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天昊专利>正文

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308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包括副动轮、活动杆、限位圈、主动轮和连接杆,主动轮内开设有滑槽,活动杆的一端焊接有滑块,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且活动杆背离滑块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副动轮活动插接在活动杆上背离主动轮的一端,副动轮上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背离插接槽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动槽内,限位杆内固定有轮齿,连接杆转动安装在副动轮内,且连接杆的一端焊接有转动帽,连接杆背离转动帽的一端焊接有齿轮轴,齿轮轴与轮齿相互啮合。在机器人要承载较大重物前,对机器人车轮进行加宽处理,增加机器人的相邻车轮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和安全性。

A Wheel Structure for Robot

The pat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heel structure for robots, which includes a pair of driving wheels, a movable rod, a limit ring, a driving wheel and a connecting rod. A sliding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driving wheel, one end of the movable rod is welded with a sliding block, the sliding block is installed in the sliding groove, and one end of the movable rod deviates from the sliding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movable groove. The movable wheel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and the movable slot is connected with a finite position rod. The limit rod is movably inserted in the movable slot away from one end of the slot, and the gear teeth are fixed in the limit rod. The connecting rod is rotated and installed in the auxiliary driving wheel.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welded with a rotating cap, and the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welded with a gear shaft away from the rotating cap. The gear shaft and the gear teeth mesh with each other. Widening the wheels of Robots before they have to carry heavy loads and increas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adjacent wheels of robots can increase the lateral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robots in the course of 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机器人装置
,尤其是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能力的评价标准包括:智能,指感觉和感知,包括记忆、运算、比较、鉴别、判断、决策、学习和逻辑推理等;机能,指变通性、通用性或空间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可靠性、联用性和寿命等。因此,可以说机器人就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实际空间运行工具,可以代替人类完成一些危险或难以进行的劳作、任务等。一般车间载物用机器人在承重较大的情况下,其适用车轮在使用过程中,其受力面积较小,长时间承载较大重量后,可能会对机器人移动部位造成损伤,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包括副动轮、活动杆、限位圈、主动轮和连接杆,所述主动轮内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杆的一端焊接有滑块,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且活动杆背离滑块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所述副动轮活动插接在活动杆上背离主动轮的一端,副动轮上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限位杆背离插接槽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动槽内,限位杆内固定有轮齿,所述连接杆转动安装在副动轮内,且连接杆的一端焊接有转动帽,连接杆背离转动帽的一端焊接有齿轮轴,齿轮轴与轮齿相互啮合。优选的,所述限位圈活动套接在活动杆上,限位圈上螺纹安装有紧固栓,且限位圈位于副动轮和主动轮之间。优选的,所述主动轮上活动套接有主胎皮,主动轮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背离主动轮的一侧焊接有主动轴。优选的,所述限位杆共两个,且两个限位杆相对于副动轮对称分布。优选的,所述副动轮上活动套接有副胎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机器人用车轮结构通过设置活动杆、滑块。滑槽、限位圈和副动轮,在使用过程中,当机器人需要承载重物时,可将活动杆通过滑块在滑槽内移动,将活动杆拉出,通过限位圈的设计,拧动紧固栓,将限位圈固定在活动杆上,对活动杆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活动杆缩进主动轮内,将副动轮活动安装在活动杆上,通过限位杆对副动轮进行限位,通过外界动力,带动主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副动轮和主动轮一起转动,在机器人要承载较大重物前,对机器人车轮进行加宽处理,增加机器人的相邻车轮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机器人的操作平稳性有利,方便使用。本技术机器人用车轮结构通过设置插接槽、活动槽、齿轮轴、轮齿、限位杆和转动帽,在使用过程中,当副动轮活动插接在活动杆上时,通过转动转动帽,转动帽带动连接杆转动,进而连接杆带动齿轮轴转动,通过齿轮轴和限位杆内轮齿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限位杆在插接槽内上下移动,可将限位杆下端插接进活动槽内,将副动轮固定在活动杆上,结构简单,方便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机器人用车轮结构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机器人用车轮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的图1中A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的齿轮轴与轮齿啮合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副动轮;2、活动杆;3、副胎皮;4、紧固栓;5、限位圈;6、滑块;7、滑槽;8、主胎皮;9、安装块;10、主动轴;11、主动轮;12、限位杆;13、连接杆;14、转动帽;15、轮齿;16、插接槽;17、活动槽;18、齿轮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3和4所示,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包括副动轮1、活动杆2、限位圈5、主动轮11和连接杆13,主动轮11内开设有滑槽7,活动杆2的一端焊接有滑块6,滑块6滑动安装在滑槽7内,在使用过程中,当机器人需要承载重物时,可将活动杆2通过滑块6在滑槽7内移动,将活动杆2拉出,限位圈5活动套接在活动杆2上,限位圈5上螺纹安装有紧固栓4,且限位圈5位于副动轮1和主动轮11之间,通过限位圈5的设计,拧动紧固栓4,将限位圈5固定在活动杆2上,对活动杆2的位置进行限位,防止活动杆2缩进主动轮11内,且活动杆2背离滑块6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17,副动轮1活动插接在活动杆2上背离主动轮11的一端,副动轮1上开设有插接槽16,插接槽16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12,将副动轮1活动安装在活动杆2上,通过限位杆12对副动轮1进行限位,限位杆12共两个,且两个限位杆12相对于副动轮1对称分布,主动轮11的一侧安装有安装块9,安装块9背离主动轮11的一侧焊接有主动轴10,通过外界动力,带动主动轴10转动,进而带动副动轮1和主动轮11一起转动,在机器人要承载较大重物前,对机器人车轮进行加宽处理,增加机器人的相邻车轮之间的距离,能够增加机器人在运动过程中的横向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机器人的操作平稳性有利,方便使用。限位杆12背离插接槽16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动槽17内,限位杆12内固定有轮齿15,连接杆13转动安装在副动轮1内,且连接杆13的一端焊接有转动帽14,连接杆13背离转动帽14的一端焊接有齿轮轴18,齿轮轴18与轮齿15相互啮合,在使用过程中,当副动轮1活动插接在活动杆2上时,通过转动转动帽14,转动帽14带动连接杆13转动,进而连接杆13带动齿轮轴18转动,通过齿轮轴18和限位杆12内轮齿15之间的啮合关系带动限位杆12在插接槽16内上下移动,可将限位杆12下端插接进活动槽17内,将副动轮1固定在活动杆2上,结构简单,方便使用,主动轮11上活动套接有主胎皮8,副动轮1上活动套接有副胎皮3,可有效的防止地面受到挤压产生压痕,且有一定的减震效果。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包括副动轮(1)、活动杆(2)、限位圈(5)、主动轮(11)和连接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11)内开设有滑槽(7),所述活动杆(2)的一端焊接有滑块(6),滑块(6)滑动安装在滑槽(7)内,且活动杆(2)背离滑块(6)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17),所述副动轮(1)活动插接在活动杆(2)上背离主动轮(11)的一端,副动轮(1)上开设有插接槽(16),插接槽(16)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背离插接槽(16)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动槽(17)内,限位杆(12)内固定有轮齿(15),所述连接杆(13)转动安装在副动轮(1)内,且连接杆(13)的一端焊接有转动帽(14),连接杆(13)背离转动帽(14)的一端焊接有齿轮轴(18),齿轮轴(18)与轮齿(15)相互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用车轮结构,包括副动轮(1)、活动杆(2)、限位圈(5)、主动轮(11)和连接杆(1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11)内开设有滑槽(7),所述活动杆(2)的一端焊接有滑块(6),滑块(6)滑动安装在滑槽(7)内,且活动杆(2)背离滑块(6)的一端开设有活动槽(17),所述副动轮(1)活动插接在活动杆(2)上背离主动轮(11)的一端,副动轮(1)上开设有插接槽(16),插接槽(16)内活动插接有限位杆(12),限位杆(12)背离插接槽(16)的一端活动插接在活动槽(17)内,限位杆(12)内固定有轮齿(15),所述连接杆(13)转动安装在副动轮(1)内,且连接杆(13)的一端焊接有转动帽(14),连接杆(13)背离转动帽(14)的一端焊接有齿轮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昊
申请(专利权)人:张天昊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