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612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消除出轴与丝杆同轴度误差以提高电动推杆传动效率的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丝杆通过联轴器与出轴联接,所述联轴器通过轴承与壳体固定,所述联轴器形成有轴向前后贯穿的轴向孔,所述轴向孔至少由轴向孔一段和轴向孔二段构成,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出轴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二段内,所述联轴器形成有径向贯穿联轴器周向端面的径向孔,所述丝杆端部形成有径向贯穿以配合固定销的固定孔,当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所述固定孔与径向孔对准,所述轴承内圈与联轴器固定以遮覆所述径向孔。

Connecting structure between pull-out shaft and screw rod of electric push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推杆,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推杆壳体内减速机构出轴与丝杆同轴度较差,当电动推杆使用时,丝杆远离出轴一端的跳动较大,会使得顶管摆动,顶管的伸缩会受到负面影响,以使电动推杆的传动效率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消除出轴与丝杆同轴度误差以提高电动推杆传动效率的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丝杆通过联轴器与出轴联接,所述联轴器通过轴承与壳体固定,所述联轴器形成有轴向前后贯穿的轴向孔,所述轴向孔至少由轴向孔一段和轴向孔二段构成,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出轴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二段内,所述联轴器形成有径向贯穿联轴器周向端面的径向孔,所述丝杆端部形成有径向贯穿以配合固定销的固定孔,当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所述固定孔与径向孔对准,所述轴承内圈与联轴器固定以遮覆所述径向孔。本技术在出轴与丝杆间设有联轴器,联轴器外设有轴承,通过联轴器和轴承消除出轴与丝杆同轴度的误差,以避免丝杆跳动,以使丝杆转动时更为稳定,以使顶管的伸缩移动更为顺畅,以提高电动推杆的传动效率。其中,联轴器与出轴的联动方式采用现有各种联动方式即可。其中,轴承内圈能遮住联轴器的径向孔,以使联轴器能做的更短,以缩小电动推杆体积,同时以使力的传动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丝杆与联轴器联接的一端由丝杆一段和丝杆二段构成,所述丝杆一段内径小于丝杆二段内径以形成有台阶结构,径向孔设置于所述丝杆一段上,所述丝杆一段上设有第一挡圈,当丝杆与联轴器通过固定销固定,所述第一挡圈被限制在联轴器轴向端面与丝杆二段轴向端面之间,所述第一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径。作为优选,所述联轴器远离丝杆的一端周向外壁形成有外螺纹并配合有螺母,螺母螺纹固定在联轴器外以使螺母轴向端面与轴承轴向端面接触,所述螺母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内圈内径。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放置有电机,所述壳体端部固定有导管,所述导管端部和壳体端部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所述导管端部内壁内凹以形成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第一环形槽内设有第二挡圈,当导管与壳体固定,所述第二挡圈被限制在轴承外圈轴向端面与第一环形槽轴向槽壁之间,所述第二挡圈内径小于所述轴承外圈外径,且所述轴承外圈周向外壁与所述第一环形槽周向槽壁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内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环形槽,当导管与壳体螺纹固定,所述轴承外圈被限制在第二环形槽轴向槽壁与第二挡圈之间,且所述轴承外圈周向外壁与所述第二环形槽周向槽壁相接触。本技术具有能消除出轴与丝杆同轴度的误差,以避免丝杆跳动,以使丝杆转动时更为稳定,以使顶管的伸缩移动更为顺畅,以提高电动推杆的传动效率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由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丝杆1通过联轴器2与出轴3联接,联轴器2通过轴承4与壳体5固定,联轴器2形成有轴向前后贯穿的轴向孔,轴向孔至少由轴向孔一段和轴向孔二段21构成,丝杆1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出轴3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二段21内,联轴器2形成有径向贯穿联轴器2周向端面的径向孔,丝杆1端部形成有径向贯穿以配合固定销6的固定孔,当丝杆1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固定孔与径向孔对准,轴4承内圈与联轴器2固定以遮覆径向孔。丝杆1与联轴器2联接的一端由丝杆一段11和丝杆二段12构成,丝杆一段11内径小于丝杆二段12内径以形成有台阶结构,径向孔设置于丝杆一段11上,丝杆一段11上设有第一挡圈7,当丝杆1与联轴器2通过固定销6固定,第一挡圈7被限制在联轴器2轴向端面与丝杆二段12轴向端面之间,第一挡圈7的外径大于轴承4内圈的内径。联轴器2远离丝杆1的一端周向外壁形成有外螺纹并配合有螺母8,螺母8螺纹固定在联轴器2外以使螺母8轴向端面与轴承4轴向端面接触,螺母8外径大于轴承4内圈内径。壳体5内放置有电机50和减速机构51,壳体5端部固定有导管10,导管10端部和壳体5端部形成有相互配合的螺纹结构,导管10端部内壁内凹以形成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内设有第二挡圈9,当导管10与壳体5固定,第二挡圈9被限制在轴承4外圈轴向端面与第一环形槽轴向槽壁之间,第二挡圈9内径小于轴承4外圈外径,且轴承4外圈周向外壁与第一环形槽周向槽壁相接触。壳体5内壁内凹形成有第二环形槽,当导管19与壳体5螺纹固定,轴承4外圈被限制在第二环形槽轴向槽壁与第二挡圈9之间,且轴承4外圈周向外壁与第二环形槽周向槽壁相接触。本技术具有能消除出轴与丝杆同轴度的误差,以避免丝杆跳动,以使丝杆转动时更为稳定,以使顶管的伸缩移动更为顺畅,以提高电动推杆的传动效率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丝杆通过联轴器与出轴联接,所述联轴器通过轴承与壳体固定,所述联轴器形成有轴向前后贯穿的轴向孔,所述轴向孔至少由轴向孔一段和轴向孔二段构成,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出轴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二段内,所述联轴器形成有径向贯穿联轴器周向端面的径向孔,所述丝杆端部形成有径向贯穿以配合固定销的固定孔,当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所述固定孔与径向孔对准,所述轴承内圈与联轴器固定以遮覆所述径向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丝杆通过联轴器与出轴联接,所述联轴器通过轴承与壳体固定,所述联轴器形成有轴向前后贯穿的轴向孔,所述轴向孔至少由轴向孔一段和轴向孔二段构成,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出轴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二段内,所述联轴器形成有径向贯穿联轴器周向端面的径向孔,所述丝杆端部形成有径向贯穿以配合固定销的固定孔,当丝杆端部配合在轴向孔一段内,所述固定孔与径向孔对准,所述轴承内圈与联轴器固定以遮覆所述径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推杆的出轴与丝杆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与联轴器联接的一端由丝杆一段和丝杆二段构成,所述丝杆一段内径小于丝杆二段内径以形成有台阶结构,径向孔设置于所述丝杆一段上,所述丝杆一段上设有第一挡圈,当丝杆与联轴器通过固定销固定,所述第一挡圈被限制在联轴器轴向端面与丝杆二段轴向端面之间,所述第一挡圈的外径大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凌云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英洛华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