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及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71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及其模具包括如下工序:S1:将产品放置于模具的对应工位上,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产品进行冲孔和修边;S2:对产品进行压型,形成用于压包及搭边的第一焊接面;S3:压紧所述产品的已成型部分,将所述产品进行翻边成型,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焊接面;S4:对所述产品进行冲孔;以及S5:从模具上取下所述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次成型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采用先压料后成型,减少了回弹,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采用级进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且易于实际应用,可实现相似产品的通用性。

Forming Technology and Die of Door Waist Reinforcement Plat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orming process of a door waist reinforcing plate and its di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procedures: S1: placing the product on the corresponding working station of the die, punching and trimming the product according to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S2: pressing the product to form the first welding surface for pressing the package and lapping; S3: pressing the formed part of the product and flanging the product; A second welding surface relative to the first welding surface is formed; S4: punching the product; and S5: removing the product from the die.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product quality by adopting two moulding processes, uses pressing material first and then moulding, reduces rebound and improves product quality. By using progressive di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is guaranteed, and it is easy to be applied in practice, and the generality of similar products can be realiz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及其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门腰部加强板领域,尤指一种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及其模具。
技术介绍
车门腰部加强板是车身上重要的安全防护部件,在车身结构上,一般有三个立柱,从前往后依次为前柱(A柱)、中柱(B柱)、后柱(C柱),支撑作用和门框作用。车门腰部加强板主要将上框、A柱与B柱或上框、将B柱与C柱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窗框结构,窗框结构与车门内板进行焊机总成后成为车门的骨架部分,它的产品性能直接影响了车门窗框刚度及侧碰安全性能。车门腰部加强板两端主要与A柱、B柱或B柱、C柱焊接装配,同时两法兰面及两端面均与车门内板焊接装配,产品上焊点较多,也因此对焊接面要求较高,产品的面轮廓度要求较高,产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了车门窗框的总成品质。车门腰部加强板主要分为拉延成形、冲压成形,拉延成形工艺主要为拉延-冲孔修边,拉延成形产品质量好,但加工成本高,后续冲孔修边分多步进行根据不同产品结构特征,修边包括正修边和侧修边,其拉延成形材料利用率低,增加了材料成本,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冲压成形主要分为单工序模和级进模两种模具结构进行生产,单工序模成形工艺主要为:落料,冲孔,成型,修边,级进模的成形工艺主要为:冲孔修边,成型,冲孔修边,整型。由于单工序模生产效率低,一般选用级进模结构进行生产。参阅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车门腰部加强板的产品示意图。如图1所示,产品10a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焊接面11a和第二焊接面12a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13a。产品10a设有压包和主定位孔14a,压包和减重孔15a,压包和副定位孔16a。冲压成形时左右件搭边一般会选择较为平整的第一焊接面11a。参阅图2,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车门腰部加强板的排料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成形时为减少成形工序,往往在压型的前一工序的冲孔修边工序中将左右件的第一焊接面11a搭接形成的搭边部分进行部分冲切。参阅图3,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车门腰部加强板在压型前的产品示意图。为保证成型质量,压型时一般将车门腰部加强板呈“W”型摆放,左右件搭边处往往由于“W”型摆放导致压料板无法有效压料,且成型时一般为上下模直接成型,压型后产品进行修边分离时,搭边处由于应力释放,导致整个焊接面不平甚至起皱,面差超差,面轮廓度达不到要求,影响总成焊接质量。同时上下模直接成型后产品发生回弹及应力释放导致两侧法兰及相应特征成型质量差,型面面差达不到车门腰部加强板的产品要求,现场生产的车门腰部加强板需模具校型甚至工人手工校型以达到质量要求,大大降低生产效率,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及其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包括如下工序:S1:将产品放置于模具的对应工位上,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产品进行冲孔和修边;S2:对产品进行压型,形成用于压包及搭边的第一焊接面;S3:压紧所述产品的已成型部分,将所述产品进行翻边成型,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焊接面;S4:对所述产品进行冲孔;以及S5:从模具上取下所述产品。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S5之前还包括在所述产品的型面达不到要求时进行整型。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S3还包括将产品进行排料,使得所述产品的摆放角度为9°。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S1包括冲切所述产品的导正孔和所述产品的轮廓。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S4包括冲切所述产品的减重孔、定位孔和为减少分离产品工序的冲裁力而进行部分搭边冲切。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进一步改进在于,S1中设有三个工位且同时工作,S4中设有两个工位且同时工作,S5中设有两个工位且同时工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模具,包括:上下相对设置,且留设一定间距的上模板和下模板;设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冲孔修边工位;设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且与所述冲孔修边工位相邻的压型工位;设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且与所述压型工位相邻的翻边成型工位;以及设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且与所述翻边成型工位相邻的分离工位。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模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冲孔修边工位包括:通过氮气弹簧及卸料螺钉和所述上模板弹性连接的压料板;通过冲孔修边上刀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上模板的冲孔修边上刀;以及通过冲孔修边下刀固定座安装于所述下模板的冲孔修边下刀,在所述上模板下行时通过氮气弹簧及卸料螺钉使冲孔修边工位的压料板压紧料带,所述上模板继续下行推动所述冲孔修边上刀下行实现冲孔修边。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模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压型工位包括:通过压型上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上模板的压型上刀;通过压型下刀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下模板的压型下刀,在所述上模下行时推动所述上压型上刀下实现压型。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模具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翻边成型工位包括:通过翻边成型上刀块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上模板的翻边成型上刀块;通过翻边成型下刀块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下模板的翻边成型下刀块;以及与所述上模板弹性连接的成型压料块,在所述上模板下行时使所述成型压料块压紧所述产品,所述上模板继续下行推动所述翻边成型上刀块继续下行实现翻边成型。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及其模具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通过将产品W型摆放成型,保证了成型质量。采用两次成型有效提高了产品品质。采用先压料后成型,减少了回弹,提高了产品质量。通过采用级进模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且易于实际应用,可实现相似产品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门腰部加强板的产品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车门腰部加强板的排料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车门腰部加强板在压型前的产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料带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产品摆放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模具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4,显示了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料带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产品摆放示意图。结合图4和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包括如下工序:S1:将产品10放置于模具的对应工位上,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产品10进行冲孔和修边;S2:对产品10进行压型,形成用于压包及搭边的第一焊接面11;S3:压紧所述产品10的已成型部分,将所述产品10进行翻边成型,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焊接面12;S4:对所述产品10进行冲孔;以及S5:从模具上取下所述产品10。作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S5之前还包括在所述产品10的型面达不到要求时进行整型。模具设计时此工位为空工位,若实际中产品的型面无法达到要求,增加此工位进行线上整型工序S6。在本实施例中,S2压型时主要成型是产品的压包及搭边部分的第一焊接面11,由于此工序的成型深度相对较小,最大变形量为14mm,所以成型时,应变均匀。产品10的两侧的第二焊接面12均不参与成型,将第二焊接面12处进行工艺补充。作为本专利技术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一较佳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S1:将产品放置于模具的对应工位上,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产品进行冲孔和修边;S2:对产品进行压型,形成用于压包及搭边的第一焊接面;S3:压紧所述产品的已成型部分,将所述产品进行翻边成型,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焊接面;S4:对所述产品进行冲孔;以及S5:从模具上取下所述产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S1:将产品放置于模具的对应工位上,并根据设计要求对产品进行冲孔和修边;S2:对产品进行压型,形成用于压包及搭边的第一焊接面;S3:压紧所述产品的已成型部分,将所述产品进行翻边成型,形成与所述第一焊接面相对设置的第二焊接面;S4:对所述产品进行冲孔;以及S5:从模具上取下所述产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在S5之前还包括在所述产品的型面达不到要求时进行整型。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S3还包括将产品进行排料,使得所述产品的摆放角度为9°。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S1包括冲切所述产品的导正孔和所述产品的轮廓。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S4包括冲切所述产品的减重孔、定位孔和为减少分离产品工序的冲裁力而进行部分搭边冲切。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其特征在于,S1中设有三个工位且同时工作,S4中设有两个工位且同时工作,S5中设有两个工位且同时工作。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腰部加强板成形工艺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相对设置,且留设一定间距的上模板和下模板;设于所述上模板和下模板之间的冲孔修边工位;设于所述上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建花韩佳孙后青张秀维袁顺
申请(专利权)人: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凌云汽车研发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