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动拉头和电动拉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9811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04
电动拉链系统的电动拉头(6)具备:第1壳体(61);第2壳体(62),其组装于第1壳体;驱动部(64),其产生驱动力;旋转体(65),其利用驱动部所产生的驱动力旋转,使链牙(3)相对移动;以及啮合引导突出部(62d),其设置于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内部,突出到链牙的啮合侧,驱动部相对于旋转体配置于与啮合引导突出部相反的一侧。

Electric Zipper and Electric Zipper System

The electric puller (6) of the electric zipper system has: the first case (61); the second case (62), which is assembled in the first case; the driving part (64), which generates driving force; the rotating body (65), which rotates the chain teeth (3) by using the driving force generated by the driving part; and the meshing guide protrusion (62d), which is arranged inside the first case and the second case, and protrudes to the meshing side of the chain teeth to drive. The moving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meshing guide protrusion relative to the rotating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拉头和电动拉链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电动的方式移动的电动拉头和电动拉链系统。
技术介绍
以往,公开有以电动的方式使拉头移动的电动拉头(专利文献1~5)。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公开2001-269203号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许公开2009-077947号专利文献3:中国技术登记2925174号专利文献4:中国技术登记204742860号专利文献5:美国第2015/0082582号公开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专利文献1~5所记载的电动拉头针对电动马达、齿轮传递机构的机械结构进行了记载,但各构成要素的设置构造及其工作并不现实,为了实际应用化,尚存在很多应该改良的不良情况。尤其是,在专利文献1的图2中公开有蜗杆齿轮式的电动拉头,但由于是将电动马达配置于拉头的内部的链牙啮合开始位置附近的设计,所以存在电动马达的大小存在制约这样的不良情况、用于将链牙可靠地引导成啮合状态的机械设计存在制约等不良情况。专利文献2~5所记载的电动拉头将正齿轮、伞齿轮组合来进行来自电动马达的动力传递是必须的,因此,若与蜗杆齿轮式的电动拉头相比较,则零部件的配置、机构进一步变得复杂,整体上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用于消除上述的不良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恰当地设置各构成要素、能够使各构成要素恰当地工作的电动拉头和电动拉链系统。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具备:第1壳体;第2壳体,其组装于所述第1壳体;驱动部,其产生驱动力;旋转体,其利用所述驱动部所产生的驱动力旋转,使链牙相对移动;以及啮合引导突出部,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内部,突出到链牙的啮合侧,驱动部相对于旋转体配置于与啮合引导突出部相反的一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1壳体以覆盖所述旋转体和所述啮合引导突出部的整体的方式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组装起来的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具有供啮合着的所述链牙出入的啮合侧出入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该电动拉头具备组装于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的第3壳体,组装起来的所述第1壳体、所述第2壳体以及所述第3壳体具有供分离开的所述链牙出入的分离侧出入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所述第3壳体具有支承所述驱动部的支承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向由所述第1壳体和所述第2壳体限定的区域的外侧突出地配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该电动拉头还具备相对于第2壳体能够折叠地安装的拉片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朝向所述链牙所啮合的一侧去而直径变短。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该电动拉头还具备与无线机之间对信号进行通信的通信部,所述通信部收纳于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的凹状的电路系统收纳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特征在于,该电动拉头还具备向所述驱动部供给电力的电源部,所述电源部收纳于在所述第2壳体形成的凹状的电路系统收纳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链系统的特征在于,具备:所述电动拉头;以及拉链链条,其包括一对拉链带和由分别固定到各所述拉链带的多个所述链牙构成的链牙列,通过使所述链牙在所述电动拉头内通过,使所述链牙列啮合或分离。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和电动拉链系统,能够恰当地设置各构成要素,使各构成要素恰当地工作。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拉链系统。图2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图3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从背侧透视的图。图4表示利用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进行的链牙的开闭状态。图5表示图4中的电动拉头的V-V截面。图6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的从背侧透视的图。图7表示利用第2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进行的链牙的开闭状态。图8表示图7中的电动拉头的VIII-VIII截面。图9表示利用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进行的链牙的开闭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具体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6和电动拉链系统10。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拉链系统10的主视图。第1实施方式的拉链系统10包括:一对拉链带2、2;多个链牙3,其沿着各拉链带2的相对的导电部21隔开预定的间隔地形成;止码4、5,其在由多个链牙3形成的链牙列30的终端固定到拉链带2的芯部21;以及电动拉头6,其通过沿着链牙3移动,使链牙3啮合或分离。链牙列30在拉链链条1的前后方向上具有终端。止码具有配置到链牙列30的前端的前止码4和配置到链牙列30的后端的后止码5。此外,链牙3、止码由树脂材料或金属材料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链条1中,将拉链带2的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F-B方向),以箭头F(前方向)、B(后方向)表示。另外,将拉链带2的宽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L-R方向),以箭头L(左方向)、R(右方向)表示。而且,将拉链带2的表背方向设为上下方向(U-D方向),以箭头U(上方向)、D(下方向)表示。拉链链条1具有:左右一对拉链带2;和多个链牙3,其沿着拉链带2的长度方向隔开预定的间隔,固定到各拉链带2的相对的芯部21。此外,电动拉头6通过沿着链牙3在拉链链条1的前后方向上移动,能够使链牙3啮合或分离。拉链带2具有芯部21,该芯部21从拉链带2的上下表面隆起,并且沿着拉链带2的前后方向延伸。链牙3安装于拉链带2的芯部21。对于拉链带2,将在作为拉链安装于衣服或包等之际人眼看到的一侧设为上表面2a侧,将其相反侧设为下表面2b侧。前止码4分别配置于一对拉链带2的各链牙列30的前端。后止码5在一对拉链带2的各链牙列30的后端仅配置有一个。后止码5将各拉链带2连结成各拉链带2不与链牙3的分离一起分离。此外,后止码5并不限定于图示例。例如,后止码5也可以具有:未图示的插入棒,其固定到一个拉链带2的链牙列30的后端;以及箱,其固定到另一个拉链带2的链牙列30的后端,具备插入棒能够插入的未图示的孔。在该情况下,各拉链带2能够与链牙3的分离一起分离。电动拉头6能够在前止码4与后止码5之间沿着拉链链条1的前后方向移动。图2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6。图3表示透视了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6的一部分的图。图4表示利用第1实施方式的电动拉头6进行的链牙3的开闭状态。图5表示图4中的电动拉头的V-V截面。(此外,出于说明的便利,链牙3在剖视图中并未图示)电动拉头6具备:第1壳体61;第2壳体62,其组装于第1壳体61;第3壳体63,其组装于第1壳体61和第2壳体62;驱动部64,其产生驱动力;以及旋转体65,其利用驱动部64所产生的驱动力旋转。此外,也可以是,第3壳体63设计成,从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一分为二并分别与第1壳体61和第2壳体62设置成一体,从而使零部件个数减少。第1壳体61和第2壳体62在相对的面的左右方向的侧缘分别具有对链牙3进行引导的第1凸缘61a和第2凸缘62a。第1凸缘61a的前方端和第2凸缘62a的前方端分别形成有从内侧朝向外侧倾斜的第1诱导部61b和第2诱导部62b。第1凸缘61a的后方端和第2凸缘62a的后方端分别以从左右靠近的方式形成。第1凸缘61a和第2凸缘62a形成对链牙3进行引导的链牙引导部61a、62a。在第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拉头(6),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拉头(6)具备:第1壳体(61);第2壳体(62),其组装于所述第1壳体(61);驱动部(64),其产生驱动力;旋转体(65),其利用所述驱动部(64)所产生的驱动力旋转,使链牙(3)相对移动;以及啮合引导突出部(62d),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61)和所述第2壳体(62)的内部,突出到链牙(3)的啮合侧,所述驱动部(64)相对于旋转体(65)配置于与啮合引导突出部(62d)相反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拉头(6),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拉头(6)具备:第1壳体(61);第2壳体(62),其组装于所述第1壳体(61);驱动部(64),其产生驱动力;旋转体(65),其利用所述驱动部(64)所产生的驱动力旋转,使链牙(3)相对移动;以及啮合引导突出部(62d),其设置于所述第1壳体(61)和所述第2壳体(62)的内部,突出到链牙(3)的啮合侧,所述驱动部(64)相对于旋转体(65)配置于与啮合引导突出部(62d)相反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拉头(6),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1壳体(61)以覆盖所述旋转体(65)和所述啮合引导突出部(62d)的整体的方式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拉头(6),其特征在于,组装起来的所述第1壳体(61)和所述第2壳体(62)具有供啮合着的所述链牙(3)出入的啮合侧出入部(6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拉头(6),其特征在于,该电动拉头(6)具备组装于所述第1壳体(61)和所述第2壳体(62)的第3壳体(63),组装起来的所述第1壳体(61)、所述第2壳体(62)以及所述第3壳体(63)具有供分离开的所述链牙(3)出入的分离侧出入部(63a)。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拉头(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壳体(63)具有支承所述驱动部(64)的支承部(63b)。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泽成吉才津奈津子藤冈纮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