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间清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986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8:46
齿间清洁具(1)包括具有轴部(20)的基部(10),轴部(20)呈能够插入齿间的形状,所述基部(10)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含:合成树脂;由玻璃形成的强化材料;以及以聚烯烃及不饱和羧酸酐为构成单位的共聚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齿间清洁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齿间清洁具。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用于清洁齿间的齿间清洁具。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呈沿特定方向延伸的形状的基部和由弹性体形成的清洁部的齿间清洁具。基部具有呈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的轴部和呈能够用手指把持的形状的把持部。清洁部呈覆盖轴部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包含远端部的部位)的形状。基部由包含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等强化材料的复合材料(在合成树脂中添加了强化材料的材料)形成。强化材料为了提高轴部的强度(尤其屈曲载荷)而被添加。该强化材料的方向被配置成该强化材料的长度方向与轴部的轴向一致。具体而言,在具有与基部相对应的空间的模具内沿轴部的轴向充填复合材料,从而强化材料的方向被配置成该强化材料的长度方向与轴部的轴向一致。该强化材料的方向配置有助于提高轴部的屈曲载荷。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齿间清洁具的轴部的屈曲强度有效地被提高,但当弯曲载荷作用于轴部时轴部比较容易折断。这点在用齿间清洁具清洁特别是槽牙之间时显著。具体而言,当清洁槽牙之间的齿间时,轴部朝向口腔内的槽牙侧被插入,在该轴部的远端部接触于槽牙的侧面后,以该轴部插入于槽牙之间的齿间的方式,轴部以该状态被压入。因此,轴部以插入于槽牙之间的齿间的状态成为弯曲的形状。然后,从该状态清洁时,把持部以轴部中位于槽牙之间的部位为支点而以使轴部朝向各种方向弯曲的方式被操作。由此,轴部在成为所述支点的部位或其附近折断的情况多。因此,要求轴部具备弯曲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76297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轴部的折断的齿间清洁具。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进行专心研究的结果,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由包含合成树脂和强化材料的复合材料形成的轴部中,强化材料从合成树脂游离(强化材料几乎未粘接于合成树脂),这导致轴部弯曲时该轴部容易折断。具体而言,观察轴部的剖面,强化材料从合成树脂游离,相对应地,有助于断面惯性矩的轴部的截面积变小。换句话说,只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部分来承受作用于轴部的弯曲载荷的几乎全部。因此,与轴部只由合成树脂形成的情况相比,如果轴部由包含强化材料的复合材料形成,则在弯曲载荷作用于轴部的情况下,在该轴部产生的弯曲应力变大,因此,轴部容易折断。对此,本专利技术人想到了可通过提高强化材料与合成树脂的粘接性来获得有效地提高屈曲载荷且相对于弯曲载荷不容易折断(柔软)的轴部。本专利技术基于所述的观点而作出。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齿间清洁具,其包括:基部,具有呈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的轴部,所述基部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含:合成树脂;由玻璃形成的强化材料;以及以聚烯烃及不饱和羧酸酐为构成单位的共聚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具的正视图。图2是以聚烯烃及不饱和羧酸酐为构成单位的共聚物的概念图。图3是表示测量图1所示的齿间清洁具的轴部的强度以及弯曲度的装置的概要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按压器具接触于齿间清洁具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装置中按压器具正在按压齿间清洁具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按压器具的角度与转矩之间的关系的坐标图。图7是表示实施例1及比较例1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8是表示实施例2~5及比较例2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9是表示实施例6~16及比较例3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10是表示实施例17及比较例4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11是表示实施例18及比较例5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12是表示实施例19~21及比较例6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13是表示实施例22~32及比较例7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14是表示实施例33~34及比较例8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15是表示实施例35及比较例9的组成和各种评价的表。图16是表示各种制造例的组成的表。图17是图1所示的齿间清洁具的变形例的正视图。图18是图1所示的齿间清洁具的变形例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齿间清洁具1。另外,在图1中,示出了具有多个(在图1中为3个)齿间清洁具1的齿间清洁具群。本齿间清洁具1具备基部10和清洁部40。基部10具有轴部20和把持部30。轴部20沿特定方向(图1的上下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并呈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轴部20具有连接于把持部30的基端部20a和作为被插入于齿间的一侧的端部的远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20呈其外径随着从基端部20a朝向远端部逐渐变小的圆柱状。把持部30从轴部20的基端部20a沿轴部20的轴向以离开轴部20方式延伸,并呈能够用手指把持的平坦的形状。互相邻接的把持部30通过一对连结部32而被连结。各连结部32优选比把持部30薄。此外,各连结部32优选呈随着朝向互相接近的方向而逐渐变薄的形状。如果采用此形状,在连结部32容易断开,且抑制因搬运时等的冲击而在连结部32断开。此外,连结部32与位于该连结部32的一侧的把持部30之间的边界优选比连结部32与位于该连结部32的另一侧的把持部30之间的边界薄。基部10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含合成树脂、由玻璃形成的强化材料、以聚烯烃14及不饱和羧酸酐15为构成单位的共聚物13(参照图2)。作为所述合成树脂,优选使用聚丙烯、聚乙烯、ABS、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乙烯、聚缩醛等热塑性树脂。根据提高轴部20的屈曲强度,且确保弯曲度的观点,优选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来作为合成树脂,在聚烯烃系树脂中优选使用聚丙烯作为合成树脂,在聚丙烯中更优选使用均聚物的聚丙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均聚物的聚丙烯来作为所述合成树脂。作为所述强化材料,优选使用选自由玻璃纤维(纤维状强化材料)、鳞片状玻璃(板状强化材料)及球状玻璃(玻璃珠)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共聚物13如图2所示以聚烯烃14和不饱和羧酸酐15为构成单位。不饱和羧酸酐15作为极性基而作用,聚烯烃14作为无极性基而作用,不饱和羧酸酐15结合于由玻璃形成的强化材料。也就是说,共聚物13具有结合所述合成树脂和所述强化材料的作用。换句话说,所述合成树脂通过共聚物13而与所述强化材料牢固地结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提高所述合成树脂和聚烯烃14的结合力的观点,使用聚丙烯作为聚烯烃14。此外,使用马来酸酐作为不饱和羧酸酐15。但是,聚烯烃14及不饱和羧酸酐15并不限定于所述的物质。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共聚物13的酸值而设定复合材料中的共聚物13的含有量。即,如果相对于复合材料中的强化材料的含有量,不饱和羧酸酐15(共聚物13)的含有量过多,则不饱和羧酸酐15成为杂质,反之,如果相对于复合材料中的强化材料的含有量,不饱和羧酸酐15的含有量过少,则不能获得合成树脂与强化材料的有效的结合力。根据此种观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于复合材料中的强化材料的含有量,复合材料中的共聚物13的含有量和共聚物13的酸值的积的百分率”被设定在适合的范围,换句话说,“设复合材料中的强化材料的含有量(g)为100的情况下的酸值度”被设定在适合的范围。所述酸值度用以下的式(1)表示。100×(复合材料中的共聚物13的含有量(g)×酸值)/复合材料中的强化材料的含有量(g)(1)该酸值度优选10~7000,更优选35~15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间清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具有呈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的轴部,所述基部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含:合成树脂;由玻璃形成的强化材料;以及以聚烯烃及不饱和羧酸酐为构成单位的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30 JP 2016-193179;2017.09.21 JP 2017-180841.一种齿间清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部,具有呈能够插通于齿间的形状的轴部,所述基部由复合材料形成,该复合材料包含:合成树脂;由玻璃形成的强化材料;以及以聚烯烃及不饱和羧酸酐为构成单位的共聚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间清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是聚烯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齿间清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树脂是聚丙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齿间清洁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饱和羧酸酐是马来酸酐。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齿间清洁具,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川侑白木成知日下部昇
申请(专利权)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