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耳和手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3862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耳,用于连接手表的表盘和表带,包括耳杆和安装于所述耳杆一端的耳帽,所述耳杆之靠近所述耳帽的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孔口、螺纹孔段和位于所述孔口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光孔段,所述光孔段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耳帽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凸帽,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和位于所述螺纹杆段与所述第一凸帽之间且与所述光孔段卡插配合的光杆段,所述光杆段的外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卡位配合并卡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第二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扣合,使得第一连接杆不易从连接孔内脱出,使耳帽与耳杆连接更稳定。

Ears and watch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w ear for connecting a watch dial and a watchband, including an ear rod and an ear cap mounted at one end of the ear rod. The end of the ear rod near the ear cap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hole. The connecting hole includes a hole, a thread hole segment and a light hole segment located between the hole mouth and the thread hole segment. The inner wall of the light hole segment is convex with a first protrusion. The ear cap includ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nd a first cam convex at one end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ncludes a threaded rod segment matched with the threaded hole segment and a light rod segment located between the threaded rod segment and the first cam cap and inserted with the light hole segment. The outer wall of the light rod segment is convex with the first bump clamp position and clamped in the place. The first protrusion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between the threaded hole section are described. The first protrusion and the second protrusion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buckled, so that the first connecting rod is not easy to get out of the connecting hole,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ar cap and the ear rod is more st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耳和手表
本技术涉及手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耳和手表。
技术介绍
手表一般包括表盘、表带和用于连接表盘与表带的生耳。现有技术中,生耳与表盘、表带的连接方式为:表盘上开设有有第一过孔,表带上开设有第二过孔,生耳包括耳杆和耳帽,耳杆一端上开设有螺纹孔,耳帽上包括螺纹段,将将螺纹段旋入螺纹孔,以此连接表盘和表带。这种连接方式在具体应用中,螺纹连接容易松动,发生生耳脱落的现象,从而导致表盘与表带的连接失效,进而导致手表从手上脱落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耳和手表,解决现有耳帽和耳杆容易脱落导致表盘与表带松脱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生耳,用于连接手表的表盘和表带,包括耳杆和安装于所述耳杆一端的耳帽,所述耳杆之靠近所述耳帽的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孔口、螺纹孔段和位于所述孔口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光孔段,所述光孔段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耳帽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凸帽,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和位于所述螺纹杆段与所述第一凸帽之间且与所述光孔段卡插配合的光杆段,所述光杆段的外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卡位配合并卡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第二凸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都呈环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为从所述第二连接杆外壁朝向所述光孔段拱入形成的拱式结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的圆心角大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进一步地,所述耳杆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二凸帽,所述连接孔设于第二连接杆之远离所述第二凸帽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凸帽之背对所述第二连接杆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字槽或十字槽;且/或,所述耳帽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凸帽和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止挡杆体,所述止挡杆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外径且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帽之背对所述第一连接杆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字槽或十字槽。本技术的目的之二还提供一种手表,包括表盘和表带,所述表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表盘的两相对侧,其中,所述表带的至少一端通过如上所述的生耳连接所述表盘。进一步地,所述表带的两端都通过所述生耳连接所述表盘。进一步地,所述表盘的两侧都设有第一凸耳,所述第一凸耳上设有第一过孔,所述表带的两端都凸设有两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耳,位于所述表带同一端的两所述第二凸耳之间形成用于供所述第一凸耳嵌设的容置槽,各所述第二凸耳上都设有第二过孔,所述耳杆的一端从所述表带的一侧依次穿设于一个所述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另一个所述第二过孔内,所述第一连接杆从所述表带的另一侧穿设连接所述耳杆。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耳杆的连接孔内设置螺纹孔段,在耳帽的第一连接杆设置所述螺纹孔段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同时在连接孔的光孔段内壁凸设第一凸起;在第一连接杆的光杆段外壁上凸设第二凸起,这样,在具体安装时,将螺纹段旋入螺纹孔段后,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扣合,达到螺纹锁紧和卡扣锁紧的双重锁紧效果,使得耳帽不易从连接孔内脱出,使耳帽与耳杆的连接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生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耳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耳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凸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手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生耳10、连接孔101、螺纹孔段102、光孔段103、第二连接杆111、第二凸帽112、第二凸起113、耳帽12、第一凸起121、第一连接杆126、螺纹杆段122、光杆段123、第一凸帽124、止挡杆体125、第二凸起121、表盘20、第一凸耳21、表带30、第二凸耳3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一种生耳10,请参照图1-3,用于连接手表的表盘20和表带30,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杆和安装于耳杆一端的耳帽12,耳杆之靠近耳帽12的端部设有连接孔101,连接孔101包括孔口、螺纹孔段102和位于孔口与螺纹孔段102之间的光孔段103,光孔段103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凸起121,耳帽12包括第一连接杆126和凸设于第一连接杆126一端的第一凸帽124,第一连接杆126包括与螺纹孔段102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122和位于螺纹杆段122与第一凸帽124之间且与光孔段103卡插配合的光杆段123,光杆段123的外壁上凸设有与第一凸起121卡位配合并卡于第一凸起121与螺纹孔段102之间的第二凸起121。将第一连接杆126插入连接孔101,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121扣合,使得耳帽12与耳杆扣合,耳帽12不会与耳杆松脱。优选地,第一凸起121和第二凸起121都呈环形,使得第一连接杆126可以任意角度旋入连接孔101内,第一凸起121和第二凸起121均会卡合,且卡合更稳定。优选地,请参照图2,第一凸起121为从第一连接杆126外壁朝向光孔段103拱入形成的拱式结构。制作时通过冲压一步成型。优选地,第一凸起121的外表面和第二凸起121的外表面为圆弧面,且圆弧面的圆心角大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卡凸与凹槽的配合更稳定,更容易将第一连接杆126插接入连接孔101。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121的表面都为弧面,第一凸起121与第二凸起121卡接,很方便就将第一连接杆126和连接孔101扣上了。优选地,请参照图2,耳杆包括第一连接杆126和凸设于第一连接杆126一端的第二凸帽112,连接孔101设于耳杆第一连接杆126之远离第二凸帽112的一端。第二凸帽112限制第一连接杆126从表带30内滑出。优选地,请参照图2,第二凸帽112之背对第一连接杆126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字槽104或十字槽,供螺丝刀转动耳杆;且/或,耳帽12还包括设于第一凸帽124和第一连接杆126之间的止挡杆体125,止挡杆体125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杆126的外径且等于第一连接杆126的外径,避免第一凸帽124与第一连接杆126抵接的一侧长期使用下被磨损,使得耳帽12与耳杆之间发生松动。优选地,请参照图4,第一凸帽124之背对第一连接杆126的端面上开设有一字槽103或十字槽;供螺丝刀转动耳帽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手表,请参照图5,包括表盘20和表带30,表带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表盘20的两相对侧,其中,表带30的至少一端通过如上的生耳10连接表盘20。优选地,表带30的两端都通过生耳10连接表盘20。表盘20的两侧都设有第一凸耳21,第一凸耳21上设有第一过孔,表带30的两端都凸设有两间隔设置的第二凸耳31,位于所述表带同一端的两第二凸耳31之间形成供第一凸耳21嵌设的容置槽,两第二凸耳31上分别设有第二过孔,耳杆的一端从表带30的一侧依次穿设于一个第二过孔、第一过孔、另一个第二过孔内,第一连接杆126从表带30的另一侧穿设连接耳杆。第一凸耳21呈圆柱状,容置槽的形状与第一凸耳21的形状适配。两者配合,使表带30和表盘20的配合面更光滑,相互横向转动时,不易发生磨损。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耳,用于连接手表的表盘和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杆和安装于所述耳杆一端的耳帽,所述耳杆之靠近所述耳帽的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孔口、螺纹孔段和位于所述孔口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光孔段,所述光孔段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耳帽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凸帽,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和位于所述螺纹杆段与所述第一凸帽之间且与所述光孔段卡插配合的光杆段,所述光杆段的外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卡位配合并卡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第二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耳,用于连接手表的表盘和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杆和安装于所述耳杆一端的耳帽,所述耳杆之靠近所述耳帽的端部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包括孔口、螺纹孔段和位于所述孔口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光孔段,所述光孔段的内壁上凸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耳帽包括第一连接杆和凸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的第一凸帽,所述第一连接杆包括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和位于所述螺纹杆段与所述第一凸帽之间且与所述光孔段卡插配合的光杆段,所述光杆段的外壁上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卡位配合并卡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螺纹孔段之间的第二凸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都呈环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为从所述第一连接杆外壁朝向所述光孔段拱入形成的拱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凸起的外表面为圆弧面,且所述圆弧面的圆心角大于9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耳,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杆包括第二连接杆和凸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的第二凸帽,所述连接孔设于第二连接杆之远离所述第二凸帽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辉谢柳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帝浪精工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