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67708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双总拼集成装置,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生产线局限性较大,单双总拼工艺车型生产需同时建设两个总拼工位导致工艺性复杂、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包括:主拼主体框架,主拼主体框架用于单双总拼车身工艺实施的主体结构;定位桩头,定位桩头位于主拼主体框架内,定位桩头用于定位运转台车;运转台车,运转台车位于主拼主体框架的底侧,运转台车用于定位车身骨架总成,且运转台车能够将车身定位后移动到下一工位,并在下一工位进行定位;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对顶盖横梁定位抓手、左右侧围加强板定位抓手和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进行定位。

Single and Double Assembly Integrated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ngle and double assembly integrated devic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complex process and inconvenient operation caused by the limitation of existing production lines and the need to construct two assembly stations simultaneously in the production of single and double assembly process vehicle models. The single-double assembly integrated device of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main assembly frame, the main assembly frame used for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single-double assembly body technology implementation; the positioning pile head, the positioning pile head located in the main assembly frame, the positioning pile head used for positioning the running trolley; the running trolley, the running trolley located at the bottom side of the main assembly frame, and the running trolley used for positioning the body skeleton assembly. The first docking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docking mechanism, the first docking mechanism and the second docking mechanism are used to locate the top beam positioning gripper,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reinforcement plate positioning gripper and the left and right side peripheral plate positioning gri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双总拼集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单双总拼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汽车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顾客不仅仅满足于汽车的代步功能,更多的追求其个性化的需要,定制化生产模式已经成为可能,顾客对汽车的性价比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性价比是现在各大汽车企业的共同追求,汽车研发是设计方案和科技完美结合的创作过程,它是工业发展的展示,也是买主的主要决定因素。如何减价不减配一直是工程技术人员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汽车从整个设计、试制、性能调教到上市经过一系列的审核与实验过程。在配置不减价格降低的目标驱使下。我们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如焊装车间车型之间的夹具的柔性化互换功能,合格产品的重复利用对于整体项目的资金下调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任意平台车型之间的设备进行共用对于提升汽车整体成本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大主机厂针对减价不减配问题,纷纷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节约成本,对各个环节进行管控,进而提高试制的生产效率,促进汽车研发的快速发展。目前,单双总拼车身焊接工艺(多车型)混线任意切换生产的模式业界几乎是“0”,现有技术中的主拼工艺技术只能满足单总拼和双总拼独立装配焊接的能力,技术的瓶颈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柔性智能化的发展,生产线基建及费用很高,并严重影响生产效率,浪费各项成本。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单双总拼集成装置,能够实现多种车型混线生产夹具任意切换及单双工艺同主拼工位的定位焊接,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双总拼集成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生产线局限性较大,单双总拼工艺车型生产需同时建设两个总拼工位导致工艺性复杂、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包括:主拼主体框架,所述主拼主体框架用于单双总拼车身工艺实施的主体结构;定位桩头,所述定位桩头位于所述主拼主体框架内,所述定位桩头用于定位运转台车;运转台车,所述运转台车位于所述主拼主体框架的底侧,所述运转台车用于定位车身骨架总成,且所述运转台车能够将车身定位后移动到下一工位,并在下一工位进行定位;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和所述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对顶盖横梁定位抓手、左右侧围加强板定位抓手和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进行定位。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对接机构采用顶盖横梁总成定位抓手对接机构;所述第二对接机构采用侧围内外板总成定位抓手对接机构。其中,所述运转台车上设有风车定位机构,所述风车定位机构用于定位车身骨架总成。具体地,所述单双总拼集成装置还包括:滚床和传感器;所述运转台车将车身定位后通过所述滚床的牵引力作用移动到下一工位,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运转台车到达后,当前工位的所述滚床通过伺服电机对所述运转台车进行定位,并使所述运转台车定位到此工位的所述定位桩头。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桩头能够用于定位所述运转台车X/Y/Z三个方向,且所述传感器能够保证所述运转台车Z向整体到位。实际应用时,所述运转台车包括:台车本体,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台车本体上的台车主定位结构和台车副定位结构。其中,所述顶盖横梁定位抓手包括:顶盖横梁定位结构,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顶盖横梁定位结构两端的顶盖横梁定位对接结构和顶盖横梁定位锁紧结构。具体地,所述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包括:间隔设置的侧围前定位结构和侧围后定位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运转台车和所述滚床均采用Q235钢焊接制成。更进一步地,所述台车主定位结构和所述台车副定位结构均采用45钢热处理制成;所述顶盖横梁定位结构和所述顶盖横梁定位锁紧结构均采用45钢热处理制成;所述侧围前定位结构和所述侧围后定位结构均采用45钢热处理制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中,包括:主拼主体框架,主拼主体框架用于单双总拼车身工艺实施的主体结构;定位桩头,定位桩头位于主拼主体框架内,定位桩头用于定位运转台车;运转台车,运转台车位于主拼主体框架的底侧,运转台车用于定位车身骨架总成,且运转台车能够将车身定位后移动到下一工位,并在下一工位进行定位;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对顶盖横梁定位抓手、左右侧围加强板定位抓手和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进行定位。由此分析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中,由于主拼主体框架为实现各种主拼工艺的承载主体,定位桩头确保车身与主拼夹具的坐标一致性,转运台车为下车身总成的定位单元同时起到夹紧作用,第一、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定位侧围、顶盖及后尾区域模块的定位抓手,因此整体实现了差异车型的主拼工位任意切换定位使用,从而保证了主线任意车型混线生产主拼的装配及焊接工作,且单双总拼结构稳定、使用方便。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对于定制化生产,生产线投资的浪费起到节省作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中运转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中顶盖横梁定位抓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中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主拼主体框架;2-定位桩头;3-运转台车;4-第一对接机构;5-第二对接机构;6-顶盖横梁定位抓手;7-左右侧围加强板定位抓手;8-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31-风车定位机构;32-台车本体;33-台车主定位结构;34-台车副定位结构;61-顶盖横梁定位结构;62-顶盖横梁定位对接结构;63-顶盖横梁定位锁紧结构;81-侧围前定位结构;82-侧围后定位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气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中运转台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拼主体框架,所述主拼主体框架用于单双总拼车身工艺实施的主体结构;定位桩头,所述定位桩头位于所述主拼主体框架内,所述定位桩头用于定位运转台车;运转台车,所述运转台车位于所述主拼主体框架的底侧,所述运转台车用于定位车身骨架总成,且所述运转台车能够将车身定位后移动到下一工位,并在下一工位进行定位;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和所述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对顶盖横梁定位抓手、左右侧围加强板定位抓手和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进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拼主体框架,所述主拼主体框架用于单双总拼车身工艺实施的主体结构;定位桩头,所述定位桩头位于所述主拼主体框架内,所述定位桩头用于定位运转台车;运转台车,所述运转台车位于所述主拼主体框架的底侧,所述运转台车用于定位车身骨架总成,且所述运转台车能够将车身定位后移动到下一工位,并在下一工位进行定位;第一对接机构和第二对接机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和所述第二对接机构用于对顶盖横梁定位抓手、左右侧围加强板定位抓手和左右侧围外板定位抓手进行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采用顶盖横梁总成定位抓手对接机构;所述第二对接机构采用侧围内外板总成定位抓手对接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转台车上设有风车定位机构,所述风车定位机构用于定位车身骨架总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双总拼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床和传感器;所述运转台车将车身定位后通过所述滚床的牵引力作用移动到下一工位,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运转台车到达后,当前工位的所述滚床通过伺服电机对所述运转台车进行定位,并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峥楠方弥李志光岑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