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渡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57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渡罐,包括罐体、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罐体顶端,排液口设置在罐体底端,罐体内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上端与进气口密封连接,进气通道下半部内腔设有冷凝管,进气通道外部套设有过滤网,进气通道下方设有回流盖板,罐体内腔底面设有液位传感器,通过设置冷凝管和过滤网结构实现了对气体中气液两相的二次分离,分离程度较高使得分离过滤后的气相纯净度极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渡罐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过渡罐,尤其涉及一种可高效实现气液分离的过渡罐。
技术介绍
气液分离是在许多工作中需要实现的一个步骤,例如在气体压缩机中需要实现对气体的压缩工作时,若气体中含有液体小颗粒或一些可凝性气体组分,则在压缩气体的过程中由于气体压强变大,液体小颗粒发生聚集成较大的液体或可凝性气体组分凝成液体,使得经压缩的气体中掺入液体杂质,降低了压缩气体的质量并可能对气体压缩机造成损坏,而现有的过渡罐通常仅通过冷凝管对气液混合相进行简单的分离,这样的分离操作使得气相的纯度不高而且液相被分离收集后未及时进行合适处理导致容易再次挥发混入气相。中国专利局于2018年2月23日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罐的技术专利授权,授权公布号为CN206996071U,其采用旋流换向管实现对气体中所携带的液体及可凝性气体组分进行冷凝除去,提高气相纯度,但其对于已经收集得到的液相没有进行合适的处理,在液相收集到一定量后容易再次挥发混入气相内,降低气相纯度,且在其仅是以旋流换向管分离气体中所携带的液体及可凝性气体组分,效果有限,难以达到非常优异的分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渡罐通常仅通过冷凝管对气液混合相进行简单的分离,这样的分离操作使得气相的纯度不高而且液相被分离收集后未及时进行合适处理导致容易再次挥发混入气相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高效实现气液分离的过渡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渡罐,包括罐体、进气口、出气口和排液口,进气口和出气口设置在罐体顶端,排液口设置在罐体底端,罐体内设有进气通道,进气通道上端与进气口密封连接,进气通道下半部内腔设有冷凝管,进气通道外部套设有过滤网,进气通道下方设有回流盖板,罐体内腔底面设有液位传感器。气体经进气口进入罐体内,流经进气通道下半部的冷凝管后在冷凝管内部开始初步冷凝,气体中的液体小颗粒于冷凝管中冷凝并被收集,随后气体从冷凝管下端溢出后再次上升,经过套设在进气通道外部的过滤网,气体中含有的可凝性气体组分分子与过滤网发生碰撞并放热,容易在过滤网上冷凝为液相,实现对气体的二次过滤,大大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提高了气相的纯净度,而经冷凝管和过滤网收集的液相受重力作用滴落至罐体内腔的底部后容易再次挥发上升混入气相中,降低气相的纯净度,冷凝管下部设有回流盖板可极大程度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冷凝管和过滤网收集的液相滴落至回流盖板上表面后,沿其凸起的上表面滑落至罐体内腔的底部,汇集在罐体内腔底部的液体若产生挥发则容易被遮盖在其上部的回流盖板阻挡并再次冷凝成液体,极大地防止了经冷凝收集的液相挥发混入气相中的情况发生,液位传感器能够灵敏地检测所收集的液相量,进而及时通过排液口排出。作为优选,所述过滤网中的每股过滤线均由三根线体构成。每股过滤线均有三根线体构成,首先在结构上提高了过滤网的强度,使得在气流较大时保持过滤网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相当于增加了每股过滤线的粗度,更容易与气体中的可凝性气体组分发生碰撞冷凝。作为优选,所述三根线体以一定的弯曲度和间隙螺旋构成过滤线。存在间隙并呈螺旋形相互缠绕的三根线体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从俯视和仰视的角度看去都是完全密集的,极大地提高了气体内可凝性气体组分与过滤网的碰撞几率,能够极大地提高气相纯净度。作为优选,所述罐体内腔设有缓冲机构,缓冲机构设有上开口和侧开口,上开口与出气口密封连接。过渡罐与出气口存在内外气压差,气压差较大时产生强大气流,对出气口产生较大冲击容易导致出气口连接设备与出气口的连接不稳定,容易对出气口造成损伤,设置缓冲机构后气流须经缓冲机构侧开口进入缓冲机构后再向上逸出出气口,对气流产生了一定减速的效果,对出气口连接设备与出气口的连接稳定性有所提升并能够对出气口实现一定保护。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机构侧开口设有通气板和阻挡板,通气板设有若干个通孔,并与滑杆一端固定连接,滑杆另一端与缓冲机构或罐体内腔侧壁固定连接,阻挡板套设在滑杆上。通气板设有通孔实现通气并连有滑杆与缓冲机构或罐体内腔侧壁固定连接,十分稳固,而在滑杆上设有阻挡板,阻挡板与连有滑杆的缓冲机构壁或罐体内腔侧壁采用强力弹簧连接,使阻挡板压紧通气板,封死通气板上的通孔使气体无法流通,又可让阻挡板与通气板采用磁连接,即阻挡板和通气板均为具有强磁性的磁铁材料且异性相吸使两者紧密吸附或阻挡板和通气板中任意一个为具有强磁性的磁铁材料,另一个为铁或铁氧体等可吸附磁铁的材料,使两者紧密吸附,还可以将具有强磁性的磁铁材料替换为电磁铁,通过控制电流可调整磁性强弱,进而改变阻挡板和通气板间相互产生的吸附力的大小,通气板和阻挡板在紧密连接的情况下通气板上的通孔被阻挡板封死,罐体内腔的气体无法排出,会逐渐增大气压,而气压上升会导致可凝性气体组分的沸点上升,极大地促进可凝性气体组分的凝结,并增加其挥发难度,使得气相纯净度可进一步得到提升,当内外气压差达到一定阈值后阻挡板将被推开,进而可以在高压下进行通气,但通气后若罐体内腔气压下降到一定程度,阻挡板又会复位阻挡气体以维持罐体内腔的气压,使得其保持良好的冷凝聚集液体小颗粒和可凝性气体组分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机构内设有滑杆,滑杆一端连接缓冲机构设有侧开口的侧壁,另一端连接位置相对的同一缓冲机构侧壁或罐体内腔侧壁,滑杆上套设有阻挡板。阻挡板可沿滑杆滑动,可起到封闭缓冲机构侧开口的作用,阻挡板与不设开口且连有滑杆的缓冲机构壁或罐体内腔侧壁采用强力弹簧连接,使阻挡板压紧缓冲机构侧开口,封死缓冲机构侧开口使气体无法流通,又可让缓冲机构设有侧开口的侧壁与阻挡板采用磁连接,即阻挡板和缓冲机构设有侧开口的侧壁均为具有强磁性的磁铁材料且异性相吸使两者紧密吸附或阻挡板和缓冲机构设有侧开口的侧壁中任意一个为具有强磁性的磁铁材料,另一个为铁或铁氧体等可吸附磁铁的材料,使两者紧密吸附,还可以将具有强磁性的磁铁材料替换为电磁铁,通过控制电流可调整磁性强弱,进而改变阻挡板和缓冲机构设有侧开口的侧壁间相互产生的吸附力的大小,缓冲机构设有侧开口的侧壁和阻挡板在紧密连接的情况下缓冲机构侧开口被阻挡板封死,罐体内腔的气体无法排出,会逐渐增大气压,而气压上升会导致可凝性气体组分的沸点上升,极大地促进可凝性气体组分的凝结,并增加其挥发难度,使得气相纯净度可进一步得到提升,当内外气压差达到一定阈值后阻挡板将被推开,进而可以在高压下进行通气,但通气后若罐体内腔气压下降到一定程度,阻挡板又会复位阻挡气体以维持罐体内腔的气压,使得其保持良好的冷凝聚集液体小颗粒和可凝性气体组分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回流盖板下部设有储液仓,储液仓上部中心密闭,边缘部分设有沿罐体内腔侧壁螺旋向下的流道。储液仓上部中心密闭,仅在边缘部分设有螺旋向下的流道,使得储液仓内收集得到的液相即便挥发也无法通过储液仓上部,只能通过流道向外逸出,但流道在起到引导收集所得的液相流入储液仓功能的同时还起到了冷凝管的作用,挥发分在流道内再次被冷凝流下,使得从原气体中冷凝分离出来的液相再也无法混入气相中成为杂质。作为优选,所述出气口内设有干燥层,干燥层上下面为网面,网面内铺设有大颗粒干燥剂,排液口处设有排液阀。干燥层能够作为一层保险,使得气体在从高压态进入低压态使距离缓冲机构较近的液相容易挥发混入气体中成为杂质,而干燥剂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渡罐,包括罐体(1)、进气口(101)、出气口(102)和排液口(103),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设置在罐体(1)顶端,排液口(103)设置在罐体(1)底端,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设有进气通道(2),进气通道(2)上端与进气口(101)密封连接,进气通道(2)下半部内腔设有冷凝管(201),进气通道(2)外部套设有过滤网(3),进气通道(2)下方设有回流盖板(4),罐体(1)内腔底面设有液位传感器(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渡罐,包括罐体(1)、进气口(101)、出气口(102)和排液口(103),进气口(101)和出气口(102)设置在罐体(1)顶端,排液口(103)设置在罐体(1)底端,其特征在于,罐体(1)内设有进气通道(2),进气通道(2)上端与进气口(101)密封连接,进气通道(2)下半部内腔设有冷凝管(201),进气通道(2)外部套设有过滤网(3),进气通道(2)下方设有回流盖板(4),罐体(1)内腔底面设有液位传感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渡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中的每股过滤线(301)均由三根线体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过渡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根线体以一定的弯曲度和间隙螺旋构成过滤线(30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过渡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内腔设有缓冲机构(7),缓冲机构(7)设有上开口和侧开口,上开口与出气口(102)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过渡罐,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际波单荣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雷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