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6552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管插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内部设置有分割层,所述分割层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孔道,所述分割层的另一侧设置有通气孔道,所述操作孔道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通气孔道的截面为月牙形结构,所述操作孔道靠近分割层底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操作口,所述主管的上端外壁套设有近端气囊,所述主管的下端外壁套设有远端气囊,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操作孔道和通气孔道能够实现在对一侧支气管进行气管镜下操作时保证另一侧支气管的通气,患者不会出现窒息而危及生命,保障了医疗安全,降低了操作的风险,活动管能够保证根据支气管的距离对远端气囊进行位置调节。

A safe double-lum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fo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respiratory endoscop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cheal intub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safe dual-chamber tracheal intubation for endoscopic interventional therapy of breathing, including a supervisor, the interior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dividing layer, one side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n operation channel, the other side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ventilation channel, the cross section of which is a circular structure,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ventilation channel is a circular structure. The crescent-shaped structure has an operating port on one side of the outer wall near the bottom of the partitioning layer, a proximal airbag on the upper outer wall of the main pipe, and a distal airbag on the lower outer wall of the main pipe.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The operating and ventilating channels can ensure the operation of one side of bronchus under bronchoscope while the other side of bronchus is operated. Ventilation, the patient will not appear suffocation and endanger life, ensure medical safety, reduce the risk of operation, mobile tube can ensure that the distal airbag position i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istance of bronch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管插管
,具体为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气管内良恶性肿瘤除了传统的外科手术方式之外,经可弯曲支气管镜行镜下介入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常用的镜下治疗方式有:高频电凝、圈套、激光、冷冻等,目的是对肿瘤进行消融,以达到打开气道,保持气道通常的目的,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使用的麻醉方式有:(1)无痛+镇静:患者清醒状态,经鼻腔或口腔进行镜下操作,少用;(2)全身静脉麻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或者喉罩通气,常用。不管是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还是喉罩通气,对气道内肿瘤进行镜下治疗,出血是操作者最害怕出现的问题,一旦大出血将会导致患者窒息而死亡,传统的气管插管是直型的,只能插入到气管,喉罩在声门上方,它们均仅仅提供了一个操作的通道,患者机械通气的通道。一旦发生大出血束手无策,也有双腔的气管插管,是为了外科开胸手术,需要单侧肺通气使用,管腔内不能进入支气管镜,此外,远端气囊在使用时不能根据患者的支气管距离调节位置,使用起来很不方便,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气管插管时一旦大出血将会导致患者窒息而死亡和远端气囊在使用时不能根据患者的支气管距离调节位置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包括主管,所述主管的内部设置有分割层,所述分割层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孔道,所述分割层的另一侧设置有通气孔道,所述操作孔道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通气孔道的截面为月牙形结构,所述分割层的底端与主管的中部内壁紧密粘接,所述操作孔道靠近分割层底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操作口,所述通气孔道的底端开设有通气口;所述主管的上端外壁套设有近端气囊,所述主管的下端外壁套设有远端气囊,所述近端气囊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充气管,所述第一充气管远离近端气囊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充气头,所述远端气囊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充气管,所述第二充气管的顶部贯穿近端气囊且连接有第二充气头。优选的,所述操作孔道的直径为7-8mm。优选的,所述通气孔道的中部宽度为2-3mm。优选的,所述近端气囊和远端气囊均为球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充气管的中部外壁与主管的外壁紧密粘接。优选的,所述主管的外壁与远端气囊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活动管,所述活动管的两端贯穿远端气囊的两端。优选的,所述活动管的外壁与远端气囊的两端紧密粘接,所述活动管的内壁与主管的外壁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其中设置的操作孔道和通气孔道能够实现在对一侧支气管进行气管镜下操作时保证另一侧支气管的通气,患者不会出现窒息而危及生命,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医疗安全,降低了操作的风险,通过其中设置的活动管能够保证根据支气管的距离对远端气囊进行位置调节,方便医务人员使用,本专利技术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便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主管的内部横截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主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远端气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管;11、操作孔道;111、操作口;12、通气孔道;121、通气口;2、分隔层;3、近端气囊;31、第一充气管;311、第一充气头;4、远端气囊;41、第二充气管;411、第二充气头;42、活动管;5、气管;6、第一支气管;7、第二支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包括主管1,主管1的外径为12-13mm,本实施例优选为12mm,主管1的内部设置有分割层2,分割层2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孔道11,操作孔道11的直径为7-8mm,分割层2的另一侧设置有通气孔道12,通气孔道12的中部宽度为2-3mm,操作孔道11的截面为圆形结构,通气孔道12的截面为月牙形结构,分割层2的底端与主管1的中部内壁紧密粘接,操作孔道11靠近分割层2底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操作口111,通气孔道12的底端开设有通气口121。具体的,操作孔道11的直径为7mm,通气孔道12的中部宽度为2mm,通过操作孔道11能够进行镜下操作和治疗,通过通气孔道12能够保证在进行操作时另一侧的通气效果。如图1所示,主管1的上端外壁套设有近端气囊3,主管1的下端外壁套设有远端气囊4,近端气囊3和远端气囊4均为球形结构,近端气囊3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充气管31,第一充气管31远离近端气囊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充气头311,远端气囊4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充气管41,第二充气管41的顶部贯穿近端气囊3且连接有第二充气头411,第二充气管41的中部外壁与主管1的外壁紧密粘接。此外,近端气囊3和远端气囊4均采用硅胶材质制成,硅胶材质柔软,能够保证再充气后膨胀,对患者气管内壁进行封堵,防止血液回流。第一充气头311和第二充气头411均采用义乌市步点户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BL221充气接头,通过第一充气头311和第二充气头411能够保证第一充气管31和第二充气管41顶部开口的打开和关闭,方便进行充气和放气操作。本实施例中的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在使用时,如图3所示,首先,将主管1插入患者的气管5的内部,主管1靠近操作口111的一侧位于第一支气管6的入口处,便于通过操作孔道11进行镜下操作和治疗,主管1的底端插入另一侧的第二支气管7内部,通过通气孔道12底部设置的通气口121进行通气,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接着对第一充气管31和第二充气管41进行充气,将气体充入近端气囊3和远端气囊4,使得近端气囊3和远端气囊4膨胀分别对气管5和第二支气管7的内部进行封堵,保证通气和氧合,当出现大出血时,血液不会进入气管5的顶部和第二支气管7的内部,避免患者出现窒息危及生命,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医疗安全,降低了操作的风险。实施例2在具体使用过程中,远端气囊4在主管1上的位置不能调节,在第二支气管7的位置较远时,不能很好地对第二支气管7进行封堵,因此,我们在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包括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的内部设置有分割层(2),所述分割层(2)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孔道(11),所述分割层(2)的另一侧设置有通气孔道(12),所述操作孔道(11)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通气孔道(12)的截面为月牙形结构,所述分割层(2)的底端与主管(1)的中部内壁紧密粘接,所述操作孔道(11)靠近分割层(2)底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操作口(111),所述通气孔道(12)的底端开设有通气口(121);所述主管(1)的上端外壁套设有近端气囊(3),所述主管(1)的下端外壁套设有远端气囊(4),所述近端气囊(3)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充气管(31),所述第一充气管(31)远离近端气囊(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充气头(311),所述远端气囊(4)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充气管(41),所述第二充气管(41)的顶部贯穿近端气囊(3)且连接有第二充气头(4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镜介入治疗使用安全型双腔气管插管,包括主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的内部设置有分割层(2),所述分割层(2)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孔道(11),所述分割层(2)的另一侧设置有通气孔道(12),所述操作孔道(11)的截面为圆形结构,所述通气孔道(12)的截面为月牙形结构,所述分割层(2)的底端与主管(1)的中部内壁紧密粘接,所述操作孔道(11)靠近分割层(2)底端的一侧外壁开设有操作口(111),所述通气孔道(12)的底端开设有通气口(121);所述主管(1)的上端外壁套设有近端气囊(3),所述主管(1)的下端外壁套设有远端气囊(4),所述近端气囊(3)的外壁连接有第一充气管(31),所述第一充气管(31)远离近端气囊(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充气头(311),所述远端气囊(4)的外壁连接有第二充气管(41),所述第二充气管(41)的顶部贯穿近端气囊(3)且连接有第二充气头(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吸内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旸潘航程杨健刘盼盼张巧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江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