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9339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1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旋耕机的动力传递装置,具体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的壳体的侧壁与后变速总成的壳体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后变速总成的壳体的侧壁与前变速总成的壳体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所述前变速总成与发动机分别位于后变速总成的相对两侧位置上,所述后变速总成的壳体下端通过螺栓与传动总成的壳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该传动总成的壳体的侧壁与行走总成的壳体的顶部固定为一体,该行走总成的动力输出端具有旋耕轴安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修快捷、维修成本低和不影响农忙工作进度。

A New Type of Power Transfer Device with Modular Structure for Rotary Ti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旋耕机的动力传递装置,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维修快捷、维修成本低和不影响农忙工作进度的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农业耕作土地机械有微耕机和拖拉机式旋耕机之分。微耕机操作方式是用户手扶把手随机走动,这种机械操作者劳动强度大,操作者长期田间泥土中行走易患风湿关节炎、旋耕效率低、耕地质量差。现有结构的拖拉机式旋耕机一般包括位于车架上的发动机、传动装置、转向装置、制动装置、行走装置、牵引装置、动力输出装置以及驾驶室和座位,位于尾部的独立设置的旋耕结构。该结构类型的拖拉机式旋耕机操作复杂、购置成本高、使用成本高、结构复杂、机械结构集成度高,维修难度大不利于农忙时季节抢时间耕作、维修成本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拖拉机式旋耕机存在结构复杂、机械结构集成度高、维修成本高、操作复杂、维修耗时耗力和维修对农忙进度影响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修成本低、维修快捷不影响农忙工作进度的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即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发动机、前变速总成、后变速总成、固定传动总成和转向总成;其中:所述发动机的壳体的侧壁与后变速总成的壳体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后变速总成的壳体的侧壁与前变速总成的壳体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所述前变速总成与发动机分别位于后变速总成的相对两侧位置上,所述后变速总成的壳体下端通过螺栓与传动总成的壳体的上端固定为一体,传动总成前端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该传动总成的壳体的侧壁与行走总成的壳体的上部固定为一体,该行走总成的动力输出端具有旋耕轴安装部;旋耕轴安装部两侧装有旋耕刀车轴,固定传动总成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固定传动总成下端与转向总成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转向总成下端两侧装有前轮车轴;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轴与后变速总成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后变速总成的前动力输出轴与前变速总成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该前变速总成的动力输出轴与固定传动总成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固定传动总成下端输出轴与转向总成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转向总成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前轮车轴,所述后变速总成的下动力输出轴与传动总成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传动总成的动力输出轴与行走总成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行走总成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旋耕刀车轴。本专利技术所述结构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修成本低、维修快捷不影响农忙工作进度。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6、传动总成;7、行走总成;8、旋耕轴安装部;11、动力过渡传动总成;19、转向总成;23、前变速总成;24、后变速总成;25、发动机;27、变速连接总成;31、动力过渡连接总成;30、固定传动总成;36、中间体;38、传动轴连接总成;40、转向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1,图中的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发动机25、前变速总成23、后变速总成24、固定传动总成30和转向总成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5的壳体的侧壁与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的侧壁与前变速总成23的壳体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所述前变速总成23与发动机25分别位于后变速总成24的相对两侧位置上,所述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下端通过螺栓与传动总成6的壳体的上端固定为一体,传动总成前端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该传动总成6的壳体的侧壁与行走总成7的壳体的上部固定为一体,该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出端具有旋耕轴安装部8;固定传动总成30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固定传动总成30下端与转向总成19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转向总成19下端两侧装有前轮车轴;所述发动机25的动力输出轴与后变速总成24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后变速总成24的前动力输出轴与前变速总成23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该前变速总成23的动力输出轴与固定传动总成30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固定传动总成30下端输出轴与转向总成19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转向总成19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前轮车轴,所述后变速总成24的下动力输出轴与传动总成6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传动总成6的动力输出轴与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出轴将动力传递给旋耕刀车轴。在该实施例中,前驱动轮以及旋耕动力的各动力传递结构实现了模块化,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维修快捷不影响农忙工作进度。具体而言,某一部件损坏,可快速拆卸,用备用件替换,即使不用备用件替换,也可以在2-4小时内完成维修,这是现有结构的拖拉机式旋耕机不能实现的。维修时间短,降低了维修成本,同时还不影响农忙耕作。为便于安装大口径的旋耕刀具,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传动总成6与行走总成7之间设置有动力过渡连接总成31和动力过渡传动总成11,该动力过渡连接总成31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传动总成6的动力输出轴和动力过渡传动总成11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动力过渡传动总成11的动力输出轴与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入轴连接;所述动力过渡连接总成31的壳体两端分别与传动总成6的壳体和动力过渡传动总成11的壳体通过螺栓连接为一体;动力过渡传动总成11的壳体的下端与行走总成7的壳体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为便于动力传递,使得后变速总成24与前变速总成23的模块化更加明显,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后变速总成24与前变速总成23之间设置有变速连接总成27,该变速连接总成27的壳体与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和前变速总成23的壳体螺栓连接;所述变速连接总成27的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后变速总成24的输出轴和前变速总成23的输入轴连接为一体。为使得整个布局模块化,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转向总成19与传动轴连接总成38之间设置有固定传动总成30,固定传动总成30的壳体上端通过轴承与中间体36配合连接。中间体36前端通过螺栓连接有转向连接板40,转向连接板40下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向总成19,固定传动总成30的壳体的下端与转向总成19的壳体的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所述传动轴连接总成38的传动轴分别与前变速总成23的输出轴和固定传动总成30的输入轴连接为一体,所述固定传动总成30的输出轴与转向总成19的输入轴连接为一体。上述结构中,所有部件均为市场销售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点在于各传动部件的布局,使得各传动部件模块化。各部件之间的动力传递采用联轴器或齿轮传递,是常规技术。显然,上述所有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所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畴。综上所述,由于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维修成本低、维修快捷不影响农忙工作进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发动机(25)、前变速总成(23)、后变速总成(24)、固定传动总成(30)和转向总成(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5)的壳体的侧壁与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的侧壁与前变速总成(23)的壳体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所述前变速总成(23)与发动机(25)分别位于后变速总成(24)的相对两侧位置上,所述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下端通过螺栓与传动总成(6)的壳体的上端固定为一体,传动总成(6)前端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该传动总成(6)的壳体的侧壁与行走总成(7)的壳体的上部固定为一体,该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出端具有旋耕轴安装部(8);固定传动总成(30)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固定传动总成(30)下端与转向总成(19)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转向总成(19)下端两侧装有前轮车轴;所述发动机(25)的动力输出轴与后变速总成(24)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后变速总成(24)的前动力输出轴与前变速总成(23)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该前变速总成(23)的动力输出轴与固定传动总成(30)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固定传动总成(30)下端输出轴与转向总成(19)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所述后变速总成(24)的下动力输出轴与传动总成(6)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传动总成(6)的动力输出轴与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结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发动机(25)、前变速总成(23)、后变速总成(24)、固定传动总成(30)和转向总成(19);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25)的壳体的侧壁与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的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的侧壁与前变速总成(23)的壳体侧壁通过螺栓固定为一体,所述前变速总成(23)与发动机(25)分别位于后变速总成(24)的相对两侧位置上,所述后变速总成(24)的壳体下端通过螺栓与传动总成(6)的壳体的上端固定为一体,传动总成(6)前端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该传动总成(6)的壳体的侧壁与行走总成(7)的壳体的上部固定为一体,该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出端具有旋耕轴安装部(8);固定传动总成(30)与大架螺栓固定连接;固定传动总成(30)下端与转向总成(19)上端通过轴承配合连接;转向总成(19)下端两侧装有前轮车轴;所述发动机(25)的动力输出轴与后变速总成(24)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后变速总成(24)的前动力输出轴与前变速总成(23)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该前变速总成(23)的动力输出轴与固定传动总成(30)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固定传动总成(30)下端输出轴与转向总成(19)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所述后变速总成(24)的下动力输出轴与传动总成(6)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传动总成(6)的动力输出轴与行走总成(7)的动力输入轴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旋耕机用模块化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总成(6)与行走总成(7)之间设置有动力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世民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世锡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