊合(7-23)或捆网右侧主板焊合(7-33)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不停车圆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辊筒8包含13个滚筒,所述的第一个辊筒包含锁紧螺母(8-1)、第一螺栓(8-8)、第一链轮(8-2)、第一轴承座(8-3)、第二轴承座(8-13)、第二螺栓(8-14)、第一轴承(8-11)、第一轴毡圈(8-10)、第一隔套(8-9)、第一油封(8-12)、第一轴承固定盘(8-4)、第一辊筒固定轴(8-5)、第一辊筒(8-6)、第二链轮(8-7)、第二辊筒固定轴(8-15),第一辊筒(8-6)一侧焊合第一辊筒固定轴(8-5)、第一轴承固定盘(8-4),第一辊筒固定轴(8-5)上一侧依次安装第一油封(8-12)、第一轴承(8-11)、第一隔套(8-9)、第一链轮(8-2),第一隔套(8-9)上安装第一轴毡圈(8-10),第一轴承(8-11)上安装第一轴承座(8-3)、第二轴承座(8-13),第一轴承座(8-3)与第二轴承座(8-13)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一轴承固定盘(8-4)上,第一螺栓(8-8)将第一锁紧螺母(8-1)固定在第一辊筒固定轴(8-5)上;第一辊筒(8-6)的另一侧焊合第一轴承固定接盘(8-4)和第二辊筒固定轴(8-15),第二辊筒固定轴(8-15)上依次安装第一油封(8-12)、第一轴承(8-11)、第一隔套(8-9)、第二链轮(8-7)、第一锁紧螺母(8-1),第一隔套(8-9)上安装第一轴毡圈(8-10),第一轴承(8-11)上安装第一轴承座(8-3)与第二轴承座(8-13),第一轴承座(8-3)与第二轴承座(8-13)固定在第一轴承固定盘(8-4)上,第一螺栓(8-8)将第一锁紧螺母(8-1)固定在第一辊筒固定轴(8-5)上;所述的第二个辊筒包含第一锁紧螺母(8-1)、第一螺栓(8-8)、第三链轮(8-16)、第一轴承座(8-3)、第二轴承座(8-13)、第二螺栓(8-14)、第一轴承(8-11)、第一轴毡圈(8-10)、第一隔套(8-9)、第一油封(8-12)、第一轴承固定盘(8-4)、第一辊筒固定轴(8-5)、第一辊筒(8-6)、第二链轮(8-7)、第二辊筒固定轴(8-15),第一辊筒(8-6)一侧焊合第一辊筒固定轴(8-5)、第一轴承固定盘(8-4)、第一辊筒固定轴(8-5)上依次安装第一油封(8-12)、第一轴承(8-11)、第一隔套(8-9)、第三链轮(8-16),第一隔套(8-9)上安装第一轴毡圈(8-10),第一轴承(8-11)上安装第一轴承座(8-3)、第二轴承座(8-13),第一轴承座(8-3)与第二轴承座(8-13)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一轴承固定盘(8-4)上,第一螺栓(8-8)将第一锁紧螺母(8-1)固定在第一辊筒固定轴(8-5)上;第一辊筒(8-6)的另一侧焊合第一轴承固定接盘(8-4)和第二辊筒固定轴(8-15),第二辊筒固定轴(8-15)上依次安装第一油封(8-12)、第一轴承(8-11)、第一隔套(8-9)、第二链轮(8-7)、第一锁紧螺母(8-1),第一隔套(8-9)上安装第一轴毡圈(8-10),第一轴承(8-11)上安装第一轴承座(8-3)与第二轴承座(8-13),第一轴承座(8-3)与第二轴承座(8-13)固定在第一轴承固定盘(8-4)上,第一螺栓(8-8)将第一锁紧螺母(8-1)固定在第一辊筒固定轴(8-5)上;所述的第三个辊筒包含第一卡套(8-20)、第二轴毡圈(8-19)、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二轴承(8-24)、第二油封(8-25)、第三辊筒固定盘(8-22)、第二螺栓(8-14)、第三辊筒固定轴(8-21)、第二辊筒(8-23)、第四辊筒固定轴(8-27)、第四辊筒固定接盘(8-26)、第五轴承座(8-28)、第六轴承座(8-29)、第三轴承(8-30)、第二隔套(8-32)、第二轴毡圈(8-31)、第五链轮(8-35)、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一螺栓(8-8),第二辊筒(8-23)一侧焊合第三辊筒固定轴(8-21)和第三轴承固定盘(8-22),第三辊筒固定轴(8-21)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二轴承(8-24)、第一卡套(8-20),第一卡套(8-20)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19),第二轴承(8-24)上安装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三轴承座(8-17)与第四轴承座(8-18)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三轴承固定盘(8-22)上;第二辊筒(8-23)的另一侧焊合第四轴承固定接盘(8-26)和第四辊筒固定轴(8-27),第四辊筒固定轴(8-27)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三轴承(8-30)、第二隔套(8-32)、第四链轮(8-33)、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二隔套(8-32)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31),第三轴承(8-30)上安装第五轴承座(8-28)与第六轴承座(8-28),第五轴承座(8-28)与第二轴承座(8-29)固定在第四轴承固定盘(8-26)上,第一螺栓(8-8)将第二锁紧螺母(8-34)固定在第四辊筒固定轴(8-27)上;所述的第四个辊筒包含第一卡套(8-20)、第二轴毡圈(8-19)、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二轴承(8-24)、第二油封(8-25)、第三辊筒固定盘(8-22)、第二螺栓(8-14)、第三辊筒固定轴(8-21、第二辊筒(8-23)、第四辊筒固定轴(8-27)、第四辊筒固定接盘(8-26)、第五轴承座(8-28)、第六轴承座(8-29)、第三轴承(8-30)、第二隔套(8-32)、第二轴毡圈(8-31)、第五链轮(8-35)、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一螺栓(8-8),第二辊筒(8-23)一侧焊合第三辊筒固定轴(8-21)和第三轴承固定盘(8-22),第三辊筒固定轴(8-21)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二轴承(8-24)、第一卡套(8-20),第一卡套(8-20)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19),第二轴承(8-24)上安装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三轴承座(8-17)与第四轴承座(8-18)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三轴承固定盘(8-22)上;第二辊筒(8-23)的另一侧焊合第四轴承固定接盘(8-26)和第四辊筒固定轴(8-27),第四辊筒固定轴(8-27)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三轴承(8-30)、第二隔套(8-32)、第五链轮(8-35)、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二隔套(8-32)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31),第三轴承(8-30)上安装第五轴承座(8-28)与第六轴承座(8-28),第五轴承座(8-28)与第二轴承座(8-29)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四轴承固定盘(8-26)上,第一螺栓(8-8)将第二锁紧螺母(8-34)固定在第四辊筒固定轴(8-27)上;所述的第五个辊筒包含第一卡套(8-20)、第二轴毡圈(8-19)、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二轴承(8-24)、第二油封(8-25)、第三辊筒固定盘(8-22)、第二螺栓(8-14)、第三辊筒固定轴(8-21)、第二辊筒(8-23)、第四辊筒固定轴(8-27)、第四辊筒固定接盘(8-26)、第五轴承座(8-28)、第六轴承座(8-29)、第三轴承(8-30)、第二油封(8-25)、第二隔套(8-32)、第二轴毡圈(8-31)、第十三链轮(8-88)、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一螺栓(8-8),第二辊筒(8-23)一侧焊合第三辊筒固定轴(8-21)和第三轴承固定盘(8-22),第三辊筒固定轴(8-21)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二轴承(8-24)、第一卡套(8-20),第一卡套(8-20)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19),第二轴承(8-24)上安装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三轴承座(8-17)与第四轴承座(8-18)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三轴承固定盘(8-22)上;第二辊筒(8-23)的另一侧焊合第四轴承固定接盘(8-26)和第四辊筒固定轴(8-27),第四辊筒固定轴(8-27)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三轴承(8-30)、第二隔套(8-32)、第十三链轮(8-88)、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二隔套(8-32)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31),第三轴承(8-30)上安装第五轴承座(8-28)与第六轴承座(8-28),第五轴承座(8-28)与第二轴承座(8-29)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四轴承固定盘(8-26)上,第一螺栓(8-8)将第二锁紧螺母(8-34)固定在第四辊筒固定轴(8-27)上;所述的第六个辊筒包含第一锁紧螺母(8-1)、第一螺栓(8-8)、第六链轮(8-36)、第七轴承座(8-39)、第四轴承(8-40)、第三隔套(8-44)、第六毡圈(8-89)、第三油封(8-46)、第五辊筒固定盘(8-42)、第三螺栓(8-90)、第八轴承座(8-43)、第五辊筒固定轴(8-37)、第二辊筒(8-23)、第六辊筒固定轴(8-45)、第七链轮(8-47),第二辊筒(8-23)一侧焊合第五辊筒固定轴(8-37)和第五轴承固定盘(8-42),第五辊筒固定轴(8-37)上依次安装第三油封(8-46)、第四轴承(8-40)、第三隔套(8-44)、第六链轮(8-36)、第一锁紧螺母(8-1),第三油封(8-46)上安装第八轴承座(8-43),第四轴承(8-40)上安装第七轴承座(8-39)、第八轴承座(8-43),第三隔套(8-44)上安装第六毡圈(8-89),第七轴承座(8-39)与第八轴承座(8-43)上由第三螺栓(8-90)固定在第五轴承固定盘(8-42)上,第一螺栓(8-8)将第一锁紧螺母(8-1)固定在第五辊筒固定轴(8-37)上;第二辊筒(8-23)的另一侧焊合第五轴承固定接盘(8-42)和第六辊筒固定轴(8-45),第六辊筒固定轴(8-45)上依次安装第三油封(8-46)、第四轴承(8-40)、第三隔套(8-44)、第七链轮(8-47),第三油封上装有第八轴承座,第四轴承上安装第七轴承座,第三隔套上装有第六轴毡圈,第一螺栓(8-8)将第一锁紧螺母(8-1)固定在第六辊筒固定轴(8-45)上;所述的第七个辊筒包含第一卡套(8-20)、第二轴毡圈(8-19)、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二轴承(8-24)、第二油封(8-25)、第三辊筒固定盘(8-22)、第二螺栓(8-14)、第三辊筒固定轴(8-21)、第二辊筒(8-23)、第七辊筒固定轴(8-48)、第四辊筒固定接盘(8-26)、第五轴承座(8-28)、第六轴承座(8-29)、第三轴承(8-30)、第二油封(8-25)、第二隔套(8-32)、第二轴毡圈(8-31)、第八链轮(8-49)、第九链轮(8-50)、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一螺栓(8-8),第二辊筒(8-23)一侧焊合第三辊筒固定轴(8-21)和第三轴承固定盘(8-22),第三辊筒固定轴(8-21)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二轴承(8-24)、第一卡套(8-20),第一卡套(8-20)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19),第二轴承(8-24)上安装第三轴承座(8-17)、第四轴承座(8-18),第三轴承座(8-17)与第四轴承座(8-18)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三轴承固定盘(8-22)上;第二辊筒(8-23)的另一侧焊合第四轴承固定接盘(8-26)和第七辊筒固定轴(8-48),第四辊筒固定轴(8-27)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三轴承(8-30)、第二隔套(8-32)、第八链轮(8-49)、第九链轮(8-50)、第二锁紧螺母(8-34),第二隔套(8-32)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31),第三轴承(8-30)上安装第五轴承座(8-28)与第六轴承座(8-28),第五轴承座(8-28)与第六轴承座(8-28)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四轴承固定盘(8-26)上,第一螺栓(8-8)将第二锁紧螺母(8-34)固定在第七辊筒固定轴(8-48)上;所述的第八个辊筒包含第一卡套(8-20)、第二轴毡圈(8-19)、第二螺栓(8-14)、第十一轴承座(8-62)、第十七轴承座(8-91)、第二轴承(8-24)、第二油封(8-25)、第七辊筒固定盘(8-61)、第九辊筒固定轴(8-60)、第三辊筒(8-59)、第八辊筒固定轴(8-58)、第六辊筒固定接盘(8-55)、第十轴承座(8-56)、第九轴承座(8-53)、第三轴承(8-30)、第四油封(8-57)、第二卡套(8-52)、第七轴毡圈(8-54)、第一齿轮(8-51)、第一调整垫(8-92)。第三辊筒(8-59)一侧焊合第九辊筒固定轴(8-60)和第七轴承固定盘(8-61),第九辊筒固定轴(8-60)上依次安装第二油封(8-25)、第二轴承(8-24)、第一卡套(8-20),第一卡套(8-20)上安装第二轴毡圈(8-19),第二轴承(8-24)上安装第十一轴承座(8-62)、第十七轴承座(8-91),第十一轴承座(8-62)与第十七轴承座(8-91)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七轴承固定盘(8-61)上;第三辊筒(8-59)的另一侧焊合第六轴承固定接盘(8-55)和第八辊筒固定轴(8-58),第八辊筒固定轴(8-58)上依次安装第四油封(8-57)、第三轴承(8-30)、第二卡套(8-52)、第一齿轮(8-51)、第一调整垫(8-52),第二卡套(8-52)上安装第七轴毡圈(8-54),第三轴承(8-30)上安装第十轴承座(8-56)与第九轴承座(8-53),第十轴承座(8-56)与第九轴承座(8-53)由第二螺栓(8-14)固定在第六轴承固定盘(8-55)上;所述的第九个辊筒包含第一锁紧螺母(8-1)、第一螺栓(8-8)、第十二轴承座(8-63)、第三轴承(8-30)、第十三轴承座(8-66)、第四螺栓(8-92)、第一螺母(8-93)、第四隔套(8-65)、第四轴毡圈(8-64)、第四油封(8-67)、第五隔套(8-68)、第二齿轮(8-69)、第二螺栓(8-14)、第十三轴承座(8-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包青春
申请(专利权)人:包青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