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9426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9: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相变蜡5~10份,阻燃剂20~30份,硅酸铝40~50份,白炭黑5~10份,过氧化物引发剂0.1~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散热透湿膜密度较低,同时具有透过水汽和相变散热的能力,穿着舒适,内部有清凉感,尤其适合在夏天下雨时使用,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雨衣在夏天雨天使用时(环境温度高于26℃),雨衣内部的温度及湿度偏高的问题。

An acrylate-based heat dissipation and moisture permeability film for raincoat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衣用的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雨衣一般由布料和防水层组成,防水层的主要成分是PU胶,A/C胶,PVC胶,PE胶等。这些成分通过一定的方法分散到溶剂中去形成涂料,涂料以网纹辊,刮刀或滚筒等方式均匀涂布到布料上,后经过隧道炉加热固化成型。经过这些工序后,布料的表面附着一层防水层,形成了具有基本防雨功能的雨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雨衣提出了多功能的要求,例如防水,透湿,散热等。一般而言,雨衣的布料类型,材质以及功能相对固定,布料对雨衣更多地起补强作用,同时为雨衣的穿着提供舒适性。因此,雨衣的多功能性基本通过其防水层来实现,然而,具有多种功能的防水层的实现并不容易,原因如下:一、加工工艺:目前市面的透湿雨衣的防水层基本通过溶剂型聚氨酯加工获得,其加工过程存在溶剂使用过多、能耗高等问题。因此,传统透湿防水层的加工工艺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二、产品性能:聚氨酯制备的透湿型雨衣虽然能透湿,但这类雨衣遇水会吸湿和溶胀,导致雨衣的重量增加,增加使用者的不适感。三、产品设计:雨衣的多功能性基本建立在防水层的多功能性上。目前,这些多功能性基本通过添加助剂实现,例如,通过加入银离子增加雨衣的抗菌性,加入柔顺剂增加雨衣的柔软性,加入木质素增加雨衣的透气性。这样的设计思路很容易赋予雨衣单一的功能,但通过添加多种助剂来实现雨衣的多功能性不太可行,原因有:助剂与溶剂存在相容性问题,助剂与助剂之间也存在搭配问题,此外,助剂与树脂(PU胶,A/C胶,PVC胶,PE胶)也存在相容性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多功能雨衣的开发时间过长,成本过高。因此,目前市场上成熟的可用多功能(散热透湿)雨衣较少,多为单一功能雨衣,亟待在材料或工艺上进行突破,而单一功能的雨衣夏天雨天使用时(环境温度高于26℃),雨衣内部的温度及湿度偏高,给人带来不适。为解决此问题国外有一些专业的雨衣生产商也一直在做研究,但仍未有较为成熟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雨衣防水层功能单一的现状,提供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散热透湿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相变蜡5~10份,阻燃剂20~30份,硅酸铝40~50份,白炭黑5~10份,过氧化物引发剂0.1~1份。进一步,所述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是指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甲基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是指二环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乙醚甲基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酸酯、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酸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相变蜡是指石蜡、微晶蜡、费托蜡、蜂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阻燃剂为氢氧化铝粉、三聚氰胺磷酸盐、聚多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过氧化物引发剂为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的特点如下:1、散热功能通过相变蜡和硅酸铝来实现,相变蜡起储能作用能吸收热量,硅酸铝是低密度的导热填料,填充到树脂里起导热作用;2、透湿和挡雨功能通过一定比例的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和非水溶性酯单体实现,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有利于透过水汽;而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不利于雨水的穿透,起挡雨功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得的散热透湿膜密度较低,同时具有透过水汽和相变散热的能力,穿着舒适,内部有清凉感,尤其适合在夏天下雨时使用,解决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雨衣在夏天雨天使用时(环境温度高于26℃),雨衣内部的温度及湿度偏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要求保护上述雨衣用丙烯酸酯散热透湿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重量份依次将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和相变蜡加入到反应釜中,于70~100℃条件下搅拌均匀;然后向其中加入阻燃剂、硅酸铝和白炭黑,于40~80℃条件下搅拌均匀,刮壁,后继续搅拌至均匀,抽真空脱除气泡,后降温至30℃以下,向其中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真空条件下搅拌均匀,得未固化的料液;2)将步骤1)所得的未固化的料液压延并通过隧道炉固化成型,隧道炉的温度控制在100~160℃,冷却即得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包括如下组分:二环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56.2g,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甲基烯酸酯51.3g,石蜡7.2g,氢氧化铝粉24.2g,硅酸铝43.8g,白炭黑9.4g,过氧化氢异丙苯0.5g。制备方法如下:a.称取二环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56.2g、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甲基烯酸酯51.3g和石蜡7.2g置于搅拌釜中,于转速为30rpm、温度为80℃条件下加热搅拌45min,后向搅拌釜中加入氢氧化铝粉24.2g、硅酸铝43.8g和白炭黑9.4g,于转速为45rpm、温度为45℃条件下搅拌60min;后刮壁,继续搅拌60min,抽真空脱去气泡,将物料降温至30℃,加入过氧化氢异丙苯后抽真空、持续搅拌30min,得到未固化料液;b.将未固化料液压延并通过隧道炉成型,固化温度150℃,机速30m/min,厚度为0.1mm,宽度为200mm,冷却后即得所述雨衣用的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实施例2: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包括如下组分: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59.7g,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甲基烯酸酯50.5g,蜂蜡5.7g,三聚氰胺磷酸盐22.3g,硅酸铝47.2g,白炭黑8.4g,过氧化二异丙苯0.1g。制备方法如下:a.称取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59.7g、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甲基烯酸酯50.5g和蜂蜡5.7g置于搅拌釜中,于转速为20rpm、温度为79℃条件下加热搅拌25min,后向搅拌釜中加入三聚氰胺磷酸盐22.3g、硅酸铝47.2g和白炭黑8.4g,于转速为45rpm、温度为45℃下搅拌60min;刮壁,继续搅拌40min,抽真空脱去气泡,将物料降温至30℃,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后抽真空、持续搅拌45min,得到未固化料液。b.将未固化料液压延并通过隧道炉成型,固化温度120℃,机速30m/min,厚度为0.1mm,宽度为200mm,冷却后即得所述雨衣用的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实施例3: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包括如下组分:丙烯酸异冰片酯54.1g,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丙烯酸酯50.5g,微晶蜡6.8g,三聚氰胺磷酸盐29.2g,硅酸铝41.7g,白炭黑5.9g,过氧化二异丙苯0.8g。制备方法如下:a.称取丙烯酸异冰片酯54.1g、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丙烯酸酯50.5g和微晶蜡6.8g置于搅拌釜中,于转速为20rpm、温度为79℃条件下加热搅拌34min,后向搅拌釜中加入三聚氰胺磷酸盐29.2g、硅酸铝41.7g和白炭黑5.9g,于转速为50rpm、温度为70℃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相变蜡5~10份,阻燃剂20~30份,硅酸铝40~50份,白炭黑5~10份,过氧化物引发剂0.1~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50~60份,相变蜡5~10份,阻燃剂20~30份,硅酸铝40~50份,白炭黑5~10份,过氧化物引发剂0.1~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是指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甲基烯酸酯、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单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水溶性丙烯酸酯单体是指二环戊二烯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乙醚甲基丙烯酸酯、四氢呋喃甲基丙烯酸酯、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酸酯、硬脂酸丙烯酸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丙烯酸异辛酯、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雨衣用丙烯酸酯基散热透湿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蜡是指石蜡、微晶蜡、费托蜡、蜂蜡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炜涛邹海仲陈田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德邦界面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