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有容易拆装于内窥镜(10)前端的抬钳器(80)的内窥镜用镜头帽(50)等。内窥镜用镜头帽(50)具备可转动地设于内窥镜(10)的插入部(30)前端的杠杆(60);可拆装于具备使该杠杆(60)转动的转动部(24)的内窥镜(10)的插入部(30)前端的盖(52);具有连接所述杠杆(60)的杠杆连接部(81),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盖(52)内侧的抬钳器(80),该内窥镜用镜头帽(50)密封于包装袋(96)中提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内窥镜用镜头帽及内窥镜用镜头帽的杀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用镜头帽及内窥镜用镜头帽的杀菌方法。
技术介绍
具有抬钳器的内窥镜用于穿过插入部内部的通道前端。抬钳器用于使穿过通道的诊疗工具等弯曲,并引导至所需方向。公开了一种带动抬钳器的抬钳导线和抬钳器之间设有壁的内窥镜(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5690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内窥镜中,因抬钳器周围的结构较为复杂,所以清洗时很费时间。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带抬钳器的内窥镜用镜头帽等,其易于拆装于内窥镜的前端,将其卸下后方便清洗内窥镜。解决问题的方法内窥镜用镜头帽具备可转动地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的杠杆;可拆装于具备使该杠杆转动的转动部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的盖;具有连接所述杠杆的杠杆连接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盖内侧的抬钳器,该内窥镜用镜头帽密封于包装袋中提供。专利技术效果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带抬钳器的内窥镜用镜头帽等,其易于拆装于内窥镜的前端,将其卸下后方便清洗内窥镜。附图说明图1为内窥镜的外观图;图2为插入部前端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诊疗工具前端部从插入部前端突起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为插入部前端的主视图;图5为说明将内窥镜用镜头帽从插入部前端卸下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为说明将内窥镜用镜头帽从插入部前端卸下的状态的背面图;图7为卸下内窥镜用镜头帽的插入部前端的立体图;图8为卸下内窥镜用镜头帽和杠杆箱盖的插入部前端的立体图;图9为从内窥镜的安装侧观察到的内窥镜用镜头帽的立体图;图10为从盖的底部观察到的内窥镜用镜头帽的立体图;图11为第1卡合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2为抬钳器的立体图;图13为抬钳器的主视图;图14为抬钳器的侧视图;图15为底座的立体图;图16为将抬钳器和底座组装在一起的主视图;图17为将抬钳器和底座组装在一起的背面图;图18为沿着图5中XVIII-XVIII线的内窥镜用镜头帽的剖视图;图19为杠杆的立体图;图20为沿着图4中XX-XX线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21为沿着图4中XXI-XXI线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22为使盖按压变形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23为抬升抬钳器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24为实施方式2中从开口端部一侧观察到的第1卡合部的放大图;图25为实施方式2中盖的背面图;图26为实施方式3中盖的背面图;图27为实施方式4中从开口端部一侧观察到第1卡合部的放大图;图28为实施方式5中插入部的剖视图;图29为实施方式5中使盖按压变形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0为实施方式6中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1为实施方式7中从内窥镜的安装侧观察到的内窥镜用镜头帽的立体图;图32为实施方式7中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3为沿着图32中XXXIII-XXXIII线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4为实施方式7中抬升抬钳器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5为实施方式8中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6为沿着图35中XXXVI-XXXVI线的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7为实施方式9中插入部的剖视图;图38为实施方式10中插入部前端的主视图;图39为实施方式11中插入部前端的主视图;图40为说明实施方式12的镜头帽的包装和杀菌工序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为内窥镜的外观图。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为用于上消化道的柔性镜。内窥镜10具有操作部20和插入部30。操作部20具有抬钳操作杠杆21、通道入口22以及弯形旋钮23。操作部20与未图示的视频处理器、光源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等相连。插入部30为细长型,一端与操作部20相连。从操作部20侧开始,插入部30上依次具有柔性部12、弯曲部13以及内窥镜用镜头帽50。柔性部12为柔性。弯曲部13根据弯形旋钮23的操作而弯曲。内窥镜用镜头帽50覆盖与弯曲部13相连的刚性前端部31(参照图2)。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中,内窥镜用镜头帽50可自由从前端部31上拆装。内窥镜用镜头帽50具有作为外部构件的盖52以及抬钳器80(参照图2)。下文中会详细说明内窥镜用镜头帽50的结构。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插入部30的长边方向称为插入方向。同理,将沿着插入方向靠近操作部20的一侧称为操作部侧,将远离操作部20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图2为插入部30前端的立体图。图3为表示诊疗工具前端部41从插入部30前端突出的状态的示意图。采用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0的结构。布置于弯曲部13前端的前端部31具有在一侧沿插入方向并排的观察窗36以及照明窗37。照明窗37比观察窗36更靠近前端侧布置。在另一侧的操作部侧,前端部31具有通道出口35。通道出口35的前端侧上布置有抬钳部83。覆盖前端部31的盖52与观察窗36、照明窗37以及抬钳部83相对应的部分上具有近似长方形的窗口部53。窗口部53的操作部侧的边为抬钳部83侧位于操作部侧、观察窗36侧位于前端侧的一段台阶状,其中间部分具有挡块部531。照明窗37照射出未图示的光源装置发出的照明光。通过观察窗36可以对照明光所照射的范围进行光学观察。本实施方式中的内窥镜10为所谓的侧视型,即可进行光学观察的视野方向为与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内窥镜10也可以是视野方向朝若干个前端侧倾斜的前方透视型或视野方向朝若干个操作部侧倾斜的后方透视型。通道入口22和通道出口35之间通过穿过柔性部12以及弯曲部13内部的通道34连接。在通道入口22将诊疗工具40从诊疗工具前端部41侧插入,从而使诊疗工具前端部41突出于通道出口35。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诊疗工具前端部41在抬钳部83上一边平缓弯曲一边突出。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若操纵抬钳操作杠杆21,则如下文所述,杠杆60(参照图8)工作,抬钳器80与杠杆60联动工作。如图1和图3中箭头和双点划线所示,通过抬钳器80工作,抬钳器80上的诊疗工具前端部41向操作部20侧弯曲。诊疗工具前端部41工作,通过观察窗36由未图示的摄像元件等进行拍摄,然后显示于未图示的显示装置上。诊疗工具40例如为高频电刀、钳子或造影导管等操作用设备。而且,插入通道34的设备不限于医疗设备。例如,也可使用如超声波探头、小直径内窥镜等观察设备插入通道34内。在下文中的说明中,将观察用设备也记作诊疗工具40。如以上说明所述,在下文中的说明中也可将“抬钳器80工作”写作“抬钳器80抬升”。在下文的说明中也可将“抬升的抬钳器80按压诊疗工具前端部41弯曲”写作“诊疗工具40抬升”。通过操纵抬钳操作杠杆21,可以调整诊疗工具40的抬升程度。图4为插入部30前端的主视图。盖52在开口端部56的附近具有长方形的凹陷部48。凹陷部48的各边从盖52的表面下降为近似垂直。与盖52的周方向上的其他部分相比凹陷部48更薄,如果通过手指按压施加外力的话更易弯曲。凹陷部48为本实施方式中的挠性部的一个例子。图5为说明将内窥镜用镜头帽50从插入部30前端卸下的状态的主视图。图6为说明将内窥镜用镜头帽50从插入部30前端卸下的状态的背面图。内窥镜10的使用者一只手保持住弯曲部13,再用另一只手的两根手指捏住盖52。此时,用两根中的一根手指按压凹陷部48,另一根手指自然地按压图6所示的P区域。使用者用两根手指按压盖52,使其轻微变形后,将其拉至前端部,便可以像下文中描述的那样将内窥镜用镜头帽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用镜头帽,具备:可拆装于具备可转动地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的杠杆以及使该杠杆转动的转动部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的盖;具有连接所述杠杆的杠杆连接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盖内侧的抬钳器;所述内窥镜用镜头帽密封于包装袋中提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14 JP 2016-202919;2017.02.07 JP 2017-020731.一种内窥镜用镜头帽,具备:可拆装于具备可转动地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的杠杆以及使该杠杆转动的转动部的内窥镜的插入部前端的盖;具有连接所述杠杆的杠杆连接部,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盖内侧的抬钳器;所述内窥镜用镜头帽密封于包装袋中提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用镜头帽,以将多个所述包装袋放入包装箱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细越泰嗣,斋藤恵一,
申请(专利权)人:HOYA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