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安治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7650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4: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包括: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电机液压油泵,油箱,电子方向阀、继电器和摇摆模块;继电器与摇摆模块、电子方向阀之间电连接;摇摆模块通过导线与电机液压油泵电连接;电机液压油泵与双作用液压减震器之间通过油管连接;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数量为4个,分别取代车辆原有的减震弹簧,固定在车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克服车辆转弯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自动调控车身两侧的平衡度,实现防倾斜、防侧翻的目的,利于向市面推广。

A Vehicle Anti-Tilt Self-Balancing System with Double-acting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anti-tilt self-balancing system with a dual-acting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which includes: a dual-acting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a motor hydraulic oil pump, an oil tank, an electronic directional valve, a relay and a swing module; an electric connection between a relay and a swing module and an electronic directional valve; an electric connection between a swing module and a motor hydraulic oil pump through a wire; The number of double-acting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s is 4, which replaces the original shock absorber spring of the vehicle and is fixed in the four directions of the front and back of the fram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can overcome the centrifugal force generated when the vehicle is turning and driving, automatically adjust and control the balance degree on both sides of the body, realize the purpose of anti-tilt and anti-rollover, and is beneficial to popularization to the mar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辅助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在转弯行驶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使车身,车厢产生向一侧倾斜的现象,严重时甚至造成侧翻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内容: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包括:双作用液压减震器、车架、电机液压油泵、电子方向阀、摇摆模块、油箱、继电器和进油口接口;在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侧面底端设置进油口接口;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有四个,且分别分布在车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上;所述电机液压油泵、电子方向阀和油箱均设置在车底部;所述电机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油泵进油管连接,油泵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油箱的回油口与回油管连接,回油管的另一端与一号三通接头连接;所述一号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油泵回油管和电子方向阀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泵回油管的另一端与电机液压油泵的回油口连接,电子方向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电子方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的进油口与电机液压油泵的出油口之间通过油泵出油管连接;在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左侧设置一号进油管;在所述一号进油管的末端设置左三通接头;在所述左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左后侧上进油管和左后侧下进油管;所述左后侧上进油管和左后侧下进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左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底端的进油口接口上;在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右侧设置二号进油管;在所述二号进油管的末端设置右三通接头;在所述右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右后侧上进油管和右后侧下进油管;所述右后侧上进油管和右后侧下进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右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底端的进油口接口上。所述继电器与电机液压油泵之间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与电子方向阀和摇摆模块之间也通过电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的正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口和右接线口;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左接线口和右接线口分别通过导线与摇摆模块的左右两侧电连接;所述摇摆模块与电机液压油泵之间通过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包括缸体、推力杆、连车架减震杆、弹簧和活塞;在所述缸体的内部设置推力杆;在所述推力杆的底端设置活塞;在所述推力杆的内部设置连车架减震杆,且连车架减震杆的上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连车架减震杆的底端与推力杆的内部底端之间通过弹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力杆的上端一侧设置加油孔。进一步地,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有四个,且分成上下两组,每组的两个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缸体之间通过液压管路贯通。进一步地,所述摇摆模块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两端固定在壳体前内壁和后内壁、并与壳体顶面平行的吊杆,悬挂在吊杆上、可左右摇摆的金属摆件,设置在金属摆件底端两侧的壳体上的触点开关,设置在壳体两侧底端,且与触点开关在同一平面的左接口和右接口,且左接口和右接口分别与相邻的触点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所述左接口和右接口分别与电子方向阀上的左接线口和右接线口通过导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金属摆件静止时与触点开关无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方向阀、电机液压油泵和摇摆模块器均由电瓶供电。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设置推力杆、弹簧和连车架减震杆,可以克服车辆转弯行驶时产生的离心力,自动调控车身两侧的平衡度,实现防倾斜、防侧翻的目的,利于向市面推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摇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双作用液压减震器,101-缸体,102-推力杆,103-连车架减震杆,104-弹簧,105-加油孔,106-活塞,2-车架,3-电机液压油泵,4-电子方向阀,5-摇摆模块,51-壳体,52-吊杆,53-金属摆件,54-触点开关,55-左接口,56-右接口,6-油箱,7-一号进油管,8-左三通接头,9-左后侧上进油管,10-左后侧下进油管,11-二号进油管,12-右三通接头,13-右后侧上进油管,14-右后侧下进油管,15-进油口接口,16-液压管路,17-油泵进油管,18-油泵出油管,19-回油管,20-一号三通接头,21-油泵回油管,22-电子方向阀回油管,23-左接线口,24-右接线口,25-继电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至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的示意图。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包括:双作用液压减震器1、车架2、电机液压油泵3、电子方向阀4、摇摆模块5、油箱6、继电器25和进油口接口15;在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1的侧面底端设置进油口接口15;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1有四个,且分别分布在车架2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上;所述电机液压油泵3、电子方向阀4和油箱6均设置在车底部;所述电机液压油泵3的进油口与油泵进油管17连接,油泵进油管17的另一端与油箱6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油箱6的回油口与回油管19连接,回油管19的另一端与一号三通接头20连接;所述一号三通接头20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油泵回油管21和电子方向阀回油管22连接;所述油泵回油管21的另一端与电机液压油泵3的回油口连接,电子方向阀回油管22的另一端与电子方向阀4的回油口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4的进油口与电机液压油泵3的出油口之间通过油泵出油管18连接;在所述电子方向阀4的左侧设置一号进油管7;在所述一号进油管7的末端设置左三通接头8;在所述左三通接头8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左后侧上进油管9和左后侧下进油管10;所述左后侧上进油管9和左后侧下进油管10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左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1底端的进油口接口15上;在所述电子方向阀4的右侧设置二号进油管11;在所述二号进油管11的末端设置右三通接头12;在所述右三通接头12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右后侧上进油管13和右后侧下进油管14;所述右后侧上进油管13和右后侧下进油管1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右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1底端的进油口接口15上。所述继电器25与电机液压油泵3之间电连接;所述继电器25与电子方向阀4和摇摆模块5之间也通过电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4的正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口23和右接线口24;所述电子方向阀4的左接线口23和右接线口24分别通过导线与摇摆模块5的左右两侧电连接;所述摇摆模块5与电机液压油泵3之间通过电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4、电机液压油泵3和摇摆模块5器均由电瓶供电。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1包括缸体101、推力杆102、连车架减震杆103、弹簧104和活塞106;在所述缸体101的内部设置推力杆102;在所述推力杆102的底端设置活塞106,且活塞106把缸体101的内部空间分成缸体上腔和缸体下腔;在所述推力杆102的内部设置连车架减震杆103,且连车架减震杆103的上端与车架2固定连接;所述连车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作用液压减震器、车架、电机液压油泵、电子方向阀、摇摆模块、油箱、继电器和进油口接口;在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侧面底端设置进油口接口;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有四个,且分别分布在车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上;所述电机液压油泵、电子方向阀、继电器和油箱均设置在车底部;所述电机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油泵进油管连接,油泵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油箱的回油口与回油管连接,回油管的另一端与一号三通接头连接;所述一号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油泵回油管和电子方向阀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泵回油管的另一端与电机液压油泵的回油口连接,电子方向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电子方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的进油口与电机液压油泵的出油口之间通过油泵出油管连接;在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左侧设置一号进油管;在所述一号进油管的末端设置左三通接头;在所述左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左后侧上进油管和左后侧下进油管;所述左后侧上进油管和左后侧下进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左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底端的进油口接口上;在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右侧设置二号进油管;在所述二号进油管的末端设置右三通接头;在所述右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右后侧上进油管和右后侧下进油管;所述右后侧上进油管和右后侧下进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右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底端的进油口接口上;所述继电器与电机液压油泵之间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与电子方向阀和摇摆模块之间也通过电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的正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口和右接线口;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左接线口和右接线口分别通过导线与摇摆模块的左右两侧电连接;所述摇摆模块与电机液压油泵之间通过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车辆防倾自平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作用液压减震器、车架、电机液压油泵、电子方向阀、摇摆模块、油箱、继电器和进油口接口;在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的侧面底端设置进油口接口;所述双作用液压减震器有四个,且分别分布在车架的前后左右的四个方向上;所述电机液压油泵、电子方向阀、继电器和油箱均设置在车底部;所述电机液压油泵的进油口与油泵进油管连接,油泵进油管的另一端与油箱的出油口连接;所述油箱的回油口与回油管连接,回油管的另一端与一号三通接头连接;所述一号三通接头的另外两端分别与油泵回油管和电子方向阀回油管连接;所述油泵回油管的另一端与电机液压油泵的回油口连接,电子方向阀回油管的另一端与电子方向阀的回油口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的进油口与电机液压油泵的出油口之间通过油泵出油管连接;在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左侧设置一号进油管;在所述一号进油管的末端设置左三通接头;在所述左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左后侧上进油管和左后侧下进油管;所述左后侧上进油管和左后侧下进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左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底端的进油口接口上;在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右侧设置二号进油管;在所述二号进油管的末端设置右三通接头;在所述右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口上分别设置有右后侧上进油管和右后侧下进油管;所述右后侧上进油管和右后侧下进油管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右端上下两侧的双作用液压减震器底端的进油口接口上;所述继电器与电机液压油泵之间电连接;所述继电器与电子方向阀和摇摆模块之间也通过电连接;所述电子方向阀的正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左接线口和右接线口;所述电子方向阀的左接线口和右接线口分别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安治
申请(专利权)人:梁安治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