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97635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属于液罐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由总控制阀、仓阀、底阀、油气回收阀、呼吸阀、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互锁阀、油气回收接头、油口接头、易容塞、油水分离器等部分组成,系统通过总控制阀及各个液罐仓仓阀与底阀控制灌装过程中各仓气路的打开与关闭,通过互锁阀及油气管道控制阀、油气回收阀控制灌装过程中的油气回收。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液罐车防溢流系统出现故障或人为错误时,某个仓中的油品不会进入其它仓中,避免混油情况的发生,有效避免了经济损失,同时在过度灌装情况下,能够通过罐顶的溢油现象及时明确显示防溢流系统的故障,警示液罐车及时进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属于液罐车

技术介绍
现有液罐车在装运成品油时常使用密闭的底部灌装方式,液罐车通常安装有与之配套的油气回收系统、防溢流系统以及其它下装部件如底阀、油口接头等。防溢流系统是防止液罐车灌装溢出的防护系统,能够实现自动停止灌装。但当夏季高温条件或是出现故障使防溢流系统失效时,某个液罐仓装满溢出后,油品液体有可能会通过打开的油气回收通道直接进入其它仓中而不被发现,当继续向这些仓中装入不同的油品时则会产生混油异常,从而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液罐车易产生混油异常的风险,提供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及其工作原理,使液罐车防溢流系统出现故障或人为错误时,某个仓中的油品不会进入其它仓中,避免混油情况的发生。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总控制阀、仓阀、底阀、油气回收阀、呼吸阀、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互锁阀、油气回收接头、油口接头、易容塞、油水分离器等部分组成。进一步地,底阀、仓阀、呼吸阀、油气回收阀数量为多个并与各液罐仓相对应,底阀位于各液罐仓底部,油气回收阀与呼吸阀位于各液罐仓顶部;仓阀分别与其对应的底阀与油气回收阀通过气路连接,总控制阀与气源通过气路连接,系统工作时总控制阀打开,当仓阀打开时其对应液罐仓底阀与油气回收阀打开,当仓阀关闭时其对应液罐仓底阀与油气回收阀关闭,当液罐仓过度灌装时,该仓对应呼吸阀打开使油品溢出。进一步地,油气回收阀与油气回收管道相连接,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位于油气回收管道上,油气回收接头位于油气回收管道末端,互锁阀位于油气回收接头处,当油气回收接头被连接时互锁阀关闭,同时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关闭;当油气回收接头未被连接时互锁阀打开,同时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打开。进一步地,油水分离器与气源连接,易容塞位于油水分离器至总控制阀的气路上,油口接头与各液罐仓相对应并与外部油源连接。一种基于权利前述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其特征在于,液罐车在底部进行灌装时,气源产生压缩空气经油水分离器进行纯净处理,打开总控制阀后,使用仓阀控制相应仓底阀与油气回收阀打开,油品从该仓相应的油口接头经底阀进入对应仓内,灌装完毕后关闭该仓仓阀,并控制相应底阀与油气回收阀关闭;灌装时油气回收接头连接油库,互锁阀关闭控制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关闭,灌装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当前所灌装仓的油气回收阀经由油气回收管道输送至所述油气回收接头进入油库;灌装过程中当油气回收接头未被连接时,互锁阀打开控制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打开,使灌装产生油气进入大气;当液罐车某仓被过度灌装时,其仓顶的呼吸阀打开,溢出的油从呼吸阀溢出并从灌顶留到地面。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得液罐车发生防溢流系统因高温或故障失效时,不会出现不同仓之间的混油,避免了经济损失;本专利技术在过度灌装情况下能够通过罐顶的溢油现象及时明确显示防溢流系统的故障,警示液罐车进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图;图中的标号说明:1-油气回收阀;2-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3-底阀;4-总控制阀;5-仓阀;6-易容塞;7-油水分离器;8-气源;9-互锁阀;10-油气回收接头;11-油口接头;12-呼吸阀。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图,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由油气回收阀1、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2、底阀3、总控制阀4、仓阀5、易熔塞6、油水分离器7、互锁阀9、油气回收接头10、油口接头11、呼吸阀12等部分组成。各液罐仓顶部设有油气回收阀1,底部设有底阀3,总控制阀4用于控制气源8气体到各个仓气路的打开与关闭,各仓的油气回收阀1与底阀3与相应仓阀5通过气路连接从而进行控制,当仓阀5关闭时气路关闭,相应仓底阀3与油气回收阀1关闭;当仓阀5打开时气路打开,气源空气将相应仓底阀3与油气回收阀1打开。油气回收阀1与油气回收管道相连接并输送灌装过程中产生油气至油气回收接头10,回收接头10处设有互锁阀9,油气回收管道上设有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2;互锁阀9用于控制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2的开启与关闭,当操作人员忘记将油气回收接头连接油库时,互锁阀开启,气源8到油气回收管道的气路打通,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2打开,回收油气进入大气,使罐体内保持常压状态;当油气回收接头连接油库时,互锁阀9关闭,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2关闭,形成密闭的油气回收通道从而将灌装过程中所产生的油气回收;油口接头11用于与外部油源相连接以向对应仓中进行灌装操作;各仓顶部设有呼吸阀12,当该仓过度灌装时油品通过该阀溢出并从罐顶流至地面。气源8为系统提供动力,气源产生的压缩空气进入油水分离器7,将油与水从空气中分离,总控制阀前设有易熔塞6,当其感应温度超过75℃时自动熔断,从而切断底阀与油气回收阀的控制气源,使罐体保持密封状态以减少外界对罐内的影响。气路控制系统的总体工作流程为,当液罐车在底部进行灌装时,气源产生的压缩空气经油水分离器7进行纯净处理后,打开总控制阀4,使用仓阀5控制相应仓底阀3与油气回收阀1打开,油品从相应的油口接头11经底阀3进入对应仓内;同时,油气回收接头连接10连接油库,互锁阀9关闭并控制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2关闭,灌装过程中产生的油气通过当前所灌装仓的油气回收阀1经由油气回收管道输送至油气回收接头10进入油库,灌装完毕后,关闭该仓仓阀5,并控制相应底阀3与油气回收阀1关闭;灌装过程中当油气回收接头因疏忽未被连接时,互锁阀9打开控制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2打开,使灌装产生油气进入大气。在灌装操作过程中,只有被灌装仓的油路与油气回收通道打开,其它仓均保持关闭状态,有效避免了混油情况的发生。当液罐车防溢流系统出现故障而过度灌装时,溢出的油会从相应仓的呼吸阀12溢出并从灌顶留到地面上,而不会流入其它仓内,从而避免了灌装过程中混油的风险。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总控制阀、仓阀、底阀、油气回收阀、呼吸阀、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互锁阀、油气回收接头、油口接头、易容塞、油水分离器等部分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总控制阀、仓阀、底阀、油气回收阀、呼吸阀、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互锁阀、油气回收接头、油口接头、易容塞、油水分离器等部分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仓阀、呼吸阀、油气回收阀数量为多个并与各液罐仓相对应,所述底阀位于各液罐仓底部,所述油气回收阀与呼吸阀位于各液罐仓顶部;所述仓阀分别与其对应的底阀与油气回收阀通过气路连接,所述总控制阀与气源通过气路连接,系统工作时总控制阀打开,当仓阀打开时其对应液罐仓底阀与油气回收阀打开,当仓阀关闭时其对应液罐仓底阀与油气回收阀关闭,当液罐仓过度灌装时,该仓对应呼吸阀打开使油品溢出。3.如权利要求2所述防混油的液罐车气路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回收阀与油气回收管道相连接,所述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位于油气回收管道上,所述油气回收接头位于油气回收管道末端,所述互锁阀位于所述油气回收接头处,当油气回收接头被连接时互锁阀关闭,同时所述油气回收管道控制阀关闭;当油气回收接头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龙梁泰彪吴小德黄振文龙玲萍胡代刚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永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