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档行星变速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8189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2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四档行星变速机构,其技术方案是: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共用一个行星架;第一行星排包括:齿圈、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双联行星轮、第三太阳轮;第二太阳轮与双联行星轮的大轮啮合,第三太阳轮与双联行星轮的小轮啮合;第一制动器的主动端与第一离合器的被动端、第一太阳轮连接;输入构件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太阳轮连接,中段与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第二制动器的主动端与第二离合器的被动端、齿圈连接;输出构件的一端与第三太阳轮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连接,中段与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四种不同的传动比。

A Four-Gear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ehicle transmission, and discloses a four-speed pla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which is that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and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share a planetary frame; the first planetary row includes a gear ring, a first solar wheel and a first planetary wheel; the second planetary row includes a second solar wheel, a double planetary wheel and a third solar wheel; and the second solar wheel and a double planetary wheel are large. Wheel engagement, the third solar wheel engages with the small wheel of the double planetary wheel; the active end of the first brak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assive end of the first clutch and the first solar wheel; one end of the input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put shaft,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olar wheel, and the middl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end of the first clutch; the active end of the second brak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assive end and the gear ring of the second clutch; One end of the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solar wheel,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middl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ctive end of the second clutch.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four different transmission ratio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档行星变速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传动
,具体涉及一种行星变速机构。
技术介绍
传动装置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高转速、高效率、高可靠性及低功率密度,变速箱及内部零部件的体积和重量则是制约功率密度提升的瓶颈。与定轴传动相比,行星传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等优点,合理的设计可以获得较大的减速比,因此广泛应用于各种变速器。行星变速机构的效率、尺寸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动简图,传动简图方案的优选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工作。所以,提出一种新型的更加紧凑的变速机构以从根本上提高变速箱的功率密度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自动变速箱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高功率密度的四档变速机构。该四档行星变速机构包括:两个制动器、两个离合器、输入构件、一输出构件以及两个行星排;两个制动器分别为:第一制动器以及第二制动器;两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两个行星排分别为:共用一个行星架的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齿圈、第一太阳轮以及第一行星轮;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双联行星轮以及第三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轮支撑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第一行星轮分别与所述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相啮合;所述双联行星轮支撑在所述行星架上,所述第二太阳轮与所述双联行星轮的大轮啮合,所述第三太阳轮与所述双联行星轮的小轮啮合;所述第一制动器的从动端固定,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从动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太阳轮连接;所述输入构件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连接,同时所述输入构件与所述第一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的从动端固定,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从动端以及所述齿圈连接;所述输出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太阳轮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连接,同时所述输出构件与所述第二离合器的主动端连接。上述方案中,具体的:齿圈齿数与第一太阳轮齿数的比值K1=5.118;第二太阳轮齿数和双联行星轮大轮齿数乘积与第三太阳轮齿数和双联行星轮小轮齿数乘积的比值K2=6。该变速机构的四个档位分别为:当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二制动器均为结合状态时,为D1档;当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制动器均为结合状态时,为D2档;当所述第一制动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为结合状态时,为D3档;当所述第一离合器与所述第二离合器均为结合状态时,为D4档。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利用离合器、制动器的结合分离控制,可实现四种不同的传动比,根据不同行驶工况可实现四个档位的切换,减少了自动变速箱的零件数,尺寸,减轻了变速箱的重量,降低了制造费用,可提供较大的减速比。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简图;其中:1-输入构件、2-第一离合器、3-第一制动器、4-行星架、5-齿圈、6-第一太阳轮、7-第一行星轮、8-第二太阳轮、9-双联行星轮、10-第三太阳轮、11-输出构件、12-第二离合器、13-第二制动器,14-第一传动构件,15-第二传动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四档行星变速机构,包括:两个制动器、两个离合器、一个输入构件1、一个输出构件11以及两个行星排;两个制动器分别为:第一制动器3以及第二制动器13;两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2以及第二离合器12;两个行星排分别为:共用一个行星架4的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其中,第一行星排包括:齿圈5、第一太阳轮6以及若干个第一行星轮7(一般为3-4个);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8、若干个双联行星轮9(一般为3-4个)以及第三太阳轮10;第一行星轮7支撑在行星架4上,第一行星轮7分别与齿圈5、第一太阳轮6啮合(与第一太阳轮6外啮合,与齿圈5内啮合);双联行星轮9支撑在行星架4上,第二太阳轮8与双联行星轮9的大轮啮合,第三太阳轮10与双联行星轮9的小轮啮合;第一制动器3的从动端固定,主动端与第一离合器2的从动端连接,同时第一制动器3的主动端通过第一传动构件14与第一太阳轮6连接;输入构件1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太阳轮8连接,同时输入构件1与第一离合器2的主动端连接;第二制动器13的从动端固定,主动端与第二离合器12的从动端连接,同时第二制动器13的主动端通过第二传动构件15与齿圈5连接;输出构件11的一端与第三太阳轮10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连接,同时输出构件与第二离合器12的主动端连接。动力源输出的动力通过输入轴、输入构件1输入本变速机构,并通过输出构件11、输出轴输出,之后通过分动器或差速器将动力传至前、后桥或左、右驱动轮,对于电动轮毂电驱动系统则直接将本变速机构的动力传至车辆。具体的:第一行星排的特性参数为齿圈5齿数与第一太阳轮6齿数的比值K1=5.118;第二行星排的特性参数为第二太阳轮8齿数和双联行星轮9大轮齿数乘积与第三太阳轮10齿数和双联行星轮9小轮齿数乘积的比值K2=6。本变速机构能够实现四个档位:当第一制动器3与第二制动器13均为结合状态时,实现D1档:第一制动器3结合时,第一太阳轮6制动,第二制动器13结合时,齿圈5制动,第一太阳轮6与齿圈5的转速为零;经输入构件1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二太阳轮8,第二太阳轮8经双联行星轮9将动力传至第三太阳轮10,最后经输出构件11输出。当第一离合器2与第二制动器13均为结合状态时,实现D2档:第一离合器2结合,连接第一太阳轮6与输入构件1,第二制动器13结合时,齿圈5制动;经输入构件1输入的动力一分部传递至第一太阳轮6,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行星轮7转速相同,齿圈5转速为零;经输入构件1输入的动力另一部分传递至第二太阳轮8,第二太阳轮8经双联行星轮9将动力传至第三太阳轮10,最后经输出构件11输出。当第一制动器3与第二离合器12均为结合状态时,实现D3档:第一制动器3结合时,第一太阳轮6制动,第二离合器12结合时,连接齿圈5以及输出构件11;经输入构件1输入的动力传递至第二太阳轮8,第二太阳轮8经双联行星轮9将动力传至第三太阳轮10,输出构件11与齿圈5转速相同,共同将动力输出。当第一离合器2与第二离合器12均为结合状态时,实现D4档:第一离合器2结合时,连接第一太阳轮6与输入构件1,第二离合器结合时,连接齿圈5以及输出构件11;经输入构件1输入的动力一路经第一行星排传递至输出构件11,另一路经第二行星排传递至输出构件11,两路输出转速相同,最后经输出构件11输出。下表为实现4个档位的所需结合的操纵件及所实现的传动比。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专利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四档行星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制动器、两个离合器、输入构件(1)、输出构件(11)以及两个行星排;两个制动器分别为:第一制动器(3)以及第二制动器(13);两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2)以及第二离合器(12);两个行星排分别为:共用一个行星架(4)的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齿圈(5)、第一太阳轮(6)以及第一行星轮(7);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8)、双联行星轮(9)以及第三太阳轮(10);所述第一行星轮(7)支撑在所述行星架(4)上,所述第一行星轮(7)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5)、所述第一太阳轮(6)相啮合;所述双联行星轮(9)支撑在所述行星架(4)上,所述第二太阳轮(8)与所述双联行星轮(9)的大轮啮合,所述第三太阳轮(10)与所述双联行星轮(9)的小轮啮合;所述第一制动器(3)的从动端固定,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2)的从动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太阳轮(6)连接;所述输入构件(1)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8)连接,同时所述输入构件(1)与所述第一离合器(2)的主动端连接;所述第二制动器(13)的从动端固定,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离合器(12)的从动端以及所述第一齿圈(5)连接;所述输出构件(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太阳轮(10)连接,另一端与输出轴连接,同时所述输出构件(11)与所述第二离合器(12)的主动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档行星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制动器、两个离合器、输入构件(1)、输出构件(11)以及两个行星排;两个制动器分别为:第一制动器(3)以及第二制动器(13);两个离合器分别为:第一离合器(2)以及第二离合器(12);两个行星排分别为:共用一个行星架(4)的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其中,所述第一行星排包括:齿圈(5)、第一太阳轮(6)以及第一行星轮(7);所述第二行星排包括:第二太阳轮(8)、双联行星轮(9)以及第三太阳轮(10);所述第一行星轮(7)支撑在所述行星架(4)上,所述第一行星轮(7)分别与所述第一齿圈(5)、所述第一太阳轮(6)相啮合;所述双联行星轮(9)支撑在所述行星架(4)上,所述第二太阳轮(8)与所述双联行星轮(9)的大轮啮合,所述第三太阳轮(10)与所述双联行星轮(9)的小轮啮合;所述第一制动器(3)的从动端固定,主动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离合器(2)的从动端连接以及所述第一太阳轮(6)连接;所述输入构件(1)一端与输入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太阳轮(8)连接,同时所述输入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沛邢庆坤张鹤张静李晋李慎龙孙晨辉高子茵尹华兵周如意李新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