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10432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改善气囊缓冲和栓绳的接合结构,以便更容易实现气囊缓冲的设计变更,与此同时,气囊缓冲在打开时,与驾驶人员接触的一面的缝线部消失,降低磨擦给驾驶人员造成的伤害,减少缝线部和部品数,精简作业工序、减轻重量、节省成本。

Driver seat airba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river seat airba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Specifically, the joint structure of the airbag buffer and the bolt rope is improved so as to realize the design change of the airbag buffer more easily. At the same time, when the airbag buffer is opened, the seam of the side contacting the driver disappears, the damage caused by friction to the driver is reduced, and the number of seam parts and parts is reduced. Streamlining operation procedure, reducing weight and saving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具体而言,改善气囊缓冲和栓绳的接合结构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一般安全气囊是汽车发生事故时,接收气体发生器的气体,膨胀收纳在安全气囊盖内的气囊缓冲,保护司乘人员的安全装置。这些安全气囊会根据需要安装在汽车的各个部位,通常有,前方冲撞时保护驾驶座司乘人员的上身和头部为目的,安装在方向盘内的驾驶座安全气囊;安装在杂物箱上方,保护副驾驶座司乘人员的副驾驶座安全气囊;侧撞时在司乘人员和车门之间展开保护司乘人员的,安装在汽车侧面的幕帘式安全气囊等。上述结构的驾驶座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事故时,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流入气囊缓冲,使气囊缓冲膨胀并展开,保护驾驶人员。另外,气囊缓冲还连接着栓绳,以便打开的气囊缓冲和驾驶人员之间维持规定的距离,并维持气囊缓冲在展开后的形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旨在于提供,气囊缓冲的设计变更更加容易的同时,气囊缓冲在打开时,与驾驶人员接触的一面没有缝线部,降低磨擦给驾驶人员造成的伤害,减少缝线部和部件数,精简作业工序、减轻重量、节省成本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在气囊缓冲的一面突出形成的第一栓绳连接部;与第一栓绳连接部隔开,在上述气囊缓冲的一面突出形成的第二栓绳连接部;连接在第一栓绳连接部,当气囊缓冲膨胀时,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一栓绳;连接在第二栓绳连接部,当气囊缓冲膨胀时,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二栓绳。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突出气囊缓冲的一面,形成第一栓绳连接部的步骤;与第一栓绳连接部隔开,突出气囊缓冲的一面形成第二栓绳连接部的步骤;当气囊缓冲膨胀时,将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一栓绳连接到第一栓绳连接部的步骤;当气囊缓冲膨胀时,将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二栓绳连接到第二栓绳连接部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气囊缓冲的一面突出形成第一栓绳连接部和第二栓绳连接部,在第一栓绳连接部和第二栓绳连接部上连接第一栓绳和第二栓绳,使气囊缓冲的设计变更更加容易,与此同时,气囊缓冲在展开时与驾驶人员接触的一面没有缝线部,降低磨擦给驾驶人员造成的伤害,减少缝线部和部件数,精简作业工序、减轻重量、节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关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缓冲正面图;图2为沿着图1的A-A线切开的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关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顺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关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气囊缓冲正面图,图2为按照图1的A-A线切开的截面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安装在方向盘(未图示)内,包括:当气体发生器(未图示)产生的气体流入时膨胀,保护驾驶人员的气囊缓冲10;当气囊缓冲10膨胀时,确保气囊缓冲10和驾驶人员之间保持合理距离的同时,维持气囊缓冲10的展开形状为目的,连接在气囊缓冲10并拽住气囊缓冲10的第一栓绳20和第二栓绳30。气囊缓冲10的前侧内壁突出形成用来连接第一栓绳20的第一栓绳连接部12,与第一栓绳连接部12隔开,突出形成第二栓绳连接部14。第一栓绳20是一端连接在第一栓绳连接部12,另一端连接到气囊缓冲10的内壁。并且,第二栓绳30是一端连接在第二栓绳连接部14,另一端连接在气囊缓冲10的内壁。如上所述,在气囊缓冲10上突出形成第一栓绳连接部12和第二栓绳连接部14,连接第一栓绳20和第二栓绳30时,在气囊缓冲10和第一栓绳20以及第二栓绳30之间不需要缝制额外的部材,所以能减少部件数,精简工序、降低重量、节省成本。并且,气囊缓冲10在展开时,与驾驶人员接触的一面没有缝线部,可以降低磨擦给驾驶人员造成的伤害,且由于没了缝线部,可以精简作业工序。并且,可以自由地变更第一栓绳20和第二栓绳30的长度,更容易实现气囊缓冲10的设计变更。折叠气囊缓冲10的正面后缝制,使气囊缓冲10的外侧面相互接触,第一栓绳连接部12和第二栓绳连接部14是向气囊缓冲10的内侧突出。第一栓绳20是缝制到第一栓绳连接部12,第二栓绳30是缝制到第二栓绳连接部1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关,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顺序图。下面结合图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相关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制造方法顺序图,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组装工序。折叠气囊缓冲10的正面使气囊缓冲10的外侧面相互接触后缝制,将第一栓绳连接部12突出至气囊缓冲10的内侧。(S10)之后,折叠气囊缓冲10的正面使气囊缓冲10的外侧面相互接触后缝制,与第一栓绳连接部12隔开,将第二栓绳连接部14突出至气囊缓冲10的内侧。(S20)将第一栓绳20缝制连接在第一栓绳连接部12。(S30)将第二栓绳30缝制连接在第二栓绳连接部14。(S40)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气囊缓冲的正面突出形成第一栓绳连接部12和第二栓绳连接部14,在第一栓绳连接部12和第二栓绳连接部14上连接第一栓绳20和第二栓绳30,所以气囊缓冲10和第一栓绳20以及第二栓绳30之间不需要额外缝制部材,能减少部件数、精简工序、减轻重量、节省成本。并且,气囊缓冲10展开时,与驾驶人员接触的一面没有了缝线部,能降低磨擦给驾驶人员造成的伤害,且由于少了缝线部,可以精简作业工序。并且,可以自由地变更第一栓绳20和第二栓绳30的长度,更容易变更气囊缓冲10的设计。以上结合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从业者应该可以理解,还可以存在无需变更其技术思想或必备特点的其他的具体实施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只是例示性的,而不只局限于此。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将通过后述的专利要求书划定,并且权利要求书的意义和范围及其等价概念中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形的形态都应该被理解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气囊缓冲的一侧突出形成的第一 栓绳连接部 ;与所述第一栓绳连接部隔开,在气囊缓冲的一侧突出形成的第二栓绳连接部 ; 连接在所述第一栓绳连接部,当气囊缓冲膨胀时,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一栓绳 ;连接在所述第 二栓绳连接部,当气囊缓冲膨胀时,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二栓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气囊缓冲的一侧突出形成的第一栓绳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栓绳连接部隔开,在气囊缓冲的一侧突出形成的第二栓绳连接部;连接在所述第一栓绳连接部,当气囊缓冲膨胀时,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一栓绳;连接在所述第二栓绳连接部,当气囊缓冲膨胀时,拽住气囊缓冲的第二栓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栓绳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栓绳连接部是气囊缓冲的一面折叠形成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栓绳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栓绳连接部是在气囊缓冲的正面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栓绳连接部和第二栓绳连接部是气囊缓冲的外侧面相互接触形成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栓绳是缝制在所述第一栓绳连接部,所述第二栓绳是缝制在所述第二栓绳连接部。6.一种驾驶座安全气囊装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虎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昶耀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