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001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8:54
一种过滤装置,能够防止水、异物进入螺合部。在使形成于壳体的开口端附近的第一螺纹部与形成于头部的第二螺纹部螺合时,滤芯组装体安装于头部,并且设置于凹部的弹性构件沿着第二螺纹部的凹凸形状发生变形,所述凹部以与第一螺纹部相邻的方式形成于壳体的形成有第一螺纹部的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过滤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过滤装置:在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的头部,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有将滤芯收纳于壳体内而成的过滤盒。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过滤装置中,借助设置于壳体的外周的螺母而将过滤盒以可装拆的方式安装于头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33739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中,有可能在螺母与头部的螺合部中混入水、异物。本专利技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水、异物进入螺合部的过滤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的特征在于,例如,具备:头部,其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滤芯组装体,其具有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的第一螺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滤芯,所述第一螺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附近;以及弹性构件,其呈大致圆盘形状,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而形成,所述头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在所述壳体的形成有所述第一螺纹部的面上以与所述第一螺纹部相邻的方式形成有凹部,所述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凹部,在使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合时,所述滤芯组装体安装于所述头部,并且所述弹性构件沿着所述第二螺纹部的凹凸形状发生变形而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头部之间密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过滤装置,若使形成于壳体的开口端附近的第一螺纹部与形成于头部的第二螺纹部螺合,则滤芯组装体安装于头部,并且设置于壳体的形成有第一螺纹部的面上的弹性构件沿着第二螺纹部的凹凸形状发生变形。由此,能够将壳体与头部之间密封,防止水、异物进入螺合部(第一螺纹部、第二螺纹部)。在此,也可以是,所述凹部以切掉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内周面或者所述外周面大致正交的顶端面的一部分的方式而形成,在所述滤芯组装体安装于所述头部时,所述弹性构件将所述顶端面与所述头部之间密封。由此,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将壳体与头部之间密封,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异物混入螺合部。在此,也可以是,所述弹性构件的截面呈大致U字形状,并且所述弹性构件以覆盖所述顶端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壳体。由此,能够在多个方向上将壳体与头部之间密封,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水、异物混入螺合部。另外,由于弹性构件以覆盖顶端面的方式设置于壳体,因此,弹性构件能够容易地安装于滤芯组装体,并且能够容易地将滤芯组装体安装于头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防止水、异物进入螺合部。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概略的截面。图2是示出过滤装置1的概略的剖视图,且是放大示出了其局部的图。图3是示出滤芯组装体20的概略的剖视图。图4是示出过滤装置2的概略的剖视图,且是放大示出了其局部的图。图5是示出过滤装置3的概略的剖视图,且是放大示出了其局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过滤装置1的概略的剖视图。图2是示出过滤装置1的概略的剖视图,且是放大示出了其局部的图。图3是示出滤芯组装体20的概略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至3中,局部省略了表示截面的剖面线。过滤装置1主要具有头部10和滤芯组装体20。头部10是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构件,由金属形成。头部10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以下,使用图2对头部10的详情进行说明。在头部10的侧面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安装部10a,该安装部10a形成为从底面向下侧(-z侧)突出。在安装部10a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10b。头部10具有大致圆筒形状的嵌合筒10c,该嵌合筒10c以从底面向下侧(-z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于安装部10a的内侧。嵌合筒10c插入板35、36的筒状部35a、36a(后面详述)中。嵌合筒10c在外周形成与滤芯30抵接的平面10d。在头部10中形成有流入部10e以及流出部10f,该流入部10e用于使工作油流入过滤装置1内部,该流出部10f用于使工作油流出到过滤装置1外部。在头部10的底面的、流入部10e与流出部10f之间的壁面上设置阀11。阀11根据流入部10e内部的压力与流出部10f内部的压力之差而打开或关闭。阀11能够使用周知的技术,因此省略详细说明。返回图1的说明。滤芯组装体20主要具有壳体21、压环25以及滤芯30。以下,使用图3对滤芯组装体20进行说明。壳体21是一端大致封闭、另一端开口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构件,由金属形成。壳体21具有大致有底圆筒形状的壳体主体22和大致圆筒形状的盖23。滤芯30设置于在壳体主体22的内部。另外,在壳体主体22的内部设置弹簧24,该弹簧24的一端与壳体主体22的底面抵接,另一端与滤芯30抵接。在壳体主体22上,在开口部附近设置盖23。通过将盖23的内周面与壳体主体22的外周面嵌合,从而壳体主体22与盖23一体化。在壳体主体22的外周面与盖23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弹性构件(例如,O型环)41,利用弹性构件41将壳体主体22与盖23之间密封。在盖23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23a。内螺纹部23a形成于盖23(即,壳体21)的开口端附近。若将内螺纹部23a与外螺纹部10b螺合,则壳体21安装于头部10。在盖23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23a的面)形成有凹部23b。凹部23b与内螺纹部23a相邻。需要说明的是,凹部23b优选设置于盖23的没有与壳体主体22抵接一侧的顶端附近。在凹部23b中设置弹性构件45(参见图1、2)。弹性构件45是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而形成的大致圆盘形状的构件。在壳体21(壳体主体22以及盖23)的内侧设置压环25。压环25是在中央形成有孔的大致圆板形状的构件。在压环25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25a。若将外螺纹部25a与内螺纹部23a螺合,则压环25安装于壳体21,形成滤芯组装体20。在压环25的外周面与壳体主体22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弹性构件(例如,O型环)42,利用弹性构件42将壳体主体22与压环25之间密封。在压环25的上端面25b形成有凹部25c。在凹部25c中设置弹性构件(例如,O型环)43。先将弹簧24以及滤芯30插入壳体21的内部,再将压环25安装于壳体21。由于滤芯在弹簧24的施力的作用下被向上(+z方向)推压,因此,滤芯30与形成于压环25的下端面的平面部25d抵接。滤芯30主要具有内筒31、滤材32和设置于内筒31以及滤材32的两端的板34、35、36。内筒31是使用耐腐蚀性高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树脂)而形成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的构件。在内筒31的整个面上形成有多个供工作油通过的孔31a。滤材32呈在径向上具有一定厚度的大致中空圆筒形状。通过将使用有合成树脂、纸等的片材状滤纸打褶折叠,并将打褶折叠过的滤纸的两端连结而形成为圆筒状,从而形成滤材13。滤材32设置于内筒31的外侧。在内筒31以及滤材32的一端(下端)设置板34,在另一端(上端)设置板35。板34以及板35为有底大致圆筒形状的构件,使用耐腐蚀性高的材料而形成。在板34的中央形成有凹部34a。弹簧24与凹部34a的-z侧抵接。在板35的上(+z)侧设置板36。在板35、36的中央部分别形成有大致圆筒形状的筒状部35a、36a。在板36的上表面36b以包围筒状部36a的方式形成有凸面36c。接下来,使用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头部,其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滤芯组装体,其具有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的第一螺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滤芯,所述第一螺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附近;以及弹性构件,其呈大致圆盘形状,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而形成,所述头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在所述壳体的形成有所述第一螺纹部的面上以与所述第一螺纹部相邻的方式形成有凹部,所述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凹部,在使所述第一螺纹部与所述第二螺纹部螺合时,所述滤芯组装体安装于所述头部,并且所述弹性构件沿着所述第二螺纹部的凹凸形状发生变形而将所述壳体与所述头部之间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09 JP 2016-1761381.一种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头部,其具有流入口以及流出口;滤芯组装体,其具有大致有底筒形状的壳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的第一螺纹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滤芯,所述第一螺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开口端附近;以及弹性构件,其呈大致圆盘形状,使用能够弹性变形的材料而形成,所述头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螺合的第二螺纹部,在所述壳体的形成有所述第一螺纹部的面上以与所述第一螺纹部相邻的方式形成有凹部,所述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峰章义北岛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雅玛信过滤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