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9655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带阻尼台叶片加工方法,包括:步骤1,将待加工零件装入第一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机床调用测头对零件特征点进行检测,若满足设置要求继续运行,否则机床停止运行;满足设置要求时进行如下加工:铣削进排气边边缘、铣削缘板与叶身转接R、铣削叶盆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铣削叶背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和铣削零件基准面;步骤2,将零件装至第二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进行如下加工:铣削两端工艺凸台、铣榫头端面及边缘R角、铣榫头侧面、铣榫头型面及其R角和铣叶尖。本发明专利技术对零件状况提前进行预判,具有自诊断功能,不符合要求的零件不加工,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同时,将零件所有尺寸一个工序完成,省去20多个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A Machining Method for Rotor Blades with Damp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发动机叶片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带阻尼台叶片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带阻尼台精锻转子叶片加工主要是以浇注为主其它硬装夹为辅的加工模式,加工工序、周期长,零件合格率低。随着生产任务总量大幅增加,传统加工技术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路线为:(1)铣削进排气边边缘;(2)浇注;(3)铣削缘板与叶身转接R;(4)铣削叶盆侧阻尼台四周;(5)铣削叶背侧阻尼台四周;(6)铣削盆侧阻尼台面1;(7)铣削背侧阻尼台面1;(8)铣削盆侧阻尼台面2;(9)铣削背侧阻尼台面2;(10)铣削盆侧阻尼台面3;(11)铣削背侧阻尼台面3;(12)粗铣削两端工艺凸台;(13)精铣削两端工艺凸台;(14)粗铣榫头端面1;(15)粗铣榫头端面2;(16)精铣榫头端面1及边缘R角;(17)精铣榫头端面2及边缘R角;(18)粗铣榫头侧面1;(19)粗铣榫头侧面2;(20)精铣榫头侧面1及边缘R角;(21)精铣榫头侧面2及边缘R角;(22)粗铣榫头型面;(23)精铣榫头型面及其R角;(24)粗铣切割叶尖;(25)精铣叶尖;(26)熔化合金;(27)标记;(28)检验;(29)荧光检验;(30)目视检验;(31)入库。现有的加工方法,直接对零件进行加工,对于零件初始质量状态无法检测,对于初始质量状态不符合要求的零件加工后必然不合格,耗费加工时间,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阻尼台叶片加工方法,对零件质量状况提前进行预判,对不合格零件进行拒收,具有自诊断功能,提高产品质量,避免工序浪费。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加工零件装入第一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机床调用测头对零件特征点进行检测,如果满足设置要求继续运行,否则机床停止运行;当满足设置要求时,进行如下加工:铣削进排气边边缘、铣削缘板与叶身转接R、铣削叶盆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铣削叶背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和铣削零件基准面;步骤2,将零件换装至第二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进行如下加工:铣削两端工艺凸台、铣榫头端面及边缘R角、铣榫头侧面、铣榫头型面及其R角和铣叶尖。优选的,步骤1中,机床加工进排气边边缘和缘板与叶身转接R时,采用自动修正加工程序的方法进行加工。进一步的,采用自动修正加工程序的方法进行加工,具体是:基于机床的测量系统,编制工艺工步,调用机床测头,对待加工和非加工部位进行检测,提取特征几何,形成点云,通过数学运算,将原理论数控程序进行修正。优选的,步骤2中,送入机床后,机床调用测头对零件基准面进行检测,修正零件加工零点。优选的,步骤1和步骤2中,均采用运输机构将零件送入机床。优选的,运输机构为机械手。优选的,机床为带测头的五轴机床。优选的,还包括:步骤3,将零件运送至标刻机进行编码标记。进一步的,还包括:步骤4,对零件所有尺寸进行测量。再进一步的,将零件送至白光测量机,对零件所有尺寸进行测量,测量数据进行硬盘备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机床调用测头对零件特征点进行检测,与理论模型进行对比,从而对零件质量状况提前进行预判,满足设置要求继续运行加工,对不合格零件进行拒收,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自诊断功能,只对符合要求的零件进行加工,不符合要求的零件不加工,避免资源和时间的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合格率,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在步骤1与2中,将零件所有尺寸完成,省去20多个工序,进一步提高加工效率;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合理的夹具、机床,对传统工艺路线进行优化,提高制造精度,保证了精锻叶片的产品合格率和质量,减少零件加工工序,缩短交付周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零件合格率低、加工工序长、生产周期长等问题。进一步的,机床加工进排气边边缘和缘板与叶身转接R时,采用自动修正加工程序的方法,具有自适应功能,既让加工部位和非加工部位过渡圆滑,又使加工部位满足设计要求,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一致性。进一步的,机床对零件基准面进行检测,修正加工零点,具有自修复功能。进一步的,使用运输机构收到指令后,代替人工将装夹零件的工装夹具送入机床,具有自感知功能,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加工效率、定位精度、产品一致性和质量;运输机构的使用,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的,使用白光测量机对零件进行所有尺寸测量,可以节省多套专用测具的使用,提高检测效率;测量数据进行硬盘备份,实行无纸化办公,节省资源,同时便于对加工尺寸的数据分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把待加工零件即模具成型的毛料准备好。步骤2:将待加工零件装入第一套工装,第一套工装先采用零件工艺两端锻件基准预定位;再以缘板毛坯面进行定位,通过定位压紧面同时咬合冲击方式直接嵌入零件基体,将零件进行固定。通过编制工艺工步,使一种运输机构将带有零件的托盘送入机床。步骤3:基于机床的测量系统,编制工艺工步,对刚进入机床的毛坯叶身表面的特征点进行检测,通过数学建模和逻辑运算,自动判断毛坯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如果满足则执行下一工步,否则,通过编制工艺工步,机床自动停止运行,并将零件退出设备,实现零件加工前自诊断功能。,步骤4:按照编制好的工艺模块进行铣加工,加工部位依次为:进排气边边缘、缘板与叶身转接R、叶盆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叶背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和零件基准面。零件加工完后,通过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带有零件的托盘送入拆卸区域。步骤5:人工将零件换装至第二套工装,第二套工装先采用零件的叶身特征点四周曲面区域进行预定位,再以零件的缘板面进行定位,将叶片沿进排气边方向轻微移动,通过夹具的自动浮动和旋转结构,使零件叶片沿进排气边其中的任意一侧贴到与之对应的定位块,合上压紧块,将零件进行固定。通过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带零件的工装送入机床;步骤6:通过编制工艺工步,机床调用测头对零件基准面进行检测,修正零件加工零点;按照编制好的工艺模块进行加工,加工部位依次为:铣削两端工艺凸台、铣榫头端面及边缘R角、铣榫头侧面、铣榫头型面及其R角和铣叶尖。步骤7:通过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零件运送至标刻机进行编码标记。步骤8:通过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零件运输至拆卸区域,人工将零件换装至第三套工装。步骤9:通过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零件送至测量机进行测量,对零件所有尺寸进行测量,判断是否合格。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不合格的零件退到不合格拆卸区域,合格零件则进行下一步骤。步骤10:通过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合格零件送至荧光检测区域:对加工面进行荧光检测,检测零件是否有缺陷。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不合格的零件退到不合格成品区域,合格零件则进行下一步骤。步骤11: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将合格的零件送至零件外观检测区域,检测员对零件进行目视表面外观。编制工艺工步,使使用运输机构将合格零件运送至成品区域,不合格零件运送至待处理区域。在步骤2中编制工艺工步,使用运输机构自动将工装送入机床;机床为带测头的五轴机床;机床按照工艺工步对零件质量状况进行判断,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加工零件装入第一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机床调用测头对零件特征点进行检测,如果满足设置要求继续运行,否则机床停止运行;当满足设置要求时,进行如下加工:铣削进排气边边缘、铣削缘板与叶身转接R、铣削叶盆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铣削叶背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和铣削零件基准面;步骤2,将零件换装至第二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进行如下加工:铣削两端工艺凸台、铣榫头端面及边缘R角、铣榫头侧面、铣榫头型面及其R角和铣叶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待加工零件装入第一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机床调用测头对零件特征点进行检测,如果满足设置要求继续运行,否则机床停止运行;当满足设置要求时,进行如下加工:铣削进排气边边缘、铣削缘板与叶身转接R、铣削叶盆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铣削叶背侧阻尼台四周及各面和铣削零件基准面;步骤2,将零件换装至第二套工装夹紧,送入机床,进行如下加工:铣削两端工艺凸台、铣榫头端面及边缘R角、铣榫头侧面、铣榫头型面及其R角和铣叶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机床加工进排气边边缘和缘板与叶身转接R时,采用自动修正加工程序的方法进行加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尼台转子叶片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自动修正加工程序的方法进行加工,具体是:基于机床的测量系统,编制工艺工步,调用机床测头,对待加工和非加工部位进行检测,提取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张新冬许立君李飞全儒振冯帆田小康卢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