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923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41
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炉体内部由上至下被划分为干燥层和热解气化层,炉体内且设有第一基地和第二基底,热解气化层内均安有通气孔;干燥层内设有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和第一滚筒,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包括第一折段、第一弧状段和第二折段,第一折段穿设炉体的顶部侧面并延伸至外部构成进料口,第一滚筒位于第一弧状段的上方,第二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一基底固定连接,炉体内顶壁铰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另一端相铰接,第一挡板另一端与第一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热解气化层内的结构与干燥层内的结构相似,第二基底与炉体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出灰口。

A built-in regionalized waste pyrolysis furnace

A built-in partitioned refuse pyrolysis furnace is composed of a drying layer and a pyrolysis gasification layer from top to bottom. The furnace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first base and a second base. Ventilation holes are arranged in the pyrolysis gasification layer. The first inclined guide mechanism and the first drum are arranged in the drying layer. The first inclined guide mechanism includes the first folding section, the first arc section and the second folding section, and the first folding section is pierced through. The top side of the furnace body extends to the outside to form the inlet port. The first drum is located above the first arc section.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cond fold section is fixed to the first base. The top wall of the furnace body is articula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baffle and the first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baffle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baffle is in contact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arc section. The structure of pyrolysis gasification layer is similar to that of drying layer. The gap between the second base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urnace constitutes the ash outl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热解炉
,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城镇和农村人口越来越朝着密集居住的方向发展,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对生活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且存在垃圾量大、垃圾种类复杂、可回收利用资源少等特点,导致处理难度较大、处理成本较高。国内外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填埋法,将垃圾填埋在地表以下,填埋法的技术特点是操作简单,可以对大多数类型的垃圾进行处理,但存在占地面积大、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二是堆肥法,将垃圾通过堆沤的办法进行生物降解,堆肥法的技术特点是成本低,但其只能对可腐烂有机生物质的生活垃圾进行处理,适用面较窄,且处理周期长,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也是火灾及爆炸隐患,排放到大气中又会产生温室效应,并会产生难闻的异味。三是焚烧法,对垃圾进行焚烧处理,达到减容、减量及无害化处理目的,同时可以对焚烧过程产生的热量进行资源化利用,但在燃烧时需要外加电力、燃油等辅助能源;如果焚烧条件控制不当,则会产生高致癌物质二噁英等,存在烟气污染问题,且设备投资巨大。四是高温裂解法,主要采用的“外热式”间接加热方法,加热过程能耗较高,裂解产物回收利用性差,资源化水平低,回收效益不明显,也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上述方法均存在局限性和二次污染的风险,并且在处理过程中资源回收率较低,收益不明显,并且处理过程均需要较多的外加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由上至下被划分为干燥层和热解气化层,所述炉体内且位于干燥层的底部和热解气化层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所述热解气化层内安装有多个用于通入磁化空气的通气孔。所述干燥层内设置有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和第一滚筒,所述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包括由右上至左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折段、第一弧状段和第二折段,所述第一折段穿设炉体的顶部侧面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折段的延伸部与炉体的顶部侧面构成进料口,所述第一滚筒位于第一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弧状段的弧状与第一滚筒的外周缘相匹配,所述第二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一基底固定连接,所述炉体内顶壁铰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在自然状态时与第一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所述热解气化层内设置有第二倾斜导料机构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二倾斜导料机构包括由左上至右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折段、第二弧状段和第四折段,所述第三折段固定于炉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滚筒位于第二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弧状段的弧状与第二滚筒的外周缘相匹配,所述第四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二基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底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挡板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端在自然状态时与第二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基底与炉体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出灰口。较佳地,所述第一折段、第一弧状段和第二折段一体成型。较佳地,所述第三折段、第二弧状段和第四折段一体成型。较佳地,所述进料口的顶部盖设有盖板。较佳地,所述通气孔中接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磁化器连接。较佳地,所述第一滚筒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圆周上均匀地排布有与第一弧状段相抵的第一推料板。较佳地,所述第二滚筒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圆周上均匀地排布有与第二弧状段相抵的第二推料板。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滚筒结构加快生活垃圾的干燥、热解气化过程,大幅度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降低了垃圾处理的成本,最大程度地对生活垃圾进行减容、减量,避免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少投入、零污染、零排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其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部由上至下被划分为干燥层2和热解气化层3,所述炉体1内且位于干燥层2的底部和热解气化层3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底4和第二基底5,所述热解气化层3内安装有多个用于通入磁化空气的通气孔17,所述通气孔17中接入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与磁化器连接。所述干燥层2内设置有第一倾斜导料机构6和第一滚筒7,所述第一倾斜导料机构6包括由右上至左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折段、第一弧状段和第二折段,所述第一折段、第一弧状段和第二折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折段穿设炉体1的顶部侧面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折段的延伸部与炉体1的顶部侧面构成进料口8,所述进料口8的顶部盖设有盖板9,所述第一滚筒7位于第一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弧状段的弧状与第一滚筒7的外周缘相匹配,所述第二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一基底4固定连接,所述炉体1内顶壁铰接有第一挡板10和第一电动伸缩杆11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10和第一电动伸缩杆11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挡板10的另一端在自然状态时与第一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所述热解气化层3内设置有第二倾斜导料机构12和第二滚筒13,所述第二倾斜导料机构12包括由左上至右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折段、第二弧状段和第四折段,所述第三折段、第二弧状段和第四折段一体成型,所述第三折段固定于炉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滚筒13位于第二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弧状段的弧状与第二滚筒13的外周缘相匹配,所述第四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二基底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底4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挡板14和第二电动伸缩杆15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14和第二电动伸缩杆15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挡板14的另一端在自然状态时与第二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基底5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出灰口16。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滚筒7包括第一转轴71,所述第一转轴71的外圆周上均匀地排布有与第一弧状段相抵的第一推料板72。所述第二滚筒13的结构与第一滚筒7的结构相同,包括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圆周上均匀地排布有与第二弧状段相抵的第二推料板。下面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打开盖板9,生活垃圾从进料口8滑入第一倾斜导料机构6的第一折段,并准备进入第一弧状段内,此时,第一滚筒7开始工作,第一滚筒7逆时针转动,带动生活垃圾也进行逆时针转动,干燥层2利用热解气化层3上升的高温气流进行生活垃圾的干燥;在生活垃圾干燥完成后,第一滚筒7顺时针转动,带动生活垃圾也进行顺时针转动,此时,第一电动伸缩杆11自动缩回,从而带动与其铰接的第一挡板10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挡板10和第二折段之间存在缝隙,生活垃圾从该缝隙中流出并沿着第二折段和第二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由上至下被划分为干燥层和热解气化层,所述炉体内且位于干燥层的底部和热解气化层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所述热解气化层内安装有多个用于通入磁化空气的通气孔;所述干燥层内设置有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和第一滚筒,所述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包括由右上至左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折段、第一弧状段和第二折段,所述第一折段穿设炉体的顶部侧面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折段的延伸部与炉体的顶部侧面构成进料口,所述第一滚筒位于第一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弧状段的弧状与第一滚筒的外周缘相匹配,所述第二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一基底固定连接,所述炉体内顶壁铰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在自然状态时与第一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所述热解气化层内设置有第二倾斜导料机构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二倾斜导料机构包括由左上至右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折段、第二弧状段和第四折段,所述第三折段固定于炉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滚筒位于第二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弧状段的弧状与第二滚筒的外周缘相匹配,所述第四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二基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底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挡板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挡板和第二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二挡板的另一端在自然状态时与第二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所述第二基底与炉体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出灰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式分区垃圾热解炉,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由上至下被划分为干燥层和热解气化层,所述炉体内且位于干燥层的底部和热解气化层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底和第二基底,所述热解气化层内安装有多个用于通入磁化空气的通气孔;所述干燥层内设置有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和第一滚筒,所述第一倾斜导料机构包括由右上至左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折段、第一弧状段和第二折段,所述第一折段穿设炉体的顶部侧面并延伸至外部,所述第一折段的延伸部与炉体的顶部侧面构成进料口,所述第一滚筒位于第一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弧状段的弧状与第一滚筒的外周缘相匹配,所述第二折段的底端部与第一基底固定连接,所述炉体内顶壁铰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一端,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一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挡板的另一端在自然状态时与第一弧状段的底端部相接触;所述热解气化层内设置有第二倾斜导料机构和第二滚筒,所述第二倾斜导料机构包括由左上至右下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折段、第二弧状段和第四折段,所述第三折段固定于炉体的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滚筒位于第二弧状段的上方,且所述第二弧状段的弧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传奎温鹏飞张健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能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