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301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8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在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或者进气道等需控制边界层转捩的区域安装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在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开启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产生的扰动波和射流涡能够对边界层内产生扰动,其中扰动波能够修正边界层,射流涡能够抑制边界层中的发卡涡涡头的上抛运动和流向涡的上喷下扫运动,从而有效实现对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波控”与“涡控”,从而实现对边界层转捩的主动控制。本发明专利技术形成射流的扰动波与涡量同时作用于边界层,提高了合成射流对超声速边界层流动的控制能力,可实现低动量合成射流对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有效控制。

A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 New Synthetic Double Jet Excit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control method based on a novel synthetic dual-jet actuator. A novel synthetic dual-jet actuator is installed on the surface of a supersonic vehicle or in the area where the transi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needs to be controlled, such as the intake port. During the flight of a supersonic vehicle, a new synthetic dual-jet actuator is opened, and the disturbance waves and jets generated by the new synthetic dual-jet actuator are generated. The turbulent wave can modify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e jet vortex can restrain the upward-throwing motion of the hairpin vortices and the upward-sweeping motion of the directional vortices in the boundary layer, thus effectively realizing the \wave control\ and \eddy control\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thus realizing the active control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boundary layer. The disturbance wave and vorticity of the jet act on the boundary layer at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 control ability of the synthetic jet to the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flow, and realizing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supersonic boundary layer by the low momentum synthetic j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边界层流动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边界层的存在及其从物面的分离是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所产生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的根源。航空航天领域中飞行器的外形设计、飞行稳定性和气动力控制,水面与水下舰船、潜艇、鱼雷的减阻降噪,交通运输工具如高速列车、汽车、船舶的外形设计与运动稳定性,桥梁、隧道、建筑物的风工程设计,国防兵器中子弹、炮弹、导弹的飞行等都会受到边界层流动状态和稳定性的影响。边界层流动控制能起到增强/减弱流动稳定性、推迟/加速转捩、抑制/促进流动分离等作用,从而实现航行器增升、减阻、降噪、消涡、减振和隐身等功能。研究边界层转捩有助于理解边界层内部相干结构的相互作用机理,为建立完善的边界层流动控制理论和数学模型奠定基础,美国NASA已将其列为二十一世纪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采用先进流动控制技术对边界层转捩流动结构和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揭示边界层转捩控制机理,已成为流体力学和流动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常见的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有壁面粗糙带、涡流发生器、定常射流、合成射流、壁面抽吸、壁面冷却、壁面加热等方式。其中,壁面粗糙带和涡流发生器属于被动控制方式,在特定工况下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当偏离设计状态时,控制效果将降低,甚至产生副作用。定常射流和壁面抽吸是主动控制方式,能拓宽控制范围,但需要流体供应及管路系统,使得结构复杂笨重。壁面冷却和壁面加热在特定工况下能够有效提高边界层流动稳定性,但其结构复杂、能耗较大、控制速度缓慢,且对飞行器载荷要求高。合成射流技术(SyntheticJet)是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基于旋涡运动的零质量射流技术,其具有结构紧凑、能耗低、响应快、控制灵活等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主动流动控制技术之一。在流动分离控制、改善机翼气动力、产生虚拟气动外形等边界层流动控制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其利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对边界层进行“涡控”和“波控”,有效实现对超声速边界层的转捩控制。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具有易于电参数控制(快速)、轻小型化(低能耗)和分布式布局(高效)的特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在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或者进气道等需控制边界层转捩的区域安装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在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开启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产生的扰动波和射流涡能够对边界层内产生扰动,与边界层内原有的扰动相互作用,抑制或促进扰动波的发展,从而实现对边界层转捩的主动控制。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工作时喷出的双射流所形成的扰动波和射流涡同时作用于边界层,其中扰动波能够修正边界层,射流涡能够抑制边界层中的发卡涡涡头的上抛运动和流向涡的上喷下扫运动,从而有效实现对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波控”与“涡控”。所述有边界层转捩控制需求的物面区域包括有边界层转捩控制需求的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或者超声速飞行器进气道或者其他有边界层转捩控制需求的物面上。本专利技术所述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射流出口盖板以及中间振动膜片,所述左壳体、右壳体、射流出口盖板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密封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侧均开设有凹腔,左壳体内侧的凹腔和右壳体内侧的凹腔分设在中间振动膜片的左右两侧,中间振动膜片将左壳体、右壳体上的凹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即左腔体和右腔体;所述射流出口盖板上开设有左射流出口通道和右射流出口通道;所述左腔体与左射流出口通道联通,左腔体通过左射流出口通道与外界环境联通,右腔体与右射流出口通道联通,右腔体通过右射流出口通道与外界环境联通。中间振动膜片为压电陶瓷片,其振动是采用压电驱动方式,因此易于电参数控制。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工作时只需消耗电能,通过电信号输入即可方便实现激励器的启动和频率控制,且工作频带宽、响应迅速因此易于电参数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射流出口盖板上设置粗糙元,不同高度尺寸的粗糙元将会使双射流所形成的扰动波具有不同的波长,通过设计不同高度尺寸的粗糙元从而产生不同波长的扰动波进而实现对扰动波波长的控制,通过对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其输入信号的控制实现对涡量的控制。因此扰动波波长和涡量均可实现定量控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有边界层转捩控制需求的物面区域安装布设多个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多个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可以呈阵列分布,可以根据需求开启不同位置的激励器,实现对超声速边界层流动的有效时序控制。所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为电参数控制,能耗小,并且其产生的射流仅作用于边界层内,不会破坏主流流场。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和益处是:本专利技术利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工作时喷出的双射流所形成的扰动波和涡量同时作用于边界层形成射流的扰动波和涡量同时作用于边界层,对边界层进行“波控”和“涡控”,提高了合成射流对超声速边界层流动的控制能力,实现了低动量合成射流对超声速边界层流动的有效控制。1、扰动波-涡结构耦合控制。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一方面通过在其出口盖板上设计不同高度尺寸的粗糙元从而产生不同波长的扰动波进而实现对扰动波波长的控制,对边界层内最危险的扰动波进行抑制,从而修正边界层的速度分布,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吸吹作用对边界层施加低动量的“抽吸”和高动量的注入,将涡量可调的流体注入边界层,从而影响边界层流动稳定性,实现对边界层转捩的有效控制;2、易于轻小型化。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自身体积小、质量轻、能量效率高,无机械作动部件,无气源及管路供应系统,无额外加热装置,避免了控制系统复杂的结构设计,因此易于轻小型化;3、易于电参数控制。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工作时只需消耗电能,通过电信号输入即可方便实现激励器的启动和频率控制,且工作频带宽、响应迅速因此易于电参数控制;4、易于分布式布局。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无复杂的气源管路,只有简单的电源电路,且体积小、环境适应能力强,易于进行分布式布局封装,且不会改变飞行器的结构和气动外形;5、主动控制。本方法基于合成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相比于壁面抽吸、涡流发生器等控制方式,本控制方法方便快捷,可根据需求随时开启、关闭不同数目、不同位置的激励器,实现主动控制。6、原理清晰。本专利技术原理清晰,装置轻巧,有利于工程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结构图;图2为射流出口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多个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在超声速平板边界层上分布阵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下面选取超声速平板边界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5所示,在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或者进气道等需控制边界层转捩的区域(图3所示实施例中即超声速飞行器的一平板上)安装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1,且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1相对于其所处的超声速平板4齐平安装,通过控制新型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或者进气道等需控制边界层转捩的区域安装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在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开启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产生的扰动波和射流涡能够对边界层内产生扰动,与边界层内原有的扰动相互作用,抑制或促进扰动波的发展,从而实现对边界层转捩的主动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或者进气道等需控制边界层转捩的区域安装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在超声速飞行器飞行过程中,开启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产生的扰动波和射流涡能够对边界层内产生扰动,与边界层内原有的扰动相互作用,抑制或促进扰动波的发展,从而实现对边界层转捩的主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工作时喷出的双射流所形成的扰动波和射流涡同时作用于边界层,其中扰动波能够修正边界层,射流涡能够抑制边界层中的发卡涡涡头的上抛运动和流向涡的上喷下扫运动,从而有效实现对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波控”与“涡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的超声速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包括左壳体、右壳体、射流出口盖板以及中间振动膜片,所述左壳体、右壳体、射流出口盖板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密封壳体,所述左壳体和右壳体的内侧均开设有凹腔,左壳体内侧的凹腔和右壳体内侧的凹腔分设在中间振动膜片的左右两侧,中间振动膜片将左壳体、右壳体上的凹腔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体,即左腔体和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振兵刘强王林夏智勋邓雄何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