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82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底部具有移动滚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升降台。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第一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取物设备的取物部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与第二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低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底部;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二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

Transport Equipment of LCD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显示领域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升,生产线中的面板搬运方式从半人工的人工引导车(manualguidedvehicle,MGV)逐渐升级为全自动的顶部起重转移设备(overheadhoisttransfer,OHT)和自动引导车(auto-guidedvehicle,AGV)。OTH采用爪式抓取的方式实现物料的装载,AGV则采用叉状托盘实现物料的装载。二者的装载方式不同,因此与其对接的接口也具有不同的设计。因此,如果要更换搬运方式,则需要更换与之对应的接口,从而限制了生产线中的搬运方式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能够与各种类型的液晶面板装载设备相配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顶部的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支撑部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升降台;其中,所述壳体底部具有移动滚轮;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第一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取物设备的取物部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与第二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低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底部;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二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取物设备为底部插取设备,所述底部插取设备具有能够从所述液晶面板底部托举所述液晶面板的叉形取物件;所述第二取物设备为顶部抓取设备,所述顶部抓取设备具有能够从所述液晶面板顶部抓举所述液晶面板的爪形取物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平行设置的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之间;其中,所述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最大宽度。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升降台处于最小高度;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二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升降台处于最大高度。当所述升降台处于最小高度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低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当所述升降台处于最小高度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左侧与所述左支撑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叉形取物件的左侧分叉的宽度,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右侧与所述右支撑部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所述叉形取物件的右侧分叉的宽度。当所述升降台处于最大高度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爪形取物件的水平部分的厚度。当所述升降台处于最大高度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爪形取物件的水平部分的厚度的两倍。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具有与底部插取设备相配合的第一支撑部和与顶部抓取设备相配合的第二传输部,能够适用不同类型的液晶面板装载设备,不论是人工引导车还是自动引导车都可以与本专利技术中的传输设备配合使用。因此,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增大了液晶面板传输的灵活性,打破了对接类型对装载设备的选择的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人工引导车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人工引导车的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顶部起重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正视图;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8和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的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在实际应用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首先对现有技术进行简要说明。现有的液晶面板装载设备主要包括人工引导车、顶部起重转移设备和自动引导车。参见图1至图3,图1为人工引导车20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的人工引导车20的传输设备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所述人工引导车20包括叉形取物件210,与所述人工引导车20匹配的第一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30为平行设置的两个条状支撑结构。当液晶面板10在人工引导车和第一液晶面板传输设备30之间转移时,所述支撑架伸入所述两个条状支撑结构之间的空隙220中,之后向上提升,将液晶面板10转移到所述人工引导车20的叉形取物件210上。可见,与所述人工引导车20匹配的第一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30必须具有两条平行设置的支撑结构,以便于与所述人工引导车20的叉形取物件210相配合。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顶部起重转移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正视图。所述顶部起重转移设备包括爪形取物件310。与所述顶部起重转移设备配合的第二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40为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沿水平方向的最大宽度小于所述液晶面板1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宽度,以便于所述爪形取物件310搭扣在所述液晶面板10底部,抬起所述液晶面板10。可见,与所述顶部起重转移设备匹配的第二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40必须具有宽度小于液晶面板的支撑台,以便于与所述顶部起重转移设备的爪形取物件310相配合。即,现有技术中,与不同的液晶面板传输设备相配合的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也各不相同,如需更换液晶面板装载设备,也需要同时更换对应的传输设备,更换成本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能够与各种类型的液晶面板传输设备相配合。具体的,参见图6和图7,图6和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传输设备50包括壳体530、位于所述壳体530顶部的第一支撑部510、位于所述壳体530内部的第二支撑部520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520的升降台521。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530底部具有移动滚轮(图中未示出),便于所述传输设备50按照预设的轨迹移动。所述第一支撑部510用于与第一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一支撑部510的顶部高于所述壳体530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支撑部510的顶部距离所述壳体530的顶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取物设备的取物部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部520用于与第二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520的顶部低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底部;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二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520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部510的顶部。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取物设备为底部插取设备,例如人工引导车。所述人工引导车具有能够从所述液晶面板底部托举所述液晶面板的叉形取物件。所述第二取物设备为顶部抓取设备,例如顶部转移设备,所述顶部转移设备具有能够从所述液晶面板顶部抓举所述液晶面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顶部的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支撑部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升降台;其中,所述壳体底部具有移动滚轮;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第一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取物设备的取物部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与第二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低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底部;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二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设备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顶部的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二支撑部和支撑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升降台;其中,所述壳体底部具有移动滚轮;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与第一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且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距离所述壳体的顶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取物设备的取物部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与第二取物设备相配合;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一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低于所述液晶面板的底部;当液晶面板在所述传输设备和第二取物设备之间转移时,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部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不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取物设备为底部插取设备,所述底部插取设备具有能够从所述液晶面板底部托举所述液晶面板的叉形取物件;所述第二取物设备为顶部抓取设备,所述顶部抓取设备具有能够从所述液晶面板顶部抓举所述液晶面板的爪形取物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面板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平行设置的左支撑部和右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凯张天宇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