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232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7 21: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先利用赤霉酸浸泡种子,置于气温18‑20℃,相对湿度65%‑70%的黑暗环境;在催芽第5‑6天超过90%的种子露出白色胚根及时播种以防止胚轴徒长,真叶展开后每7d浇灌1次营养液;当长出4片真叶,定植至营养钵中;当长至8片真叶时,白天气温25‑28℃,夜间温度15‑18℃,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为150μmol·m

A Method of Substrate Culture of Perilla frutescens by Plant Factor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basal culture of Perilla frutescens by plant factories. First, seeds are soaked in gibberellic acid and placed in dark environment with temperature 18 20 C and relative humidity 65%70%. On the 5th 6th day of germination, more than 90% of the seeds are sown in time to expose white radicle to prevent the hypocotyl from prolonging. After the true leaves are unfolded, nutrient solution is irrigated once every 7d; When four true leaves are grown, they are planted to camp. In the pot, when 8 true leaves are grown, the daytime temperature is 2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材栽培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
技术介绍
紫苏(Perillafrutescens)是唇形科紫苏属药菜兼用的经济作物,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是国家卫生部首批颁发的食药兼用的中药之一。随着新兴保健食品的开发和人们食用结构的改变,紫苏的经济价值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市场前景广阔。但与巨大的需求量不协调的是我国紫苏栽培中多以大田栽培为主,管理较为粗放,不能做到周年生产,且由于紫苏集约化育苗还不普及,常因幼苗质量不稳定造成生长周期长,产量、品质不稳定。因此如何培育壮苗、缩短育苗周期并实现紫苏的高产优质周年生产是紫苏生产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植物工厂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通过利用智能计算机和电子传感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是一种省力型生产方式。采用植物工厂进行基质栽培可极大的缩短育苗和生长周期,是实现紫苏高效优质栽培的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通过对紫苏种子进行处理后,给予特定的环境控制,专用基质,专用营养液,以提高紫苏产品质量,极大的缩短生长周期,实现周年供应。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用1mg/L的赤霉酸浸泡4h后,将种子平铺于培养皿上,保持培养皿中相对湿度90%-100%,置于气温18-20℃的黑暗环境下即可。(2)播种及播种后管理催芽第5-6天超过90%的种子露出白色胚根,及时播种以防止胚轴徒长。使用72孔穴盘播种,育苗基质为菇渣:腐熟苇渣:珍珠岩=5:3:2。白天气温20-25℃,夜间温度15-16℃,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80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h,红蓝光配比为7∶3,保持基质含水量在70%。真叶展开后每7d浇灌1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总氮6.0mmol/L、磷1.0mmol/L、钾2.0mmol/L、钙2.0mmol/L、镁1.0mmol/L、硫1.0mmol/L。(3)定植当长出4片真叶,定植至营养钵中,栽培基质为椰糠:菇渣:腐熟苇渣:珍珠岩=2:4:2:2。白天气温25-26℃,夜间温度14-15℃,相对湿度60%,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1,红蓝光配比为4∶1,光周期为14/10h。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总氮8.0mmol/L、磷2.0mmol/L、钾3.0mmol/L、钙2.0mmol/L、镁2.0mmol/L、硫2.0mmol/L、铁50μmol/L。(4)成株期管理当长至8片真叶时,白天气温25-28℃,夜间温度15-18℃,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为150μmol·m-2·s-1,红蓝光配比为1∶1,光周期为14/10h。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为总氮10.0mmol/L、磷2.0mmol/L、钾6.0mmol/L、钙4.0mmol/L、镁2.0mmol/L、硫2.0mmol/L、铁50μmol/L、硼30μmol/L、锰20μmol/L、锌2.0μmol/L、铜0.5μmol/L、钼0.1μmol/L。(5)采收紫苏长至10叶时,植株长势旺盛、根系发达,叶长能达到15cm、叶宽达到17cm,可以采收,由于紫苏分枝能力强,可一次性采收也可分茬采收。相较于现有紫苏栽培技术,采用植物工厂进行基质栽培具有环境适宜、营养供应充足、成苗快、上市早、品质佳等优势,适宜进行紫苏集约化生产应用。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1、整个栽培过程全部在人工控制环境下进行,植株强健,上市时间较常规栽培可缩短20-30天;2、可进行周年采收,采收期长达120d,产量较常规栽培提高20.3%;3、经过植物工厂进行栽培的紫苏植株生长强健、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产量品质好,效益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不同光质处理对紫苏育苗与栽培效果的影响紫苏催芽后使用72孔穴盘播种,育苗基质为菇渣:腐熟苇渣:珍珠岩=5:3:2。白天气温25℃,夜间温度16℃,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80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h,保持基质含水量在70%。真叶展开后每7d浇灌1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总氮6.0mmol/L、磷1.0mmol/L、钾2.0mmol/L、钙2.0mmol/L、镁1.0mmol/L、硫1.0mmol/L。采用不同红蓝光配比比较对紫苏育苗的效果。处理25d后测定生长指标。当长出4片真叶,定植至营养钵中,栽培基质为椰糠:菇渣:腐熟苇渣:珍珠岩=2:4:2:2。白天气温26℃,夜间温度15℃,相对湿度60%,光照强度为120μmol·m-2·s-1,光周期为14/10h。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总氮8.0mmol/L、磷2.0mmol/L、钾3.0mmol/L、钙2.0mmol/L、镁2.0mmol/L、硫2.0mmol/L、铁50μmol/L。采用不同红蓝光配比比较对紫苏栽培的效果。处理20d后测定生长指标。当长至8片真叶时,白天气温26℃,夜间温度18℃,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为150μmol·m-2·s-1,光周期为14/10h。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为总氮10.0mmol/L、磷2.0mmol/L、钾6.0mmol/L、钙4.0mmol/L、镁2.0mmol/L、硫2.0mmol/L、铁50μmol/L、硼30μmol/L、锰20μmol/L、锌2.0μmol/L、铜0.5μmol/L、钼0.1μmol/L。采用不同红蓝光配比比较对紫苏栽培的效果。处理20d后测定生长指标。处理1:红蓝光配比为9∶1;处理2:红蓝光配比为8∶2(4∶1);处理3:红蓝光配比为7∶3;处理4:红蓝光配比为6∶4;处理5:红蓝光配比为5∶5(1∶1)。由表1可知,红蓝光配比为7∶3为苗期(4叶前)最适光质配比,红蓝光配比为4∶1为定植前期(4叶-8叶)最适光质配比,红蓝光配比为1∶1为成株期(8叶后)最适光质配比。表1不同光质处理对紫苏育苗与栽培效果的影响实施例2:不同基质处理对紫苏育苗与栽培效果的影响紫苏播种后使用72孔穴盘播种,白天气温25℃,夜间温度16℃,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80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h,红蓝光配比为7∶3,保持基质含水量在70%。真叶展开后每7d浇灌1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总氮6.0mmol/L、磷1.0mmol/L、钾2.0mmol/L、钙2.0mmol/L、镁1.0mmol/L、硫1.0mmol/L。采用不同基质配比比较对紫苏育苗的效果。处理25d后测定生长指标。处理1:菇渣:珍珠岩=5:5;处理2:腐熟苇渣:珍珠岩=5:5;处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利用赤霉酸浸泡种子,置于气温15‑20℃,相对湿度65%‑70%的黑暗环境下。(2)播种及播种后管理催芽第5‑6天超过90%的种子露出白色胚根及时播种以防止胚轴徒长。(3)定植当长出4片真叶,定植至营养钵中,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4)成株期管理当长至8片真叶时,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5)采收紫苏长至10叶时,进行采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基质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催芽利用赤霉酸浸泡种子,置于气温15-20℃,相对湿度65%-70%的黑暗环境下。(2)播种及播种后管理催芽第5-6天超过90%的种子露出白色胚根及时播种以防止胚轴徒长。(3)定植当长出4片真叶,定植至营养钵中,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4)成株期管理当长至8片真叶时,每周浇灌一次营养液。(5)采收紫苏长至10叶时,进行采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播种的育苗基质为菇渣:腐熟苇渣:珍珠岩=5: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播种后的育苗环境为:白天气温20-25℃,夜间温度15-16℃,相对湿度50%,光照强度80μmol·m-2·s-1,光周期为12/12h,红蓝光配比为7∶3,保持基质含水量在7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真叶展开后每7d浇灌1次营养液,营养液配方为总氮6.0mmol/L、磷1.0mmol/L、钾2.0mmol/L、钙2.0mmol/L、镁1.0mmol/L、硫1.0mmol/L。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运用植物工厂进行紫苏栽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的栽培基质为椰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敬蕊高洪波吴晓蕾吕桂云王光普宫彬彬孙博王硕臧玉文冀胜鑫贾邱颖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