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963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多头拉丝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放线篮及移动放线总成,所述移动放线总成包括固定于放线支架上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水平导轨下方处的两组放线篮的布置方向彼此平行;水平导轨上安置与之构成滑块导轨配合的移动吊臂,所述移动吊臂上设置用于改向放线篮处线体行进方向的改向轮;本系统还包括用于推动移动吊臂从而使移动吊臂相对水平导轨产生滑移动作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改向轮与放线篮之间的线体行进路径上的环形接触式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解决因来不及移料而发生的打结断线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拉丝操作的换线效率,并能随之降低线体断线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多头拉丝生产
,具体涉及可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
技术介绍
拉丝机主要用于金属线材制品的生产与加工,通过拉丝拔丝处理,从而使线材的直径、圆度、内部金相结构、表面光洁度乃至矫直度均能达到指定标准。放线系统是生产线赖以工作的源头,也是拉丝生产线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放线系统通常采用篮式放线,也即先将放线导轮总成固定在线篮正上方,再将线篮内的线体穿过放线导轮总成后进入拉丝机内。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每组线篮内的线体是定量的,若想生产线持续生产,则必然需要持续不断的换料。尤其是多头拉丝生产过程中,为保证连续生产,线体换料必须有一到两名操作员进行移出原线篮和推入新放线篮的过程。如不能及时将新料移至放线导轮总成下,由于放线斜角过大,会造成刮线和放线打结等现象,进而造成断线。显然的,上述传统换料方式会造成人员效率的极大浪费,同时由于多头拉丝系统所需线体量庞大,使得换料频次极高,因此也经常产生由于人员来不及拉出老放线篮而造成断线现象,从而给实际拉丝生产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其使用便捷,单人即可操作,可有效解决因来不及移料而发生的打结断线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拉丝操作的换线效率,并能随之降低线体断线现象的发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线体的放线篮,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位于放线篮上方的移动放线总成,所述移动放线总成包括固定于放线支架上的水平导轨,水平导轨的导向方向与水平导轨下方处的两组放线篮的布置方向彼此平行;水平导轨上安置与之构成滑块导轨配合的移动吊臂,所述移动吊臂上设置用于改向放线篮处线体行进方向的改向轮;本系统还包括用于推动移动吊臂从而使移动吊臂相对水平导轨产生滑移动作的驱动部,以及固定于改向轮与放线篮之间的线体行进路径上的环形接触式传感器;所述驱动部存在初始及进程两种位置状态:当第一组放线篮处旧线体经由环形接触式传感器所围合空间进入移动吊臂处并沿改向轮而进入下一工序时,此时因旧线体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互不接触,驱动部不工作从而处于初始状态;当第一组放线篮内的旧线体放完且开始释放并列布置在第一组放线篮一侧的第二组放线篮内的新线体时,因新线体行进路径相对旧线体而产生偏斜,此时新线体碰触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内环面处感应面,环形接触式传感器发送信号给中控单元,中控单元再启动驱动部作伸缩动作从而带动移动吊臂沿水平导轨动作至第二组放线篮正上方,直至新线体在保持位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环形区域内的同时仍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间互不碰触。优选的,所述移动吊臂包括板面铅垂布置的竖板,竖板的一侧板面处固接轮轴水平布置的改向轮,而在改向轮的正下方的竖板同侧板面处还设置有两组以上的应力轮;所述应力轮使得线体在其轮体作用区域呈“S”状行进;所述环形接触式传感器位于应力轮正下方处的竖板同侧板面处。优选的,所述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上环面处布置有悬吊点,且各悬吊点环绕环形接触式传感器轴线而周向均布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上环面处;悬吊绳一端固接于相应悬吊点处,而另一端与位于竖板相应板面处的同一锚固点间构成紧固配合,以使得环形接触式传感器呈轴线铅垂状的悬吊于竖板相应板面处。优选的,所述竖板的固定改向轮及应力轮的同侧板面处还布置有移动滚轮及导向套,所述水平导轨为双列导轨,导向套用于与水平导轨的第一行轨道构成套接式的滑轨导向配合,而两组轮轴方向水平设置且轴长方向垂直水平导轨导向方向的移动滚轮则由上而下的架设于水平导轨的第二行轨道上。优选的,所述驱动部为气缸,气缸的缸身固定于放线支架上,而气缸的活塞杆端沿水平导轨导向方向延伸并固定于移动吊臂处。优选的,以水平导轨的气缸所在端为近端,在水平导轨的远端设置有用于缓冲移动吊臂的缓冲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抛弃了传统的效率低下的人工换线方式,转而另辟蹊径的采用了全自动化的主动换线结构,从而可有效解决因来不及移料而发生的打结断线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拉丝操作的换线效率,并能随之降低线体断线现象的发生。具体而言,在实际操作时,操作员事先将两台或者更多台内置原料或者说线体的放线盘置于移动放线总成下方,并将当前组放线篮内线体的末端与下一组放线篮内线体的首端事先接好。之后将当前组放线篮内线体的首端依序穿过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内环空间并确保不碰触环形接触式传感器,再后线体即可经由改向轮等而进入下道工序。而一旦当前组放线篮内旧线体放完,因上述当前组放线篮内线体的末端与下一组放线篮内线体的首端已事先接好,因此本专利技术会马上抽拉下一组放线篮内的新线体。由于新线体所在的放线篮位于原有放线篮的一侧,这使得线体的行进路径必然发生了偏斜,如原本90°的线体行进方向变为45°的线体行进方向,这会使得新线体不可避免的接触到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内环面。之后,上述传感器发出信号至中控单元,随之驱使驱动部动作而推动整个移动吊臂,直至整个移动吊臂移动至新线体所在放线篮的正上方,此时新线体会位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内环空间内并不碰触环形接触式传感器,也即上述45°的线体行进方向又重新因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的主动移动而重新变为90°,即可实现了自动化的换篮操作。由上述可看出,整个操作过程中,操作员完全无需时刻监控,而只需在换线后的某个时间过来替换掉旧线体所在的空放线篮;这使得哪怕是十几组甚至几十组的本专利技术同时工作,操作员也无需独立的各个检查,而只需在特定时间点集中处理空放线篮即可。显然,本专利技术使用便捷,单人即可操作,可有效解决因来不及移料而发生的打结断线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拉丝操作的换线效率,并能随之降低线体断线现象的发生。2)、对于移动吊臂而言,其一方面作为承载体,以便于安置改向轮、应力轮、移动滚轮甚至是导向套;另一方面,移动吊臂作为配合件,可依靠导向套与移动滚轮的协同作用,从而实现相对水平导轨的往复滑移目的。而改向轮,则用于将铅垂向的由下而上行进的线体转变为水平行进,以便将线体沿既定路线送入下一道工序。应力轮一方面用于张紧线体,以确保线体沿改向轮行进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则起到卸力的功能,从而通过人为的对线体的“S”形弯曲而去除线体自身的内应力,最终保证线体自身品质。3)、环形接触式传感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重点结构,其功能是通过自身环形结构,从而使得线体一旦沿任何角度偏斜过大,均会因线体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内环面的碰触而导致传感器发出信号,进而实现驱动部对移动吊臂的推动或回拉动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依靠环形接触式传感器来主动的适应当前线体位置。由于在自动换线时,由旧线体换到新线体时具备突发性,也即线体会瞬间的改变自身路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环形接触式传感器特设的悬吊结构而不是刚性固定结构。相对刚性固定结构而言,当线体行进方向突发变化时,线体碰触悬吊结构的环形接触式传感器是柔性的碰触,也即环形接触式传感器本身会通过自身的悬吊结构而自发的缓冲,以避免线体与传感器间的刚性碰撞。此外的,悬吊结构的环形接触式传感器,可保持传感器无论使用多久,在正常状态下均维持了轴线铅垂状态,整个构造的工作可靠性乃至响应灵敏度均能得到有效保证。4)、对于驱动部而言,或可采用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线体的放线篮,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位于放线篮上方的移动放线总成,所述移动放线总成包括固定于放线支架上的水平导轨(10),水平导轨(10)的导向方向与水平导轨(10)下方处的两组放线篮的布置方向彼此平行;水平导轨(10)上安置与之构成滑块导轨配合的移动吊臂(20),所述移动吊臂(20)上设置用于改向放线篮处线体行进方向的改向轮(21);本系统还包括用于推动移动吊臂(20)从而使移动吊臂(20)相对水平导轨(10)产生滑移动作的驱动部(30),以及固定于改向轮(21)与放线篮之间的线体行进路径上的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所述驱动部(30)存在初始及进程两种位置状态:当第一组放线篮处旧线体经由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所围合空间进入移动吊臂(20)处并沿改向轮(21)而进入下一工序时,此时因旧线体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互不接触,驱动部(30)不工作从而处于初始状态;当第一组放线篮内的旧线体放完且开始释放并列布置在第一组放线篮一侧的第二组放线篮内的新线体时,因新线体行进路径相对旧线体而产生偏斜,此时新线体碰触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的内环面处感应面,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发送信号给中控单元(50),中控单元(50)再启动驱动部(30)作伸缩动作从而带动移动吊臂(20)沿水平导轨(10)动作至第二组放线篮正上方,直至新线体在保持位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的环形区域内的同时仍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间互不碰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包括用于容纳线体的放线篮,其特征在于:本系统还包括位于放线篮上方的移动放线总成,所述移动放线总成包括固定于放线支架上的水平导轨(10),水平导轨(10)的导向方向与水平导轨(10)下方处的两组放线篮的布置方向彼此平行;水平导轨(10)上安置与之构成滑块导轨配合的移动吊臂(20),所述移动吊臂(20)上设置用于改向放线篮处线体行进方向的改向轮(21);本系统还包括用于推动移动吊臂(20)从而使移动吊臂(20)相对水平导轨(10)产生滑移动作的驱动部(30),以及固定于改向轮(21)与放线篮之间的线体行进路径上的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所述驱动部(30)存在初始及进程两种位置状态:当第一组放线篮处旧线体经由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所围合空间进入移动吊臂(20)处并沿改向轮(21)而进入下一工序时,此时因旧线体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互不接触,驱动部(30)不工作从而处于初始状态;当第一组放线篮内的旧线体放完且开始释放并列布置在第一组放线篮一侧的第二组放线篮内的新线体时,因新线体行进路径相对旧线体而产生偏斜,此时新线体碰触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的内环面处感应面,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发送信号给中控单元(50),中控单元(50)再启动驱动部(30)作伸缩动作从而带动移动吊臂(20)沿水平导轨(10)动作至第二组放线篮正上方,直至新线体在保持位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的环形区域内的同时仍与环形接触式传感器(40)间互不碰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多头拉丝机的感应式自动换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吊臂(20)包括板面铅垂布置的竖板(22),竖板(22)的一侧板面处固接轮轴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彬陈鼎彪陈城曹永成黄亮汪洋孙玉好胡伯顺吴晓山张槐林吴智云黄爱军李齐靖秦磊王帮助凌小八查敏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顶科镀锡铜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