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泵液力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431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柱塞泵液力总成,包括泵头本体,所述泵头本体上具有泵头孔,吸液阀座、吸液弹簧、排液弹簧和朝着远离所述吸液阀座的方向依次插装在所述泵头孔内的吸液阀芯、吸液阀体、排液阀座、排液阀芯、排液弹簧座;所述泵头孔的周向孔壁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所述吸液阀座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管体插接在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所述翻边分别压覆在所述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上,所述吸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吸液阀芯和吸液阀体上,所述排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排液阀芯和排液弹簧座上。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能够减少部件的设置,缩小体积,降低自重,提高装配效率。

Hydraulic assembly of plunger pump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ydraulic assembly of a plunger pump, including a pump head body, which has a pump head hole, a suction valve seat, a suction spring, a drainage spring and a suction valve core, a suction valve body, a drainage valve seat, a drainage valve core and a drainage spring seat arranged sequentially in the pump head hole in the direction far from the suction valve seat.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are relatively arranged, and the suction valve seat comprises a tube body. The end of the tube body is provided with flanges, which are inserted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The flanges are respectively pressed on the first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suction spr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suction valve core and the suction valve body. The two ends of the liquid spring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discharging valve core and the discharging spring seat.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setting of components, reduce the volume, reduce the self-weight and improve the assembly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柱塞泵液力总成
本专利技术涉及柱塞泵
,具体涉及一种柱塞泵液力总成。
技术介绍
作往复运动的柱塞泵由减速机构和液力总成两部分组成,液力总成起着将机械能转换成流体压力能的作用。现有技术中液力总成包括上压盖、泵头主体、吸液盒,以及连接泵头主体与吸液盒之间的吸液阀座支撑环。其中,泵头主体内设置有泵头孔,吸液阀座、吸液阀芯、吸液阀弹簧、排液阀芯、排液阀座、排液阀弹簧和排液弹簧座等均安装在泵头孔内。装配时,需要先在泵头主体底部孔内装入吸液阀座和吸液阀芯并通过吸液阀座支撑环进行固定,同时在吸液阀座支撑环上固定吸液盒,之后才能在泵头主体上部孔内按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装入吸液阀弹簧、排液阀座、排液阀弹簧、排液阀弹簧座,最后用上压盖压设在排液阀弹簧座上。其中,靠近吸液盒的方向为“下”,远离吸液盒的方向为“上”。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吸液阀座和吸液阀芯均需要吸液阀支撑环固定,组装部件多,体积大,自重大,装配效率低,而且排液阀芯尺寸较大,在高压液流频繁的冲击力作用下,排液阀芯稳定性差,易出现疲劳断裂,容易导致柱塞和传动件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柱塞泵液力总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柱塞泵液力总成,包括泵头本体,所述泵头本体上具有泵头孔,其中,还包括:吸液阀座、吸液弹簧、排液弹簧和朝着远离所述吸液阀座的方向依次插装在所述泵头孔内的吸液阀芯、吸液阀体、排液阀座、排液阀芯、排液弹簧座;所述泵头孔的周向孔壁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所述吸液阀座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管体插接在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所述翻边分别压覆在所述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上,所述吸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吸液阀芯和吸液阀体上,所述排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排液阀芯和排液弹簧座上。可选地,所述吸液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吸液阀芯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吸液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可选地,所述吸液阀体包括与泵头孔插接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排液阀座抵接,所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一级凸台部,所述一级凸台部上设置有二级凸台部,所述二级凸台部上设置有三级凸台部,所述三级凸台部上设置有插槽,所述吸液阀芯插接在插槽内,所述插槽的槽底上设置有供液体流通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贯穿插槽的槽底和第一板面,所述基板、一级凸台部、二级凸台部、三级凸台部共轴,且外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二级凸台部上。可选地,所述基板的第一板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流通孔共轴且连通,所述吸液阀体上设置有多个过液孔,多个所述过液孔沿所述凹陷部的周向分布,所述过液孔连通所述二级凸台部远离第一板面的侧面与所述凹陷部。可选地,所述泵头孔的周向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支撑台,所述二级凸台部与环形支撑台插接,所述基板抵接在所述环形支撑台上。可选地,还包括导向套,所述导向套插接在所述插槽内,所述吸液阀芯压覆在所述吸液阀座上,所述吸液阀芯的导向杆插入所述导向套,且可在导向套内移动。可选地,所述管体与第一支撑台、第二支撑台过盈配合,所述吸液阀芯、吸液阀体、排液阀座、排液阀芯、排液弹簧座与泵头孔均为间隙配合。可选地,所述排液阀芯上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排液阀弹簧座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排液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第三卡槽和安装槽内。可选地,所述排液阀座包括槽体,所述槽体的槽底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排液阀芯插装在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排液阀弹簧座安装在所述槽体内,所述排液阀弹簧座上设置有第四卡槽,所述安装槽设置在第四卡槽的槽底上,所述第四卡槽罩盖在所述排液阀芯上,且第四卡槽槽壁的端面压覆在槽体的槽底上。可选地,所述排液阀弹簧座包括底板、连接柱和第四卡槽,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底板和第四卡槽的槽底垂直连接,所述底板朝向连接柱的板面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抵靠部,所述抵靠部压覆在所述槽体的槽口边沿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泵液力总成通过在泵头孔的孔壁上设置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吸液阀座插接在两个支撑台之间,并通过翻边压覆在两个支撑台上,实现吸液阀座的固定,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吸液阀固定环固定相比,可减少部件的设置,缩小体积,降低自重,提高装配效率;而且,通过设置吸液阀体,在同等体积的泵头孔内,可减小各部件的尺寸,降低各部件的自重,减小阀芯所受液压冲击力的接触面积,避免由于阀芯自重带来的较大冲击惯性,降低阀芯的故障率,使阀芯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从而使阀芯和阀座之间的密封更好,提高阀芯和阀座的启闭特性,降低泄漏率,提高容积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拆装上无特殊要求,便于维修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塞泵液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吸液阀体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柱塞泵液力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泵液力总成包括泵头本体1,所述泵头本体1上具有泵头孔103。柱塞泵液力总成还包括:吸液阀座8、吸液弹簧11、排液弹簧3,以及朝着远离所述吸液阀座8的方向依次插装在所述泵头孔103内的吸液阀芯7、吸液阀体6、排液阀座12、排液阀芯4、排液弹簧座2。所述泵头孔103的周向孔壁上设置有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二支撑台,两个支撑台相对设置。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二支撑台构成环状支撑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二支撑台为一体成型。所述吸液阀座8包括管体81,所述管体81的端部设置有翻边82。在本实施例中,翻边82设置在管体81端部的周向上,翻边82垂直于管体81的外壁。所述管体81插接在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二支撑台之间,翻边82分别压覆在所述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二支撑台上。翻边82与第一支撑台102、第二支撑台的接触面为平面。吸液弹簧11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吸液阀芯7和吸液阀体6上,排液弹簧3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排液阀芯4和排液弹簧座2上。装配时,先将吸液阀座8插在第一支撑台102和第二支撑台之间,然后依次将吸液阀芯7、吸液弹簧11、吸液阀体6、排液阀座12、排液阀芯4、排液弹簧3、排液弹簧座2插入泵头孔103内。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泵液力总成通过在泵头孔的孔壁上设置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吸液阀座插接在两个支撑台之间,并通过翻边压覆在两个支撑台上,实现吸液阀座的固定,与现有技术中通过吸液阀固定环固定相比,可减少部件的设置,缩小体积,降低自重,提高装配效率。而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泵液力总成通过设置吸液阀体,在同等体积的泵头孔内,可减小各部件的尺寸,降低各部件的自重,减小阀芯(例如排液阀芯、吸液阀芯)所受液压冲击力的接触面积,避免由于阀芯自重带来的较大冲击惯性,降低阀芯的故障率,使阀芯保持较好的稳定性,从而使阀芯和阀座之间的密封更好,提高阀芯和阀座的启闭特性,降低泄漏率,提高容积效率,同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拆装上无特殊要求,便于维修和更换。进一步地,吸液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柱塞泵液力总成,包括泵头本体,所述泵头本体上具有泵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液阀座、吸液弹簧、排液弹簧和朝着远离所述吸液阀座的方向依次插装在所述泵头孔内的吸液阀芯、吸液阀体、排液阀座、排液阀芯、排液弹簧座;所述泵头孔的周向孔壁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所述吸液阀座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管体插接在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所述翻边分别压覆在所述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上,所述吸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吸液阀芯和吸液阀体上,所述排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排液阀芯和排液弹簧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柱塞泵液力总成,包括泵头本体,所述泵头本体上具有泵头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液阀座、吸液弹簧、排液弹簧和朝着远离所述吸液阀座的方向依次插装在所述泵头孔内的吸液阀芯、吸液阀体、排液阀座、排液阀芯、排液弹簧座;所述泵头孔的周向孔壁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所述吸液阀座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端部设置有翻边,所述管体插接在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之间,所述翻边分别压覆在所述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上,所述吸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吸液阀芯和吸液阀体上,所述排液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排液阀芯和排液弹簧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液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阀体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吸液阀芯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吸液弹簧的两端分别卡入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液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阀体包括与泵头孔插接的基板,所述基板上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排液阀座抵接,所述第二板面上设置有一级凸台部,所述一级凸台部上设置有二级凸台部,所述二级凸台部上设置有三级凸台部,所述三级凸台部上设置有插槽,所述吸液阀芯插接在插槽内,所述插槽的槽底上设置有供液体流通的流通孔,所述流通孔贯穿插槽的槽底和第一板面,所述基板、一级凸台部、二级凸台部、三级凸台部共轴,且外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二级凸台部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塞泵液力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第一板面上设置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流通孔共轴且连通,所述吸液阀体上设置有多个过液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然叶健刘昊韦文术田成金何正刚刘波吴梦雨王大龙王剑强刘明亮赵康康高娜张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北京煤科天玛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