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晓旭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1216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包括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所述第一预制块的左侧与第二预制块的右侧相抵紧,所述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的下端均固接有底层块,所述粗杆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凹槽,左右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一预制块的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三凹槽相接触。该预制混凝土道路,通过第一预制块、第二预制块、底层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地基之间的配合,解决了预制块的快速安装问题,通过第一预制块、垫块、粗杆、第三凹槽和第三卡块之间的配合,移动垫块即可使粗杆伸出或缩回,同时第三卡块可限制粗杆移动的极限位置关系,解决了预制块的运输移动问题。

A Prefabricated Concrete Roa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refabricated concrete road, comprising a first prefabricated block and a second prefabricated block, the left side of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block is tightened against the right side of the second prefabricated block,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block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prefabricated block are fixed with a bottom block, the lower end of the thick rod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groove on both sides, and the inside of the left and right three grooves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block. The third card block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block, and the third card block is in contact with the third groov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block, the second prefabricated block, the bottom block, the first bump, the second bump and the foundation, the problem of fast installation of the prefabricated block is solved.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first prefabricated block, the cushion block, the thick rod, the third groove and the third clamp block, the moving cushion block can make the thick rod expand or retract, and the third clamp block can limit the movement of the thick rod. The ultimate position relationship solves the transportation and movement problem of prefabricated bloc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
本技术涉及道路施工
,具体为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
技术介绍
道路作为主要的交通通道,在日益繁重的交通中扮演者重要角色,道路的维修也越来越普遍,特别是一些交通繁重的地带,道路的维修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行人和车的出行,这样快速施工和维修就显得紧迫起来,现有的道路铺设仍采用现场浇筑的方式,虽然现有技术科技实现混凝土道路的铺设,但是现有技术的铺设方式过慢,且在维修方面颇为复杂,降低了道路建设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包括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所述第一预制块的左侧与第二预制块的右侧相抵紧,所述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的下端均固接有底层块,所述底层块的底端固接有多个第二凸块,所述底层块的下方设有地基,所述地基的上端固接有多个第一凸块,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相互卡接,所述第二预制块的右侧和第一预制块的左侧前后两端中心均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均设有粗杆,左右所述粗杆分别与第二预制块和第一预制块间隙配合,四个所述粗杆的外侧均固接有连块,所述连块的上端固接有垫块,所述连块与第一凹槽间隙配合,所述粗杆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凹槽,左右所述第三凹槽的内部均设有第三卡块,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一预制块的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卡块与第三凹槽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第二预制块的右侧上端固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的上端贯穿有第二卡块和第一预制块,所述第二卡块与第一卡块过盈配合,所述第一预制块的左侧上端设有井盖,所述井盖和第一预制块过盈配合,所述井盖的上表面设有两侧第二凹槽。优选的,所述垫块的内腔设有拉环,所述拉环的左侧贯穿垫块。优选的,所述第二卡块的左右两侧上端均设有螺钉,所述螺钉贯穿第二卡块的全部和第一预制块的部分。优选的,所述拉环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预制混凝土道路,通过第一预制块、第二预制块、底层块、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地基之间的配合,使第一预制块和第二预制块可通过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之间的位置配合即可确定预制块的位置关系,解决了预制块的快速安装问题,通过第一预制块、垫块、粗杆、第三凹槽和第三卡块之间的配合,移动垫块即可使粗杆伸出或缩回,同时第三卡块可限制粗杆移动的极限位置关系,解决了预制块的运输移动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右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一预制块、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第一预制块、粗杆和第三卡块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粗杆、连块和垫块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预制块,2、第一凹槽,3、第一卡块,4、井盖,5、第二预制块,6、连块,7、第一凸块,8、底层块,9、地基,10、第二凸块,11、第二凹槽,12、粗杆,13、第二卡块,14、螺钉,15、第三凹槽,16、第三卡块,17、垫块,18、拉环,19、防滑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包括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与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相抵紧,在需要铺设道路时,即可将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搭在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上端,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的下端均固接有底层块8,固定底层块8的位置,且底层块8的位置对应即可代替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的位置对应,底层块8的底端固接有多个第二凸块10,底层块8的位置可由第二凸块10的位置确定,底层块8的下方设有地基9,确定地基9的位置,地基9的上端固接有多个第一凸块7,第一凸块7与第二凸块10相互卡接,第一凸块7正好可插入第二凸块10之间形成的凹槽内,即可确定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与地基9之间的位置关系,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和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前后两端中心均设有第一凹槽2,确定第一凹槽2的位置,凹槽2的中心均设有粗杆12,左右粗杆12分别与第二预制块5和第一预制块1间隙配合,粗杆12可在第一预制块5和第二预制块5的内部滑动,粗杆12伸出后可用于吊车将预制块吊起,四个粗杆12的外侧均固接有连块6,连块6用于限制吊起使吊绳在粗杆12上的极限位置,连块6的上端固接有垫块17,垫块17便于拉动连块6的移动,连块6与第一凹槽2间隙配合,连块6可缩回第一凹槽2的内部,粗杆12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凹槽15,确定第三凹槽15的为位置,左右第三凹槽15的内部均设有第三卡块16,第三卡块16与第一预制块1的内腔固定相连,第一预制块1可对第三卡块16进行固定,第三卡块16与第三凹槽15相接触,第三卡块16可限制粗杆12的两端极限位置,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上端固接有第一卡块3,固定第一卡块3的位置,第一卡块3的上端贯穿有第二卡块13和第一预制块1,第一卡块3可用于限制第一预制块1与第二预制块5的相对位置,第二卡块13与第一卡块3过盈配合,第二卡块13可对第一卡块3进行紧固,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上端设有井盖4,井盖4和第一预制块1过盈配合,井盖4可使道路表面依然平整,井盖4的上表面设有两侧第二凹槽11,第二凹槽11便于井盖4的拿出,垫块17的内腔设有拉环18,拉环18的左侧贯穿垫块17,拉环18的移动即可带动垫块17的移动,第二卡块13的左右两侧上端均设有螺钉14,螺钉14贯穿第二卡块13的全部和第一预制块1的部分,螺钉14可对第二卡块13和第一预制块1之间进行紧固,拉环18的外壁套接有防滑套19,防滑套19由橡胶制成,避免拉动拉环18时出现滑动。在工厂将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2浇筑批量生产后,拉动垫块17,使垫块17通过连块6带动粗杆12向外伸出,预制块内部的第三卡块16卡住粗杆12内部的第三凹槽15的极限位置,即可卡住粗杆12的极限位置,将粗杆12的外壁套上吊车的吊绳,连块6和预制块的外壁可限制吊绳的两端极限位置,通过吊车送至运送车运送至安装地点,吊车先将第二预制块5吊起,通过第二预制块5底端底层块8的第二凸块10与地基9上端的第一凸块7相配合,即可确定第二预制块5的位置,再吊起第一预制块1,将第一预制块1的左端放置在第二预制块5的右端上方,同样通过第二凸块10和第一凸块7的对应来确定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之间的相对位置,安装完后,推动垫块17向内,垫块17可缩进预制块的内部,不影响预制块侧面的工作,重复上述工作即可完成混凝土道路的铺设。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包括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所述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与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相抵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的下端均固接有底层块(8),所述底层块(8)的底端固接有多个第二凸块(10),所述底层块(8)的下方设有地基(9),所述地基(9)的上端固接有多个第一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7)与第二凸块(10)相互卡接,所述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和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前后两端中心均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凹槽(2)的中心均设有粗杆(12),左右所述粗杆(12)分别与第二预制块(5)和第一预制块(1)间隙配合,四个所述粗杆(12)的外侧均固接有连块(6),所述连块(6)的上端固接有垫块(17),所述连块(6)与第一凹槽(2)间隙配合,所述粗杆(12)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凹槽(15),左右所述第三凹槽(15)的内部均设有第三卡块(16),所述第三卡块(16)与第一预制块(1)的内腔固定相连,所述第三卡块(16)与第三凹槽(15)相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混凝土道路,包括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所述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与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相抵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块(1)和第二预制块(5)的下端均固接有底层块(8),所述底层块(8)的底端固接有多个第二凸块(10),所述底层块(8)的下方设有地基(9),所述地基(9)的上端固接有多个第一凸块(7),所述第一凸块(7)与第二凸块(10)相互卡接,所述第二预制块(5)的右侧和第一预制块(1)的左侧前后两端中心均设有第一凹槽(2),所述凹槽(2)的中心均设有粗杆(12),左右所述粗杆(12)分别与第二预制块(5)和第一预制块(1)间隙配合,四个所述粗杆(12)的外侧均固接有连块(6),所述连块(6)的上端固接有垫块(17),所述连块(6)与第一凹槽(2)间隙配合,所述粗杆(12)的下端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凹槽(15),左右所述第三凹槽(15)的内部均设有第三卡块(16),所述第三卡块(16)与第一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旭苗洁
申请(专利权)人:郑晓旭苗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