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包括固定部及多个绕组部;固定部外壁开设有多个导热槽,每个导热槽均延伸至绕组部内;冷却水套,包括水套主体及多个冷却凸条,每个冷却凸条内形成有冷却通道,水套主体内开设有多个连通腔,多个冷却通道通过连通腔依次首尾连通;多个热管组件,其蒸发侧插设于导热槽内、冷凝侧内置于容置槽;每个热管组件均包括导热壳体及多个吸液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定子铁芯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导热槽,由于多个导热槽均延伸至绕组部内,并设置热管组件插设于导热槽内,其降低了定子铁芯本身的热传递行程,便于缠绕于绕组部上的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水套,其提高了热传递速率和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
,具体涉及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发电机的定子绕组一般固定在定子铁芯上,由于定子绕组在发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散热,一种是内置散热风扇,散热风扇随转子转动进而将发电机内热气吹出,以实现发电机内外空气循环;另一种则是设置冷却水套,通过冷却水套内循环流动的冷却水带走发电机产生的热量。由于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定子铁芯传递至冷却水套,而定子铁芯的热传递效率有限,而导致定子绕组的散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种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定子绕组散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包括:定子铁芯,其包括一呈筒状的固定部及沿所述固定部内壁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绕组部,相邻两个绕组部之间形成用于绕组的定子斜槽;其中,所述固定部外壁开设有沿其周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绕组部一一对应的多个导热槽,每个导热槽均延伸至所述绕组部内;冷却水套,其包括呈筒状的水套主体及沿水套主体内壁周向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凸条,每个冷却凸条内形成一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冷却通道,所述水套主体内开设有多个连通腔,多个所述冷却通道通过所述连通腔依次首尾连通;及多个热管组件,每个所述热管组件的蒸发侧插设于所述导热槽内、冷凝侧一一对应配合内置于相邻两个冷却凸条之间形成的容置槽内;每个所述热管组件均包括一导热壳体及多个吸液芯,所述导热壳体沿所述导热槽长度方向布置,其内部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导热腔,每个导热腔均沿导热槽深度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吸液芯一一对应内置于所述导热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定子铁芯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导热槽,由于多个导热槽均延伸至绕组部内,并设置热管组件插设于导热槽内,其降低了定子铁芯本身的热传递行程,便于缠绕于绕组部上的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冷却水套,其提高了热传递速率和散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的装配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图1的A-A向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1的B-B向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3的C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定子铁芯的冷却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定子分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位于中部的定子分散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7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包括定子铁芯10、冷却水套20及多个热管组件30。如图1所示,定子铁芯10包括一呈筒状的固定部11及沿所述固定部11内壁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绕组部12,相邻两个绕组部12之间形成用于绕组的定子斜槽12a,上述绕组部12可用于缠绕定子绕组;其中,所述固定部11外壁开设有沿其周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绕组部12一一对应的多个导热槽11a,每个导热槽11a均延伸至所述绕组部12内,为了便于后续热管组件30的装配,本实施例导热槽11a槽口开设于固定部11外壁,且导热槽11a的不能贯穿固定部11和绕组部12的上下端面。由于现有技术中定子铁芯10多通过层叠设置多个定子分散片101叠压而成,当然也有一体成型的,故当采用一体成型时,可将固定部11和绕组部12一体成型即可;如图6、图7所示,当定子铁芯10采用多个定子分散片101叠压而成时,多个定子分散片101包括一呈环形的固定环101a及设于固定环101a内壁上的多个绕组凸起101b,如图6所示,至少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定子分散片101的固定环101a外壁不能开设卡槽101c,如图7所示,位于中部的多个固定环101a外壁则开设有与绕组凸起101b一一对应的多个卡槽101c,上述卡槽101c底部可延伸至绕组凸起101b内,当多个定子分散片101叠压时,多个定子分散片101的固定环101a叠压形成固定部11,而多个定子分散片101的绕组凸起101b依次叠压形成绕组部12,而多个定子分散片101的卡槽101c依次叠压形成导热槽11a。由于本实施例的导热槽11a延伸至绕组部12内,即导热槽11a延伸至缠绕于绕组部12的定子绕组内,其可便于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导热槽11a内。如图1~5所示,冷却水套20包括呈筒状的水套主体21及沿水套主体21内壁周向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凸条22,相邻两个冷却凸条22之间形成一上下贯通的容置槽22b,且形成的多个容置槽22b与导热槽11a一一对应设置;每个冷却凸条22内形成一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冷却通道22a,所述水套主体21内开设有多个连通腔21a,多个所述冷却通道22a通过所述连通腔21a依次首尾连通,即每个连通腔21a可连通相邻两个冷却通道22a的首尾两端,其可使得多个冷却通道22a依次连通形成一冷却水路;而且,所述冷却水套20还包括一与位于首端的冷却通道22a连通的进水嘴23及一与位于末端的冷却通道22a连通的出水嘴24,即进水嘴23和出水嘴24分别与冷却水路的两端连通。其中,所述冷却凸条22相对定子铁芯10一侧面为弧形面,多个冷却凸条22的弧形面均与所述固定部11的外壁相契合,使得当冷却水套20与定子铁芯10装配后,每个冷却凸条22的弧形面配合抵接于固定部11的外壁,从而便于冷却凸条22与固定部11之间进行热交换,其明显利于提高定子铁芯10与冷却水套20之间的热交换速率。如图1~4所示,多个热管组件30与所述容置槽22b和导热槽11a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热管组件30的蒸发侧插设于所述导热槽11a内、冷凝侧一一对应配合内置于相邻两个冷却凸条22之间形成的容置槽22b内,通过热管组件30的高速率热传递效果,可快速将导热槽11a内的热量传递至容置槽22b内;由于热管组件30的蒸发侧被导热槽11a所包裹,具体为被缠绕于绕组部12的定子绕组所包裹,其便于将定子绕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热管组件30的蒸发侧,而热管组件30的冷凝侧则被两个冷却凸条22所包裹,从而便于将冷凝侧的热量带走。其中,每个所述热管组件30均包括一导热壳体31及多个吸液芯32,所述导热壳体31沿所述导热槽11a长度方向布置,其内部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导热腔,每个导热腔均沿导热槽11a深度方向布置,即相当于每个导热腔一端内置于导热槽11a中、另一端内置于容置槽22b内,多个所述吸液芯32一一对应内置于所述导热腔,其可通过吸液芯32的毛细作用实现冷却通道22a中冷却水与定子铁芯10的热交换。本实施例导热壳体31可采用铜或铝材质,其利于提高导热壳体31与定子铁芯10和冷却水套20之间的热传递效率,吸液芯32可采用多空毛细结构,吸液芯32在导热腔内的工作原理为常规的热管换热技术,故不作详细赘述。而为了增加换热效果,本实施例所述导热腔设置呈矩形体,其可增加吸液芯32与导热腔内壁的接触面积,便于吸液芯32上的工质蒸发及冷凝,而且所述吸液芯32为中空结构,且其外壁与所述导热腔内壁相契合,内壁形成一圆柱形的气流室。本实施例高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其包括一呈筒状的固定部及沿所述固定部内壁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绕组部,相邻两个绕组部之间形成用于绕组的定子斜槽;其中,所述固定部外壁开设有沿其周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绕组部一一对应的多个导热槽,每个导热槽均延伸至所述绕组部内;冷却水套,其包括呈筒状的水套主体及沿水套主体内壁周向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凸条,每个冷却凸条内形成一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冷却通道,所述水套主体内开设有多个连通腔,多个所述冷却通道通过所述连通腔依次首尾连通;及多个热管组件,每个所述热管组件的蒸发侧插设于所述导热槽内、冷凝侧一一对应配合内置于相邻两个冷却凸条之间形成的容置槽内;每个所述热管组件均包括一导热壳体及多个吸液芯,所述导热壳体沿所述导热槽长度方向布置,其内部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导热腔,每个导热腔均沿导热槽深度方向布置,多个所述吸液芯一一对应内置于所述导热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散热速率的定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铁芯,其包括一呈筒状的固定部及沿所述固定部内壁周向均匀布置的多个绕组部,相邻两个绕组部之间形成用于绕组的定子斜槽;其中,所述固定部外壁开设有沿其周向均匀布置且与所述绕组部一一对应的多个导热槽,每个导热槽均延伸至所述绕组部内;冷却水套,其包括呈筒状的水套主体及沿水套主体内壁周向依次均匀布置的多个冷却凸条,每个冷却凸条内形成一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冷却通道,所述水套主体内开设有多个连通腔,多个所述冷却通道通过所述连通腔依次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勇,黄国鹏,张宣和,郭磊,张立华,刘赛琼,夏丹忱,胡志丹,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同发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