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却装置中,恒温箱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而动作,切换设在泵壳上的吸入口是否与散热器的出口连通。该恒温箱设在泵壳的一部分即泵罩上,可以使泵罩小型化。恒温箱备有筒状的恒温箱箱体和蜡盒;该筒状恒温箱箱体具有与叶轮的旋转轴线直交的轴线,安装在泵罩上;蜡盒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恒温箱箱体内,蜡盒内藏着蜡,蜡盒能相应于该蜡的膨胀、收缩而滑动;在恒温箱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孔和入口孔,该出口孔和入口孔相向地设在恒温箱箱体的一直径线上,出口孔与吸入口连通,借助蜡盒的滑动,可切换入口孔与出口孔的连通、阻断状态。(*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备有向水套供水的水泵和恒温箱,该恒温箱设在构成泵壳的一部分的泵罩上。该冷却装置,根据与冷却水温度相应的恒温箱的动作,而切换设在泵壳上的吸入口是否与散热器出口连通。现有的该冷却装置,例如有日本特开平11-196365号公报等揭示的型式。上述现有的冷却装置中,恒温箱设在泵罩上,其蜡盒的滑动方向与水泵的冷却水吸入方向一致。在蜡盒周围,必须确保供冷却水流通的空间,这样,导致泵罩即泵壳的大型化。另外,将恒温箱接近水泵涡室配置时,蜡盒的滑动方向与冷却水的流通方向一致,这样可能会因水泵的压力变动,对蜡盒的滑动动作造成不良影响,并且,这样也导致泵罩即泵壳的大型化。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泵壳小型化的发动机冷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备有水泵、水套、散热器和恒温箱;在上述水泵中,在形成涡室的泵壳上,支承着收容在上述涡室内的可旋转叶轮;水套设在发动机本体上,被水泵供给水;散热器的入口与该水套连接;恒温箱设在构成泵壳的一部分的泵罩上;吸入口与上述涡室的中央部相连地设在泵壳上,恒温箱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而动作,该动作切换上述吸入口是否与散热器的出口连通,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箱备有筒状的恒温箱箱体和蜡盒;该筒状恒温箱箱体具有与上述叶轮的旋转轴线直交的轴线,安装在上述泵罩上;蜡盒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恒温箱箱体内,蜡盒内藏着蜡,蜡盒能相应于该蜡的膨张、收缩而滑动;在恒温箱箱体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孔和入口孔,该出口孔和入口孔相向地设在恒温箱箱体的一直径线上,出口孔与上述吸入口连通,入口孔与上述散热器的出口连通,同时,借助蜡盒的滑动,可切换入口孔与出口孔的连通、阻断状态。根据该构造,涡室的压力变动,通过吸入口和出口孔,在与蜡盒的滑动方向直交的方向,作用在蜡盒上,这样,上述压力变动对蜡盒的滑动动作影响小,因此,可将恒温箱极力靠近水泵的涡室设置,可使泵罩小型化。另外,通过将恒温箱极力靠近水泵的涡室,可以使吸入口的吸引压直接作用在出口孔上,可增加冷却水的循环量,提高冷却性能。另外,藏在蜡盒内的蜡,是通过恒温箱箱体和蜡盒被传递热,所以,在蜡盒的周围不需要流通冷却水用的较大空间。因此,可以使恒温箱本身小型化,从而可以使泵罩更加小型化。本专利技术方案2记载的专利技术是在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在上述恒温箱箱体的侧壁上,与上述出口孔相邻地设有旁通孔,在入口孔与出口孔被蜡盒阻断的状态,该旁通孔使上述水泵的吸入口与上述水套连通。根据该构造,在发动机E的冷却状态时,在使冷却水绕过散热器流通的旁通孔上,直接作用着吸入口的吸引压,这样,即使旁通孔的开口面积小,也可确保发动机E冷却时的冷却水的必要循环量,可使恒温器本身更加小型化,使泵罩更加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动力单元的断面图。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4是将头罩卸下状态的、图3的4-4线视放大图。图5是沿图4中5-5线的发动机纵断面图。图6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图7是在发动机冷却状态的恒温箱的放大纵断面图。图8是发动机暖机完成状态的、与图7对应的断面图。图9是图8的9-9线断面图。图10是图8的10-10线断面图。下面,参照附图所示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图1至图10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侧面图。图2是沿图1中2-2线的动力单元的断面图。图3是图2的要部放大图。图4是将头罩卸下状态的、图3的4-4线视放大图。图5是沿图4中5-5线的发动机纵断面图。图6是图3的要部放大图。图7是在发动机的冷却状态的恒温箱的放大纵断面图。图8是发动机暖机完成状态的、与图7对应的断面图。图9是图8的9-9线断面图。图10是图8的10-10线断面图。图1中,机动两轮车的车架15的前端备有头管16,轴支着前轮WF的前叉17可转向地枢支在该头管16上。在该前叉17的上端,连接可转向的杆状把手18,覆盖前轮WF上方的前挡泥板19支承在前叉17上。在该车架15的中间部枢支着后叉20,后叉20轴支着后轮WR。在车架15的后部与后叉20之间设有后缓冲器21。在车架15的中间部,支承着由水冷式发动机E和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单元P,变速机W的输出通过图未示的链传递到后轮WR,该链由链罩22覆盖着。配置在发动机E上方的空气滤清器23和散热器24支承在车架15上,配置在变速机M上方的燃料箱25和配置在该燃料箱25上方的、可收容电气品的收容箱26,支承在车架15上。导引发动机E的排气的排气管27,与排气消音器28连接,该消音器28配置在动力单元P后轮WR之间。车架15的前部、发动机E、空气滤清器23和散热器24,由安装在车架15上的合成树脂制护腿罩29覆盖着。车架15的后部、燃料箱25和收容箱26,由安装在车架15上的合成树脂制后罩30覆盖着。在该后罩30上连设着复后轮W R后部上方的后挡泥板31。在后罩30上,设有可开闭收容箱26的上端开口部的车座32,驾驶者可乘座在该车座32上。乘座在车座32上的驾驶者的前方,配置着挡风雨的透光性风挡33。在杆状转向把手18上,安装着呈杆状的、向上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杆34…的基端,该杆34…的上端和从左右镜35…向下方延伸的轴部36…的下端,挟住风挡33,将其固定。即,左右镜35…安装在转向把手18上,风挡33安装在转向把手18上。图2至图5中,水冷式发动机E的发动机本体37,由气缸体38、气缸头39和曲柄箱40构成。气缸体38具有气缸膛44,活塞43可滑动地嵌合在该气缸膛44内。气缸头39结合在气缸体38上,在气缸头39与活塞43的顶部间形成燃烧室45。曲柄箱40与气缸体38结合,支承着可旋转的曲柄轴47,该曲柄轴47通过连杆46与活塞43连接。气缸体38、气缸头39和曲柄箱40用若干根、例如4根螺栓41…连接。曲柄箱40由右曲柄箱半体40a和左曲柄箱半体40b相互结合地构成,其结合面是包含活塞43的作动轴线的平面。在曲柄箱40内形成曲柄室42。发动机本体37支承在车架15上,配置在前轮WF紧后面的气缸头39的上方位置,气缸膛44的轴线朝前上方倾斜。在发动机本体37的气缸体38和气缸头39上,设有使冷却水流通的水套48,在气缸头39上,安装着面临燃烧室45的一对点火塞49、50,该一对点火塞49、50的点火时间互不相同。变速机M备有主轴51、副轴52和若干级齿轮组53。主轴51及副轴52具有与曲柄轴47平行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曲柄箱40上。若干级齿轮组53设在主轴51与副轴52之间,可选择地确立。在曲柄箱40上,支承着可转动的轴筒54,该轴筒54用于选择地确立上述齿轮组53。从右曲柄箱半体40a伸出的曲柄轴47的一端部,通过离心离合器55与驱动齿轮56连接,与该驱动齿轮56啮合着的被动齿轮57,可相对旋转地支承在从右曲柄箱半体40a伸出的主轴51的一端。被动齿轮57通过减震器58与离合器59的离合器外圈60连接。该离合器59是多板式离合器,借助与驾驶者的操作相应的释放凸轮机构61的作用,使结合在主轴51上的离合器内圈62与上述离合器外圈60断开或连接。在断开该离合器59的状态,可选择地确立上述齿轮组53。上述离心离合器55和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动机的冷却装置,备有水泵(115)、水套(48)、散热器(24)和恒温箱(128);在水泵(115)中,在形成涡室(125)的泵壳(116)上,可自由回转地支承着收容在上述涡室(125)内的叶轮(126);水套(48)设在发动机本体(37)上,由水泵(115)供给水;散热器(24)的入口(24a)与该水套(48)连接;恒温箱(128)设在构成泵壳(116)的一部分的泵罩(120)上;吸入口(127)与上述涡室(125)的中央部相连地设在泵壳(116)上,恒温箱(128)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而动作,相应于该动作切换上述吸入口(127)是否与散热器(24)的出口(24b)连通,其特征在于,上述恒温箱(128)备有筒状的恒温箱箱体(129)和蜡盒(135);该筒状恒温箱箱体(129)具有与上述叶轮(126)的旋转轴线正交的轴线、且安装在上述泵罩(120)上;蜡盒(135)可滑动地嵌合在上述恒温箱箱体(129)内,蜡盒(135)内藏着蜡(140),蜡盒(135)能相应于该蜡(140)的膨胀、收缩而滑动;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侧壁上,设有出口孔(147)和入口孔(146),该出口孔(147)和入口孔(146)相向地设在恒温箱箱体(129)的一直径线上,出口孔(147)与上述吸入口(127)连通,入口孔(146)与上述散热器(24)的出口(24b)连通,同时,相应于蜡盒(135)的滑动,可切换入口孔(146)与出口孔(147)的连通、阻断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深町昌俊,久保田良,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