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366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包括床体和铺设在床体上的海绵垫,所述床体的床面上、海绵垫两侧开设有一对搁臂通孔,在床面下侧面、搁臂通孔处固定设置有臂托盒;在臂托盒内,一前一后铰接设置有筒式减震器和托板,且筒式减震器的上端和托板的上端相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臂托盒用于俯卧时放置双手臂,由于臂托盒整体高度低于海绵垫,双手臂的压迫感得以缓解;筒式减震器及托板的存在,放置双手让人感觉手臂舒适;部分缓解了手臂压力,但也不会将压力全部转移到胸腹部而让人感觉呼吸不畅,实用性强。

A Prone Bed for Ophthalmic Nursing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rone bed for ophthalmic nursing after operation, which comprises a bed body and a sponge mattress laid on the bed body. A pair of arm-rest through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bed surface 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sponge mattress, and an arm bracket box is fixed at the lower side of the bed surface and the arm-rest through hole; in the arm bracket box, a cylinder shock absorber and a bracket are articulated in front and back, and the upper end and bracket of the barrel shock absorber are arranged. The upper end of the plate is articula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and the arm bracket is used to place both arms when lying on the prone position. Because the overall height of the arm bracket is lower than the sponge pad, the pressure of both arms can be relieved; the existence of the cylinder shock absorber and the bracket makes the hands feel comfortable; partly relieves the arm pressure, but it will not transfer all the pressure to the chest and abdomen to make people feel breathless. It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
技术介绍
眼科手术一般进行过眼科手术的病人需要静卧休息,尤其是进行过玻璃体切割+内加压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初期需要采取俯卧位的姿势进行休息,以此来排出积存在眼球上的积液,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医护支架没有为这样的病人进行特定的改进,病人在俯卧休息时,双臂会直接承受身体的重量,时间一长容易造成手臂血液流通不畅,使得患者产生手臂麻木酸痛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缓解手臂承重的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包括床体(10)和铺设在床体(10)上的海绵垫(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0)的床面上、海绵垫(20)两侧开设有一对搁臂通孔,在床面下侧面、搁臂通孔处固定设置有臂托盒(30、31);在臂托盒(30、31)内,一前一后铰接设置有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且筒式减震器(32)的上端和托板(33)的上端相铰接。进一步,所述托板(33)表面,及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2)的铰接处外表面,均包覆有海绵。进一步,所述海绵垫(20)的下侧设置有减震弹簧(21、22)。再进一步,所述减震弹簧(21、22)设置在所述海绵垫(20)的前后端的下侧。进一步,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的铰接位置设置有扭转弹簧(34)。进一步,还包括身体托架机构,其包括转动轴(40)、蜗轮(50)、蜗杆(60)、蜗杆蜗轮底座(70)和固定设置于床面下侧面的一对轴承(81、82);所述转动轴(40)设置在所述轴承(81、82)上,且其上固定设置所述蜗轮(50);床体(10)的床面上开设有调节通孔;所述蜗杆(60)穿过调节通孔、铰接在所述海绵垫(20)上,且蜗杆(60)与所述蜗轮(50)相啮合;所述蜗杆蜗轮底座(70)固定设置在床面下侧面、所述调节通孔处,其由两个部分垂直相交的柱筒(71、72)构成,蜗杆(60)、蜗轮(50)分别位于这两个柱筒(71、72)内。进一步,还包括身体托架机构,其包括转动轴、齿轮、齿条、齿条齿轮底座和固定设置于床面下侧面的一对轴承;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轴承上,且其上固定设置所述齿轮;床体的床面上开设有调节通孔;所述齿条穿过调节通孔、铰接在所述海绵垫上,且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齿条齿轮底座固定设置在床面下侧面、所述调节通孔处,其由两个部分垂直相交的柱筒构成,齿条、齿轮分别位于这两个柱筒内。再进一步,所述转动轴(40)一端伸出床体(10)外且其上设置有转动手轮(41)。再进一步,所述调节通孔位于床体床面的中央。俯卧时,人体手臂往往习惯于蜷缩状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臂托盒用于俯卧时放置双手臂,由于臂托盒整体高度低于海绵垫,双手臂的压迫感得以缓解;筒式减震器及托板的存在,放置双手让人感觉手臂舒适;部分缓解了手臂压力,但也不会将压力全部转移到胸腹部而让人感觉呼吸不畅。(2)身体托架机构的设置,使海绵垫相对于床体的高度能够调整,针对不同体型的人自由进行调整,增强了设备的实用性能,同时海绵垫的前后两端安装弹簧,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的主视图示意图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示意图的剖视图;图3是蜗杆蜗轮底座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床体;20-海绵垫;21、22-减震弹簧;30、31-臂托盒;32-筒式减震器;33-托板;34-扭转弹簧;40-转动轴;41-转动手轮;50-蜗轮;60-蜗杆;70-蜗杆蜗轮底座;71、72-柱筒;81、82-轴承。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包括床体(10)和铺设在床体(10)上的海绵垫(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0)的床面上、海绵垫(20)两侧开设有一对搁臂通孔,在床面下侧面、搁臂通孔处固定设置有臂托盒(30);在臂托盒(30)内,一前一后铰接设置有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且筒式减震器(32)的上端和托板(33)的上端相铰接。进一步,所述托板33表面,及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的铰接处外表面,均包覆有海绵。设置海绵后,病人将手臂放置在托板33表面,感觉舒适。进一步,所述海绵垫(20)的下侧设置有减震弹簧(21、22)。海绵垫20的下侧设置有减震弹簧(21、22),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减震弹簧(21、22)可设置在所述海绵垫(20)的前后端的下侧。进一步,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的铰接位置设置有扭转弹簧(34)。扭转弹簧(34)的设置在铰接位置,使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力求回复到起始位置。进一步,还包括身体托架机构,其包括转动轴(40)、蜗轮(50)、蜗杆(60)、蜗杆蜗轮底座(70)和固定设置于床面下侧面的一对轴承(81、82);所述转动轴(40)设置在所述轴承(81、82)上,且其上固定设置所述蜗轮(50);床体(10)的床面上开设有调节通孔;所述蜗杆(60)穿过调节通孔、铰接在所述海绵垫(20)上,且蜗杆(60)与所述蜗轮(50)相啮合;所述蜗杆蜗轮底座(70)固定设置在床面下侧面、所述调节通孔处,其由两个部分垂直相交的柱筒(71、72)构成,蜗杆(60)、蜗轮(50)分别位于这两个柱筒(71、72)内。身体托架机构的设置,使海绵垫相对于床体的高度能够调整,针对不同体型的人自由进行调整,增强了设备的实用性能,同时海绵垫的前后两端安装弹簧,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使用时,转动转动轴(40),带着蜗轮(50)一起转动,由于蜗杆(60)与蜗轮(50)啮合,故蜗杆(60)在蜗轮(50)转动时可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海绵垫20的高度;蜗杆蜗轮底座(70)可起到限位作用,限制住蜗杆60,防止其摆动,从而保证了蜗杆(60)和蜗轮(50)始终相啮合。对于上述的身体托架机构,其中的蜗轮(50)、蜗杆(60)可以对应地置换为齿轮、齿条,而蜗杆蜗轮底座(70)则置换为齿条齿轮底座。转动轴(40)一端伸出床体(10)外且其上设置有转动手轮(41)。这样设置后,方便通过转动转动手轮(41)来进行转动轴(40)的转动。所述调节通孔位于床体床面的中央。调节通孔设在床面中央,可提高身体托架机构调节的有效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包括床体(10)和铺设在床体(10)上的海绵垫(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0)的床面上、海绵垫(20)两侧开设有一对搁臂通孔,在床面下侧面、搁臂通孔处固定设置有臂托盒(30、31);在臂托盒(30、31)内,一前一后铰接设置有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且筒式减震器(32)的上端和托板(33)的上端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包括床体(10)和铺设在床体(10)上的海绵垫(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0)的床面上、海绵垫(20)两侧开设有一对搁臂通孔,在床面下侧面、搁臂通孔处固定设置有臂托盒(30、31);在臂托盒(30、31)内,一前一后铰接设置有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且筒式减震器(32)的上端和托板(33)的上端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33)表面,及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的铰接处外表面,均包覆有海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垫(20)的下侧设置有减震弹簧(2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弹簧(21、22)设置在所述海绵垫(20)的前后端的下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其特征在于,筒式减震器(32)和托板(33)的铰接位置设置有扭转弹簧(3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科护理用术后俯卧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身体托架机构,其包括转动轴(40)、蜗轮(50)、蜗杆(60)、蜗杆蜗轮底座(70)和固定设置于床面下侧面的一对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丹丹胡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