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291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污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具备:不挥发性液体、保持上述不挥发性液体的微细多孔结构层、和表面具有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基材。而且,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与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的关系满足Rz

Antifouling structure

The anti-fouling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having a non-volatile liquid, a micro-porous structure layer maintaining the non-volatile liquid, and a base material with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layer on the surface.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rface roughness (Rz) of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layer and the film thickness (T) of non-volatile liquid satisfies Rz.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防污结构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污结构体,更详细而言,涉及兼顾了防污性能和可视性的防污结构体。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使拒水材料浸渗至具有空隙结构的空隙层的空隙部而成的拒水性物品。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形成实质上由无机材料形成的具有空隙结构的空隙层后,使拒水材料浸渗至该空隙层的空隙部而成的拒水性物品。而且,记载了如下主旨:根据上述拒水物品,通过使拒水材料浸渗至空隙内部,能够将上述拒水材料在表面露出的量限制为最小限。因此,通过使上述空隙层由无机材料形成,从而即使拒水材料受到损伤、或被去除,拒水材料也会从空隙层内部渗出并持续供给表面区域,能够长期维持优异的拒水性、滑水性(水滴滑落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公报第2008/120505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拒水性物品由于将拒水材料在表面露出的量限定为最小限,因此上述拒水材料从空隙层渗出,形成于空隙层的表面的拒水材料的薄膜发生膜破裂从而上述空隙层容易露出。因此,对于上述拒水物品,液滴等异物容易停留在上述空隙层露出的部位,不能说在拒水物品的整面具有充分的拒水性、滑水性。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没有液滴等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的、防污性优异的防污结构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防污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具备:不挥发性液体、保持上述不挥发性液体的微细多孔结构层、和表面具有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基材。而且,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与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的关系满足Rz<T。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部件的特征在于,使用了上述防污结构体。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不挥发性液体将保持了不挥发性液体的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覆盖,因此抑制微细多孔结构层的露出。因此,能够提供没有液滴等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防污性优异的防污结构体。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防污结构体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说明表面粗糙度(Rz)和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的图。图3为说明液滴滑落性评价的方法的图。图4为说明可视性评价的方法的图。具体实施方式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防污结构体进行说明。上述防污结构体如图1所示,具备:不挥发性液体2、保持了上述不挥发性液体2的微细多孔结构层3、和表面具有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3的基材4。而且为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与上述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的关系满足Rz<T、且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被不挥发性液体覆盖的防污结构体。上述防污结构体1在最表面以分子水平整面地形成平滑的不挥发性液体的平滑面,因此没有液滴等异物容易停留的部位、在防污结构体整面防污性优异。另外,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更优选为Rz+2(nm)<T(nm)。通过使不挥发性液体膜厚(T)比表面粗糙度Rz厚2nm以上,从而防污性提高。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是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的。因此,如图2所示,上述表面粗糙度(Rz)不是包含由原子力显微镜的悬臂不会进入的微细多孔结构的孔隙31形成的微少凹凸的表面粗糙度,而是针对能够以上述悬臂测定的大小的凹凸的表面粗糙度。本专利技术中,在下述的条件下进行测定。装置名:BrukerAXS制NanoscopeIIIa+D3100探针:OlympusCorporation制OMCL-AC160TS测定条件:轻敲模式AFM3×3μm区域、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上述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是指,如图2所示,不是包含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孔隙31在内的膜厚,而是去除了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的上述表面粗糙度(Rz)中测定的从凹凸的底部至防污结构体最表面的膜厚。本专利技术中,在下述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测定装置:VASE(多入射角光谱椭偏仪)测定条件:(波长;300~1800nm)上述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的上限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300nm以下。通过使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为上述范围内,从而能够兼顾光学特性和防污性能。通过使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为500n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受到光折射的影响而透过了防污结构体的图像发生变形。另外,通过使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为300n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产生由于光的散射等导致的光晕、干涉条纹。<微细多孔结构层>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3为多个孔隙31彼此连通并三维无规配置而成的所谓海绵状的结构体,具有与后述的不挥发性液体2的亲和性,在孔隙内和/或表面保持不挥发性液体2。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优选为100nm以下。通过使Rz为100nm以下,从而防止由微细多孔结构层导致的光的散射,从而可视性提高。另外,能够用通过毛细管现象等从微细多孔结构层内部供给的不挥发性液体覆盖微细多孔结构层表面,能够形成不挥发性液体的平滑面。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制,若为完全平滑,则不挥发性液体容易流失,难以确保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因此实质的下限为30nm左右。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优选由以氧化硅为主体的无机物形成。通过使微细多孔结构层为包含硬度高的氧化硅的无机物,从而耐滑动性提高,防污结构体的耐久性提高。作为构成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无机物,只要透光性优异即可,可列举出石英玻璃、钠钙玻璃、硼硅酸玻璃等包含氧化硅(SiO2)60wt%以上的无机物。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平均膜厚(h)优选为50~1000nm。通过使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平均膜厚为50nm以上,从而能够充分保持不挥发性液体,防污结构体的耐久性提高。另外,通过为1000n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微细多孔结构层制作时的体积收缩等导致的裂纹的产生,能够防止裂纹等导致的雾度值的上升,可视性提高。对于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平均膜厚(h),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拍摄微细多孔结构层的截面,通过图像解析对视野内的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膜厚进行多个部位测定并进行平均,由此作为平均膜厚(h)。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孔隙的平均直径(r)优选为10nm以上且100nm。通过使孔隙的平均直径为10nm以上,从而能够使例如氟系油等不挥发性液体进入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孔隙内,将不挥发性液体保持在微细多孔结构层内部。另外,通过使孔隙的平均直径为100nm以下,从而能够防止雾度值因瑞利散射等而变大、能够防止平行光线透过率降低。进而,能够通过毛细管现象等增厚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能够由不挥发性液体覆盖微细多孔结构层表面从而形成不挥发性液体的平滑面。对于上述孔隙的平均直径,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从微细多孔结构层的上面拍摄表面,通过图像解析测定视野内的开口部的面积,将与各孔隙的开口部的面积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平均,由此作为孔隙的平均直径。上述孔隙的平均直径例如可以通过制作微细多孔结构层时将微细多孔结构层的构成材料的原料刚刚涂布于基材后至加热干燥为止的时间、微细多孔结构层制作时的涂布膜厚来调整。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延长涂布后至加热干燥为止的时间、增厚微细多孔结构层制作时的涂布膜厚来增大微细多微细孔结构层的孔隙的平均直径。上述微细多孔结构层优选其表面及孔隙内被改性剂修饰。通过使微细多孔结构层被修饰,能够减少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能,不挥发性液体在微细多孔结构层表面充分润湿扩展,并且能够通过毛细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不挥发性液体、保持了所述不挥发性液体的微细多孔结构层、和表面具有所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基材,所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与所述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的关系满足Rz<T。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不挥发性液体、保持了所述不挥发性液体的微细多孔结构层、和表面具有所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基材,所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与所述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的关系满足Rz<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为500nm以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不挥发性液体的膜厚(T)为300nm以下。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表面粗糙度(Rz)为100nm以下。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由以氧化硅为主体的无机物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细多孔结构层的平均膜厚(h)为50nm~1000nm。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防污结构体,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亮太野口雄司村上亮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