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传导扬声器,涉及传声器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外壳、换能装置、复合振动板以及至少一个接触面板。其中,外壳具有容纳空间;换能装置设置于外壳,且位于容纳空间内;复合振动板设置于外壳,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且复合振动板包括至少一个传动振片以及与传动振片一一对应连接设置的至少一个振动板。接触面板设置于述振动板远离容纳空间的一端,且接触面板伸出容纳空间外,且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该骨传导扬声器具有低音纯厚,功率强大,音质清晰明亮,佩戴舒适等显著效果。
A bone conduction loudsp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本技术涉及扬声器结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骨传导扬声器。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人能够听见声音是因为空气通过外耳耳道把振动传递到耳膜,通过耳膜形成的振动驱动人的听觉神经,由此感知声音的振动。而骨传导扬声器在工作时,可以通过人的皮肤、皮下组织及骨骼传递到人的听觉神经、从而使人听到声音。但现的骨传导扬声器通常设计都是通过单独一个振动片作为振动源,产生振动而传导声音;低中频比较混乱,要想优化人声(500HZ-4000HZ)这块技术要求上更是艰难。现有技术也试图通过减小振动质量,改变振动片形状/材质/厚度,改良其中高频特性,但是此举为保障低频特性的输出,总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带给设计上的一些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传导扬声器,该骨传导扬声器具有低音纯厚,功率强大,音质清晰明亮,佩戴舒适等显著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外壳,外壳具有容纳空间;换能装置,换能装置设置于外壳,且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复合振动板,复合振动板设置于外壳,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且复合振动板包括至少一个传动振片以及与传动振片一一对应连接设置的至少一个振动板;至少一个接触面板,接触面板设置于述振动板远离容纳空间的一端,且接触面板伸出容纳空间外,且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复合振动板包括设置于外壳的第一振动面板、第一传动振片、第二传动振片以及第二振动面板;其中,第一振动面板一端位于容纳空间外,且接触面板设置于该端面,第一振动面板的另一端伸入容纳空间内与第一传动振片连接,且第二传动振片设置于第二振动面板,第一传动振片位于第一振动面板与第二振动面板之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在外壳的宽度方向上,接触面板的宽度大于第一振动面板的宽度。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换能装置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位于复合振动板的下方,且换能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音圈,音圈设置于第二振动面板的端部;其中,音圈上还连接设置有超高张力引出线。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换能装置还包括磁路系统,磁路系统位于第二振动面板的下方,磁路系统包括在靠近第二振动面板的方向上依次设置的导磁柱以及磁铁。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换能装置还包括U杯,磁路系统设置于U杯的容纳腔内。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骨传导扬声器还包括位于第二传动振片与U杯的端部之间的垫环;其中,垫环为塑料垫环。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振片与第二传动振片均为弹性片,且弹性片的厚度为0.005~2mm。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骨传导扬声器还包括套设于接触面板的端部的外罩,外罩与外壳匹配连接,用于封闭外壳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外罩为硅胶外罩。本技术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包括外壳、换能装置、复合振动板以及至少一个接触面板。其中,外壳具有容纳空间;换能装置设置于外壳,且位于容纳空间内;复合振动板设置于外壳,部分位于容纳空间内,且复合振动板包括至少一个传动振片以及与传动振片一一对应连接设置的至少一个振动板。接触面板设置于述振动板远离容纳空间的一端,且接触面板伸出容纳空间外,且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复合振动板的这样设计等效于扬声器里的振膜;并且通过调整其传动振片的劲度及振动板的刚性和质量,可以从中获得更匹配的振膜弹性模量,优化了扬声器F0(共振频率),为提升低中频创造了先决条件。同时,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由于扬声器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除了垂直振动还有较轻微的纵横振动;音圈在磁路间隙里过大的纵横振动会造成较大的谐波失真,振幅过大严重撞到导磁柱或U杯会造成杂音。通过至少一个传动振片和振动板与音圈磁路系统一起通过物理方式连接以及增加传振片的设置相当于音响扬声器中的定位波,合理调节传动振片的劲度,即保证了音圈在磁路间隙工作的稳定性又缓解了部分纵横振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扬声器的功率;大大减少了次级谐波,降低了扬声器的整体失真;为扬声器提供更纯正雄厚的驱动力增加了一道保护屏,从而也有效地优化了人声部分(500HZ-4000HZ)。并且,接触面与使用者接触传递振动;接触面通过特定设计,且略高于整个后腔,更贴切更充分地接触于皮肤;此振动感受更是充裕,从而也提高了使用者的低中频的音效感受。综上所述,该骨传导扬声器具有低音纯厚,功率强大,音质清晰明亮,佩戴舒适等显著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骨传导扬声器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骨传导扬声器与皮肤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骨传导扬声器的频响曲线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与皮肤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频响曲线图;图8为现有技术所示的频响曲线与本技术的频响曲线的合成对比图;图9为现有技术中的骨传导扬声器与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骨传导扬声器的THD失真对比图。图标:1-振动片;2-音圈;3-导磁柱;4-后腔;5-磁铁;6-U杯;7-接触片;8-焊接锡点;9-线路板;10-铆钉;11-定位垫;12-骨传导扬声器;13-皮肤;100-骨传导扬声器;101-外壳;103-容纳空间;105-换能装置;107-复合振动板;109-第一振动面板;111-第一传动振片;113-第二振动面板;115-第二传动振片;117-接触面板;119-音圈;121-超高张力引出线;123-导磁柱;125-磁铁;127-U杯;129-垫环;131-外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空间;换能装置,所述换能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且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复合振动板,所述复合振动板设置于所述外壳,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复合振动板包括至少一个传动振片以及与所述传动振片一一对应连接设置的至少一个振动板;至少一个接触面板,所述接触面板设置于述振动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且所述接触面板伸出所述容纳空间外,且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具有容纳空间;换能装置,所述换能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且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复合振动板,所述复合振动板设置于所述外壳,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且所述复合振动板包括至少一个传动振片以及与所述传动振片一一对应连接设置的至少一个振动板;至少一个接触面板,所述接触面板设置于述振动板远离所述容纳空间的一端,且所述接触面板伸出所述容纳空间外,且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振动板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的第一振动面板、第一传动振片、第二传动振片以及第二振动面板;其中,所述第一振动面板一端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外,且所述接触面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振动面板的一端,所述第一振动面板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容纳空间内与所述第一传动振片连接,且所述第二传动振片设置于所述第二振动面板,所述第一传动振片位于所述第一振动面板与所述第二振动面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接触面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振动面板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传导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嘉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立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