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铸铁浇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104188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灰铸铁浇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浇口盆、直浇道、第一浇道、第二浇道、第三浇道、第四浇道、内浇道组件和铸件型腔,所述浇口盆下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下方连通有第一浇道,所述第一浇道和直浇道之间设有过滤片,所述第三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二浇道外侧,所述第四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三浇道外侧,所述内浇道组包括多个内浇道,所述第四浇道通过多个内浇道与铸件型腔连通。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灰铸铁浇注系统,能够提高避渣效果,铸件成品率更高,结构简单。

Casting System of Gray Cast Iron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gray cast iron cast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successively connected gate basin, a straight gate, a first gate, a second gate, a third gate, a fourth gate, an inner gate component and a casting cavity. The gate basin is provided with a straight gate, the first gate is connected below the straight gate, a filter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gate and the straight gate, and the third gate ring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gate and the straight gate. The winding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second runner, and the fourth runn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third runner. The inner runner group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inner runners, and the fourth runn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asting cavity through a plurality of inner runners. By the above way, the gray cast iron casting system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improve the slag avoidance effect, the yield of the castings is higher, and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灰铸铁浇注系统
本技术涉及浇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灰铸铁浇注系统。
技术介绍
铸造生产的缺陷很多,砂眼是其中的一个致命的问题,严重影响了铸件的外观。对于一些铸件采用常规浇注系统很难坚决铸件表面的砂眼问题。避渣效果不理想。目前,铁水的过滤系统主要是通过过滤片和浇道设计来完成避渣的。其中,过滤片占主导作用,浇道过滤能力较低。如果过滤片的间隙调整不好,还是会有砂眼进入铸件内,造型铸件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灰铸铁浇注系统,能够提高避渣效果,铸件成品率更高,结构简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灰铸铁浇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浇口盆、直浇道、第一浇道、第二浇道、第三浇道、第四浇道、内浇道组件和铸件型腔,所述浇口盆下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下方连通有第一浇道,所述第一浇道和直浇道之间设有过滤片,所述第三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二浇道外侧,所述第四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三浇道外侧,所述内浇道组包括多个内浇道,所述第四浇道通过多个内浇道与铸件型腔连通。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浇道为1/4球状结构的浇道。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浇道为弧形浇道,所述第三浇道的两端延伸出第二浇道的外侧。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浇道为底面呈圆弧形、侧面的横截面呈三角形的浇道,所述第四浇道的两端延伸出第三浇道的外侧。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浇道的侧面的横截面为等腰锐角三角形。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直浇道和第一浇道呈垂直设置。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内浇道的数量为5个,所述内浇道间隔均匀分布在第四浇道的外侧,所述内浇道呈弧形的片状结构。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铸件型腔的周边均匀间隔设置有4个溢流排气口,所述铸件型腔呈环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灰铸铁浇注系统,能够提高避渣效果,铸件成品率更高,结构简单。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灰铸铁浇注系统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灰铸铁浇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灰铸铁浇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灰铸铁浇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的灰铸铁浇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浇口盆,2、直浇道,3、过滤片,4、第一浇道,5、第二浇道,6、第三浇道,7、第四浇道,8、内浇道组,81、内浇道,9、铸件型腔,10、溢流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灰铸铁浇注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浇口盆1、直浇道2、第一浇道3、第二浇道4、第三浇道5、第四浇道6、内浇道组件7和铸件型腔8,浇口盆1下设有直浇道2,直浇道2下方连通有第一浇道4,直浇道2和第一浇道4呈垂直设置,第一浇道4和直浇道2之间设有过滤片3,第三浇道5环绕设置在第二浇道4外侧,第四浇道6环绕设置在第三浇道5外侧,内浇道组8包括多个内浇道81,第四浇道7通过多个内浇道81与铸件型腔9连通。另外,第二浇道5为1/4球状结构的浇道。另外,第三浇道6为弧形浇道,第三浇道6的两端延伸出第二浇道5的外侧。另外,第四浇道7为底面呈圆弧形、侧面的横截面呈等腰锐角三角形的浇道,第四浇道7的两端延伸出第三浇道6的外侧。另外,内浇道81的数量为5个,内浇道81间隔均匀分布在第四浇道7的外侧,内浇道81呈弧形的片状结构。另外,铸件型腔9的周边均匀间隔设置有4个溢流排气口10,铸件型腔9呈环形结构。本技术灰铸铁浇注系统具体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铁水从浇口盆1进入直浇道2后通过过滤片3第一次过滤铁水;然后经过第一浇道4,通过到第二浇道5,大量渣会浮到浇道顶部;干净铁水进入第三浇道6,第三浇道6高度只有3.5mm,可以避免渣进入到第四浇道7;铁水进入到第四浇道7后,渣会继续浮起悬在浇道顶面,干净铁水再通过内浇道81进入到铸件型腔9,内浇道只有3.5mm厚;最后如果还有渣会进入溢流排气口10内,成功避渣。直浇的棒直径35,面积:961mm2;第一浇道:w40*h46mm;第二浇道:为1/4球直径为120mm,第三浇道的面积:1525mm2(高度3.5mm);第四浇道:w30*h60mm;内浇道:w87*3.5mm。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灰铸铁浇注系统,能够提高避渣效果,铸件成品率更高,结构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灰铸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浇口盆、直浇道、第一浇道、第二浇道、第三浇道、第四浇道、内浇道组件和铸件型腔,所述浇口盆下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下方连通有第一浇道,所述第一浇道和直浇道之间设有过滤片,所述第三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二浇道外侧,所述第四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三浇道外侧,所述内浇道组包括多个内浇道,所述第四浇道通过多个内浇道与铸件型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灰铸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浇口盆、直浇道、第一浇道、第二浇道、第三浇道、第四浇道、内浇道组件和铸件型腔,所述浇口盆下设有直浇道,所述直浇道下方连通有第一浇道,所述第一浇道和直浇道之间设有过滤片,所述第三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二浇道外侧,所述第四浇道环绕设置在第三浇道外侧,所述内浇道组包括多个内浇道,所述第四浇道通过多个内浇道与铸件型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灰铸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浇道为1/4球状结构的浇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灰铸铁浇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浇道为弧形浇道,所述第三浇道的两端延伸出第二浇道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立平周正寿吴忠臣李松杰杨连伟王占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