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其涉及建筑建材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呈C型的卡扣开口处设置有弧型的卡件,卡扣上设置有可供卡件滑动的滑槽,卡件可以滑动至封闭卡扣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提高建筑框架结构强度的效果。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rchitectural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a building fram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materials, aiming at solving the problem of low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existing building frame.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that an arc-shaped clamp is arranged at the opening of the C-shaped clamp, and a sliding chute is arranged on the clamp, so that the clamp can slide to the closed opening of the clamp.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building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建材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建筑的工业化集约化生产,建筑的各种构件就需要在工厂完成加工,然后在施工现场拼装。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一种广泛应用的结构形式。现有公开号为CN10654508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框架,其特征在于,由框架结构的顶部框架体、底部框架体以及立柱构成房屋的主体结构,并在侧面安装作为墙面的侧面框架体,之后对其进行浇筑填充。侧面框架体包括条状刚性的结构体和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在结构体上的模板网,第一连接件包括设置于结构体外侧的卡扣以及设置于模板网内侧的、用于与卡扣卡合连接的卡块,卡扣包括两块对称设置的卡臂,卡臂之间的间隙构成与卡块接触的卡槽,卡臂于其自由端设置有能够控制卡槽的开口减小的卡钩,模板网包括隆起的卡块以及与卡块连接的网状结构的网板本体。卡块的顶角β大于卡扣上的两个卡臂之间的夹角θ,两个卡臂之间能够产生大于或者等于顶角β的弹性形变。但是,在向模板网之间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会由于流动性而向外扩展。当混凝土的流动足够大时,将模板网向外推动,当推动力大到使得卡块迫使卡臂发生弹性形变并脱离卡扣时,模板网具有脱离结构体的威胁,而造成上述框架结构搭建失败,该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其具有能够提高建筑框架结构强度的优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杆上的张拉网,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呈C型的卡扣,所述卡扣的开口端远离支撑杆,所述张拉网上设置有与卡扣卡嵌配合的卡块,所述卡扣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呈弧型的卡件,所述卡扣上设置有可供卡件滑动的滑槽,所述卡件可以滑动至封闭卡扣开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块嵌入卡扣中后,将卡件滑动至封闭卡扣,从而防止卡块滑出卡扣,避免了张拉网与支撑杆分离,进而提高了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开口处远离卡件的一端设置有可供卡件插入的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件由卡扣开口的一端滑动至开口另一端,嵌入凹槽以后,增强了卡件对卡扣开口的封闭作用,从而提高了卡块与卡扣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了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开口处的棱边呈倒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角设置对卡件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更方便卡件插入凹槽内,使得操作更加便捷。进一步地,所述卡扣上设置有与滑槽相通的弧型槽,所述卡件上设置有与与弧型槽滑动配合且伸出弧型槽的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凸块与弧型槽的设置方便对卡件的滑动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了提高建筑框架结构强度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凸块伸出弧型槽的一端设置有拉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可以实现对凸块的控制,从而方便滑动卡块使其与凹槽卡嵌,进而提高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锯齿型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固定块厚度的通槽,所述通槽由各个齿部边缘朝齿部中部和支撑杆的方向延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锯齿型的固定块可以插入张拉网的网孔中,网丝在固定块的斜面导向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然后在固定块继续插入网孔的过程中,网丝会伸入通槽中,从而加强了支撑杆与张拉网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通槽远离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凹陷处朝向通槽的卡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钩对张拉网的网丝有限位作用,将网丝固定在通槽内,从而提高了支撑杆与张拉网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的齿部顶端设置为平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避免了固定块的锯齿型结构划伤工作人员,从而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可以封闭卡扣开口的卡件,从而达到了提高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的效果;2、通过设置固定块和通槽,加强了支撑杆与张拉网的连接稳定性,从而达到了提高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的效果;3、通过设置卡钩,增强了固定块与张拉网的连接,从而达到了提高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用于展示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卡扣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张拉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卡扣;11、滑槽;12、凹槽;13、弧型槽;2、卡块;3、卡件;4、凸块;41、拉环;5、固定块;51、通槽;52、卡钩;6、网孔;61、网丝;7、支撑杆;8、张拉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参照图1和图4,其包括支撑杆7和固定在支撑杆7上的张拉网8,支撑杆7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呈C型的卡扣1,卡扣1的开口端远离支撑杆7。张拉网8由网丝61组成,网丝61纵横交错形成网孔6。张拉网8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卡扣1卡嵌配合的卡块2。将卡块2嵌入卡扣1中,卡扣1开口处的两个端部插入网孔6中。参照图2和图4,支撑杆7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块5,固定块5位于相邻两个卡扣1之间。固定块5远离支撑杆7的端部呈锯齿型,齿部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固定块5厚度的通槽51,通槽51由各个齿部边缘朝齿部中心轴线和支撑杆7的方向延伸。通槽51远离支撑杆7的端部设置有凹陷处对着通槽51的卡钩52。固定块5的齿部顶端设置为平面。在将张拉网8的卡块2嵌入卡扣1(参照图1)时,固定块5的齿部也可以插入网孔6内。网丝61与固定块5的齿部侧壁接触,在网丝61沿固定块5的齿部侧壁滑动时,网丝61逐渐发生弹性形变并最终进入通槽51中,通槽51的斜向设置以及卡钩52的设置使得网丝61在受到垂直于张拉网8所在平面的力时,不会轻易脱离通槽51,从而提高了张拉网8与支撑杆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参照图3和图4,卡扣1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呈弧型的卡件3,卡扣1上设置有可供卡件3滑动的呈弧型的滑槽11,卡扣1开口处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卡件3端部卡嵌配合的凹槽12,凹槽12的开口处的棱边呈倒角设置。卡件3可以沿滑槽11滑动至插入凹槽12,从而封闭卡扣1的开口。卡块2进入卡扣1中后,通过卡件3封闭卡扣1开口,从而提高了张拉网8与支撑杆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参照图3和图4,卡扣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槽11相通的弧型槽13,弧型槽13的延伸方向与滑槽11相同,弧型槽13的截面小于滑槽11,使得卡件3无法脱离滑槽11。卡件3上设置有与弧型槽13滑动配合的凸块4,凸块4一端伸出弧型槽13。凸块4伸出弧型槽13的一端穿设有拉环41,供人拉动凸块4。卡块2进入卡扣1中后,通过拉环41拉动凸块4,使得凸块4沿着弧型槽13滑动,卡件3即可随凸块4在滑槽11中滑动,直到凸块4的端部插入凹槽12中,从而有效避免了张拉网8脱离支撑杆7的风险,从而提高了建筑框架的结构强度。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支撑杆7搭建出建筑的整体框架,然后在框架一侧将张拉网8贴近框架,将卡块2对准对应的卡扣1并使卡块2嵌入卡扣1。然后通过拉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杆(7)和固定在支撑杆(7)上的张拉网(8),所述支撑杆(7)上设置有呈C型的卡扣(1),所述卡扣(1)的开口端远离支撑杆(7),所述张拉网(8)上设置有与卡扣(1)卡嵌配合的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呈弧型的卡件(3),所述卡扣(1)上设置有可供卡件(3)滑动的滑槽(11),所述卡件(3)可以滑动至封闭卡扣(1)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杆(7)和固定在支撑杆(7)上的张拉网(8),所述支撑杆(7)上设置有呈C型的卡扣(1),所述卡扣(1)的开口端远离支撑杆(7),所述张拉网(8)上设置有与卡扣(1)卡嵌配合的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开口处的一端设置有呈弧型的卡件(3),所述卡扣(1)上设置有可供卡件(3)滑动的滑槽(11),所述卡件(3)可以滑动至封闭卡扣(1)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开口处远离卡件(3)的一端设置有可供卡件(3)插入的凹槽(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的开口处的棱边呈倒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框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1)上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建设集团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