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1609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当发动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火时,关闭排气切换阀,使排气经过HC吸附部通至具有三元催化剂的催化净化部(步骤S130)。从而,由于发动机的失火引起的混合在排气中的未燃烧燃料(HC)能够在HC吸附部中被吸附。因此,能够防止排放在发动机启动完成之后由于失火引起的未燃烧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内 燃机的内燃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在其上安装有所述内燃机装置的车紐
技术介绍
传统地,已经提出这样一种内燃机装置,其中,旁路通道设于内燃 机的排气系统中、位于消声器的排气通道下游中,并且用于吸附内燃机 燃料的吸附剂置于所述旁路通道中使得如果条件满足则排气可流过旁路通道(例如,参看公开号为H6-101451的日本专利)。在此装置中, 如果内燃机的冷却水温度等于或小于601C、未执行燃料切断操作、无失 火发生、并且在从内燃机启动运转开始未满IOO秒的时间上用于吸附内燃机燃料的吸附剂的温度小于30or;,则所述条件得到满足。如果所述条件得到满足,则执行气门操作以使排气通过所述旁路通道。还已经提出另一种内燃机装置,其中,第二净化设备设于内燃机排 气系统的具有三元催化剂的净化设备的排气通道下游中,所述第二净化游具有三元催化剂的净化部(例如,参看公开号为20;6-291916的L本 专利)。在此装置中,当内燃机启动时,从转动曲柄开始直至经过了预 定时间段的过程中,排气被控制为经过所述吸附部通至所述净化部;在 经过了预定的时间后,大部分排气被控制为经过所述净化部而被排放, 从而防止未燃烧燃料在启动时被直接排放。
技术实现思路
如同上述内燃机装置,在具有用于吸附排气系统中未燃烧燃料的吸 附剂的内燃机装置中,即不会在内燃机启动时在曲轴箱内残存未燃烧燃 料,也不会直接排放未点燃的燃料,但是仍存在可能在所述内燃机启动 完成之后排放的未燃烧燃料。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在其上安装有所述内燃机 装置的车辆的一个目的是防止在所述内燃机启动完成之后排放未燃烧燃 料。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以及车辆采用以下方式达到上 述目的的至少一部分。本专利技术针对一种具有内燃机的内燃机装置。所述内燃机装置包括排气净化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并包括净化催化 部,其具有用于净化排气的净化催化剂;燃料气体吸附部,其具有用于吸附排气中的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吸附剂;以及通道切换部,用于在4吏排气 主要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一通道和使全部排气经过所述燃料气体吸 附部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二通道之间切换;失火判定单元,用于判定是否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 火;以及,失火期间切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得当所述失 火判定单元判定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火时所述通道切换 部使排气通至所述第二通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装置,当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火 时,控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得通过在使排气主要通至净化催化部的第一 通道与使全部排气经过燃料气吸附部通至净化催化部的第二通道之间 切换而使排气通至所述第二通道。从而,当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 生了失火时能够防止排放未燃烧的燃料。在本专利技术内燃机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净化单元的所 述净化催化部可位于排气通道的整个下游中且所述排气净化单元的所述燃料气体吸附部可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上游的一部分中;并且,所述 排气净化单元的所述通道切换部可布置在所述排气净化单元的所述排 气通道的上游的其余部分中,并具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其余部分的气 门。在此实施例中,仅仅通过气门操作便足以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 间进行切换。在本专利技术内燃机装置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燃机装置可包括位气的净化催化剂的第二排气净化单元。在此实施例中,排气净化单元应吸 附燃料或者净化不能由所述第二排气净化单元净化的排气。从而,所述排 气净化单元能够配置得小而紧凑。本专利技术还针对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 内燃机,用于输出驱动力;排气净化单元,其位于所述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并包括净化催化部, 其具有用于净化排气的净化催化剂;燃料气体吸附部,其具有用于吸附排气中的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吸附 剂;以及通道切换部,用于在使排气主要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一通道 和使全部排气经过所述燃料气体吸附部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二通道 之间切换;失火判定单元,用于判定是否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火; 以及,失火期间切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得当所述失火 判定单元判定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火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 排气通至所述第二通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当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釭中发生了失火时,控制 通道切换部使得通过在使排气主要通至净化催化部的第一通道与使全部 排气经过燃料气吸附部通至净化催化部的第二通道之间切换而使排气通 至所述第二通道。从而,当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釭中发生了失火时能够防 止排放未燃烧的燃料。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车辆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净化单元的所述 净化催化部可位于排气通道的整个下游中且所述排气净化单元的所述燃 料气体吸附部可位于所述排气通道的上游的一部分中;并且所述排气净化 单元的通道切换部布置在所述排气净化单元的排气通道的上游的其余 部分中,并具有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其余部分的气门。在此实施例中,仅仅通过气门操作便足以在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进行切换。在本专利技术的所述车辆的另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车辆可包括位于所净化催化剂的第二排气净化单元。在此实施例中,排气净化单元应吸附燃 料或者净化不能由所述第二排气净化单元净化的排气。从而,所述排气净 化单元能够配置得小而紧凑。本专利技术还针对一种内燃机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内燃机装置包括内燃 机以及排气净化单元,所述排气净化单元设置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并包括净化催化部,其具有用于净化排气的净化催化剂;燃料气体吸附 部,其具有用于吸附排气中的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吸附剂;以及,通道切 换部,用于在使排气主要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 一通道和使全部排气经 过所述燃料气体吸附部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二通道之间切换。所述控 制方法控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得当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 火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排气通至所述第二通道。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装置的控制方法,当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 发生了失火时,控制通道切换部使得通过在使排气主要通至净化催化部 的第一通道与使全部排气经过燃料气吸附部通至净化催化部的第二通 道之间切换而使排气通至所述第二通道。从而,当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 缸中发生了失火时能够防止排放未燃烧的燃料。附图说明图l是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燃机装置21的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安装有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内燃机装置21的混合 动力车辆20的构造的示意图;图3是示出安装在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内燃机装置21上的第 二净化设备160的构造的示意图;以及图4是示出由发动机ECU 24执行的运转期间气门控制程序的示例 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说明用于执行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模式。图l是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燃机装置21的构造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安装有按照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的所述内燃机装置21的混合动力车辆20的构造的示意图。图3 是示出安装在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所述内燃机装置21上的第二净化设 备的构造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安装有按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内燃机装置21的混合动 力车辆20包括发动机22;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下文称为发动机ECU ) 24,用于执行发动机22的运转控制;动力分配与整合机构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内燃机的内燃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排气净化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内燃机的排气系统中并包括:净化催化部,其具有用于净化排气的净化催化剂;燃料气体吸附部,其具有用于吸附排气中的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吸附剂;以及通道切换部,用于在使排气主要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一通道和使全部排气经过所述燃料气体吸附部通至所述净化催化部的第二通道之间切换;失火判定单元,用于判定是否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火;以及,失火期间切换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得当所述失火判定单元判定所述内燃机的任何气缸中发生了失火时所述通道切换部使排气通至所述第二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一本和宏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