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晓敏专利>正文

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251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针对现有的医疗床不能够对病人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所述滑块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床板的另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条板和第二齿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同时对重症患者的腿部以及上身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防止患者由于躁动而乱晃,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手术的效率,适宜推广。

A Fixed Device for Clinical Use in Medical Critical Care Medic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and specifically discloses a fixing device for clinical use of medical critical medicine. In view of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medical bed can not fix the patient effectively, the following scheme is proposed, which includes a bottom plate, the top of the bottom plate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column, and the top of the support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a bed plate. The top side of the bed plate is provided with two symmetrical settings. A sliding groove is connected with a slider in the sliding groove, and a U-shaped positioning plate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top ends of the two sliders. The other side of the bed plate is movably equipped with a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nd a second installation plate, and the bottom ends of the first installation plate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plat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rack plate and a second rack plate. The invention can fix the legs and upper body of severe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and can fix the body of patients vertically, prevent patients from shaking because of agitatio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inical operation,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重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由于有的患者处于焦躁不安的状态,不方便进行临床治疗,从而降低临床手术的效率。公开号为CN206350778U的专利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虽然该专利设计能够对病人进行固定,但是仅能够对患者的腿部进行固定,而且不能够对患者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仍然不能够提高临床手术的效率,因此,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医疗床不能够对病人进行有效固定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柱,且支撑柱的顶端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且两个所述滑块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床板的另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条板和第二齿条板,且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装置,所述床板远离定位板的一侧连接有竖板,且竖板上贯通设置有呈横向设置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定位板的一端连接有转盘,且转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齿轮盘,且齿轮盘位于第一齿条板和第二齿条板之间呈竖向设置。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螺纹杆、固定环、伸缩杆以及夹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顶端螺纹贯通连接有螺纹杆,且螺纹杆位于固定环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板。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伸缩杆,且两个所述伸缩杆分别位于螺纹杆的两侧设置,且两个所述伸缩杆的底端均与夹板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均呈L型结构设置,且第一齿条板与第二齿条板水平段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齿块,且第一齿条板、第二齿条板均与齿轮盘啮合。优选的,所述床板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槽,矩形槽与滑槽连通,所述滑块远离床板中间位置的一侧螺纹贯通连接有紧固螺钉,且紧固螺钉与矩形槽适配。优选的,所述转盘上滑动贯通设置有呈横向设置的插杆,所述竖板上设置有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插孔,且插孔与插杆适配。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有锁死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底板、支撑柱、床板、定位板、滑块、第一安装板、竖板、转盘、插杆、转动杆、第一齿条板、固定装置、螺纹杆、固定环、伸缩杆、夹板、齿轮盘、第二齿条板、第二安装板的设置,使得该装置能够同时对重症患者的腿部以及上身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防止患者由于躁动而乱晃,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手术的效率。综上所述,该装置能够同时对重症患者的腿部以及上身进行限位固定,同时也能够对患者的身体进行竖直方向的固定,防止患者由于躁动而乱晃,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手术的效率,适宜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底板、2支撑柱、3床板、4定位板、5滑块、6第一安装板、7竖板、8转盘、9插杆、10转动杆、11第一齿条板、12固定装置、121螺纹杆、122固定环、123伸缩杆、124夹板、13齿轮盘、14第二齿条板、15第二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的顶端连接有床板3,所述床板3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且两个所述滑块5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定位板4,所述床板3的另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15,且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15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且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装置12,所述床板3远离定位板4的一侧连接有竖板7,且竖板7上贯通设置有呈横向设置的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远离定位板4的一端连接有转盘8,且转动杆10的另一端连接有齿轮盘13,且齿轮盘13位于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之间呈竖向设置,固定装置12包括螺纹杆121、固定环122、伸缩杆123以及夹板124,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环122,且固定环122的顶端螺纹贯通连接有螺纹杆121,且螺纹杆121位于固定环122内部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板124,固定环122的内壁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伸缩杆123,且两个所述伸缩杆123分别位于螺纹杆121的两侧设置,且两个所述伸缩杆123的底端均与夹板124连接,第一齿条板11与第二齿条板14均呈L型结构设置,且第一齿条板11与第二齿条板14水平段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齿块,且第一齿条板11、第二齿条板14均与齿轮盘13啮合,床板3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矩形槽,矩形槽与滑槽连通,所述滑块5远离床板3中间位置的一侧螺纹贯通连接有紧固螺钉,且紧固螺钉与矩形槽适配,转盘8上滑动贯通设置有呈横向设置的插杆9,所述竖板7上设置有呈环形阵列设置的插孔,且插孔与插杆9适配,底板1的底端四角均安装有万向轮,且万向轮上设有锁死结构。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使用时,患者平躺在床板3上,然后推动定位板4,使其带动滑块5在滑槽内滑动,当定位板4移动至合适位置后,拧动滑块5侧壁的紧固螺钉,使其靠近床板3的内侧移动,从而能够将滑块5以及定位板4进行固定,然后再转动转盘8,转盘8带动转动杆10以及齿轮盘13转动,齿轮盘13上的齿块与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上的齿块咬合,使得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分别带动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15相互靠近,当达到合适位置后,停止转动转盘8,然后将插杆9插入到插孔内,对转盘8进行固定,然后将患者的腿部放置在固定装置12的固定环122内,然后转动螺纹杆121,使其推动夹板124向下运动,并且夹板124带动伸缩杆123延伸,使得夹板124将患者腿部进行固定即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的顶端连接有床板(3),所述床板(3)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且两个所述滑块(5)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定位板(4),所述床板(3)的另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15),且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15)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且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装置(12),所述床板(3)远离定位板(4)的一侧连接有竖板(7),且竖板(7)上贯通设置有呈横向设置的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远离定位板(4)的一端连接有转盘(8),且转动杆(10)的另一端连接有齿轮盘(13),且齿轮盘(13)位于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之间呈竖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柱(2),且支撑柱(2)的顶端连接有床板(3),所述床板(3)的顶端一侧设置有两条对称设置的滑槽,且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5),且两个所述滑块(5)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呈U型设置的定位板(4),所述床板(3)的另一侧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安装板(6)和第二安装板(15),且第一安装板(6)、第二安装板(15)的底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且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装置(12),所述床板(3)远离定位板(4)的一侧连接有竖板(7),且竖板(7)上贯通设置有呈横向设置的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远离定位板(4)的一端连接有转盘(8),且转动杆(10)的另一端连接有齿轮盘(13),且齿轮盘(13)位于第一齿条板(11)和第二齿条板(14)之间呈竖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重症医学临床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12)包括螺纹杆(121)、固定环(122)、伸缩杆(123)以及夹板(124),所述第一安装板(6)与第二安装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连接有固定环(122),且固定环(122)的顶端螺纹贯通连接有螺纹杆(121),且螺纹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晓敏
申请(专利权)人:范晓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