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249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及其用途,其形态特征:在LB培养基上培养,菌落形状近圆形,菌落形态近圆形,边缘不平滑,浅黄色,表面有褶皱,不透明。镜检菌株为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降解废弃秸秆。

A Bacillus pumilus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cillus pumilus and its application. It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cultured on LB medium, the colony shape is nearly circular, the colony shape is nearly circular, the edge is not smooth, light yellow, the surface is wrinkled and opaque.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showed that the strain was rod-shaped. Gram staining was positive. The invention can degrade waste stra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及其用途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同时涉及该短小芽孢杆菌在降解废弃秸秆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约产农作物秸秆7亿吨,如何处理农作物秸秆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秆和甘蔗渣等富含纤维素作物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除小部分用于堆肥和作为畜禽饲料外,大部分被随意烧毁,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合理利用这种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大量的研究表明,高温堆肥是目前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最安全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利用微生物降解秸秆处理将其制成有机肥,是一项既能利用废弃资源又能保护环境的技术。在高温堆肥过程中,加快升温速度、缩短堆肥腐熟时间是商品有机肥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秸秆中含有大量较难被生物降解的木质纤维素,因此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是限制秸秆堆肥腐熟的主要因素。通过接种秸秆降解菌剂,可加快底物中木质纤维类物质的分解。若能筛选到相应的高效功能菌株,将其用于废弃秸秆的降解和肥料生产,将会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降解废弃秸秆的短小芽孢杆菌。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该短小芽孢杆菌在降解废弃秸秆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其形态特征:在LB培养基上培养,菌落形状近圆形,菌落形态近圆形,边缘不平滑,浅黄色,表面有褶皱,不透明。镜检菌株为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菌种已于2018年10月31日保藏到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号:CGMCCNO.16665,名称: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C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C4的分离,包括以下步骤:(一)对短小芽孢杆菌的分离:称取商品菌剂HM菌剂10g,置于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且含玻璃珠的三角瓶中,37℃,180r/min震荡60min。取上清作为10-1,依次稀释至10-2,10-3,10-4,10-5。吸取100μL稀释好的菌液涂布初筛培养基平板。将涂布好的平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d。用接种环挑取分离出的单菌落在LB培养基平板上划线纯化,并置于28℃下培养至长出单菌落。挑取单菌落在LB培养基斜面上划线,28℃下培养,4℃保存。将保种菌株平板划线活化后,挑取单菌落在产酶筛选培养基平板上点种,分离温度下培养3-5d。培养结束后在平板上滴加1-2mL1mg/mol的刚果红染液染色30min(尽量避免滴加到菌落上),用1mol/L的NaCl溶液脱色30min后,测量菌落直径(d)与水解圈直径(D),并计算D/d的比值,以此判断待测菌株对淀粉的分解能力。选出D/d比值较高的菌株,重新编号。(二)培养基:初筛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1.0;NaCl0.5;琼脂粉2.0;pH7.2产纤维素酶筛选培养基(%):MgSO4•7H2O0.01;羧甲基纤维素钠1.5;CaCl20.01;KH2PO40.05;(NH4)2SO40.2;K2HPO4•3H2O0.2;自然pH产纤维素酶发酵液:A液:葡萄糖0.4g;MgSO4•7H2O0.25g;CMC-Na0.5g;水89mL;B液:Na2HPO46.0g;NaCl0.5g;KH2PO43.0g;NH4Cl1.0g;水100mL;C液:CaCl20.11g;水100mL灭菌后10mLB液+1mLC液+89mLA液即为发酵液。(三)菌种的保种和传代:1.菌种保藏培养基:LB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1.0;NaCl0.5;琼脂粉2.0;pH7.22.保存方法:(1)传代培养细菌菌种保存法:将细菌接种于LB斜面培养基上,胶塞处用油纸包好,移至4℃冰箱保存,一般细菌在4℃冰箱内保存,需每月定期移植。(2)沙土管细菌菌种保存法:取清洁河沙,加入1mol/L盐酸溶液清洗,以去除其中的有机质。然后再用流水冲洗至中性。分装试管,干热灭菌,过40目筛,去除粗颗粒。加入细菌培养液1mL左右与沙土混匀,干燥保存。(3)真空冷冻干燥细菌菌种保存法:先将细菌至于合适的保护剂中来制备细胞悬液,预先在低温下快速将细胞冻结,使水冻结,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去水分。菌种的生态特征:该菌形成的菌落在LB培养基上,28℃培养2d,菌落形状近圆形,菌落形态近圆形,边缘不平滑,浅黄色,表面有褶皱,不透明。镜检菌株为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菌种的培养特性(1)培养温度20℃~30℃,最适温度28℃~30℃;(2)培养pH6~7.5,最佳范围为6.5~7.2。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性状、芽孢染色、鞭毛染色性状及有关生理生化鉴别试验,参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伯杰细菌鉴定手册》鉴定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在降解废弃秸秆中的用途。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的菌株在CMC-刚果红平板上生长并产生透明的水解圈,可在以水稻秸秆为唯一碳源的水稻秸秆粉培养基上生长。将孢子悬液接种于水稻秸秆进行固体发酵后,秸秆失重率为43.7%,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52.1%、44.9%和36.6%,而对照组的秸秆失重率为28.1%,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32.9%、25.2%和20.6%。将其接种至含羊粪的纤维素样品中,含纤维素的秸秆亦得到了有效的降解,因而该菌可用于堆肥。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C4的分离,包括以下步骤:(一)对短小芽孢杆菌的分离:称取商品菌剂HM菌剂10g,置于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且含玻璃珠的三角瓶中,37℃,180r/min震荡60min。取上清作为10-1,依次稀释至10-2,10-3,10-4,10-5。吸取100μL稀释好的菌液涂布初筛培养基平板。将涂布好的平板置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d。用接种环挑取分离出的单菌落在LB培养基平板上划线纯化,并置于28℃下培养至长出单菌落。挑取单菌落在LB培养基斜面上划线,28℃下培养,4℃保存。将保种菌株平板划线活化后,挑取单菌落在产酶筛选培养基平板上点种,分离温度下培养3-5d。培养结束后在平板上滴加1-2mL1mg/mol的刚果红染液染色30min(尽量避免滴加到菌落上),用1mol/L的NaCl溶液脱色30min后,测量菌落直径(d)与水解圈直径(D),并计算D/d的比值,以此判断待测菌株对淀粉的分解能力。选出D/d比值较高的菌株,重新编号。(二)培养基:初筛培养基:牛肉膏0.3;蛋白胨1.0;NaCl0.5;琼脂粉2.0;pH7.2产纤维素酶筛选培养基(%):MgSO4•7H2O0.01;羧甲基纤维素钠1.5;CaCl20.01;KH2PO40.05;(NH4)2SO40.2;K2HPO4•3H2O0.2;自然pH产纤维素酶发酵液:A液:葡萄糖0.4g;MgSO4•7H2O0.25g;CMC-Na0.5g;水89mL;B液:Na2HPO46.0g;NaCl0.5g;KH2PO43.0g;NH4Cl1.0g;水100mL;C液:CaCl20.11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的保藏号为CGMCC NO.16665,名称:短小芽孢杆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小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的保藏号为CGMCCNO.16665,名称:短小芽孢杆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拥军李霓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