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954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涉及生物科学和药物载体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由蜂毒杂合多肽和磷脂、胆固醇脂结合组成。该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制备的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用于靶向抗原提呈细胞,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以改善免疫微环境,从而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反应,实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作用;还用于靶向并激活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以抑制远位肿瘤的生成;还用于靶向肝血窦内皮细胞,并促使其释放多种免疫因子,以抑制肿瘤肝转移。该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制备的免疫激活和抗癌药剂无毒副作用,不依赖于肿瘤类型,抗肿瘤效果好。

Application of a Bee Venom Lipid Nano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科学和药物载体
,具体涉及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
技术介绍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转移和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的化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与手术与放疗相媲美,短期内能起到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干扰核酸的合成代谢、DNA的复制、抑制有丝分裂和蛋白质的合成。但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药物或药物载体也存在缺陷:直接杀灭肿瘤细胞的药物或药物载体一般都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作用于生物体内正常的细胞,特别是机体免疫细胞,从而损害机体免疫系统,导致肿瘤复发。同时,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往往最终导致化疗失败。一般而言,机体对一种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性,可能会对结构和功能相似的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一旦耐药性出现不但使该药物治疗不敏感,而且反复多次治疗会增加化疗的毒性,加重病人病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急需开发一种肿瘤治疗效果好且对免疫系统没有直接毒副作用的药物或药物载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激活抗原提呈细胞改善免疫微环境,肿瘤治疗效果好。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所述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由蜂毒杂合多肽和磷脂、胆固醇脂结合组成,所述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用于制备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所述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抗原提呈细胞,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以改善免疫微环境。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抗原提呈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所述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并激活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B细胞,以抑制远位肿瘤的生长。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抗原提呈细胞为肝血窦内皮细胞,所述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肝血窦内皮细胞,并促使其释放多种免疫因子,以抑制肿瘤肝转移。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肿瘤包括黑色素瘤、乳腺肿瘤及结肠肿瘤。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蜂毒杂合多肽由α螺旋多肽、连接序列和蜂毒肽以共价键的形式串连而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α螺旋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DWFKAFYDKVAEKFKEAF。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连接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为GSG。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磷脂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蜂毒杂合多肽、磷脂和胆固醇脂的摩尔比例为0.19:3:0.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由蜂毒杂合多肽和磷脂、胆固醇脂结合组成。该蜂毒脂质纳米颗粒靶向抗原提呈细胞,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以改善免疫微环境,从而引起全身性的免疫反应,实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制备的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不依赖于肿瘤类型,直接和间接地对肿瘤细胞起到抑制作用,可以适用于多种肿瘤类型。现有结果表明该纳米颗粒能够明显多种肿瘤的发生并延长生存率。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制备的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无毒副作用,使用该药剂抑制肿瘤的同时,没有看到任何脏器的毒副作用。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制备的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B细胞,以抑制远位肿瘤的生长。在肿瘤处注射该药剂不仅能明显抑制原位肿瘤的生长,同时激活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B细胞,引起的全身性免疫反应,有效地抑制的远位肿瘤的生长。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制备的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肝血窦内皮细胞,并促使其释放多种免疫因子,适用于抑制肿瘤肝转移。通过诱导肝脏组织免疫因子适度升高而抑制肿瘤转移,没有任何脏器的毒副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曲线图;图2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淋巴结的靶向作用示意图;图3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淋巴结抗原提呈细胞的激活作用示意图;图4为瘤内注射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治疗方案示意图;图5为瘤内注射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原位黑色素瘤肿瘤的抑制作用曲线图;图6为瘤内注射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远位(对侧)黑色素瘤肿瘤的抑制作用曲线图;图7为瘤内注射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原位乳腺癌肿瘤的抑制作用曲线图;图8为瘤内注射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肿瘤治疗后的毒副作用检测示意图;图9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肝血窦内皮细胞靶向作用;图10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肝脏组织内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影响;图11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肝脏组织内免疫细胞的影响;图12为瘤内注射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治疗方案;图13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黑色素瘤肿瘤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图14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黑色素瘤肿瘤肝转移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图15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乳腺癌肿瘤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图16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乳腺癌肿瘤肝转移的生存率的影响;图17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结肠癌肿瘤肝转移的抑制作用;图18为蜂毒脂质纳米颗粒对结肠癌肿瘤肝转移小鼠生存率的影响;图19为肿瘤治疗后的毒副作用检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由蜂毒杂合多肽和磷脂、胆固醇脂结合组成。蜂毒杂合多肽由α螺旋多肽、连接序列和蜂毒肽以共价键的形式串连而成。α螺旋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DWFKAFYDKVAEKFKEAF,α螺旋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SEQIDNO.1所示。连接序列的氨基酸序列为GSG。磷脂为二肉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MPC,即1,2-dimyristoyl-sn-glycero-3-phosphocholine)。蜂毒杂合多肽、磷脂和胆固醇脂的摩尔比例为0.19:3:0.2。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用于制备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抗原提呈细胞,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以改善免疫微环境。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指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其活化状态、分化阶段、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在抗肿瘤免疫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根据APC表面膜分子的表达和功能的差异,可以将抗原提呈细胞分为两类: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DC)、巨噬细胞以及B细胞;2、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并激活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B细胞,以抑制远位肿瘤的生长。抗原提呈细胞为肝血窦内皮细胞,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肝血窦内皮细胞,并促使其释放多种免疫因子,以抑制肿瘤肝转移。肿瘤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及结肠癌。肝血窦内皮细胞(HepaticSinusoidalEndothelialcell,HSCE)是肝非实质细胞中数量最大的一种细胞,属于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约占肝非实质细胞总数的50%,是肝脏免疫耐受的起点,被认为是一群独一无二的器官常驻抗原提呈细胞,与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不同,其在肝内原位即可同时完成抗原的摄取、处理和提呈过程,但是由于HSCE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当与CD4+、CD8+T细胞直接接触之后,往往诱导CD4+T细胞向调节性T细胞转变,CD8+T细胞共抑制性分子表达上调,从而导致T细胞免疫耐受;HSCE还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由蜂毒杂合多肽和磷脂、胆固醇脂结合组成,所述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用于制备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所述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抗原提呈细胞,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以改善免疫微环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由蜂毒杂合多肽和磷脂、胆固醇脂结合组成,所述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用于制备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所述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抗原提呈细胞,并激活抗原提呈细胞以改善免疫微环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提呈细胞为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所述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并激活淋巴结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B细胞,以抑制远位肿瘤的生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原提呈细胞为肝血窦内皮细胞,所述免疫激活与抗癌药剂靶向肝血窦内皮细胞,并促使其释放多种免疫因子,以抑制肿瘤肝转移。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蜂毒脂质纳米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清铭张智红余祥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