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756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8:16
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包括前右支架本体,所述前右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靠近前右支架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前右支架本体的一侧延伸至滑槽内并焊接有缓冲板,缓冲板远离滑槽开口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滑槽的内壁上,滑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前右支架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滑块,滑块滑动安装于对应的通孔内,固定块上开设有两个滑动腔,滑槽位于两个滑动腔之间,且两个滑动腔分别与两个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前右支架本体进行缓冲、减震,极大的提高了前右支架本体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A front-right bracket for automobile engine

The front-right bracket of an automobile engine includes the front-right bracket body. One side of the front-right brack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xing block, one side of the fixing block is close to the front-right bracke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sliding groove, one side of the front-right bracket body extends into the sliding groove and is welded with a buffer plate. The side of the buffer plate far from the opening of the sliding groove is welded with one end of a plurality of first springs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slide groove, the top and bottom inner walls of the slide groove are provided with through holes.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front and right bracket body are welded with sliders. The slider slides in the corresponding through holes. There are two sliding cavities on the fixing block. The sliding groov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two sliding cavities, and the two sliding cavitie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wo through holes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can buffer and reduce the vibration of the front and right bracket body, greatly improv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front and right bracket body,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汽车机械,特别是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
技术介绍
在汽车装配中,发动机前悬置右支架是安装限位用的辅助装置,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申请号为201220426216.0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汽车用动力前悬置右支架,其特殊之处在于在安装底板的一面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的台面,台面上开有发动机吊装孔,安装底板与台面的一侧面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安装底板与台面的另一侧面之间设有第三加强筋,安装底板的两端开有安装孔,用于安装底板与车架之间的固定。该汽车用动力前悬置右支架,由于在安装底板上设有多块加强筋,所以安装限位时更加牢固可靠,同时也增强了整个支架的强度,安装底板上的凹面设置又减轻了发动机震动对车体各部分的影响,从而延长了支架的使用寿命,不需要经常维护和更换。但是,该前悬置右支架缓冲、减震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包括前右支架本体,所述前右支架本体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靠近前右支架本体的一侧开设有滑槽,前右支架本体的一侧延伸至滑槽内并焊接有缓冲板,缓冲板远离滑槽开口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的一端,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滑槽的内壁上,滑槽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前右支架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滑块,滑块滑动安装于对应的通孔内,固定块上开设有两个滑动腔,滑槽位于两个滑动腔之间,且两个滑动腔分别与两个通孔连通,滑块的一侧延伸至滑动腔内并转动安装有连接杆,滑动腔内滑动安装有缓冲块,连接杆的一端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缓冲块上,缓冲块上开设有第一滑孔,第一滑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于对应的滑动腔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第一固定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缓冲块远离滑槽的一侧,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滑动腔的内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为四至八个,且四至八个第一弹簧均匀设置与缓冲板上。优选的,所述缓冲块上焊接有第一转轴,连接杆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第一转轴上。优选的,所述滑块上焊接有第二转轴,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第二转轴上。优选的,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第二滑孔,第二滑孔内滑动安装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两侧分别焊接于对应的通孔的两侧内壁上。优选的,所述滑槽和通孔的横截面构成T型,通孔和滑动腔的横截面构成L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块、滑槽、缓冲板、第一弹簧、通孔、滑块、滑动腔、缓冲块、第一滑孔、第一固定杆、第二弹簧、第一转轴、连接杆、第二转轴、第二滑孔和第二固定杆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前右支架本体的缓冲、减震,在使用时,前右支架本体受力带动缓冲板在滑槽内滑动,缓冲板滑动带动第一弹簧受力伸缩,同时,前右支架本体带动两个滑块滑动,通过第二固定杆和第二滑孔的配合保证滑块滑动不偏位,滑块带动连接杆在滑块上转动,连接杆的另一端在缓冲块上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的转动带动缓冲块滑动,通过第一固定杆和第一滑孔的配合保证缓冲块滑动不偏位,缓冲块滑动带动第二弹簧受力伸缩,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伸缩卸力,从而实现对前右支架本体的缓冲、减震;本技术能够对前右支架本体进行缓冲、减震,极大的提高了前右支架本体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右支架本体、2固定块、3滑槽、4缓冲板、5第一弹簧、6通孔、7滑块、8滑动腔、9缓冲块、10第一滑孔、11第一固定杆、12第二弹簧、13第一转轴、14连接杆、15第二转轴、16第二滑孔、17第二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包括前右支架本体1,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块2,固定块2靠近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3,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延伸至滑槽3内并焊接有缓冲板4,缓冲板4远离滑槽3开口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5的一端,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焊接于滑槽3的内壁上,滑槽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6,前右支架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安装于对应的通孔6内,固定块2上开设有两个滑动腔8,滑槽3位于两个滑动腔8之间,且两个滑动腔8分别与两个通孔6连通,滑块7的一侧延伸至滑动腔8内并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4,滑动腔8内滑动安装有缓冲块9,连接杆14的一端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缓冲块9上,缓冲块9上开设有第一滑孔10,第一滑孔10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1,第一固定杆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于对应的滑动腔8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第一固定杆1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缓冲块9远离滑槽3的一侧,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滑动腔8的内壁上,通过固定块2、滑槽3、缓冲板4、第一弹簧5、通孔6、滑块7、滑动腔8、缓冲块9、第一滑孔10、第一固定杆11、第二弹簧12、第一转轴13、连接杆14、第二转轴15、第二滑孔16和第二固定杆17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前右支架本体1的缓冲、减震,在使用时,前右支架本体1受力带动缓冲板4在滑槽3内滑动,缓冲板4滑动带动第一弹簧5受力伸缩,同时,前右支架本体1带动两个滑块7滑动,通过第二固定杆17和第二滑孔16的配合保证滑块7滑动不偏位,滑块7带动连接杆14在滑块7上转动,连接杆14的另一端在缓冲块9上转动,从而实现连接杆14的转动带动缓冲块9滑动,通过第一固定杆11和第一滑孔10的配合保证缓冲块9滑动不偏位,缓冲块9滑动带动第二弹簧12受力伸缩,通过第一弹簧5和第二弹簧12的伸缩卸力,从而实现对前右支架本体1的缓冲、减震,本技术能够对前右支架本体1进行缓冲、减震,极大的提高了前右支架本体1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本技术中,第一弹簧5为四至八个,且四至八个第一弹簧5均匀设置与缓冲板4上,缓冲块9上焊接有第一转轴13,连接杆14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第一转轴13上,滑块7上焊接有第二转轴15,连接杆14的另一端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第二转轴15上,滑块7上开设有第二滑孔16,第二滑孔16内滑动安装有第二固定杆17,第二固定杆17的两侧分别焊接于对应的通孔6的两侧内壁上,滑槽3和通孔6的横截面构成T型,通孔6和滑动腔8的横截面构成L形,通过固定块2、滑槽3、缓冲板4、第一弹簧5、通孔6、滑块7、滑动腔8、缓冲块9、第一滑孔10、第一固定杆11、第二弹簧12、第一转轴13、连接杆14、第二转轴15、第二滑孔16和第二固定杆17的配合能够实现对前右支架本体1的缓冲、减震,在使用时,前右支架本体1受力带动缓冲板4在滑槽3内滑动,缓冲板4滑动带动第一弹簧5受力伸缩,同时,前右支架本体1带动两个滑块7滑动,通过第二固定杆17和第二滑孔16的配合保证滑块7滑动不偏位,滑块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包括前右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块(2),固定块(2)靠近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3),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延伸至滑槽(3)内并焊接有缓冲板(4),缓冲板(4)远离滑槽(3)开口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5)的一端,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焊接于滑槽(3)的内壁上,滑槽(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6),前右支架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安装于对应的通孔(6)内,固定块(2)上开设有两个滑动腔(8),滑槽(3)位于两个滑动腔(8)之间,且两个滑动腔(8)分别与两个通孔(6)连通,滑块(7)的一侧延伸至滑动腔(8)内并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4),滑动腔(8)内滑动安装有缓冲块(9),连接杆(14)的一端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缓冲块(9)上,缓冲块(9)上开设有第一滑孔(10),第一滑孔(10)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1),第一固定杆(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于对应的滑动腔(8)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第一固定杆(1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12)的一端焊接于对应的缓冲块(9)远离滑槽(3)的一侧,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焊接于对应的滑动腔(8)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发动机前右支架,包括前右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设有固定块(2),固定块(2)靠近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滑槽(3),前右支架本体(1)的一侧延伸至滑槽(3)内并焊接有缓冲板(4),缓冲板(4)远离滑槽(3)开口的一侧焊接有多个第一弹簧(5)的一端,第一弹簧(5)的另一端焊接于滑槽(3)的内壁上,滑槽(3)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开设有通孔(6),前右支架本体(1)的顶部和底部均焊接有滑块(7),滑块(7)滑动安装于对应的通孔(6)内,固定块(2)上开设有两个滑动腔(8),滑槽(3)位于两个滑动腔(8)之间,且两个滑动腔(8)分别与两个通孔(6)连通,滑块(7)的一侧延伸至滑动腔(8)内并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4),滑动腔(8)内滑动安装有缓冲块(9),连接杆(14)的一端转动安装于对应的缓冲块(9)上,缓冲块(9)上开设有第一滑孔(10),第一滑孔(10)内滑动安装有第一固定杆(11),第一固定杆(1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焊接于对应的滑动腔(8)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第一固定杆(11)上套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伯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元禾汽车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