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洪益专利>正文

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2045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台、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上料台的上方设置有储料筒,储料筒与上料台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上料筒的下端面开设有孔洞且孔洞内穿插固定有Z型管,上料筒的底部固定有固定柱且固定柱上外套有轴承,轴承上固定有多个固定杆,上料筒内设置有驱动环且固定杆与驱动环固定连接,驱动环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齿槽,上料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孔槽且上料筒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机一,电机一的输出轴上外套固定有齿轮,Z型管上设置有推动装置,调整装置设置于Z型管远离上料筒的一端,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管,可以对圆台状上料物件进行自动调整,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Round Table Object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feeding device for a round table-shaped object,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platform, an adjusting device and a conveying device. A storage cylinder is arranged above the feeding platform,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column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storage cylinder and the feeding platform, a hole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feeding cylinder and a Z-tube is inserted and fixed in the hole, and a fixed column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eeding cylinder and a bearing is sleeved on the fixed column. A plurality of fixed rods are fixed on the top, and the driving ring is fixed with the fixed rod in the feeding barrel. The outer arc surface of the driv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toothed groove, the outer wall of the feeding barrel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groov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feeding barrel is fixed with a motor,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output shaft of the motor is fixed with a gear, and the Z-tube is provided with a driving device, and the adjusting device is set far away from the Z-tube. At one end of the barrel, a conveyor pip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usting device and the conveying device,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round table-shaped feeding objects and further reduce the working intensity of the staf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上料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在大多数行业为了降低工作人员在送料阶段的工作强度,一般都采用机械自动上料,但是对于一些类似圆台状的物件进行上料时,会出现上料物件所处于的状态并不处于合适的状态,还需要人工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可以对圆台状上料物件进行自动调整,进一步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包括上料台、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上料台的上方设置有储料筒,所述储料筒与上料台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上料筒的底部和上料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料筒的下端面开设有孔洞且所述孔洞内穿插固定有Z型管,所述上料筒的底部中间固定有固定柱且所述固定柱上外套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圆弧面上固定有多个固定杆,所述上料筒内设置有驱动环且所述固定杆远离轴承的一端与驱动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齿槽,所述上料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孔槽且所述上料筒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机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上外套固定有齿轮且所述齿轮通过孔槽与所述齿槽相啮合,所述Z型管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Z型管远离上料筒的一端,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调整装置的下方且所述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管。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在上料台上方的储料筒与上料台之间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开设在储料筒下端面的孔洞内穿插固定有Z型管,在储料筒的底部中央固定有固定柱且固定柱上外套固定有与固定柱呈转动配合的轴承,驱动环与轴承的外圆弧面之间通过多个固定杆进行固定连接,固定在储料筒外壁上的电机一的输出轴上固定有齿轮且该齿轮通过开设在储料筒外壁上的孔槽与设置在驱动环外圆弧面上的齿槽相啮合,从而电机一启动就会带动外套在电机一输出轴上齿轮转动,齿轮和齿槽啮合,从而齿轮转动带动驱动环转动,驱动环转动时,就会带动固定杆在储料筒内进行圆周运动,从而固定杆可以对储料筒内的工件进行推动,保证工件能顺利的通过孔洞进入到Z型管的一侧竖直管道内,进入到Z型管一侧竖直管道内的工件就会在推动装置的推动下,一个一个的进入到Z型管的另一个竖直管道内,进入到Z型管另一个竖直管道内的工件就会沿着该竖直管道进入到调整装置上,工件状态不符合的工件就会在调整装置下调整到合适的状态后,再通过输送管进入到输送装置上,最后通过输送装置输送到指定位置处,通过以上设置,实现对工件的自动调整和输送,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作为优选,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气缸、推块和挡板,所述上料台的上端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上料台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内穿设固定有收集斗,所述收集斗的底部与所述输送管固定连接,所述推块布置于所述滑动槽内且所述推块与所述滑动槽呈滑动配合,所述气缸布置于所述滑动槽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推块固定连接,所述挡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挡板分别布置于所述滑动槽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挡板与所述Z型管远离所述上料筒的一端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入到Z型管另一侧竖直管道内的工件就会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掉落到上料台上,当工件即将掉落到上料台上时,设置在滑动槽两侧且与Z型管固定连接的挡板就会对掉落下来的进行限位,保证工件准确的掉落在滑动槽处,若掉落下来的工件较大的圆面向下时,工件则会掉落子上料台上,不会掉落进滑动槽内,若工件较小的圆面向下时,工件较小的圆面就会落入到滑动槽内,当工件掉落下来后,气缸就会启动,由于推块布置于滑动槽且与滑动槽滑动配合,气缸的伸缩杆与推块固定连接,从而气缸的伸缩杆伸长时,就会带动推块一起进行移动,当气缸的伸缩杆伸长到一定长度时,推块抵触到工件,较大圆面向下的工件将直接被推送到开设在上料台上的弧形槽内,随后通过固定在弧形槽内的收集斗计进入到输送管内,而较小圆面向下的工件在推动过程中,工件位于滑动槽内的部分就会抵触到滑动槽长度方向一端的侧壁,随后再推块的继续推动下,发生翻转后进入到收集斗内,从而完成工件状态的调整且使调整后的工件进入到输送管内。作为优选,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板、转轴和皮带,所述支撑板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支撑板对称布置于所述上料台的下方,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上料台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转轴对称布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呈转动配合,所述转轴上外套固定有滚筒,所述皮带外套于所述滚筒上,一侧的所述支撑板上固定有电机二且所述电机二的输出轴与一个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方固定有限位板,所述输送管远离收集斗的一端开设有弧形缺口。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称设置在上料台内的支撑板与上料台固定连接,对称设置在两个支撑板之间的转轴与支撑板呈转动配合且在转轴上外套固定有滚筒,在滚筒上还外套有皮带,不仅如此,在支撑板上还固定有电机二且电机二的输出轴与一侧的转轴固定连接,在输送管靠近皮带的一端还开设有弧形缺口,从而进入到输送管内的工件就会沿着输送管进入到皮带上,由于弧形缺口只能使一个工件出来,所以电机二的输出轴转动时,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就会带动滚筒转动,从而滚筒转动就会使皮带发生运动,输送管落下的工件就会落入在皮带上,从而随着皮带一起进行移动,由于弧形缺口只能容一个工件走过,从而输送管落下的工件就会一个一个的排列在皮带上,通过以上设置,实现工件的整齐输送。作为优选,所述推动装置包括推杆和弹簧管,所述Z型管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Z型管上固定有连接柱一且所述连接柱一上开设有通槽一,所述连接柱一布置于所述连接孔处且所述连接孔的直径小于通槽一的直径,所述上料台的上端面穿设有连接柱二且所述连接柱二与所述上料台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二上开设有通槽二,所述弹簧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通槽一和通槽二内,所述通槽一内穿插设置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与所述通槽一呈滑动配合,所述连接孔内穿插设置有抵触杆且所述抵触杆与所述连接孔呈滑动配合,所述抵触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抵触杆上外套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杆的一端面和通槽一的一端相抵触,所述弹簧管内布置有多个连接球,所述推杆穿插设置于所述通槽二内且所述推杆与所述通槽二呈滑动配合,所述上料台的侧壁上穿设有驱动杆且所述驱动杆与所述上料台的侧壁呈转动配合,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固定有驱动轮且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轮的外圆弧面相贴合,所述上料台的一侧侧壁上固定有电机三且所述电机三的输出轴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在Z型管上的连接孔处固定有连接柱一且在连接柱一上开设的通槽一与连接孔相连通,穿设在上料台上的连接柱二上开设有通槽二,设置在连接柱一和连接柱二之间的弹簧管与通槽一和通槽二均固定连接且在弹簧管内设置有连接球,在通槽一内穿插设置有与通槽一呈滑动配合的连接杆,在连接孔内穿插设置有与连接孔呈滑动配合的抵触杆且抵触杆与连接杆固定连接,外套在抵触杆上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的一端端面和通槽一的一端端面相抵紧,在通槽二内设置有与通槽二呈滑动配合的推杆,在上料台的侧壁穿设有与上料台侧壁呈转动配合的驱动杆且在驱动杆的一端固定有驱动轮,固定在上料台侧壁上的电机三的输出轴与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台(1)、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上料台(1)的上方设置有储料筒(2),所述储料筒(2)与上料台(1)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且所述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上料筒的底部和上料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料筒的下端面开设有孔洞(4)且所述孔洞(4)内穿插固定有Z型管(5),所述上料筒的底部中间固定有固定柱(6)且所述固定柱(6)上外套有轴承(7),所述轴承(7)的外圆弧面上固定有多个固定杆(8),所述上料筒内设置有驱动环(9)且所述固定杆(8)远离轴承(7)的一端与驱动环(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9)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齿槽(10),所述上料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孔槽(11)且所述上料筒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机一(12),所述电机一(12)的输出轴上外套固定有齿轮(13)且所述齿轮(13)通过孔槽(11)与所述齿槽(10)相啮合,所述Z型管(5)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Z型管(5)远离上料筒的一端,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调整装置的下方且所述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管(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台(1)、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所述上料台(1)的上方设置有储料筒(2),所述储料筒(2)与上料台(1)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且所述支撑柱(3)的两端分别与上料筒的底部和上料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上料筒的下端面开设有孔洞(4)且所述孔洞(4)内穿插固定有Z型管(5),所述上料筒的底部中间固定有固定柱(6)且所述固定柱(6)上外套有轴承(7),所述轴承(7)的外圆弧面上固定有多个固定杆(8),所述上料筒内设置有驱动环(9)且所述固定杆(8)远离轴承(7)的一端与驱动环(9)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环(9)的外圆弧面上开设有齿槽(10),所述上料筒的外壁上开设有孔槽(11)且所述上料筒的外壁上固定有电机一(12),所述电机一(12)的输出轴上外套固定有齿轮(13)且所述齿轮(13)通过孔槽(11)与所述齿槽(10)相啮合,所述Z型管(5)上设置有推动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置于所述Z型管(5)远离上料筒的一端,所述输送装置设置于所述调整装置的下方且所述调整装置和输送装置之间设置有输送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包括气缸(15)、推块(16)和挡板(17),所述上料台(1)的上端面开设有滑动槽(18),所述上料台(1)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槽(19)且所述弧形槽(19)内穿设固定有收集斗(20),所述收集斗(20)的底部与所述输送管(14)固定连接,所述推块(16)布置于所述滑动槽(18)内且所述推块(16)与所述滑动槽(18)呈滑动配合,所述气缸(15)布置于所述滑动槽(18)长度方向的一端且所述气缸(15)的伸缩杆与所述推块(16)固定连接,所述挡板(17)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挡板(17)分别布置于所述滑动槽(18)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挡板(17)与所述Z型管(5)远离所述上料筒的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台状物件的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支撑板(21)、转轴(22)和皮带(23),所述支撑板(21)设置有两个且所述支撑板(21)对称布置于所述上料台(1)的下方,所述支撑板(21)与所述上料台(1)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2)设置有两个且所述转轴(22)对称布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1)之间,所述转轴(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板(21)呈转动配合,所述转轴(22)上外套固定有滚筒(24),所述皮带(23)外套于所述滚筒(24)上,一侧的所述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洪益
申请(专利权)人:黄洪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