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6728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通过在上模座的下面设置有切边冲头、折弯成型冲头、成型冲头、第一冲孔冲头、第二冲孔冲头和切断冲头等,使其不但实现了能在一台模具上对料带完成切边工序、成型折弯工序、向上成型工序、侧冲孔工序和集上表面冲孔、侧边冲孔与中部切断分离于一体的同步工序这五大站工序,其还能对冲孔和切边过程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其实现了降低企业的购机成本,并避免了在相邻的二道不同工序之间需要人工来移送料带或工件,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降低企业的劳务成本,料带经过五站不同的加工工序后最终能生产出工件所需的形状,其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效果好,加工效率高、购机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

A Mould Device Integrating Five-station Process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ie device which integrates five-station working procedures. By installing a trimming punch, a bending forming punch, a forming punch, a first punch, a second punch and a cutting punch under the upper die base, the die device can not only complete trimming, forming and bending, upward forming, side punching and cutting punches on a die strip, but also realize the trimming, forming and bending processes on a die strip. The synchronous working procedure which integrates top surface punching, side punching and central cutting can also recycle the waste produced in punching and trimming process. It can reduce the cost of purchasing machine and avoid the need for manual transfer of material belt or workpiece between two adjacent different working procedures, which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of workers and reduces the labor service of enterprises. Cost. After five different processing steps, the strip can finally produce the required shape of the workpiece.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processing accuracy, good processing effect, high processing efficiency, low purchase cost and conveni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对工件进行多道不同的加工工序需要采用多台模具来进行,此加工方法导致企业需要购买多台模具才能对一个工件完成加工操作,且工件在相邻的二道加工工序之间还需要人手来移送,其不但导致企业的购设备成本高、工件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和产能低,其还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和劳务成本高,其使用十分不方便,不符合企业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实现了能在一台模具上对料带完成五站不同的工序,其使用更加方便,生产效率高,产能高,加工精度高,其解决了目前的企业在对工件进行多道不同的加工工序需要购买多台不同的模具才能得以完成,且工件在相邻的二道加工工序之间还需要人手来移送,此加工方式不但导致企业的购设备成本高、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和产能低,其还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企业的劳务成本高和使用十分不方便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包括下模机构,及与下模机构配套使用的上模机构,上模机构设置在下模机构的上方;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托板,上托板的下面竖向设置有多个上垫脚,多个上垫脚的下面共同设置有一个上模座,上模座四个角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吊钩,上模座四个角的下面分别竖向设置有上模限位柱,每根上模限位柱的一侧设置有上模外导柱,上模座左部的下面设置有上夹板,上夹板的下面设置有第一脱料板,上夹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脱料板,上模座中部的下面设置有一块以上的第三脱料板,上模座右部的下面设置有第四脱料板;第一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切边冲头,第二脱料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垫板,每块上垫板的内侧设置有折弯成型冲头。作为优选,第二脱料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二个导向块,每个导向块的一侧设置有挂钩,每块第三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成型冲头。作为优选,靠近第四脱料板的所述成型冲头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块。作为优选,第四脱料板中部的下面设置有用于将工件的中部切断的切断冲头,切断冲头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冲孔的第一冲孔冲头,第四脱料板的左端设置有上模侧冲夹板,第四脱料板的右端设置有侧冲脱料板,上模侧冲夹板的左侧设置有侧冲垫板,侧冲垫板的左侧设置有斜楔块,侧冲脱料板的左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工件的侧边进行冲孔的第二冲孔冲头。作为优选,下模机构包括下托板,下托板的上面竖向设置有若干个下垫脚,若干个下垫脚的上面共同设置有下模座,下模座顶面的四个角分别设置有下模限位柱,每根下模限位柱的一侧设置有储运块,下模座左端的上面设置有下垫板,下垫板的上面设置有与切边冲头配套使用的下模切边模具,下模切边模具的外围竖向设置有若干个下模外定位柱。作为优选,下垫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成型块,第一成型块的上面设置有内定位柱,第一成型块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靠刀块,每块靠刀块的内侧设置有用于防止金属工件在成型的过程中因钢性或弹性而向外移位的耐磨块。作为优选,第一成型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成型块,第二成型块的中部设置有下模脱料板。作为优选,第二成型块的右侧设置有第一下模板,第一下模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下模侧冲脱料板,每块下模侧冲脱料板的内侧面设置有用于对工件的侧边进行冲孔的下模冲孔冲头,下模侧冲脱料板的外侧设置有下模侧冲夹板。作为优选,第一下模板的右侧设置有第二下模板,第二下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侧冲模座,每个侧冲模座的右侧设置有斜楔导轨。作为优选,下垫板前后两端的下方分别斜向设置有第一废料滑槽,第一下模板前后两端的下方分别斜向设置有第二废料滑槽,第二下模板前后两端的下方分别斜向设置有第三废料滑槽。作为优选,每块驱动快的下面表设置为斜面的结构,每块下模侧冲夹板的后侧也设置为斜面的结构,每块驱动快的斜面的结构与每块下模侧冲夹板的斜面的结构为水平镜像设置。本技术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通过在上模座的下面设置有上夹板、第一脱料板、第二脱料板、第三脱料板和第四脱料板,及在第一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切边冲头、在每块上垫板的内侧设置有折弯成型冲头、在每块第三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用于将工件向上成型的成型冲头和在第四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第一冲孔冲头、第二冲孔冲头和切断冲头等,使其不但实现了能在一台模具上对料带完成切边工序、成型折弯工序、向上成型工序(即将工件的成部成型为U形结构)、侧冲孔工序和集上表面冲孔、侧边冲孔与中部切断分离于一体的同步工序这五大站工序,其还能对冲孔和切边过程产生的废料进行回收,其实现了降低企业的购机成本,并避免了在相邻的二道不同工序之间需要人工来移送料带或工件,以实现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降低企业的劳务成本的目的,其整体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运行稳定,料带经过五站不同的加工工序后最终能生产出工件所需的形状,其具有加工精度高、加工效果好,加工效率高、购机成本低和使用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的主视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的上模机构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的下模机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的下模机构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包括下模机构101,及与下模机构101配套使用的上模机构102,上模机构102设置在下模机构101的上方;所述上模机构102包括上托板1,上托板1的下面竖向设置有多个上垫脚2,多个上垫脚2的下面共同设置有一个上模座3,上模座3四个角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吊钩4,上模座3四个角的下面分别竖向设置有上模限位柱5,每根上模限位柱5的一侧设置有上模外导柱6,上模座3左部的下面设置有上夹板7,上夹板7的下面设置有第一脱料板8,上夹板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脱料板9,上模座3中部的下面设置有一块以上的第三脱料板10,上模座3右部的下面设置有第四脱料板11;第一脱料板8的下面设置有切边冲头12,第二脱料板9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垫板13,每块上垫板13的内侧设置有折弯成型冲头14。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二脱料板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二个导向块15,每个导向块15的一侧设置有挂钩16,每块第三脱料板10的下面设置有成型冲头17。在其中一实施例中,靠近第四脱料板11的所述成型冲头17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块18。在其中一实施例中,第四脱料板11中部的下面设置有用于将工件的中部切断的切断冲头19,切断冲头19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冲孔的第一冲孔冲头20,第四脱料板11的左端设置有上模侧冲夹板21,第四脱料板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机构,及与下模机构配套使用的上模机构,上模机构设置在下模机构的上方;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托板,上托板的下面竖向设置有多个上垫脚,多个上垫脚的下面共同设置有一个上模座,上模座四个角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吊钩,上模座四个角的下面分别竖向设置有上模限位柱,每根上模限位柱的一侧设置有上模外导柱,上模座左部的下面设置有上夹板,上夹板的下面设置有第一脱料板,上夹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脱料板,上模座中部的下面设置有一块以上的第三脱料板,上模座右部的下面设置有第四脱料板;第一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切边冲头,第二脱料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垫板,每块上垫板的内侧设置有折弯成型冲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机构,及与下模机构配套使用的上模机构,上模机构设置在下模机构的上方;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托板,上托板的下面竖向设置有多个上垫脚,多个上垫脚的下面共同设置有一个上模座,上模座四个角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吊钩,上模座四个角的下面分别竖向设置有上模限位柱,每根上模限位柱的一侧设置有上模外导柱,上模座左部的下面设置有上夹板,上夹板的下面设置有第一脱料板,上夹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脱料板,上模座中部的下面设置有一块以上的第三脱料板,上模座右部的下面设置有第四脱料板;第一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切边冲头,第二脱料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上垫板,每块上垫板的内侧设置有折弯成型冲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脱料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二个导向块,每个导向块的一侧设置有挂钩,每块第三脱料板的下面设置有成型冲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第四脱料板的所述成型冲头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驱动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装置,其特征在于:第四脱料板中部的下面设置有用于将工件的中部切断的切断冲头,切断冲头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工件的上表面进行冲孔的第一冲孔冲头,第四脱料板的左端设置有上模侧冲夹板,第四脱料板的右端设置有侧冲脱料板,上模侧冲夹板的左侧设置有侧冲垫板,侧冲垫板的左侧设置有斜楔块,侧冲脱料板的左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对工件的侧边进行冲孔的第二冲孔冲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五站工序于一体的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历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长东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