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月专利>正文

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70172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包括发生器、除氨器和回温器,所述回温器位于发生器和除氨器之间,且回温器的两端均连接有保温导管,两个所述保温导管分别与发生器和除氨器连接,所述回温器的内部开设有热换腔,所述热换腔的内部安装有热换管,所述热换管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分别与两个保温导管连接,为解决混合气体在输送时随着温度降低会存在重新结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输气结构的回温机构,分解后形成的混合气体在进行传输时会通过保温导管流向回温器内的热换管中,与热换腔内的热空气进行热换,从而对混合气体进行二次回温,以保证混合气体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

A Carbon Dioxide Supplying Device for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rbon dioxide recharge device for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which comprises a generator, an ammonia remover and a regenerator. The regenerator is located between the generator and the ammonia remover, and both ends of the regenerator are connected with an insulating duct. The two insulating duct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generator and the ammonia remover. The inner part of the regenerator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exchange chamber, and the internal safety of the heat exchange chamber is provided. The two ends of the heat exchange pipe are connected with two heat preservation pipes through sealing flanges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crystallization of the mixed gas when the temperature decreases, the utility model sets up a temperature recovery mechanism of the gas transmission structure. When the decomposed mixed gas is transmitted, it flows to the heat exchange pipe in the regenerator through the heat preservation pipes and exchanges with the heat preservation pipes. The hot air in the chamber is heat exchanged so that the mixed gas can be re-heated to ensure that the mixed gas has relatively high temperatu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
本技术涉及农业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
技术介绍
农业设施,是农业生产中所需要使用到的设施的总称,一般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流通重点设施建设、用材林生产基础和防护林建设、农业教育、科研、技术推广和气象基础设施等,而其中在进行农产品温室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定的气肥设施,而该气肥设施则指二氧化碳的补给装置,市场现有的二氧化碳补给包括燃气法、化学法、分解法和生物法等方式,其中分解法的原料较易取得且操作方便,但是,在分解补给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缺陷,例如碳酸氢铵在受热分解后形成氨气与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氨气本身的稳定较差,随着混合气体温度的降低会存在重新结晶的现象,若采用外部保温装置进行保温输送会增大整体装置的能耗,另外在进行氨气与二氧化碳的分离随着氨气浓度的升高会使得除氨液趋近于饱和,而造成除氨效果降低,影响氨气与二氧化碳的分离。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装置中混合气体在输送时随着温度降低会存在重新结晶的现象和除氨液具有饱和限制影响混合气体有效分离的问题,以达到稳定输气和高效分离的使用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包括发生器、除氨器和回温器,所述回温器位于发生器和除氨器之间,且回温器的两端均连接有保温导管,两个所述保温导管分别与发生器和除氨器连接,所述回温器的内部开设有热换腔,所述热换腔的内部安装有热换管,所述热换管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分别与两个保温导管连接,所述发生器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内筒,所述加热内筒与发生器内壁之间形成有热流腔,所述热流腔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热换腔之间连接有热流管和冷流回管,所述除氨器顶部位于保温导管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氨气排管,所述除氨器的内部安装有再生箱和除氨箱,所述再生箱位于除氨箱的上方,且再生箱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所述除氨箱的内部安装有滤板,且除氨箱内壁上位于滤板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二氧化碳排管,所述除氨箱与再生箱之间连接有回液管和导液泵,所述回液管和导液泵分别位于保温导管的两侧,所述回液管和保温导管均贯穿滤板,所述加热丝和导液泵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内筒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进料管。进一步的,所述回温器为T字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热换腔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锥形导斗,且锥形导斗的底端与冷流回管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除氨箱内部位于滤板的上方形成有缓冲腔。进一步的,所述再生箱与保温导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套。(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混合气体在输送时随着温度降低会存在重新结晶的问题,本技术设置了输气结构的回温机构,分解后形成的混合气体在进行传输时会通过保温导管流向回温器内的热换管中,与热换腔内的热空气进行热换,从而对混合气体进行二次回温,以保证混合气体在传输的过程中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避免因温度降低而重新结晶,从而提高该装置的气体生成率,而热换腔内的热空气是在热流管和冷流回管的导通作用下与热流腔之间形成导流而得到的,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密度不同,使得热空气分布于热流腔和热换腔的上部,而冷空气分布于热流腔和热换腔的下部,并且在加热和热换的作用下实现冷空气与热空气的循环流动,以此实现回温器回温效果,有效解决了混合气体在输送过程中温度降低的问题,从而避免出现降温结晶的现象,同时还有效利用了发生器中多余的热量,实现整体装置中能量的充分利用,从而间接的降低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能耗。2)、为解决除氨液具有饱和限制影响混合气体有效分离的问题,本技术设置有再生结构,该补给装置在进行除氨过程中通过除氨箱内的除氨液实现NH3(氨气)的分离,而随着除氨液内所溶液的NH3浓度逐渐升高,使得除氨液趋近与饱和状态,因而可定时对除氨液进行再生操作,此时通过导液泵将除氨箱最底端的除氨液导入至再生箱内,加热丝对溶有NH3的除氨液进行加热,由于NH3本身又具有高效的挥发性,因而在加热的作用下NH3便会从除氨液中析出,由氨气排管排出进行收集利用,以此实现除氨液的再生,有效解决了除氨液过于饱和的问题,一方面便于实现NH3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再生作用使得除氨液保持高效的除氨效果,从而充分的将混合气体内的NH3分离,提高排放的CO2(二氧化碳)的纯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技术回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除氨器的结构示意图1-发生器;2-热流腔;3-加热内筒;4-二氧化碳排管;5-除氨器;6-氨气排管;7-回温器;8-热流管;9-保温导管;10-冷流回管;11-热换管;12-热换腔;13-再生箱;14-加热丝;15-回液管;16-滤板;17-除氨箱;18-导液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包括发生器1、除氨器5和回温器7,回温器7位于发生器1和除氨器5之间,且回温器7的两端均连接有保温导管9,两个保温导管9分别与发生器1和除氨器5连接,回温器7的内部开设有热换腔12,热换腔12的内部安装有热换管11,热空气通过热流管8而流向回温器7的热换腔12内,热空气与热换管11相接触从而实现回温器7的热换回温效果,热换管11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分别与两个保温导管9连接,发生器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内筒3,加热内筒3与发生器1内壁之间形成有热流腔2,加热内筒3在进行加热分解的过程中不仅使其内部的温度升高,还使热流腔2内部的空气同样产生升温作用,空气温度升高后形成热空气从而上浮至热流管8中,实现热空气的导流,热流腔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热换腔12之间连接有热流管8和冷流回管10,除氨器5顶部位于保温导管9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氨气排管6,除氨器5的内部安装有再生箱13和除氨箱17,再生箱13位于除氨箱17的上方,且再生箱13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14,在加热丝14加热的作用下NH3便会从除氨液中析出,由氨气排管6排出进行收集利用,以此实现除氨液的再生,一方面便于实现NH3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再生作用使得除氨液保持高效的除氨效果,除氨箱17的内部安装有滤板16,且除氨箱17内壁上位于滤板16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二氧化碳排管4,除氨箱17与再生箱13之间连接有回液管15和导液泵18,导液泵18采用型号为50CQ-25的水泵,其电压为380V,转速为2900r/min,流量为14.4m3/h,回液管15和导液泵18分别位于保温导管9的两侧,回液管15和保温导管9均贯穿滤板16,加热丝14和导液泵18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加热内筒3的一侧外壁上设置有进料管。进一步的,回温器7为T字型结构。更进一步的,热换腔1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锥形导斗,且锥形导斗的底端与冷流回管10连接。值得说明的是,除氨箱17内部位于滤板16的上方形成有缓冲腔。具体的,再生箱13与保温导管9之间设置有密封套。本技术提到的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包括发生器(1)、除氨器(5)和回温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温器(7)位于发生器(1)和除氨器(5)之间,且回温器(7)的两端均连接有保温导管(9),两个所述保温导管(9)分别与发生器(1)和除氨器(5)连接,所述回温器(7)的内部开设有热换腔(12),所述热换腔(12)的内部安装有热换管(11),所述热换管(11)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分别与两个保温导管(9)连接,所述发生器(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内筒(3),所述加热内筒(3)与发生器(1)内壁之间形成有热流腔(2),所述热流腔(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热换腔(12)之间连接有热流管(8)和冷流回管(10),所述除氨器(5)顶部位于保温导管(9)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氨气排管(6),所述除氨器(5)的内部安装有再生箱(13)和除氨箱(17),所述再生箱(13)位于除氨箱(17)的上方,且再生箱(13)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14),所述除氨箱(17)的内部安装有滤板(16),且除氨箱(17)内壁上位于滤板(16)上方的位置处安装有二氧化碳排管(4),所述除氨箱(17)与再生箱(13)之间连接有回液管(15)和导液泵(18),所述回液管(15)和导液泵(18)分别位于保温导管(9)的两侧,所述回液管(15)和保温导管(9)均贯穿滤板(16),所述加热丝(14)和导液泵(18)均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设施用二氧化碳补给装置,包括发生器(1)、除氨器(5)和回温器(7),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温器(7)位于发生器(1)和除氨器(5)之间,且回温器(7)的两端均连接有保温导管(9),两个所述保温导管(9)分别与发生器(1)和除氨器(5)连接,所述回温器(7)的内部开设有热换腔(12),所述热换腔(12)的内部安装有热换管(11),所述热换管(11)的两端通过密封法兰分别与两个保温导管(9)连接,所述发生器(1)的内部安装有加热内筒(3),所述加热内筒(3)与发生器(1)内壁之间形成有热流腔(2),所述热流腔(2)顶端和底端分别与热换腔(12)之间连接有热流管(8)和冷流回管(10),所述除氨器(5)顶部位于保温导管(9)一侧的位置处安装有氨气排管(6),所述除氨器(5)的内部安装有再生箱(13)和除氨箱(17),所述再生箱(13)位于除氨箱(17)的上方,且再生箱(13)的内部安装有加热丝(14),所述除氨箱(17)的内部安装有滤板(16),且除氨箱(17)内壁上位于滤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月王雁刘双
申请(专利权)人:武月王雁刘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