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2071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旨在提供一种耐高温、容量大、安全性好的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聚丙烯基膜、第一金属化层、聚醚醚酮薄膜、第二金属化层和第二聚丙烯基膜,第一金属化层为对称的两段结构蒸镀于第一聚丙烯基膜表面,第一金属化层的厚度由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边沿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中心的一侧逐渐减小,第二金属化层的厚度由第二金属化层的中心向两侧呈逐渐减小,第一聚丙烯基膜的边沿上和第二聚丙烯基膜的边沿上均设有绝缘导热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容器薄膜技术领域。

A Smooth Capacitor Film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薄膜
,特指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
技术介绍
电容器薄膜是以金属化层和聚丙烯基膜复合后,并采用无感卷绕法形成元件,目前市场的电容器薄膜,通常采用聚丙烯材质为基膜,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能、优良的机械强度和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但随着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容器薄膜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耐热和散热,随着工作时间的加长,其内部温度升高较快,导致电容器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甚至造成电容器失效,此外电容器薄膜的安全防爆性能也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容量大、安全性好的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聚丙烯基膜、第一金属化层、聚醚醚酮薄膜、第二金属化层和第二聚丙烯基膜,第一金属化层为对称的两段结构蒸镀于第一聚丙烯基膜表面,第一聚丙烯基膜中心上设有置于两段第一金属化层之间的第一留白区,第一金属化层的厚度由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边沿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中心的一侧逐渐减小,第二金属化层蒸镀于第二聚丙烯基膜上,第二金属化层的厚度由第二金属化层的中心向两侧呈逐渐减小,第一聚丙烯基膜的边沿上设有置于第一金属化层外侧的第二留白区,第二聚丙烯基膜的边沿上设有置于第二金属化层外侧的第三留白区,第二留白区和第三留白区上均设有绝缘导热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醚醚酮薄膜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且聚醚醚酮薄膜相对聚丙烯基膜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因此设置于电容器薄膜的中间;第一金属化层和第二金属化层的截面均呈梯形结构,确保电容器分压均匀、承载电流大等特性;第一聚丙烯基膜和第二聚丙烯基膜的宽度较宽,使得具有留白区,在留白区上粘合绝缘导热层,起到导热作用,加速电容器薄膜的散热,此外当各层复合后,第二留白区上的绝缘导热带和第三留白区上的绝缘导热带能够相互叠合,且可通过胶水粘结,绝缘导热带会对第一锌铝金属化层和第二锌铝金属化层起到封堵作用,避免外部湿气进入而影响金属箔层的阻值和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醚醚酮薄膜的两面上均为凹凸不平的粗糙面,且聚醚醚酮薄膜的两面上均浸渍有绝缘油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醚醚酮薄膜表面进过粗化处理,使得聚醚醚酮薄膜可以附着更多的绝缘油,使其能够在聚醚醚酮薄膜表面形成绝缘油层,绝缘油层会与第一金属化层及第二金属化层直接抵触,通过绝缘油层的设置可以降低电容器薄膜内部的升温速率及提高耐击穿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绝缘导热带包括玻纤编织内芯和包覆于玻纤编织内芯外层的硅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纤编织内芯由玻璃纤维编织层而成,将玻纤编织内芯浸入熔融的硅胶中,取出冷却后形成绝缘导热层,具有良好的绝缘和导热特性,同时玻纤编织内芯可以提高电容器薄膜的抗拉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第一聚丙烯基膜;2、第一金属化层;3、聚醚醚酮薄膜;4、第二金属化层;5、第二聚丙烯基膜;6、第一留白区;7、绝缘导热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聚丙烯基膜1、第一金属化层2、聚醚醚酮薄膜3、第二金属化层4和第二聚丙烯基膜5,第一金属化层2为对称的两段结构蒸镀于第一聚丙烯基膜1表面,第一聚丙烯基膜1中心上设有置于两段第一金属化层2之间的第一留白区6,第一金属化层2的厚度由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1边沿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1中心的一侧逐渐减小,第二金属化层4蒸镀于第二聚丙烯基膜5上,第二金属化层4的厚度由第二金属化层4的中心向两侧呈逐渐减小,第一聚丙烯基膜1的边沿上设有置于第一金属化层2外侧的第二留白区,第二聚丙烯基膜5的边沿上设有置于第二金属化层4外侧的第三留白区,第二留白区和第三留白区上均设有绝缘导热带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醚醚酮薄膜3具有良好的绝缘性,且聚醚醚酮薄膜3相对聚丙烯基膜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因此设置于电容器薄膜的中间;第一金属化层2和第二金属化层4的截面均呈梯形结构,确保电容器分压均匀、承载电流大等特性;第一聚丙烯基膜1和第二聚丙烯基膜5的宽度较宽,使得具有留白区,在留白区上粘合绝缘导热层,起到导热作用,加速电容器薄膜的散热,此外当各层复合后,第二留白区上的绝缘导热带7和第三留白区上的绝缘导热带7能够相互叠合,且可通过胶水粘结,绝缘导热带7会对第一锌铝金属化层和第二锌铝金属化层起到封堵作用,避免外部湿气进入而影响金属箔层的阻值和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聚醚醚酮薄膜3的两面上均为凹凸不平的粗糙面,且聚醚醚酮薄膜3的两面上均浸渍有绝缘油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醚醚酮薄膜3表面进过粗化处理,使得聚醚醚酮薄膜3可以附着更多的绝缘油,使其能够在聚醚醚酮薄膜3表面形成绝缘油层,绝缘油层会与第一金属化层2及第二金属化层4直接抵触,通过绝缘油层的设置可以降低电容器薄膜内部的升温速率及提高耐击穿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绝缘导热带7包括玻纤编织内芯和包覆于玻纤编织内芯外层的硅胶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纤编织内芯由玻璃纤维编织层而成,将玻纤编织内芯浸入熔融的硅胶中,取出冷却后形成绝缘导热层,具有良好的绝缘和导热特性,同时玻纤编织内芯可以提高电容器薄膜的抗拉性能。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聚丙烯基膜(1)、第一金属化层(2)、聚醚醚酮薄膜(3)、第二金属化层(4)和第二聚丙烯基膜(5),第一金属化层(2)为对称的两段结构蒸镀于第一聚丙烯基膜(1)表面,第一聚丙烯基膜(1)中心上设有置于两段第一金属化层(2)之间的第一留白区(6),第一金属化层(2)的厚度由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1)边沿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1)中心的一侧逐渐减小,第二金属化层(4)蒸镀于第二聚丙烯基膜(5)上,第二金属化层(4)的厚度由第二金属化层(4)的中心向两侧呈逐渐减小,第一聚丙烯基膜(1)的边沿上设有置于第一金属化层(2)外侧的第二留白区,第二聚丙烯基膜(5)的边沿上设有置于第二金属化层(4)外侧的第三留白区,第二留白区和第三留白区上均设有绝缘导热带(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及电动汽车平滑电容器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复合的第一聚丙烯基膜(1)、第一金属化层(2)、聚醚醚酮薄膜(3)、第二金属化层(4)和第二聚丙烯基膜(5),第一金属化层(2)为对称的两段结构蒸镀于第一聚丙烯基膜(1)表面,第一聚丙烯基膜(1)中心上设有置于两段第一金属化层(2)之间的第一留白区(6),第一金属化层(2)的厚度由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1)边沿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聚丙烯基膜(1)中心的一侧逐渐减小,第二金属化层(4)蒸镀于第二聚丙烯基膜(5)上,第二金属化层(4)的厚度由第二金属化层(4)的中心向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雨田狄伟陆为民潘永辉刘尚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洋信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