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作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4403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作灯,包括有支架、灯头和电池包,其中电池包安装在支撑于支架的下壳体中,下壳体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轴套,灯头的背部具有向背侧延伸的悬臂,在该悬臂上开有能套在轴套上的轴孔而使灯头能绕轴套转动,悬臂上方设有将悬臂压持在轴套上的上壳体,在该上壳体上开有与轴孔相对应的安装孔,穿设在该安装孔、轴孔和轴套中的销轴将上壳体、灯头和下壳体连接在一起。由于灯头通过延伸出的悬臂与轴套的配合,可相对于上、下壳体转动,从而实现光线的照射角度的调节,且此时由于悬臂位于上、下壳体之间,整体布局更为合理、紧凑,因无固定灯头的存在,整体结构也更为简单,使得制作成本低,携带轻便,而使工作灯更具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作灯
本技术涉及一种灯具,具体指一种灯头的角度可调的工作灯。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作灯式样众多,功能也有所不同,其中较受欢迎的是灯头可以转动的工作灯,以便按需调节光线的照射角度,满足不同方位的照射。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5174283U的文献中所公开的结构,该工作灯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灯头,灯头包括中间灯头和左、右灯头,其中中间灯头固定在支架上,左、右灯头分别安装在中间灯头的左、右侧并能相对于中间灯头向前或向后转动,且左、右灯头均能向前转动至中间灯头的正面并靠拢中间灯头,而使工作灯处于折叠状态。显然该工作灯是通过转动左、右灯头获得不同的照射角度范围。虽然该工作灯的左、右灯头可以转动、折叠,使工作灯获得相对较小的体积,但由于中间灯头仍固定在支架上,因此整体体积仍然较大,且多个灯头设计,成本高,携带起来笨重,故仍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同样能调节光线照射角度且轻便的角度可调的工作灯。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作灯,包括有支架、灯头和为灯头中的发光体供电的电池包以及用来控制发光体开或关的控制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安装在支撑于支架的下壳体中,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轴套,所述灯头的背部具有向背侧延伸的悬臂,在该悬臂上开有能套在所述轴套上的轴孔而使所述的灯头能绕所述轴套转动,所述悬臂上方设有将悬臂压持在轴套上的上壳体,在该上壳体上开有与轴孔相对应的安装孔,穿设在该安装孔、轴孔和轴套中的销轴将所述上壳体、灯头和下壳体连接在一起。为了方便直观地操作工作灯的亮或灭,较好的是,所述的控制件安装在所述上壳体上,上、下壳体之间的结合面上开有供电池包与控制件进行电连接的电源线的穿孔,并在所述的上壳体上还开有邻近安装孔布置且用来供控制件与发光体电连接的导线穿设的通孔。在上述方案中,较好的是,所述上、下壳体之间的结合面上开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环形凸筋和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的穿孔位于该第一环形凸筋或第一环形凹槽所围设的区域内,借助于第一环形凸筋与第一环形凹槽的配合,以阻止水进入到穿孔中,以提高此处的防水性能。同理,所述上壳体与悬臂的接触面之间也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环形凸筋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的安装孔、通孔和轴孔均位于由该第二环形凸筋、第二环形凹槽所围设的区域内,同样利用第二环形凸筋与第二环形凹槽的配合,来提高工作灯的防水性能。在上述各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轴孔中还设计有供所述销轴穿设的中空柱体,该中空柱体的外壁与轴孔内壁之间连接有多个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径向板,相邻径向板之间形成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导线通道,采用该结构后,可以防止螺杆与轴孔中的其它元件发生干涉,同时确保转动的平稳性。为了避免灯头转动后相接触的各元件过度磨损,较好的是,所述轴套底部设有与中空柱体下端相抵的耐磨垫。在上述各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的灯头有两个,并列布置在下壳体的前侧,且该两灯头的悬臂分别位于上、下壳体之间的结合面的两侧,以满足不同方向需要同时照明的要求。为了方便安装,较好的是,所述销轴为螺杆,该螺杆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轴孔和轴套后与定位在下壳体中的螺母相紧固。较实用的是,所述的螺母设计成方形结构,卡接在下壳体内壁的卡槽中。如此,在组装时,无需再把持螺母就可以方便、快速地实现装配作业。为了方便安装电池包,并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具有供所述电池包插入的敞开部,所述电池包包括有罩体、位于罩体内并坐落在电池座上的电池以及能转动地安装在罩体上的锁舌,该锁舌与弹簧相抵,以使该锁舌头部的卡钩始终具有与下壳体内的锁口相勾合的趋势,该锁舌的尾部外露于所述的敞开部。为了是进一步提高锁舌处的防水性能,再改进的是,所述罩体与电池座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环形凸筋和第三环形凹槽,所述的锁舌、弹簧均围于该第三环形凸筋、第三环形凹槽所围设的区域内,并在所述罩体的底部开有漏水孔。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灯头通过延伸出的悬臂与轴套的配合,可以相对于上、下壳体转动,从而实现光线的照射角度的调节,且此时由于悬臂位于上、下壳体之间,整体布局更为合理、紧凑,因无固定灯头的存在,整体结构也更为简单,使得制作成本低,携带轻便,而使工作灯更具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2中螺杆处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灯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6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上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1状态下其中一灯头转动一角度后的示意图;图9为图2电池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另一方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8所示,该工作灯包括有支架1、灯头2、为灯头2中的发光体供电的电池包3以及下壳体4和上壳体5,其中支架1又包括有底座11和立于底座上的两个直立的支撑臂12,上述电池包3安装在下壳体4内,下壳体4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轴套41,且该下壳体4位于两支撑臂12之间,并与两支撑臂12之间轴接而使下壳体4及电池包3能相对于支架1前后转动。为了使工作灯的光线照射范围最大化,本实施例中,上述灯头2有两个,并列布置于上述下壳体4的前侧,各灯头2又含有灯壳21和位于灯壳内的发光体,各灯壳21的背部具有向背侧延伸的悬臂22,由于灯头2有两个,上述下壳体4的轴套41也对应地设置有两个,在各悬臂22上开有能套设在各自轴套41上的轴孔23而使各灯头2能绕各自的轴套41转动。此时,由于设计有两个灯头2,因此各灯头2只能向远离另一个灯头2的方向转动。但当仅设计一个灯头时,该灯头可以左右转动。上述上壳体5位于上述两悬臂22的上方,以将各悬臂22压持在对应的轴套41上,在该上壳体5上开有与各悬臂22上的轴孔23相对应的安装孔51,即此时有两个安装孔51,在该安装孔51、轴孔23和轴套41中插设有销轴,将上壳体5、灯头2和下壳体4连接在一起,销轴的安装方式有多种,可以从下往上或从上往下穿设,用卡簧或螺母等定位,本实施例中,销轴为一螺杆6,该螺杆6依次穿过对应的安装孔51、轴孔23和轴套41后与定位在下壳体4中的螺母7相紧固,以便将套置在轴套41上转动的灯头2轴向限位在轴套41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组装,上述螺母7设计成方形结构,卡接在下壳体4内壁的卡槽42中,如此,组装时,只要将下壳体4、悬臂22和上壳体5对齐后,直接插入螺杆6,并作旋转动作,即可以将三者组装在一起。同时在该上壳体5的顶部设计有倒U形式的提手52和安装有用来控制发光体开或关的控制件8,提手52的设置,可以方便提持,而控制件8设计在该该上壳体5上,以方便使用者观察和操作。为此,为了方便该控制件8分别与发光体和电池包3的电连接,在上述两轴套41之间的下壳体上具有上凸台43,在上壳体5的两安装孔51之间具有与上凸台43相对应的下凸台53,该上、下凸台的结合面成为上、下壳体之间的结合面,在该结合面上开有供电池包3与控制件8进行电连接的电源线的穿孔A,在上壳体5上还开有邻近各安装孔51布置且用来供控制件8与发光体电连接的导线穿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作灯,包括有支架(1)、灯头(2)和为灯头中的发光体供电的电池包(3)以及用来控制发光体开或关的控制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3)安装在支撑于支架(1)的下壳体(4)中,所述下壳体(4)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轴套(41),所述灯头(2)的背部具有向背侧延伸的悬臂(22),在该悬臂(22)上开有能套在所述轴套上的轴孔(23)而使所述的灯头能绕所述轴套转动,所述悬臂(22)的上方设有将悬臂压持在轴套上的上壳体(5),在该上壳体(5)上开有与轴孔(23)相对应的安装孔(51),穿设在该安装孔(51)、轴孔(23)和轴套(41)中的销轴将所述上壳体(5)、灯头(2)和下壳体(4)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的工作灯,包括有支架(1)、灯头(2)和为灯头中的发光体供电的电池包(3)以及用来控制发光体开或关的控制件(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池包(3)安装在支撑于支架(1)的下壳体(4)中,所述下壳体(4)的顶部向上延伸有轴套(41),所述灯头(2)的背部具有向背侧延伸的悬臂(22),在该悬臂(22)上开有能套在所述轴套上的轴孔(23)而使所述的灯头能绕所述轴套转动,所述悬臂(22)的上方设有将悬臂压持在轴套上的上壳体(5),在该上壳体(5)上开有与轴孔(23)相对应的安装孔(51),穿设在该安装孔(51)、轴孔(23)和轴套(41)中的销轴将所述上壳体(5)、灯头(2)和下壳体(4)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件(8)安装在所述上壳体(5)上,上、下壳体之间的结合面上开有供所述电池包与控制件进行电连接的电源线的穿孔(A),并在所述的上壳体(5)上还开有邻近安装孔布置且用来供控制件与发光体电连接的导线穿设的通孔(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壳体(5、4)之间的结合面上开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环形凸筋(55)和第一环形凹槽(44),所述的穿孔(A)位于该第一环形凸筋(55)或第一环形凹槽(44)所围设的区域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5)与悬臂(22)的接触面之间也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环形凸筋(24)和第二环形凹槽(56),所述的安装孔(51)、通孔(54)和轴孔(23)均位于由该第二环形凸筋、第二环形凹槽所围设的区域内。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灯,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永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煜昌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