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卫德义专利>正文

减震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1181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7:08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减震器装置,涉及减震技术领域。该减震器装置包括外筒、内筒、浮塞、活塞轴、活塞和过油通道。外筒具有顶端部和底端部;内筒设于外筒内,内筒的第一端与顶端部密封配合,第二端向底端部延伸;浮塞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内筒和外筒之间,以形成第一外腔和第二外腔;活塞轴可滑动地穿过顶端部设置且穿入内筒;活塞固定于活塞轴且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内筒内,以将内筒内部分隔为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第二内腔位于活塞靠近底端部的一侧;活塞设有阻尼通道;过油通道位于浮塞靠近顶端部的一侧并连通第一外腔和第一内腔,且内筒的第二端与底端部密封配合;或者,过油通道位于浮塞靠近底端部的一侧,且连通第二外腔和第二内腔。

Shock absorber device

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shock absorber device and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ock absorption. The shock absorber device comprises an outer cylinder, an inner cylinder, a floating plug, a piston shaft, a piston and an oil passage. The outer barrel has top and bottom ends; the inner barrel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barrel, and the first end of the inner barrel cooperates with the top end seal, and the second end extends to the bottom end; the floating plug slidably seals between the inner barrel and the outer barrel to form the first outer chamber and the second outer chamber; the piston shaft slidably passes through the top end and penetrates the inner barrel; the piston is fixed in the piston shaft and slidably seals and cooperates with the inner barrel. In the cylinder, the inner cylinder is divided into the first and second inner chambers, and the second inner chamber is located at the side near the bottom end of the piston; the piston has a damping channel; the oil passage is located at the side near the top end of the floating plug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uter chamber and the first inner chamber,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sealed with the bottom end; or the oil passage is located at the side near the bottom end of the floating plug and connected. The second external cavity and the second internal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震器装置
本公开涉及减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减震器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减震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电梯、车辆和建筑等领域,通过减震器对发生碰撞或震动的部件进行缓冲,以起到保护部件的作用。现有的减震器通常利用弹簧的弹性来实现减震。但是,弹簧在多次伸缩后,容易失效,不利于提高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对于大冲击的场合,弹簧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而需要增大弹簧的尺寸,这会导致减震器的体积和重量较大,拆装不便,也会导致使用减震器的设备的重量增大。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器装置,能够提高减震过程的平稳性,并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降低重量和占用空间。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减震器装置,包括:外筒,具有密封的顶端部和底端部;内筒,沿所述外筒的轴向设于所述外筒内,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顶端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端向所述底端部延伸;浮塞,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以在所述浮塞与所述顶端部间形成第一外腔,在所述浮塞与所述底端部间形成第二外腔;活塞轴,可滑动地穿过所述顶端部设置,且穿入所述内筒,并与所述顶端部密封配合;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轴,且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所述内筒内,以将所述内筒内部分隔为能同时容纳液压油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底端部的一侧;所述活塞设有阻尼通道,在所述活塞往复移动时,液压油能通过所述阻尼通道在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间流通;过油通道,位于所述浮塞靠近所述顶端部的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底端部密封配合;或者,所述过油通道位于所述浮塞靠近所述底端部的一侧,且连通所述第二外腔和所述第二内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装置还包括:底座,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外腔内,且密封夹持于所述底端部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过油通道设于所述底座。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座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底座的外周与所述外筒密封配合,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密封顶抵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围成的空间连通;所述过油通道包括:环形槽,设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底端部的端面,且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连接孔,设于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第二外腔的区域,且连通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二外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器装置还包括:底座,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外腔内,且密封夹持于所述底端部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过油通道为设于所述内筒侧壁的通孔,且连通所述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一内腔。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密封配合于所述外筒内,且夹持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和所述底端部之间;凸台,设于所述底盘,且延伸至所述第二内腔内,并与所述内筒的内壁密封配合。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阻尼通道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通道和第二子通道,其中:所述第一子通道包括第一环槽和第一阻尼孔,所述第一环槽设于所述活塞外周并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一阻尼孔设于所述活塞内,且所述第一阻尼孔的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二内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环槽的底部;所述第一环槽内设有遮蔽所述第一阻尼孔的弹性圈,所述弹性圈能被液压油顶起,以使所述第一阻尼孔和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二子通道贯通所述活塞的两端。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通道的数量为多个,且围绕所述活塞的中轴线分布;所述减震器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挡片,固定于所述活塞轴,且贴合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第一内腔的表面;第二弹性挡片,固定于所述活塞轴,且贴合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第二内腔的表面;所述第一弹性挡片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均露出所述第一子通道,并遮蔽多个第二子通道中的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弹性挡片和所述第二弹性挡片遮蔽不同的所述第二子通道。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底端部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过油通道连通,所述顶端部设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与所述第一外腔连通;所述减震器装置还包括:注油堵头,可拆卸地密封配合于所述注油孔内;充气头,设于所述充气孔内,用于向所述第一外腔输入气体。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顶端部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第一外腔连通,所述底端部设有充气孔,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第二外腔内的区域设有通气孔,所述充气孔通过所述通气孔与所述第二外腔连通;所述减震器装置还包括:注油堵头,可拆卸地密封配合于所述注油孔内;充气头,设于所述充气孔内,用于向所述第二外腔输入气体。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外筒包括:筒体;第一堵头,密封连接于所述筒体一端,以形成所述顶端部,所述活塞轴可滑动地穿过所述第一堵头;第二堵头,密封连接于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以形成所述底端部。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的减震器装置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若过油通道位于浮塞靠近底端部的一侧,且连通第二外腔和第二内腔,则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第二外腔连通,可作为容纳液压油的油腔,第一外腔可作为容纳气体的气腔。当活塞轴受压而向外筒的底端部移动时,可带动活塞挤压第二内腔内的液压油,使第二内腔的液压油经阻尼通道进入第一内腔,从而通过阻尼通道对液压油的阻尼作用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随着活塞轴进入油腔内的体积逐渐增大,液压油可推动浮塞向外筒的顶端部移动,以压缩第一外腔内的气体并使第一外腔缩小,从而保证活塞轴顺利向外筒的底端部移动。当活塞轴所受压力解除时,第一外腔内的被压缩的气体可推动浮塞反向移动,从而将第二外腔内的液压油经由过油通道压至第二内腔,从而推动活塞带动活塞轴反向移动,以便复位。若过油通道位于浮塞靠近顶端部的一侧,并连通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一内腔,且内筒的第二端与外筒的底端部密封配合,则第一外腔、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连通,可作为容纳液压油的油腔,而第二外腔则可作为容纳气体的气腔。当活塞轴受压而向外筒的底端部移动时,可带动活塞挤压第二内腔内的液压油,使第二内腔的液压油经阻尼通道进入第一内腔,从而通过阻尼通道对液压油的阻尼作用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同时,随着活塞轴进入油腔内的体积逐渐增大,液压油可推动浮塞向外筒的底端部移动,以压缩第二外腔内的气体并使第二外腔缩小,从而保证活塞轴顺利向外筒的底端部移动。当活塞轴所受压力解除时,第二外腔内的被压缩的气体可推动浮塞反向移动,从而将第一外腔内的液压油经由过油通道压至第一内腔,而第一内腔内的液压油可经过阻尼通道进入第二内腔,由于内筒的第二端与外筒的底端部密封配合,使第二内腔内的油压增大,从而推动活塞带动活塞轴反向移动,以便复位。在上述过程中,避免了采用弹簧实现缓冲,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降低重量和占用空间。同时,可通过浮塞在外筒内的移动为活塞轴的压入让出空间,可在保证行程不变的前提下,缩小减震器装置的长度,有利于降低重量和占用空间。同时,阻尼通道对液压油的作用和气体对浮塞的作用均可实现缓冲,从而可提高减震过程的平稳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具有密封的顶端部和底端部;内筒,沿所述外筒的轴向设于所述外筒内,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顶端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端向所述底端部延伸;浮塞,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以在所述浮塞与所述顶端部间形成第一外腔,在所述浮塞与所述底端部间形成第二外腔;活塞轴,可滑动地穿过所述顶端部设置,且穿入所述内筒,并与所述顶端部密封配合;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轴,且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所述内筒内,以将所述内筒内部分隔为能同时容纳液压油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底端部的一侧;所述活塞设有阻尼通道,在所述活塞往复移动时,液压油能通过所述阻尼通道在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间流通;过油通道,位于所述浮塞靠近所述顶端部的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底端部密封配合;或者,所述过油通道位于所述浮塞靠近所述底端部的一侧,且连通所述第二外腔和所述第二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具有密封的顶端部和底端部;内筒,沿所述外筒的轴向设于所述外筒内,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顶端部密封配合,所述第二端向所述底端部延伸;浮塞,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所述内筒和所述外筒之间,以在所述浮塞与所述顶端部间形成第一外腔,在所述浮塞与所述底端部间形成第二外腔;活塞轴,可滑动地穿过所述顶端部设置,且穿入所述内筒,并与所述顶端部密封配合;活塞,固定于所述活塞轴,且可滑动地密封配合于所述内筒内,以将所述内筒内部分隔为能同时容纳液压油的第一内腔和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位于所述活塞靠近所述底端部的一侧;所述活塞设有阻尼通道,在所述活塞往复移动时,液压油能通过所述阻尼通道在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间流通;过油通道,位于所述浮塞靠近所述顶端部的一侧,并连通所述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一内腔,且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与所述底端部密封配合;或者,所述过油通道位于所述浮塞靠近所述底端部的一侧,且连通所述第二外腔和所述第二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装置还包括:底座,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外腔内,且密封夹持于所述底端部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过油通道设于所述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为环形结构,且所述底座的外周与所述外筒密封配合,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密封顶抵于所述底座并与所述底座围成的空间连通;所述过油通道包括:环形槽,设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底端部的端面,且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连接孔,设于所述底座对应于所述第二外腔的区域,且连通所述环形槽与所述第二外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装置还包括:底座,密封配合于所述第二外腔内,且密封夹持于所述底端部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之间;所述过油通道为设于所述内筒侧壁的通孔,且连通所述第一外腔和所述第一内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密封配合于所述外筒内,且夹持于所述内筒的第二端和所述底端部之间;凸台,设于所述底盘,且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卫德义
申请(专利权)人:卫德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