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172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工件进行固定,其包括基座、至少一个按压机构及驱动机构,基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收容孔及至少一个通气孔,每个通气孔与相应的收容孔相通,每个按压机构包括活塞杆、活塞、按压件、弹性件及连杆,活塞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面,固定工件时,按压件穿过工件相应的通孔,驱动机构驱动连杆移动以带动活塞杆转动而带动按压件转动一定角度,通过每个通气孔向相应的收容孔内通入气体以驱动活塞移动而带动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按压件移动以将工件按压固定,释放工件时,每个收容孔内的气体经由相应的通气孔释放,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以使活塞带动按压件远离工件移动而将工件释放。

Fix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fixing device for fixing a workpiece with at least one through hole, which includes a base, at least one pressing mechanism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receiving hole and at least one ventilation hole, each ventilation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receiving hole, and each press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piston rod, a piston, a pressing part, an elastic part and a connecting rod, and a piston. When fixing the workpiece, the pressing part passes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through hole of the workpiece.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connecting rod to move to drive the piston rod to rotate and drive the pressing part to rotate at a certain angle. Through each ventilation hole, gas is injected into the corresponding receiving hole to drive the piston to move and drive the piston rod to move, thus driving the pressing part to move to press and fix the workpiece. When the workpiece is released, the gas in each receiving hole is released through the corresponding ventilation hole, and the workpiece is released by the elastic resilience force of the elastic part to make the piston drive the pressing part away from the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定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将工件进行自动按压固定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当利用CNC机台对笔记本的壳体进行加工键盘孔时,需将壳体固定于固定治具上,为保证CNC机台加工行程及加工区域,固定治具高度设计需要很低。同时,现有的固定治具仅利用真空吸盘吸附固定壳体而易使壳体松动,从而影响壳体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稳定且装夹方便的固定装置。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工件进行固定,该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及至少一个按压机构,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基座上的驱动机构,该基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收容孔及至少一个通气孔,每个该通气孔与相应的该收容孔相通,每个该按压机构包括活塞杆、活塞、按压件、弹性件及连杆,该活塞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面,该塞杆的一端滑动地穿过相应的该收容孔且凸出于该基座,该活塞设置于该活塞杆上且收容于相应的该收容孔内,该按压件设置于该活塞杆凸出于该基座的一端,该弹性件套设于该活塞杆上,该连杆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限位孔以穿设该活塞杆具有该限位面的一端,该连杆远离该活塞杆的一端伸出该收容孔且与该驱动机构相连接,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该活塞和该连杆,固定该工件时,该按压件穿过该工件相应的该通孔,该驱动机构驱动该连杆移动以带动该活塞杆转动而带动该按压件转动一定角度,通过每个该通气孔向相应的该收容孔内通入气体以驱动该活塞移动而带动该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该按压件移动以将该工件按压固定,释放该工件时,每个该收容孔内的气体经由相应的该通气孔释放,通过该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以使该活塞带动该按压件远离该工件移动而将该工件释放。上述固定装置通过在每个按压机构的活塞杆上设置连杆,并由驱动机构同时驱动每个按压机构的连杆以带动活塞杆转动而带动按压件转动,同时活塞配合弹性件带动活塞杆移动而使按压件将工件按压固定或者释放,提高了工件的装夹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固定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固定装置的基座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固定装置的活塞杆、活塞及弹性件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固定装置沿V-V线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或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或组件。当一个元件或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或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或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或组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对工件200进行按压固定的固定装置100。固定装置100包括基座10、至少一个按压机构20及驱动机构30。基座10用于装设于一加工装置(图未示)上以便于对固定于固定装置100上的工件200进行加工。至少一个按压机构20设置于基座10上以固定或者释放工件200。驱动机构30设置于基座10上以驱动至少一个按压机构20转动。本实施例中,工件200大致矩形板状,工件200上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通孔210及至少一个定位孔220,按压机构20的数量为两个,但不限于此。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基座10大致呈矩形板状,其包括第一表面11及与第一表面11相对的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用于承载工件200。基座10上开设有导向槽13、固定槽14、至少一个收容孔15及至少一个通气孔16。导向槽13开设于第二表面12上且贯穿基座10的一端。固定槽14开设于第二表面12上且与导向槽13相通。每个收容孔15贯穿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每个收容孔15为台阶孔,其包括第一收容孔151、第二收容孔152及第三收容孔153。第一收容孔151、第二收容孔152及第三收容孔153依次相通且同轴。第一收容孔151的孔径大于第二收容孔152的孔径。第二收容孔152的孔径大于第三收容孔153的孔径。第一收容孔151贯穿第二表面12。每个收容孔15的第一收容孔151与导向槽13相通。第三收容孔153贯穿第一表面11。至少一个通气孔16沿垂直于收容孔15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基座10的一侧。每个通气孔16与相应的收容孔15的第二收容孔152相通以便于向第二收容孔152内通气。每个通气孔16与一供气装置(图未示)相连通以向相应的收容孔15的第二收容孔152通入气体。本实施例中,收容孔15和通气孔16的数量都为两个,两个收容孔15位于导向槽13的同一侧,且固定槽14位于两个收容孔15之间,但不限于此。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基座10的第一表面11上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销17。定位销17能够穿过工件200上相应的定位孔220以对工件200进行定位。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5,每个按压机构20包括活塞杆21、活塞22、按压件23、支撑件24、弹性件25、端盖26、连杆27及推动销28。活塞杆21大致呈圆柱杆状。如图4所示,活塞杆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面211。两个限位面211相互平行且靠近活塞杆21的一端。活塞杆21的一端滑动地穿过相应的收容孔15的第三收容孔153且凸出第一表面11。活塞22设置于活塞杆21上且位于活塞杆21的大致中央位置。活塞22滑动地收容于相应的收容孔15的第二收容孔152内。按压件23设置于活塞杆21凸出于第一表面11的一端。支撑件24大致呈圆盘状。支撑件24设置于相应的收容孔15的第一收容孔151内,支撑件24大致中央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一穿设孔241以便于活塞杆21具有限位面211的一端穿过。弹性件25套设于活塞杆21上且其两端分别抵持活塞22和支撑件24以为活塞22的移动提供弹性回复力。端盖26大致呈圆形。端盖26封盖于相应的收容孔15的第一收容孔151的开口上。端盖26大致中央位置贯穿开设有第二穿设孔261以便于活塞杆21具有限位面211的一端穿过。连杆27大致呈长条板状。连杆27贯穿开设有限位孔271。限位孔271靠近连杆27的一端。限位孔271为矩形孔以收容穿设活塞杆21具有限位面211的一端。连杆27具有限位孔271的一端位于支撑件24和端盖26之间且连杆27远离活塞杆21的一端伸入导向槽13内。推动销28设置于连杆27远离活塞杆21的一端且朝向导向槽13。限位孔271的两个侧壁(未标示)能够与活塞杆21的两个限位面211滑动配合以使连杆27带动活塞杆21转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24远离活塞22的一侧上设有限位凸台242。限位凸台242大致呈圆弧状且绕第一穿设孔241延伸以限制相应的连杆27的转动范围。驱动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工件进行固定,该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及至少一个按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基座上的驱动机构,该基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收容孔及至少一个通气孔,每个该通气孔与相应的该收容孔相通,每个该按压机构包括活塞杆、活塞、按压件、弹性件及连杆,该活塞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面,该塞杆的一端滑动地穿过相应的该收容孔且凸出于该基座,该活塞设置于该活塞杆上且收容于相应的该收容孔内,该按压件设置于该活塞杆凸出于该基座的一端,该弹性件套设于该活塞杆上,该连杆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限位孔以穿设该活塞杆具有该限位面的一端,该连杆远离该活塞杆的一端伸出该收容孔且与该驱动机构相连接,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该活塞和该连杆,固定该工件时,该按压件穿过该工件相应的该通孔,该驱动机构驱动该连杆移动以带动该活塞杆转动而带动该按压件转动一定角度,通过每个该通气孔向相应的该收容孔内通入气体以驱动该活塞移动而带动该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该按压件移动以将该工件按压固定,释放该工件时,每个该收容孔内的气体经由相应的该通气孔释放,通过该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以使该活塞带动该按压件远离该工件移动而将该工件释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装置,用于对具有至少一个通孔的工件进行固定,该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及至少一个按压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该基座上的驱动机构,该基座上开设有至少一个收容孔及至少一个通气孔,每个该通气孔与相应的该收容孔相通,每个该按压机构包括活塞杆、活塞、按压件、弹性件及连杆,该活塞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面,该塞杆的一端滑动地穿过相应的该收容孔且凸出于该基座,该活塞设置于该活塞杆上且收容于相应的该收容孔内,该按压件设置于该活塞杆凸出于该基座的一端,该弹性件套设于该活塞杆上,该连杆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限位孔以穿设该活塞杆具有该限位面的一端,该连杆远离该活塞杆的一端伸出该收容孔且与该驱动机构相连接,该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持该活塞和该连杆,固定该工件时,该按压件穿过该工件相应的该通孔,该驱动机构驱动该连杆移动以带动该活塞杆转动而带动该按压件转动一定角度,通过每个该通气孔向相应的该收容孔内通入气体以驱动该活塞移动而带动该活塞杆移动,从而带动该按压件移动以将该工件按压固定,释放该工件时,每个该收容孔内的气体经由相应的该通气孔释放,通过该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以使该活塞带动该按压件远离该工件移动而将该工件释放。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用于承载该工件,每个该收容孔贯穿该第一表面和该第二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该收容孔包括第一收容孔、第二收容孔及第三收容孔,该第一收容孔、该第二收容孔及该第三收容孔依次相通且同轴,该第一收容孔的孔径大于该第二收容孔的孔径,该第二收容孔的孔径大于该第三收容孔的孔径,该第一收容孔贯穿该第二表面,该第三收容孔贯穿该第一表面,至少一个该通气孔沿垂直于收容孔的轴线方向延伸且贯穿该基座的一侧,每个该通气孔与相应的该第二收容孔相通,该活塞杆的一端滑动地穿过相应的该第三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郭亮康杰梅程波薛海河
申请(专利权)人: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