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2564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7: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突涌无法快速有效处理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有效处理突涌的有益效果,其方案如下: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包括底端呈尖锐状能通过基坑突涌处插入到孔隙型土层的第一节管,使得突涌处的涌水进入第一节管内从而进行卸压;安装于第一节管顶部的第二节管,第二节管侧部设置开口,以将涌水通过开口引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节管侧部的带有齿型凸部的压板,齿型凸部压入孔隙型土层设置以避免产生新的突涌点;注浆管,穿过第二节管、第一节管设置,通过注浆管向基坑突涌处浇筑形成注浆结构。

A Rapid Processing Device for Pit Surge in Porous Soil Lay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pid treatment device for the inrush of foundation pit in porous soil layer,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inrush can not be treated quickly and effectively in the prior art, and ha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of inrush. The scheme is as follows: a rapid treatment device for the inrush of foundation pit in porous soil layer, including a sharp bottom which can be inserted into porous soil layer through the inrush of foundation pit. The first section makes the water gushing at the gushing point enter the first section pipe to relieve pressure; the second section pipe installe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sectio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t the side of the second section pipe to draw the water gushing out through the opening; the pressure plate with a toothed convex part connected to the side of the first section pipe is detachable, and the toothed convex part is pressed into the porous soil layer to avoid generating new gushing points; Through the second pipe and the first pipe, the grouting structure is formed by pouring the grouting pipe into the gushing place of the foundation p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化发展,高层建筑以及地铁项目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背景下,地下工程尤其是基坑工程逐年增多。基坑工程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基坑底部承受的水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孔隙性土层中,由于渗透系数较大,基坑往往在承压水的作用下,发生突涌,如不及时处理极易导致坑底土体隆起破坏并同时伴随着涌水涌泥现象,现有技术并没有专业的结构对突涌水进行快速处理,采用的结构固定较为繁琐,无法快速进行突涌处理,而且无法避免新突涌点的产生,因此,突涌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对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进行新的研究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可快速控制突涌,不仅有效避免可能引发的基坑灾害,而且有效避免新突涌点的产生。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包括:底端呈尖锐状能通过基坑突涌处插入到孔隙型土层的第一节管,使得突涌处的涌水进入第一节管内从而进行卸压;安装于第一节管顶部的第二节管,第二节管侧部设置开口,以将涌水通过开口引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节管侧部的带有齿型凸部的压板,齿型凸部压入孔隙型土层设置以避免产生新的突涌点;而且易于快速人工按压,进入土层;注浆管,穿过第二节管、第一节管设置,通过注浆管向基坑突涌处浇筑形成注浆结构。上述的处理装置,通过第二节管可有效将水流引出,无需通过第二节管内部进行引流,引流速度快,通过压板的设置,不仅可以避免新突涌点的产生,而且可以保持对孔隙性土层的一定抓力,保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而且通过设置上下节管连接,定向增加基坑突涌处的水头,通过开口的定向引流使内外水压力平衡,避免突涌的进一步扩展。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节管顶部设置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节管底部设置与第一凸部配合的第一卡槽,第一凸部设于第一节管的中部,这样避免水流通过二者的缝隙流出,进一步提高第一节管和第二节管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开口处设置水龙头,水龙头与第一节管通过螺纹连接,水龙头的设置可快速将涌水引出,而且水龙头也可以外接抽水泵,用于快速将涌水抽出。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压板的吊装,所述压板相对于齿型凸部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吊钩,因为压板的尺寸较大,通过第一吊钩的设置,有利于安装压板。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对第二节管的吊装,所述第二节管的两侧设有第二吊钩,两个吊钩均呈半环形设置。进一步地,为了避免泥沙流出,避免堵塞水龙头,所述第二节管内在所述开口的下方固定有泥沙过滤层。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层为三层,三层过滤层从下到上依次是片石层、粗砂层、细砂层构成,过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过滤网,不同的颗粒级配用于防止突涌的水带走孔隙性土层中的泥沙,三层颗粒过滤层中间开有圆形孔洞可方便注浆管插入。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压板设置的牢固稳定性,方便通过节管走水,所述第一节管周侧设置第二卡槽(可方便对压板的限位),所述压板端部卡入第二卡槽设置。或者,所述压板端部弯折设置,压板弯折端(靠近第一节管)与所述第一节管通过螺栓(并不穿过第一节管)可拆卸连接。此外,为了保证整体装置的抓地性,压板的尺寸大于第一节管的尺寸,相当于压板设置一缺口,第一节管设于缺口处。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方法,采用上述的装置,提供第一节管,将第一节管的底部从基坑突涌处插入到孔隙型土层,使得突涌处的涌水进入第一节管内从而进行卸压;提供第二节管,将第二节管吊装至第一节管的上端,第二节管侧部设置开口,以将涌水通过开口引出;提供压板,将压板固定于第一节管的侧部,以提高第一节管的抓地力,并避免产生新的突涌点;突涌水被控制即两个节管内突涌水上升到设定高度,达到水压平衡后,穿过第二节管、第一节管设置注浆管,通过注浆管向突涌处注入水泥浆液对突涌处的土层进行加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齿型压板的设置,可保持对孔隙性土层的一定抓力,而且易于快速人工按压,进入土层,避免新突涌点的产生。2)本技术通过第二节管设置开口,用于快速将涌水定向引流,使第一节管内外水压力平衡,避免突涌的进一步扩展。3)本技术通过第一凸部和第一卡槽的设置,便于第一节管与第二节管的连接,无需设置额外的支架来支撑第二节管,整体设置稳定性较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本技术整体结构剖视图;图2本技术整体结构俯视图;其中:1、注浆管,2、第二节管,3、水龙头,4、过滤层,5、第一卡槽,6、第一吊钩,7、压板,8、注浆口,9、第一节管。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包括底端呈尖锐状能通过基坑突涌处插入到孔隙型土层的第一节管,使得突涌处的涌水进入第一节管9内从而进行卸压;安装于第一节管9顶部的第二节管2,第二节管2侧部设置开口,以将涌水通过开口引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节管9侧部的带有齿型凸部的压板7,齿型凸部压入孔隙型土层设置以避免产生新的突涌点;而且易于快速人工按压,进入土层;注浆管,穿过第二节管2、第一节管9设置,通过注浆管向基坑突涌处浇筑形成注浆结构。上述的处理装置,通过第二节管2可有效将水流引出,无需通过第二节管2内部进行引流,引流速度快,通过压板的设置,不仅可以避免新突涌点的产生,而且可以保持对孔隙性土层的一定抓力,保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而且通过设置上下节管连接,定向增加基坑突涌处的水头,通过开口的定向引流使内外水压力平衡,避免突涌的进一步扩展。第一节管9顶部设置第一凸部,第一凸部设于第一节管顶部的中心,第二节管2底部设置与第一凸部配合的第一卡槽5。开口处设置水龙头3,水龙头3与第一节管9通过螺纹连接,水龙头3的设置可快速将涌水引出,而且水龙头3也可以外接抽水泵,用于快速将涌水抽出。为了方便对压板7的吊装,压板相对于齿型凸部的另一侧设有第一吊钩。第二节管的两侧设有第二吊钩,两个吊钩均呈半环形设置。为了避免泥沙流出,避免堵塞水龙头,第二节管2内在所述开口的下方固定有泥沙过滤层。过滤层4为三层,三层过滤层4从下到上依次是片石层、粗砂层、细砂层构成,不同的颗粒级配用于防止突涌的水带走孔隙性土层中的泥沙,三层颗粒过滤层中间开有圆形孔洞可方便注浆管插入。或者,第一节管9周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端呈尖锐状能通过基坑突涌处插入到孔隙型土层的第一节管,使得突涌处的涌水进入第一节管内从而进行卸压;安装于第一节管顶部的第二节管,第二节管侧部设置开口,以将涌水通过开口引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节管侧部的带有齿型凸部的压板,齿型凸部压入孔隙型土层设置以避免产生新的突涌点;注浆管,穿过第二节管、第一节管设置,通过注浆管向基坑突涌处浇筑形成注浆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端呈尖锐状能通过基坑突涌处插入到孔隙型土层的第一节管,使得突涌处的涌水进入第一节管内从而进行卸压;安装于第一节管顶部的第二节管,第二节管侧部设置开口,以将涌水通过开口引出;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节管侧部的带有齿型凸部的压板,齿型凸部压入孔隙型土层设置以避免产生新的突涌点;注浆管,穿过第二节管、第一节管设置,通过注浆管向基坑突涌处浇筑形成注浆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管顶部设置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节管底部设置与第一凸部配合的第一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水龙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罡修春海孙晓宇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