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96201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在苗圃对杉木苗控水控肥,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②挖坑,每个坑消毒后再施肥,施肥后再回土;③出圃时将杉木整株苗浸泡消毒液;④回土一个月后种植杉木苗;⑤种植2个月后,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⑥种植当年除草、施肥各一次;⑦种植次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⑧种植次年除草、施肥各一次;⑨种植第三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⑩种植第三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该方法种植杉木,能有效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发生,同时能控制杉木幼树处理成本。

A Plant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Red Blight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Young Tre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lanting method for preventing red blight of young Chinese fir trees,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controlling water and fertilizer of Chinese fir seedlings in nursery, spraying potass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solution; (2) digging pits, applying fertilizer after disinfection of each pit, and returning to soil after fertilization; (3) soaking the whole seedling of Chinese fir in disinfectant solution when leaving nursery; (4) planting Chinese fir seedlings after returning to soil for one month; and (5) spraying on young Chinese fir trees after planting for two months. Disinfection solution was applied; weeding and fertilization were applied once in the same year; disinfection solution was sprayed on young Chinese fir trees from March to April in the following year; weeding and fertilization were applied once in the following year; disinfection solution was sprayed on young Chinese fir trees from March to April in the third year of planting; compound fertilizer was applied on each young Chinese fir tree from November to December in the third year of planting.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d blight of young Chinese fir trees and control the treatment cost of young Chinese fir tre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林木种植领域,特别是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杉木幼树赤枯病的发病特征。杉木幼树赤枯病一般发生在1年生到3年生的幼树,杉木幼树赤枯病的发病初期,病菌先侵害树冠下方侧枝顶梢的嫩叶,开始是嫩叶叶尖部出现初生坏死性的淡褐色病斑,并很快向下部蔓延,后迅速扩展到整个顶梢造成顶部枯死,最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严重时蔓延到整株,引起全株枯黄死亡,枯死部位形成黑点状病菌子实体或黑色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有的杉木幼树发病时也从树冠基部发生。杉木幼树赤枯病的发病规律。杉木幼树赤枯病一般发生在当年3月-8月中旬,并以4-6月为发病盛期,此时幼树进入初生长,枝叶较嫩,易受害。此外,在地下水位过高、沙土或重黏土、氮肥施用过多,当气温在25℃-35℃有利的发病条件下也易导致赤枯病的发生。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病原。杉木赤枯病主要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的一种多毛孢菌所引起。病菌以孢子和菌丝体在病叶组织中随枯死针叶落在土中越冬,翌年春季、夏季产生分生孢子借风传播。现有的杉木赤枯病防治方法存在以下不足。首先,现有报道主要是针对杉木苗赤枯病的防治方法,而关于杉木幼树赤枯病的防治方法鲜有报道。杉木幼树赤枯病与杉木苗赤枯病的防治,主要的不同点在于杉木幼树种植的林地里,种植面积大,一旦发生了赤枯病,防治难度大,清除枯死病株困难,处理成本高。其次,杉木苗赤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喷施多菌灵、退菌特、波尔多液、多菌清等杀菌剂来防治,由于杉木幼树种植面积大,海拔较高,湿度大,喷施的这些杀菌剂吸附在杉木幼树叶片上的时效短,难以起到防治赤枯病的长效作用。因此,杉木在种植的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并采用有效的种植方法来达到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以期获得长效、低成本的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炼苗:10月底开始,在苗圃对杉木苗控水控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2)挖坑:清理林地上的杂草、枯枝,根据种植的株距及行距进行挖坑;3)回土:挖坑后,在每个坑内用40-50g的生石灰消毒,消毒后再施肥,施肥后再回土;4)出圃:出圃的杉木苗要求苗高在30-40厘米,地径为0.5-0.7厘米,无外皮损坏、无折枝、无病虫害,根系无损伤并发达;出圃时用消毒液浸泡处理;5)种植:回土一个月后,于1月到3月种植杉木苗;6)种植后第一次喷药:种植2个月后,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7)种植后第一次除草:种植当年的6月,在杉木幼树直径为1米的范围内除草,并将除草过程中砍断的杂草堆放在杉木幼树四周;8)种植后第一次追肥:种植当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9)种植后第二次喷药:种植次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10)种植后第二次除草:种植次年的6月,在杉木幼树半径为1米的范围内除草,并将除草过程中砍断的杂草堆放在杉木幼树四周;11)种植后第二次施肥:种植次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12)种植后第三次喷药:种植第三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13)种植后第三次施肥:种植第三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通过上述操作,完成在种植过程中对杉木幼树赤枯病的预防。进一步地,步骤1)中磷酸二氢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共喷施3次,每隔20天喷施一次。进一步地,步骤2)中挖坑时,株距为2米,行距为2.5米,坑大小规格长×宽×深度为40cm×40cm×45cm。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的肥,是采用40-50g草木灰、150-200g磷肥和15-20g的硼肥混合而成。进一步地,步骤4)出圃时的消毒液,是采用总有效成分含量为72%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50g、10-15ml的吐温80、50kg的水配置而成,消毒时,整株苗进行浸泡,时间为10s。进一步地,步骤6)中的消毒液由400-500g的硫酸铜、400-500g的熟石灰、10-15ml的吐温80和50千克的水配制而成。进一步地,步骤8)的复合肥中N、P、K质量比为12:12:20。进一步地,步骤9)的消毒液由总有效成分含量为7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g、10-15ml的吐温80、50kg的水配置而成。进一步地,步骤11)的复合肥中N、P、K质量比为15:15:15;步骤13)的复合肥中N、P、K质量比为20::15:15。进一步地,步骤12)中的消毒液由总有效成分含量为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100g、10-15ml的吐温80、50kg的水配置而成。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苗圃对杉木苗控水控肥、喷施磷酸二氢钾等方式炼苗,增加苗木的木质化程度,提高苗木的抗性,以抵御病菌侵入。2.挖坑后施生石灰,消毒坑内土壤中的病菌,以减少病菌的侵入。3.分别在出圃时、种植2个月后、种植次年的3-4月、种植第三年的3-4月,对杉木苗和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其目的:首先是消毒,杀死树苗和幼树上的病菌;其次,每次使用的消毒液都不一样,其消毒的作用机理也不同,其目的是防止病菌产生抗性;再次,每种消毒液中均添加了吐温80,由于吐温80具有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能将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分散并吸附在植物体的表面,提高杀菌效果并保持杀菌的长效作用。4.每年施肥的配比,会根据植物生长目标进行调整。如在种植时施足钾肥和磷肥,种植当年施含量较高的钾肥,目的是促进植株根系生长,提高幼树树干和树枝的木质化程度,增加杉木幼树叶片表皮角质层的厚度,以减少病菌的侵入。而后逐渐增加氮肥的含量,提高杉木幼树的生长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于2014年在广西桂林市灌阳县进行。具体步骤如下:(1)炼苗:2014年10月底开始,在苗圃对杉木苗控水控肥,并每隔20天喷施一次质量浓度为0.1%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喷施3次。(2)挖坑:将林地上的杂草、枯枝等适度清理,并按照2米(株距)×2.5米(行距)的规格挖坑,挖坑大小规格为40cm(长)×40cm(宽)×45cm(深)。(3)回土:挖坑后,在每个坑内用40-50g的生石灰消毒,消毒后每个坑施40g的草木灰+150g磷肥+15g硼肥,施肥后回土。(4)出圃:出圃的杉木苗要求苗高在30-40厘米,地径为0.5-0.7厘米,无外皮损坏、无折枝、无病虫害,根系无损伤并发达;出圃时用消毒液浸泡杉木整株苗10秒钟;该消毒液由有效成分为72%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g、10ml的吐温80、50kg的水配置而成。(5)种植:回土一个月后,于1月到3月种植杉木苗,种植面积为1公顷(共计1995株)。(6)种植后第一次喷药:种植2个月后,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该消毒液由400g的硫酸铜、400g的熟石灰、10ml的吐温80、50千克的水配制而成。(7)种植后第一次除草:种植当年的6月,在杉木苗直径为1米的范围内除草,并将除草过程中砍断的杂草堆放在杉木幼树四周,抑制杂草生长。(8)种植后第一次追肥:种植当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150g复合肥(N、P、K的质量比为12:12:20)。(9)种植后第二次喷药:种植次年的3-4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炼苗:10月底开始,在苗圃对杉木苗控水控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2)挖坑:清理林地上的杂草、枯枝,根据种植的株距及行距进行挖坑;3)回土:挖坑后,在每个坑内用40‑50g的生石灰消毒,消毒后再施肥,施肥后再回土;4)出圃:出圃的杉木苗要求苗高在30‑40厘米,地径为0.5‑0.7厘米,无外皮损坏、无折枝、无病虫害,根系无损伤并发达;出圃时用消毒液浸泡处理;5)种植:回土一个月后,于1月到3月种植杉木苗;6)种植后第一次喷药:种植2个月后,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7)种植后第一次除草:种植当年的6月,在杉木幼树直径为1米的范围内除草,并将除草过程中砍断的杂草堆放在杉木幼树四周;8)种植后第一次追肥:种植当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9)种植后第二次喷药:种植次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10)种植后第二次除草:种植次年的6月,在杉木幼树半径为1米的范围内除草,并将除草过程中砍断的杂草堆放在杉木幼树四周;11)种植后第二次施肥:种植次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12)种植后第三次喷药:种植第三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13)种植后第三次施肥:种植第三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通过上述操作,完成在种植过程中对杉木幼树赤枯病的预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杉木幼树赤枯病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炼苗:10月底开始,在苗圃对杉木苗控水控肥,并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2)挖坑:清理林地上的杂草、枯枝,根据种植的株距及行距进行挖坑;3)回土:挖坑后,在每个坑内用40-50g的生石灰消毒,消毒后再施肥,施肥后再回土;4)出圃:出圃的杉木苗要求苗高在30-40厘米,地径为0.5-0.7厘米,无外皮损坏、无折枝、无病虫害,根系无损伤并发达;出圃时用消毒液浸泡处理;5)种植:回土一个月后,于1月到3月种植杉木苗;6)种植后第一次喷药:种植2个月后,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7)种植后第一次除草:种植当年的6月,在杉木幼树直径为1米的范围内除草,并将除草过程中砍断的杂草堆放在杉木幼树四周;8)种植后第一次追肥:种植当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9)种植后第二次喷药:种植次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10)种植后第二次除草:种植次年的6月,在杉木幼树半径为1米的范围内除草,并将除草过程中砍断的杂草堆放在杉木幼树四周;11)种植后第二次施肥:种植次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12)种植后第三次喷药:种植第三年的3-4月,对杉木幼树喷施消毒液;13)种植后第三次施肥:种植第三年的11月-12月,每棵杉木幼树施复合肥;通过上述操作,完成在种植过程中对杉木幼树赤枯病的预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磷酸二氢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0.1%,共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凡冯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