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99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包括第一曲轴体、限位槽、第一凸轮、第一空腔、进油口、密封塞、平衡块、第一出油口、曲拐、连接腔、漏油孔、第二凸轮、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第二空腔、第三凸轮、通孔、第三空腔和第二曲轴体。该种铸造成型的曲轴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平衡块,提高曲轴的使用的稳定性,保障曲轴在铸造结束后更加稳定,便于曲轴在使用时稳定进行转动,保障曲轴转动时不发生偏移,便于使用,在使用时,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注入曲轴内,同时在曲轴转动的配合作用下,将曲轴内的润滑油通过曲轴转动的离心作用下,将曲轴表面进行涂油,实现曲轴表面的润滑作用,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

A Casting Crankshaf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st-formed crankshaft,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crankshaft body, a limit groove, a first cam, a first cavity, an oil inlet, a sealing plug, a balance block, a first oil outlet, a crank, a connecting cavity, an oil leakage hole, a second cam, a first connecting hole, a second connecting hole, a second cavity, a third cam, a through hole, a third cavity and a second crankshaft body. The casting crankshaft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novel design. By setting the balance block, the stability of the crankshaft can be improved, the crankshaft can be more stable after casting, and the crankshaft can rotate steadily when it is in use. The crankshaft can rotate without offset and is easy to use. When using, the lubricant is injected into the crankshaft through the oil injection hole, and the crankshaft rotates at the same time.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the lubricating oil in the crankshaft is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crankshaft under the centrifugal action of the crankshaft rotation to realize the lubricating effect on the surface of the crankshaft, which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and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
本技术涉及一种曲轴,具体是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属于铸造用曲轴

技术介绍
曲轴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它承受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通过曲轴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其他附件工作。曲轴受到旋转质量的离心力、周期变化的气体惯性力和往复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使曲轴承受弯曲扭转载荷的作用。在铸造成型的曲轴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如现有一些铸造后的曲轴,平衡效果较差,在旋转时容易发生离心转动,容易造成曲轴损坏,影响曲轴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曲轴使用时,曲轴表面不便于涂抹润滑油,影响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包括第一曲轴体、第一凸轮、第二曲轴体以及润滑机构,所述第一曲轴体表面开设有限位槽,且第一曲轴体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所述第一凸轮相对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块,且第一凸轮一侧固定连接有曲拐;所述曲拐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且第二凸轮一侧通过曲拐与第三凸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曲轴体;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进油口、第一空腔、连接腔以及第三空腔,且进油口开设在第一凸轮侧表面;所述进油口一端卡合连接有密封塞,且进油口末端与开设有在第一凸轮内第一空腔连通;所述第一空腔一侧通过开设在第一凸轮另一侧表面的第一出油口连通,且第一出油口一端与开设在曲拐内的连接腔连通;所述连接腔与开设在曲拐表面的漏油孔连通,且连接腔末端与第二凸轮一侧表面开设有的第一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通过开设有在第二凸轮内的第二空腔与开设在第二凸轮另一侧表面的第二连接孔连通;所述第三凸轮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与开设在第三凸轮内开设有的第三空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以及第三凸轮三者之间平行放置。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轮数目为若干个,且两侧的第二凸轮分别通过曲拐与第一凸轮以及第三凸轮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漏油孔数目为若干个,且漏油孔均匀开设在曲拐表面。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轮与所述曲拐两者之间相间分布。优选的,所述平衡块横截面呈圆弧形结构,所述平衡块固定连接在第一凸轮、第二凸轮以及第三凸轮相对两侧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铸造成型的曲轴结构简单、设计新颖,通过设置的平衡块,提高曲轴的使用的稳定性,保障曲轴在铸造结束后更加稳定,便于曲轴在使用时稳定进行转动,保障曲轴转动时不发生偏移,便于使用。2.在使用时,将润滑油通过注油孔注入曲轴内,同时在曲轴转动的配合作用下,将曲轴内的润滑油通过曲轴转动的离心作用下,将曲轴表面进行涂油,实现曲轴表面的润滑作用,实用性价值较高,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凸轮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曲拐表面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曲轴体,101、限位槽,2、第一凸轮,3、第一空腔,4、进油口,5、密封塞,6、平衡块,7、第一出油口,8、曲拐,801、连接腔,9、漏油孔,10、第二凸轮,1001、第一连接孔,1002、第二连接孔,11、第二空腔,12、第三凸轮,13、通孔,14、第三空腔,15、第二曲轴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包括第一曲轴体1、第一凸轮2、第二曲轴体15以及润滑机构,所述第一曲轴体1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01,且第一曲轴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2;所述第一凸轮2相对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块6,且第一凸轮2一侧固定连接有曲拐8,设置的平衡块6,便于曲轴本体稳定旋转;所述曲拐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10,且第二凸轮10一侧通过曲拐8与第三凸轮12固定连接,设置的曲拐8保障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12稳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轮1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曲轴体15;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进油口4、第一空腔3、连接腔801以及第三空腔14,且进油口4开设在第一凸轮2侧表面,设置的进油口4,便于注入润滑油;所述进油口4一端卡合连接有密封塞5,且进油口4末端与开设有在第一凸轮2内第一空腔3连通,设置的密封塞5,便于进油口4一端的密封;所述第一空腔3一侧通过开设在第一凸轮2另一侧表面的第一出油口7连通,且第一出油口7一端与开设在曲拐8内的连接腔801连通;所述连接腔801与开设在曲拐8表面的漏油孔9连通,且连接腔801末端与第二凸轮10一侧表面开设有的第一连接孔1001连通,设置的漏油孔9便于润滑油涂抹;所述第一连接孔1001通过开设有在第二凸轮10内的第二空腔11与开设在第二凸轮10另一侧表面的第二连接孔1002连通;所述第三凸轮12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13,且通孔13与开设在第三凸轮12内开设有的第三空腔14连通,设置的通孔13,便于第三空腔14存储润滑油。所述第一凸轮2、第二凸轮10以及第三凸轮12三者之间平行放置,保障曲轴稳定进行平稳旋转;所述第二凸轮10数目为若干个,且两侧的第二凸轮10分别通过曲拐8与第一凸轮2以及第三凸轮12固定连接,保障第一凸轮2以及第三凸轮12稳定连接;所述漏油孔9数目为若干个,且漏油孔9均匀开设在曲拐8表面,便于曲轴在使用时,进行表面润滑油涂抹;所述第二凸轮10与所述曲拐8两者之间相间分布,保障第二凸轮10与曲拐8连接紧凑,便于使用;所述平衡块6横截面呈圆弧形结构,所述平衡块6固定连接在第一凸轮2、第二凸轮10以及第三凸轮12相对两侧表面,便于曲轴稳定进行旋转,提高曲轴转动的平行性。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中的电器元件均外接控制开关与电源,将平衡块6铸造在第一凸轮2、第二凸轮10以及第三凸轮12表面,然后在使用时,将润滑油通过进油口4放入第一空腔3,通过第一空腔3将润滑油从第一出油口7注入连接腔801内,连接腔801内的润滑油通过第一连接孔1001注入第二空腔11内,通过第二空腔11将润滑油从第二连接孔1002注入另一个连接腔801内,最后润滑油流至第三空腔14内,同时在曲轴转动的过程中,润滑油通过漏油孔9排出,进而便于对曲轴表面进行涂抹润滑油,提高曲轴表面的润滑效果,从而便于曲轴的使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曲轴体(1)、第一凸轮(2)、第二曲轴体(15)以及润滑机构,所述第一曲轴体(1)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01),且第一曲轴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2);所述第一凸轮(2)相对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块(6),且第一凸轮(2)一侧固定连接有曲拐(8);所述曲拐(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10),且第二凸轮(10)一侧通过曲拐(8)与第三凸轮(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轮(1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曲轴体(15);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进油口(4)、第一空腔(3)、连接腔(801)以及第三空腔(14),且进油口(4)开设在第一凸轮(2)侧表面;所述进油口(4)一端卡合连接有密封塞(5),且进油口(4)末端与开设有在第一凸轮(2)内第一空腔(3)连通;所述第一空腔(3)一侧通过开设在第一凸轮(2)另一侧表面的第一出油口(7)连通,且第一出油口(7)一端与开设在曲拐(8)内的连接腔(801)连通;所述连接腔(801)与开设在曲拐(8)表面的漏油孔(9)连通,且连接腔(801)末端与第二凸轮(10)一侧表面开设有的第一连接孔(1001)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孔(1001)通过开设有在第二凸轮(10)内的第二空腔(11)与开设在第二凸轮(10)另一侧表面的第二连接孔(1002)连通;所述第三凸轮(12)一侧表面开设有通孔(13),且通孔(13)与开设在第三凸轮(12)内开设有的第三空腔(1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铸造成型的曲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曲轴体(1)、第一凸轮(2)、第二曲轴体(15)以及润滑机构,所述第一曲轴体(1)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01),且第一曲轴体(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凸轮(2);所述第一凸轮(2)相对两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平衡块(6),且第一凸轮(2)一侧固定连接有曲拐(8);所述曲拐(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凸轮(10),且第二凸轮(10)一侧通过曲拐(8)与第三凸轮(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轮(1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曲轴体(15);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进油口(4)、第一空腔(3)、连接腔(801)以及第三空腔(14),且进油口(4)开设在第一凸轮(2)侧表面;所述进油口(4)一端卡合连接有密封塞(5),且进油口(4)末端与开设有在第一凸轮(2)内第一空腔(3)连通;所述第一空腔(3)一侧通过开设在第一凸轮(2)另一侧表面的第一出油口(7)连通,且第一出油口(7)一端与开设在曲拐(8)内的连接腔(801)连通;所述连接腔(801)与开设在曲拐(8)表面的漏油孔(9)连通,且连接腔(801)末端与第二凸轮(10)一侧表面开设有的第一连接孔(1001)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振杰张彧周斌玉杰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钱氏机械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