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992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扬声器和电场强度检测单元,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供电电源和电路板,所述扬声器、电场强度检测单元、供电电源均分别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滤波电路、选频电路、放大电路、主控电路和报警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可有效减少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
本技术属于安全距离报警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线路和高压带电设备在正常运行时,所带电压常常是几千伏,几万伏甚至是几十、上百万伏。在人体离它们较近时,高压线或高压设备所带的高电压,有可能击穿它们与人体之间的空气,于是发生通过人体产生的放电现象,在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电烧伤,甚至死亡,这就是所谓的高压电弧触电。为了避免这种触电事故的发生,电力部门规定了对不同电压等级的高压带电线路所必须保持的安全距离。在日常的电网检修工作中,高压线路、超高压线路由于是多回路架设,几乎不可能出现整个杆塔架设的全部线路均停电的安全作业环境。对于大量设备缺陷的处理,运维部门经常需要进行临近带电体作业,在带电杆塔上工作,与带电体必须保持安全距离,我们在临近带电作业的实践中,缺少相应的安全距离测距装置,目前基本是依靠塔上工作人员、地面监护人的目测和经验判断,一旦疏忽或判断失误,误登误入非检修设备或者作业过程中身体的某一部位侵入安全距离范围之内,都将会引发人身伤亡事故。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前述技术问题,通常采用带预警功能的安全帽或安全手表,但这些产品在实际工作中,受限于其自身的工作原理,不能对安全距离进行有效测定,精度差、可靠性低,无法满足高压、超高压线路检修作业的安全卡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测量精度高,且能够及时提醒作业人员安全距离。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扬声器(2)和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供电电源(4)和电路板(5),所述扬声器(2)、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供电电源(4)均分别与电路板(5)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上设置有滤波电路(51)、选频电路(52)、放大电路(53)、主控电路(54)和报警电路(55),所述滤波电路(51)的输入端与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51)的输出端与选频电路(5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选频电路(52)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5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放大电路(53)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5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主控电路(54)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5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报警电路(55)的输出端与扬声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51)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选频电路(52)包括第五电容C5、第三电感L3、第一MOS管Q1、第二电阻R2;所述放大电路(53)包括第一放大器U1、第二放大器U2、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接线端子A1、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线端子A2、第二电感L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主控电路(54)的输入负端相连,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主控电路(54)的输入正端相连,第二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放大器U1的输出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第一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三电感L3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相连,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相连,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相连,第一MOS管Q1的漏极与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相连,第一MOS管Q1的源极与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相连,接线端子A1、接线端子A2均分别与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电连接。优选地,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按键(6)和指示灯(7),所述按键(6)和指示灯(7)均分别与主控电路(54)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电场强度检测单元(2)为半球形感应电极。优选地,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充电接口(8),所述充电接口(8)与供电电源(4)电连接。优选地,所述供电电源(4)为锂电池。优选地,所述电路板(5)上设置有通信电路(56),所述通信电路(56)通过主控电路(54)与后台监控中心电连接。优选地,所述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还包括固定装置(9),所述固定装置(9)设于壳体(1)上。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9)包括束带。优选地,所述主控电路(54)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为AVR系列的ATmega48单片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通过电场强度检测单元采集电场强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电场强度发送至主控电路进行处理,当电场强度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场强度大于阈值时,主控电路控制报警电路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避免事故的发生;本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可有效减少输电线路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其在电路板上设置有滤波电路、选频电路、放大电路、主控电路和报警电路,电场强度检测单元采集电场强度信号经滤波电路、选频电路、放大电路处理后,使传输至主控电路的信号不受高压电磁环境干扰,能够精准提取并处理信号,大大提高了报警的准确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的电路板原理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的滤波电路、选频电路、放大电路的电路图;图中:1为壳体,2为扬声器,3为电场强度检测单元,4为供电电源,5为电路板,51为滤波电路,52为选频电路,53为放大电路,54为主控电路,55为报警电路,56为通信电路,6为按键,7为指示灯,8为充电接口,9为固定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扬声器2和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供电电源4和电路板5,所述扬声器2、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供电电源4均分别与电路板5电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电路板5上设置有滤波电路51、选频电路52、放大电路53、主控电路54和报警电路55,所述滤波电路51的输入端与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扬声器(2)和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供电电源(4)和电路板(5),所述扬声器(2)、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供电电源(4)均分别与电路板(5)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上设置有滤波电路(51)、选频电路(52)、放大电路(53)、主控电路(54)和报警电路(55),所述滤波电路(51)的输入端与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51)的输出端与选频电路(5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选频电路(52)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5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放大电路(53)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5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主控电路(54)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5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报警电路(55)的输出端与扬声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扬声器(2)和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供电电源(4)和电路板(5),所述扬声器(2)、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供电电源(4)均分别与电路板(5)电连接;所述电路板(5)上设置有滤波电路(51)、选频电路(52)、放大电路(53)、主控电路(54)和报警电路(55),所述滤波电路(51)的输入端与电场强度检测单元(3)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滤波电路(51)的输出端与选频电路(5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选频电路(52)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53)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放大电路(53)的输出端与主控电路(5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主控电路(54)的输出端与报警电路(55)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报警电路(55)的输出端与扬声器(2)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超高压线路的安全距离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51)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所述选频电路(52)包括第五电容C5、第三电感L3、第一MOS管Q1、第二电阻R2;所述放大电路(53)包括第一放大器U1、第二放大器U2、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所述第一电感L1的一端分别与接线端子A1、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接线端子A2、第二电感L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一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第七电容C7的一端、主控电路(54)的输入负端相连,第七电容C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U2的同相输入端、第四电阻R4的一端相连,第二放大器U2的输出端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主控电路(54)的输入正端相连,第二放大器U2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中赵进军范晓东金保康刘维新杨昊徐懿昭梁宏杰周福刚王文馨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北京南斗智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