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压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0229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压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二外壳部与所述第一外壳部连接成一体,根据向下加压下降流动一定高度,当释放加压时,上升流动到原状态;多个贯通部,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划分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以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方式贯通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第一狭缝部,连通所述多个贯通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侧形成支撑面,且在与所述支撑面隔开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部侧形成向下加压面;以及第一传感器单元,其一侧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且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所述另一侧根据所述第二外壳部的流动而一体流动。

Pressure measuring e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测压元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测压元件,更详细地,涉及包括具有用于放置待测量物体的负荷加压部的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一侧且设定有最大负载值的传感器单元,从而,由传感器单元测定基于对于所述负荷加压部的加压的物体的负载的测压元件。
技术介绍
通常,测压元件是用于测定重量的装置,并且是输出与负载成比例的电信号的所谓负载-电力转换器。目前最广泛使用的称重方法是使用电阻线扭转计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桥电路以电信号提取由于负载而变形的弹性体在扭转计上的电阻变化。作为一个例子,简单参照现有技术的测压元件,其是物体秤重用测压元件,该物体秤重用测压元件用于测定所述物体的体重,且包括:基底;传感器单元,设置于呈一体型块状的外壳,沿横向长长地布置在所述基底上,当从上方施加负载时弹性变形,以产生与所述变形量成比例的电信号;上板,位于所述外壳的上方,由于位于所述上板上的物体被施加负载;以及负载球,设置在所述上板与所述传感器单元之间,以向所述传感器单元传达对所述上板施加的负载,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两端部下面形成有槽部,在所述基底的上方中与各个所述槽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外壳支撑部,而且,所述外壳在所述外壳的槽部容纳所述外壳支撑部来相接触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外壳支撑部上,并布置在所述基底上。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测压元件中,外壳呈一体型块结构,而且并非设置有用于停止在弹性变形部分由于施加负载而发生的弹性变形的装置,因此,若施加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负载值的负载,则由于施加超过负载导致超出外壳的允许弹性变形值,结果,外壳超出恢复屈服点,由此,当释放对外壳施加负载时,发生弹性变形的外壳无法恢复到原状态,导致测压元件的损伤。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技术公报注册编号第20-0318768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压元件包括固定于地面的第一外壳部和与此相对应地上升流动的第二外壳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之间形成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并贯通的多个贯通部,使多个贯通部连通,以形成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一狭缝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侧形成支撑面,而在与所述支撑面隔开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部侧形成向下加压面,从而,当对第二外壳部施加的负载超过最大负载值以使第二外壳部产生向下变形时,向下加压面与支撑面相接触,以使外壳在一定位置停止,从而防止发生进一步的变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向贯通部可以与所述纵向贯通部的上端部连通,所述外壳包括第二狭缝部和第二横向贯通部,所述第二狭缝部和第二横向贯通部与所述纵向贯通部的下端部连通,且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和所述第一横向贯通部相对称,所述外壳还设包括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相对称的第二传感器单元,通过上述对称结构,能够都应对外壳的向上/向下负荷。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压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侧的支撑面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侧的向上加压面和向下加压面具有相同的大小并表面一致,从而,能够正确应对对支撑面施加的向上/向下负荷的大小。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测压元件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二外壳部与所述第一外壳部连接成一体,根据向下加压下降流动一定高度,当释放加压时,上升流动到原状态;多个贯通部,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划分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以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方式贯通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第一狭缝部,连通所述多个贯通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侧形成支撑面,且在与所述支撑面隔开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部侧形成向下加压面;以及第一传感器单元,其一侧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且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所述另一侧根据所述第二外壳部的流动而一体流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测压元件中,所述多个贯通部可以包括:第一横向贯通部,沿所述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的横向长长地贯通,使得流动的所述第二外壳部相对于固定的所述第一外壳部以悬臂结构上下顺利流动;以及纵向贯通部,与所述第一横向贯通部隔开一定距离并通过所述第一狭缝部连通,沿上下方向长长地贯通。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测压元件中,所述第一横向贯通部可以与所述纵向贯通部的上端部连通,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二狭缝部及第二横向贯通部,所述第二狭缝部及第二横向贯通部与纵向贯通部的下端部连通,且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和所述第一横向贯通部相对称,且所述外壳还可包括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相对称的第二传感器单元。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测压元件中,所述第二狭缝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侧可以形成支撑面,且在与所述支撑面隔开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部侧可以形成向上加压面,所述向上加压面对所述支撑面进行加压。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测压元件中,所述第一外壳部侧的支撑面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侧的向上加压面和向下加压面可以具有以相同的大小表面一致的结构。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测压元件包括固定于地面的第一外壳部和与此相对应地上升流动的第二外壳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之间形成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并贯通的多个贯通部,使多个贯通部连通,以形成第一狭缝部,所述第一狭缝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侧形成支撑面,而在与所述支撑面隔开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部侧形成向下加压面,从而,当对第二外壳部施加的负载超过最大负载值以使第二外壳部产生向下变形时,向下加压面与支撑面相接触,以使外壳在一定位置停止,从而防止发生进一步的变形,结果,通过防止外壳变形来获得延长产品寿命的效果。并且,所述第一横向贯通部可以与所述纵向贯通部的上端部连通,所述外壳可以包括第二狭缝部和第二横向贯通部,所述第二狭缝部和第二横向贯通部与所述纵向贯通部的下端部连通,且与所述第一狭缝部和所述第一横向贯通部相对称,所述外壳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传感器单元相对称的第二传感器单元,通过上述对称结构,能够都应对外壳的向上/向下负荷。并且,所述第一外壳部侧的支撑面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侧的向上加压面和向下加压面具有相同的大小并表面一致,从而,能够正确应对对支撑面施加的向上/向下负荷的大小,以便防止由于加压载重偏心导致的外壳的进一步变形,结果,可以获得提高产品可靠性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测压元件的概略主视图。图2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测压元件的透视图。图3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测压元件的概略主视图。图4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测压元件的第二外壳部被加压的状态的概略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如下。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测压元件包括外壳10、多个贯通部20、第一狭缝部30及第一传感器单元40。所述外壳10呈矩形块状,并包括第一外壳部11和第二外壳部12,所述第一外壳部11的底面扁平,以紧贴固定于地面,而且,所述第二外壳部12与所述第一外壳部11连接成一体,根据向下加压下降流动一定高度,当释放加压时,上升流动到原状态。其中,所述第二外壳部12的底面具有从地面向上隔开一定高度的结构,以便能够上下流动一定高度。在所述第二外壳部12的上面可以安装用于放置测定物体的放置板或用于与测定物体直接连接的独立的连接器(图中未示出)。附图标记13表示用于向显示器等传送所述第一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测压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二外壳部与所述第一外壳部连接成一体,根据向下加压下降流动一定高度,当释放加压时,上升流动到原状态;多个贯通部,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划分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以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方式贯通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第一狭缝部,连通所述多个贯通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侧形成支撑面,且在与所述支撑面隔开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部侧形成向下加压面;以及第一传感器单元,其一侧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且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所述另一侧根据所述第二外壳部的流动而一体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0.24 KR 10-2017-01384881.一种测压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包括第一外壳部和第二外壳部,所述第一外壳部固定于地面,所述第二外壳部与所述第一外壳部连接成一体,根据向下加压下降流动一定高度,当释放加压时,上升流动到原状态;多个贯通部,彼此隔开一定距离,划分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以彼此隔开一定距离的方式贯通所述第一外壳部和所述第二外壳部;第一狭缝部,连通所述多个贯通部,在所述第一外壳部侧形成支撑面,且在与所述支撑面隔开并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外壳部侧形成向下加压面;以及第一传感器单元,其一侧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外壳部,且另一侧连接于所述第二外壳部,所述另一侧根据所述第二外壳部的流动而一体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压元件,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焕
申请(专利权)人:和仁机械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